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盈
【摘 要】奧爾夫音樂教育是享譽世界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因其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教學方法及強大的本土適應性,在全世界快速地傳播。本文闡述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核心理念、教育原則及相關內容,并分析了目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歌曲伴奏課的教學現狀與困境,以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自身的特點為依據,提出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高職學前教育幼兒歌曲伴奏課程中的具體應用方法,說明其在高職學前教育幼兒歌曲伴奏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幼兒歌曲伴奏;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學前教育;鋼琴集體課
【中圖分類號】J60—4;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2—124—03
幼兒歌曲伴奏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即興伴奏能力、兒歌演唱能力等,在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的同時還直接對接幼兒園的崗位實踐需求、教師資格證的面試需求。但在實際教學中,課程的實施有一定的難度,如授課學生數量較大、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不強、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模式較為守舊、教材與課程實際脫節等等,這些因素都一定程度上導致課程效果無法達到預期。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具有元素性、即興性、綜合性、參與性、多元性的特點,強調在課程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造性,以學生為主體,遵循原本性的原則,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體驗音樂、創造音樂、愛上音樂,同時學得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融入,為幼兒歌曲伴奏課程“打開”了新的大門。課程內容的新形式、課堂教學的新模式、學生學習的新方式,很好地解決了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優化了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環境,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一、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概述
奧爾夫音樂教育是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家、作曲家卡爾奧爾夫提出的,是享譽世界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以“原本性”為核心,認為語言、動作、舞蹈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奧爾夫認為音樂教育應該以最原本、最貼近人類自然生活的形式進行,這就是原本性音樂教育。其次,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教育原則,就是“即興性”,如大山里一時興起的山歌對唱,在勞動過程中產生的勞動號子,都是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的有感而發,是最真摯最樸素的感情,是樂譜中無法學到的。再次,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還注重“人本性”,強調人的主觀參與性,讓學生積極參與互動,在做中學、學中做,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育。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主要包含以下內容:嗓音造型、動作造型、器樂造型等,由于它具有很強的本土適應性和可持續發展性,在全世界很快的發展起來。
二、高職幼兒歌曲伴奏課程現狀
(一)學生有良好的學習能力,但音樂素養普遍偏低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大部分學生是通過普通高考錄入的,只有一小部分學生是通過藝術類單招或者中專學前教育升大專的方式錄入的。通過高考錄入的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化課素養,有較好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音樂素養方面卻非常薄弱。在應試教育較重的學習任務和緊張的學習氛圍下,中小學的基礎音樂課不被重視,學校在藝術素養教育方面投入的時間極為有限。而為數不多的課堂上,老師所傳授的知識也是非常有限的。在應試教育輕音體美的大環境下,家庭經濟能力較好的學生還尚有一些機會接觸到興趣班,其他學生的相關機會則是少之又少。在學習過程中,幼兒歌曲伴奏此類的藝術課程通常都有展示要求,學生因為音樂基礎薄弱,加上手指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弱化,給學鋼琴類課程造成一定的難度,若還要在同學們面前現場展示,便是難上加難,畏難心理也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他們的學習,影響了課程的學習效果。
(二)教師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課堂活躍度不高
高職學前專業音樂類教師大多是音樂院?;蚴蔷C合院校音樂系畢業的,受傳統鋼琴教學的影響,他們多采用“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形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在音樂類專業單人授課課堂中是常用的,但并不適用于零基礎學前教育專業“大班課”課堂。“大班課”學生人數多,視野范圍有限,即使是小范圍分批觀看老師示范,也會耗費大量時間,且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高職的音樂類教師基本都具備過硬的專業能力,但對學生的能力了解不足,溝通不到位,課堂教授的內容超出了學生的吸收能力。學生“消化不良”,在學習和回課的過程中屢屢受挫形成了畏難心理,但是“大班課”是不會因為個人跟不上進度而停下腳步的,于是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學生徹底喪失了學習興趣。
(三)教材的選用過于專業化,沒有與專業實際相結合
目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鋼琴課堂中,依然是大量使用拜厄、車爾尼、鋼琴基礎教程等傳統鋼琴教材,這與專業的實際并不相符。高職學前教育的鋼琴課一般只有兩個學年,如果按照音樂專業學生的要求去打基礎,去練習大量的練習曲,鍛煉手指技能和觸鍵,會耗費大量的時間,沒有充足的時間去學習幼兒園崗位所需的兒歌即興伴奏相關技能。因此在課本的選擇上,我們應該選擇適用于學前教育專業的、有相關崗位實踐內容、難度系數合適的課本?;A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打下牢固基礎的同時,也要對接工作崗位的實際需求,使用難度合理的、符合專業實踐需求的教材。
(四)信息技術的使用率較低
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作為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工具,已經融入了各個科目的教學課堂。但是反觀幼兒歌曲伴奏的教學課堂,信息技術的融入率是非常低的。在傳統的單人授課的教學模式中,彈琴的手型、觸鍵的力度、演奏的樂感等等都是由教師的示范傳遞給學生的,學生通過仔細的觀察和感受,模仿教師進行學習。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們基本沒有融入信息化技術。現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也在學前教學專業的“大班課”上進行著,這種固化的教學方法也導致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不好的情況,信息技術的融入有利于應對這一難題。
(五)課程教學沒有對接幼兒園崗位需求、教師資格證需求
幼兒園工作崗位需求是幼兒教師能即興為兒歌伴奏,能即興彈唱兒歌,可以使用鋼琴帶動小朋友進行音樂活動等。而教師資格證面試則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理論基礎知識、音樂課授課能力、現場兒歌彈唱表演能力等。目前,幼兒歌曲伴奏課程對上述的內容沒有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沒有構建相應的場景給學生們進行實踐。課程始終圍繞學生的鋼琴演奏技能、技法,課程內容和幼兒園崗位需求、教師資格證需求是脫節的。
三、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歌曲伴奏課程中的應用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核心是“原本性”,原本性的音樂教育要求用最接近自然,遵循自然規律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此外,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人本性”,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作用。因此根據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原則和理念,我們在幼兒歌曲伴奏教學中要遵循高職學前教育學生的特點,根據實際情況去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要兼顧與幼兒園崗位需求的對接。下面我們將從識譜教學、節奏訓練、器樂配合、綜合訓練、對接崗位需求五個方面在高職學前專業幼兒歌曲伴奏課程中融入奧爾夫音樂教學法。
(一)識譜訓練
識五線譜是學習幼兒歌曲伴奏的第一道關卡,五線譜就是音樂的文字,“文盲”在音樂的世界里寸步難行。但傳統的教學中,五線譜主要靠死記硬背和鉚足勁數,即枯燥無味還考驗眼力,學生久而久之就喪失了學習興趣,卡在了學習的第一步。這種情況是非??上У?,僅僅是因為識譜學習的枯燥乏味,就停在了課程最初的階段,無法體會到更深入、有趣的課程內容。因此,我們可以引入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音樂游戲”,用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情景下,更好地學習識譜。我們可以在課堂中運用“手勢操”,do、re、mi、fa、sol、la、si七個音都用不同的手勢表示。我們先跟隨音樂的律動還有相應的動畫畫面學習手勢操,將每個手勢和音符對應上。然后可以利用合唱階梯,將所有學生分為七個組,每個組代表一個音,按從低到高的順序讓學生排列在階梯上。教師播放手勢歌動畫,同學們根據手勢歌的引導做出相應的手勢,唱出相應的音高。下一步可以選取簡單的兒歌,讓學生用“手勢操”來演繹兒歌,并分組對戰,在愉快的音樂游戲中逐步熟悉五線譜的使用。我們教師還可以設計更多的識譜小游戲,來輔助學生的學習。
(二)節奏訓練
節奏也是幼兒歌曲伴奏教學中的一大重點。奧爾夫認為:音樂最基本的元素是節奏,旋律由此產生。因此,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核心訓練就是節奏訓練,將語音、動作、舞蹈等緊密結合在一起來進行音樂活動。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強調用最自然的方式來感受音樂,那么我們也嘗試用最自然的方式來感受一下音樂里的節奏吧。語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會用到的,語言也能產生節奏,這個訓練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叫作嗓音造型訓練,我們可以將它融入到幼兒歌曲伴奏的節奏教學中。比如,我們用水果的名稱就可以設計一個方言節奏小游戲來輔助教學。我們可以用粵語的橙(粵語中橙一個字就表示了橙子的意思)、蘋果、士多啤梨(草莓)來表示節奏,橙表示四分音符,蘋果表示兩個八分音符的組合,士多啤梨表示四個十六音符。我們可以在庫樂隊軟件節拍器的幫助下,學生一起拍手熟讀,熟悉三種水果名稱的語言節奏。再把三種水果的圖案放入十六宮格內,隨機進行組合,讓學生即時去反應節奏的組合,在這樣的小游戲中,學生很快就能體驗到三種節奏的特點和區別,然后再遷移到兒歌的演奏上。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更好地符合學前教學專業的教學要求,而且具有地域性的特征,能更好地被學生所接受。
(三)器樂配合
和弦的編配在幼兒歌曲伴奏課程中也是一個難點,要讓學生了解基本的和弦編配原理,熟悉和弦的音響效果,能為兒歌編做簡單的和弦編配。除了能自彈自唱幼兒歌曲之外,還能給他人進行伴奏。奧爾夫器樂是原本性器樂,它不需要高超的演奏技巧就可以演奏,簡單易上手,非常適合音樂基礎薄弱的初學者,能讓學生們很好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不受演奏技巧的限制。奧爾夫器樂的使用,能很好地輔助教學。例如《捕魚歌》,我們可以先根據歌詞內容,和學生們一起編配簡單的聲勢律動做鋪墊,大家在音樂游戲中一起學唱捕魚歌,并感受歌曲的節奏和律動,然后將聲勢律動遷移到奧爾夫器樂的演奏上。我們演奏和體驗先行,先初步感受音樂旋律和和弦演奏的效果,再去了解我們用的是哪些和弦,進一步深入和弦的相關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式是相反的,先從感性的層面與感受,再從理性的層面去認識,我們先用音樂游戲的方式感受體會這些和弦,再進一步的了解它是什么、為什么,這種方式音樂學生參與到音樂學習的所有環節中,所以互動性更強、積極性更高,能更扎實牢固地吸收所學知識。奧爾夫樂器合奏的相互配合,也鍛煉了同學們小組合作能力、溝通協調能力,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為他人伴奏時無法協調合作的尷尬場面。
(四)綜合訓練
奧爾夫綜合訓練是將歌唱、舞蹈、樂器、繪畫、戲劇等元素兩種或多種結合在一起進行綜合展示的活動,學生在綜合訓練中能很好地提高音樂綜合素養,增強音樂表現能力。我們將奧爾夫綜合訓練引入到課程中,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例如在《鯊魚一家參加舞會》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先帶著學生跟隨著音樂進行簡單的拍手、拍腿,先熟悉音樂的旋律、節奏、歌詞。然后根據歌詞的內容分析里面包含的音樂形象,有鯊魚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鯊魚寶寶,根據人物形象分小組編配合適的聲勢律動,用聲勢律動來表演完整的故事情節。之后將聲勢律動遷移到樂器中,進行樂器小合奏,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音樂編配和器樂合奏的魅力。最后再將聲勢表演和器樂合奏結合起來,發展成為綜合活動,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展示?!鄂忯~一家參加舞會》綜合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歌唱、聲勢編配、和弦編配、樂器合奏等能力,還以小組為單位提高了學生的音樂表現力、舞臺表演里。平時的課堂回課,因為是單人進行的緣故,許多學生都存在放不開、不出聲、過分緊張等問題,我們可以先借助小組表演的形式提高個人表現力、自信力,再逐步過渡到個人獨奏表演。
(五)對接崗位需求
根據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學前教育專業最終目的是要培養能夠勝任各級各類幼兒園、幼兒教育機構、早期教育機構、特殊教育學校、特殊教育機構的教育、保教、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學生的能力要能對接幼兒園崗位的一線工作需求,才稱得上培養出一名合格的幼教人。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來教授幼兒歌曲伴奏課程,學生能夠學到如何深入淺出地給幼兒園小朋友上課,能夠根據幼兒的具體年齡和特點,采用嗓音造型、動作造型、器樂造型、綜合課例等訓練方式,依托信息化手段,選擇合適的素材和音樂進行教學,能讓兒童在愉快的音樂游戲中不知不覺習得相應的音樂知識,提高與他人的合作能力。相比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授的學生,經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學習的學生能更好地適應、勝任幼兒園一線教學工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歌曲伴奏課的結合,能很好地破解該課程的教學困境,優化教學環境,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們需要更多創新型與應用型相結合的教師。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專業的需求、工作崗位的需求不斷地更新我們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學到更多應用性強的知識、技能,提高實踐能力,讓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
參考文獻:
[1]高智怡.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學前教育專業鋼琴集體課教學中的實踐[J].戲劇之家,2021(20).
[2]黃海瀾.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學前專業鋼琴基礎教育中的運用[J].大眾文藝,2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