李生霞
(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天堂鎮天堂學校,甘肅天祝 733299)
在高度關注師生交往的課程改革背景下,互動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基本形式,雖然各個學者對師生互動的概念認識存在差別,但是大部分觀點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將師生互動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影響。本文在進行闡述時,對這一共同點進行了細化,這對解決當前師生互動中存在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1.學生的互動意愿強烈。學生既是師生互動的一個主體,也是課堂的主體,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先決條件。經過對學校學生的走訪調查發現,多數學生都表示愿意與教師在課堂上進行互動,雖然不同的學生愿意進行課堂互動的原因不盡相同,但是學生的互動意愿普遍比較強烈,這是師生互動的一個巨大優勢。
2.互動較少受其他因素影響。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在學習中都有自己的個性化表現,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互動的過程中很少因為其他因素對某位學生抱有偏見。比如,教師能夠平等地看待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并沒有因為學生的成績差異而區別對待,即使是學習不好的學生也能夠在英語課堂上得到互動的機會,并沒有因為成績的原因在英語課堂上被邊緣化,這是踐行現代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理念的基石,是初中英語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另一重要優勢所在。
1.學生對互動目標的了解不夠。學生作為互動主體,其學習行為與互動行為對互動效果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只有學生預先了解互動目標,清楚每節課的學習內容,才能在課上實現與教師充分的互動。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有不少學生在課前對互動的目標都不夠了解。初中英語學科的難度有所增加,尤其是在雙減背景下,課堂教學必須更加注重效益,這就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并沒有十分充分的時間來思考教師所拋出的問題。只有學生預先了解互動目標,才能進行較為充分的課前準備,進而在英語課堂上及時與教師實現高質量互動。因而當前學生對互動目標不了解的問題也就成為影響初中英語教學師生互動效果的重要原因。
2.互動內容缺乏引導性。在新時期的初中英語教學必須以核心素養的培育為首要任務,因而課堂互動就要起到啟發學生思維、培育學生能力的作用。但是就目前初中英語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實際情況來看,教師并沒有鼓勵學生對問題提出不同的看法,也沒有為學生提供較為充足的討論與思考時間,同時互動內容仍然比較淺顯化,學生不能通過對這些互動問題的思考與回答獲得思維能力的發展。這些都表明當前師生互動內容不夠合理,缺乏引導性。
3.互動形式較為單一。前文已經提到,由于對師生互動概念的局限認識,初中英語師生的課堂互動更多地局限在提問教學中。雖然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發展以及教學模式的變革,教師也開始引入同伴討論、小組合作、集體問答等互動形式,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仍然是以提問為主要的互動形式,且互動形式較為單一。
4.互動反饋不夠科學。有互動就要有反饋,學生需要通過教師的反饋來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通過相關研究不難發現,多數教師都會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與反饋,但是存在互動反饋不夠科學的問題。第一,反饋不夠及時,教師不能在師生互動之后第一時間對學生做出相應的評價,延誤了互動反饋的實效。第二,反饋用語不夠合理,教師多使用“好”“很棒”等詞匯來對學生進行評價,缺乏針對性,學生既不知道“好”在哪里,也不知道“壞”在哪里,也就不知道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如何揚長避短,難以通過師生互動來獲得發展。這些都是在互動反饋中存在的問題。
5.互動態度與互動行為相互脫節。當前初中英語課堂中師生互動所存在的一個優勢就是學生互動的主觀意愿比較強烈,這為師生互動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學生的互動態度與互動行為卻存在相互脫節的問題:雖然互動態度比較積極,但是能夠與教師實現積極有效互動的只有少數學生。因而在新時期,初中英語課堂師生互動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將積極的互動態度轉化為積極的互動行為,讓學生主動與教師進行互動,這也是師生互動的難點所在。
1.理念先行,強化“學生主體”的互動意識。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本身就是教師主導的。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沒有充分的發展空間,必須按照教師的思路來進行互動,這是造成學生互動態度與互動行為相互脫節的主要原因。針對這一問題,教師作為教育主體與互動主體,必須堅持理念先行,樹立新型師生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視為平等主體來進行互動。教師必須深入解讀新課程標準,將學生作為師生互動的出發點與落腳點,給予學生較為自由的思考空間,允許課堂上與自己不一樣的聲音出現。另外,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還可以盡量減少對學生回答的預設,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發揮空間,讓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提升師生互動效果。
2.靈活機動,讓師生互動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是新時期教育的特點,也是新時期師生互動的重要導向,教師必須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切實落實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觀念,從觀念以及實踐兩個角度來確?;拥墓叫?,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與教師進行互動的機會。
第一,教師必須以“面向全體學生”的互動理念為指導。理念是行為的先導,只有教師真正認識到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性,才能在今后的課堂互動中自覺踐行這一理念,自覺照顧到班級中的所有學生。第二,教師還必須在實踐中踐行“面向全體學生”的思想觀念。針對互動對象存在的成績差異問題,教師要堅持分層教學,為不同水平的學生設計難度不等的互動問題。初中英語教學內容本身就存在梯度性,難易程度就是不同的,一般是開始的時候較為簡單,越往后面學習越難。因而在執教過程中,教師可以在上半節課多與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進行互動,在下半節課與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進行互動。這樣,每個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擁有表現的機會,并且所選擇的互動問題也與其水平相當,學生基本都能夠正確回答,進而就能夠在與教師互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引導學生今后更為主動地與教師進行互動。另外,教師多喜歡提問距離自己近的學生,但是高中生座位更換頻率并不高,這就造成了互動不公平問題的存在。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在進行互動時也要盡量兼顧到位于后排的學生,以改善后排學生的不利處境。最后,學校也可以從中干預,以保證面向全體學生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比如,學??梢院侠砜刂瓢嗉壢藬狄幠?,因為每節課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機會都是有限的,如果班級中人數太多,教師勢必不能全部照顧到,不利于面向全體學生理念在師生互動中的踐行。然而,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完全實行小班化教學也是不可能的。鑒于此,學校可以立足實際情況,在主客觀條件允許的范圍之內適當控制班級人數,最大化地保證師生互動公平。
3.內容多樣,引入情感互動。師生互動不僅僅是圍繞知識展開的學習互動,更是情感互動,雖然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是語言表達方式以及思維方式的學習,并未直接涉及情感與價值觀的內容,但是任何一種語言形式都會承載社會文化,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文化意識作為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成為師生互動的一大內容。在這一背景下,師生之間的互動就不能局限在語言知識的學習上,還要高度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比如,在講授Let’s Celebrate 時,教師不僅要簡單地提問學生知道什么樣的慶祝方式,還要追問學生不同國家、民族慶祝活動的來源、文化背景等,以增進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認識,產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因而就必須實現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
4.問題開放,啟迪學生思維。開放性問題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入對于學生的思維引導、素養培育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也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師生互動的重要媒介。但是有不少教師都表示開放性問題的設計會出現占用課堂時間的問題,這在雙減背景下勢必會影響課堂教學效益的提升,為此都會盡量避免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影響了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比如,在閱讀課上學生接觸了一篇主題為“Do it yourself”的文章,這篇文章無論是對學生語言知識的獲取,還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的實現都有積極作用,因而在進行師生互動時,教師就可以設計一個開放性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eaning of ‘do it yourself’”,以引發學生對于獨立性、依賴性的思考,啟迪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深化對文章主旨的認識,讓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
5.豐富主體,完善教學評價體系。談到教學評價,人們多想到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事實上除了教師評價體系之外,一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還應該包括師生互評、學生自我評價。第一,必須改善對教師的評價方式。就目前初中教師評價方式來看,多數學校采用的都是學期末學生評教的方式,周期較長,影響了師生互動反饋的實效性,因而可以將學期末評教的周期縮短,采用月評、周評,甚至隨堂評教的方式,以實現對師生互動的及時、科學評價,為今后的師生互動提供指導。第二,必須改善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前文提到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多采用“好”“很棒”之類的語言來評價學生,缺乏針對性與發展性。因而在新時期,教師必須豐富互動評價方式,在隨堂評價之外,還可以綜合運用“檔案袋評價”或者“成長記錄評定”等方式來對學生某一階段的表現進行整體評價。第三,必須將學生自評作為師生互動評價的重要形式。學生不僅是學習的主體,還是評價的主體,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自己發現自己的問題,促進學生反思,也能夠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1.鼓勵為主,多使用積極性話語。初中生的心理都比較脆弱,也許教師一句不經心的話語都有可能對學生造成永久的傷害,為此,在與學生進行互動時,教師要多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即使學生沒有正確回答教師的問題,也要盡量使用積極性的話語來對學生做出評價。在新時期,教師大多能夠做到用鼓勵性語言來對學生的互動行為作出積極的評價,但是所使用的這些積極性話語卻存在高度的相似性,學生仍然不能透過教師的這些話語來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被認可的。鑒于此,教師可以從教學評價語入手,保證教學評價語鼓勵、積極的大方向不變,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每個學生作出個性化的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認可,進而促進學生互動動機的產生。
2.平等交流,創設良好師生關系。經過調查研究發現,不少不愿意與教師進行互動的學生多是因為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不夠和諧,可見師生關系對師生互動的關鍵影響。為此,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教師必須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實現平等交流,充分尊重與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情感體驗,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都愿意與自己進行互動。
3.趣味加成,加強現實生活聯系。學生在面對自己熟悉的事物時會擁有更為強烈的互動欲望,而面對自己不熟悉的事物時,這種互動欲望就會隨之降低。因而為了調動學生的互動積極性,在設置互動問題時,教師要盡可能地加強其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思考、回答的過程中感受到趣味性,從而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與教師進行互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材中的主題以及所選的文本內容都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可以從單元主題出發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思考生活化問題,之后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獨特見解等與教師進行互動,這會讓師生互動的趣味性明顯上升,學生在應答時也會更加主動。
師生互動是將教與學聯系起來的媒介,是課堂教學中最有生命力的環節。提高師生互動的有效性能夠讓英語課堂變得更有生機與活力,學生與教師都能在師生互動中獲得發展。為此,教師必須認識到師生互動的重要性,深入分析當前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并從教師與學生的角度提出可行性的措施,改善當前初中英語課堂師生互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