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改革大力發展背景下,幼兒師范高等專科院校的學前教育工作開展也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此同時,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逐步重視,也促使了學前教育師資人才培養的多元化。舞蹈創編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程,對于學前教育專業人才職業能力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幼兒師范高等專科院校也非常重視幼師舞蹈創編能力的培養,不斷豐富舞蹈教學內容,提升幼師人才的職業素養。同時,幼兒師范高等專科院校也為了積極響應黨中央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號召,在學前教育專業舞蹈創編能力建設中,不斷挖掘民間舞蹈資源,培養學前人才將民間舞蹈與幼兒舞蹈創編相融合的能力,充分發揮民間舞蹈的文化價值,提升幼兒舞蹈教學效果。
【關鍵詞】學前教育;民間舞蹈;幼兒舞蹈;創編融合
【中圖分類號】G613.5;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2—154—03
一、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與民間舞蹈融合創編的意義
(一)豐富幼兒舞蹈創編內容
筆者調研發現,大多數院校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開展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對民間舞蹈的創編實踐較為單一。這也導致學生的思維受限,所創編的幼兒舞蹈也更趨向于程式化,無法有效提升幼兒舞蹈興趣,影響教學價值的發揮。因而,將民間舞蹈元素融入到幼兒舞蹈創編之中,不僅能夠豐富舞蹈創編內容,而且拓寬了優秀舞蹈文化傳承路徑。眾所周知,在民間舞蹈形成中蘊含了多樣性的文化元素和多姿多彩的肢體動作,將其顯著的藝術特色挖掘出來,進行幼兒化的舞蹈藝術處理,轉變成簡單易學的幼兒舞蹈動作,融入到幼兒舞蹈作品之中,既實現了民間舞蹈文化的滲透,又讓幼兒舞蹈創編變得充滿趣味。民間舞蹈的種類繁多,所涉及到的舞蹈風格和形式內容也很多彩,如秧歌、花鼓燈、腰鼓舞、扇舞、扁擔舞以及各種各樣的少數民族舞蹈等等。因而,每一種民間舞蹈都是一種文化精髓的體現,以此作為幼兒舞蹈創編的“內核”,可以驅動幼兒舞蹈創編的革新,還可以促進各種民間舞蹈的深入互動,豐富了幼兒舞蹈教學的內容,也拓展了幼兒的民間舞蹈文化審美品位。幼兒作為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在舞蹈文化的熏陶下,自身的文化底蘊更加深厚,促進了幼兒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建立。
此外,幼兒師范高等專科院校在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民間舞蹈與幼兒舞蹈融合創編能力過程中,要以傳承民間舞蹈藝術,創新幼兒舞蹈形式為目標,逐步夯實幼兒教師的職業能力。在優秀傳統舞蹈創新實踐中,不僅為幼兒舞蹈教育注入了活力,也豐富了學前教育人才的培養途徑。通過民間舞蹈的多樣化創編教學,激發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民族文化傳承意識,在幼兒舞蹈創編過程中獲得豐富的啟發,主動從民族民間舞蹈中尋找創編靈感,增添幼兒舞蹈的文化意蘊。與此同時,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夠自發地在民間舞蹈與幼兒舞蹈創編之間組建一條通道,在舞蹈主題、舞蹈動作、文化審美等方面將兩者緊密的結合起來,用豐富的舞蹈創編形式奠定幼兒深厚的舞蹈功底和文化底蘊。
(二)推動民間舞蹈文化傳承
隨著現代幼兒舞蹈教學的發展,以及學前舞蹈審美教育的轉變,民間舞蹈的創新融合也成為大勢所趨。尤其是早期的幼兒教育受外來教學理念的影響較大,幼兒舞蹈教學與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關聯性也被教師所忽視。民間舞蹈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珍貴的民間舞蹈早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之中,凸顯了每個地區民間舞蹈的獨特藝術價值。但是,較為遺憾的是很多民間舞蹈藝術并沒有真正發揮出自身的教育價值和文化魅力。而且,隨著民間舞蹈傳承人數的縮減,民間舞蹈必須要借助廣闊的教育平臺進行傳承人才的拓展。進入新世紀以來,教育部號召各類院校積極推進民間舞蹈進校園活動,幼兒師范高等專科院校也將民間舞蹈項目引入到學前教育課程中,為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發展注入了強大的人才動力。
此外,民間舞蹈的誕生都與地方的文化特點和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因而民間舞蹈的真正魅力往往是超越理論描述,重在藝術實踐探索,因而也為幼兒舞蹈創編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幼師能夠針對幼兒的身心發育特點,圍繞民間舞蹈文化特色,豐富舞蹈創編活動,從而激發幼兒的舞蹈興趣,鍛煉幼兒的肢體協調性,促進幼兒大腦的發育,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幼兒舞蹈創編主要改編民間舞蹈的動作和增強民間舞蹈的表演特色。如,有些民間舞蹈的風格比較老套,或者內容太過陳舊,直接呈現不利于幼兒接受,需要幼師人才進行改造,發揮自身的融合創編能力。從而讓民間舞蹈貼近幼兒生活,舞蹈動作更直觀、形象,有利于幼兒舞蹈興趣的拓展,提升幼兒對民間舞蹈的傳承意識,逐漸加深對民間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另外,加強民間舞蹈與幼兒舞蹈創編的融合,不僅能在幼兒教育中擴大民間舞蹈的傳承力度,還能促進學前教育專業民間舞蹈教學整合,提高幼師人才的優秀傳統文化素養,實現傳統舞蹈文化的良好傳承。
(三)促進幼兒審美認知的提升
學前教育階段幼兒身心都處于快速發展時期,所以舞蹈教學要以認知拓展和審美啟蒙為主,幼兒舞蹈作品創編要符合幼兒的肢體發育特點和心理審美需求,配合身體協調性訓練,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民間舞蹈元素在幼兒舞蹈中的融合,不僅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度與好奇心,而且讓孩子們的身心產生愉悅的體驗,從而積極主動地去探索舞蹈的奧妙,為審美觀的培養奠定基礎。學前教育時期,幼兒最感興趣的就是藝術實踐活動,所以舞蹈創編也以提升幼兒綜合素養為出發點,保證幼兒在舞蹈藝術實踐中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為后續階段的教學開展和幼兒的終身興趣愛好做鋪墊。因此,將民間舞蹈與幼兒舞蹈創編進行有效融合,可以有效的促進幼兒的審美能力。
另外,民間舞蹈的產生經歷過幾百年的歷史沉淀,無論舞蹈動作,還是舞蹈配樂,都比較符合大眾的審美觀念。民間舞蹈與現代舞蹈不同,它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是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產生更持久、更深層的文化積淀。但是,幼兒在認知成長初期接觸優秀的民間舞蹈藝術,很難直觀的去獲取知識和技能。所以,幼師的舞蹈創編需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將民間舞蹈動作、配樂等元素,或者是舞蹈中的文化內涵融入到幼兒舞蹈創編中。如,在民間舞蹈秧歌的動作基礎上創編成幼兒集體舞蹈,讓幼兒在歡快的秧歌樂曲中感受身體律動帶來的豐富審美體驗。或者創編幼兒腰鼓舞,讓幼兒用小小腰鼓打出節奏,身體隨著鼓點進行不斷的姿態變化,增強幼兒內心的審美體驗。這樣的舞蹈教學符合幼兒的審美認知,幼兒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民間舞蹈文化的滋養,對于幼兒的審美觀形成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與民間舞蹈融合創編策略
(一)挖掘地方舞蹈資源進行創編轉化
中國地大物博,民族多樣,民間舞蹈文化絢麗多彩,產生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形式。如各種秧歌、腰鼓舞、藏族舞、新疆舞、孔雀舞等等,為幼兒舞蹈創編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因而,幼兒師范高等專科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幼兒舞蹈創編教學開展,除了要加強經典民間舞蹈創編培訓力度,還要大力挖掘本地的地方民間舞蹈資源,與幼兒舞蹈進行緊密結合。在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舞蹈創編能力培養過程中,充分發揮本土舞蹈資源優勢,將民間舞蹈藝術融入到學前教育專業舞蹈創編課堂之中,能夠有效地發揮地方文化資源的教學功能。同時,民間舞蹈要系統化地融入幼兒舞蹈創編之中,需要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民間舞蹈內容進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從舞蹈動作、表演等各方面結合幼兒舞蹈特點進行豐富的藝術創編。此外,幼兒師范高等專科院校還要挖掘地方民間舞蹈內容,擴展幼兒舞蹈創編教學內容。如,帶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實地采風,讓他們能夠走出單一的教學課堂,接觸真實的民間舞蹈表演,與民間舞蹈傳承人深入溝通,加強自身舞蹈創編能力。此外,學前教育專業還可以與民間舞蹈社團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舞蹈表演實踐活動,切實體驗民間舞蹈文化的熏陶,真正感受地方民間舞蹈的文化內涵。并且在此基礎上,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夠結合所掌握的幼兒舞蹈創編理論知識,在舞蹈作品創作中充分發揮民間舞蹈的娛樂性和教育性。此外,整合地方民間舞蹈資源,還有利于學前教育專業舞蹈創編教學的實踐工作,學生可以在實踐活動或者實習階段,將自己創編的融入鮮明民間舞蹈元素的幼兒舞蹈展示給更多的民間舞蹈工作者,獲得專業的創作指導,通過不斷的完善,真正領悟民間舞蹈的精髓,實現良好的創造性轉化,充實幼兒舞蹈創編實踐目標。
(二)優化舞蹈創編課程打造趣味課堂
幼兒師范高等專科院校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舞蹈創編能力的培養,要產生充分的認識,需要打破過去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提前適應學前教育工作環境,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特長和職業技能。對于幼師將民間舞蹈融合進幼兒舞蹈創編能力的培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院校要優化相關教學的課程內容。首先,讓學生認識到幼兒舞蹈教學的重要性,舞蹈對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意義,把握住舞蹈創編要遵循幼兒的身心發育這一特點;其次,拓展學生對民間舞蹈的認知,包括民間舞蹈的種類和風格,各種民間舞蹈的文化內涵,民間舞蹈的動作、配樂等,在幼兒舞蹈創編中進行恰當的應用;最后,要優化幼兒舞蹈創編課程教學模式,應用各種信息化教學技術和課程開發技巧,增加幼兒民間舞蹈創編課堂的趣味性,突出此類課程的文化價值。
此外,幼兒師范高等專科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生源基礎不一,自身的文化底蘊也各不相同。因而,民間舞蹈與幼兒舞蹈的融合創編教學,最重要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性水平。幼兒師范高等專科院校要不斷推進現有教學模式的優化改革,拓展民間舞蹈的教學內涵,優化舞蹈創編課程,夯實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素養。同時,要切實轉變教學理念,對教材和教學模式不斷進行完善。為了提升融合創編課程質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應當持續進行舞蹈創編課程優化,將優秀的民間舞蹈資源和創編課程模式進行推廣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度學生對民間舞蹈的了解,因材施教,根據幼兒教學需求進行趣味性課堂的打造,全面推進學生幼兒舞蹈創編能力的發展。
(三)落實幼兒民間舞蹈創編實踐教學
幼兒舞蹈創編要豐富的融合民間舞蹈,發揮出融合性創編教學的特色,最根本的要領就是用幼兒喜歡的方式來呈現民間舞蹈文化魅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不僅要擅長應用民間舞蹈語匯,還要在舞蹈表演中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如,以瑤族民間舞蹈長鼓舞的幼兒舞蹈創編為例,根據幼兒舞蹈特點要降低舞蹈動作的難度和技術性,更加突出表演性,借助多元的教學方法,加強幼兒在舞蹈實踐中的愉悅體驗。可以引導幼兒嘴里哼著曲子,手舞足蹈,用舞蹈演繹故事,用舞蹈表達情感。讓幼兒充分的體會用自己的身體表達情緒,在美妙的音樂節奏中尋找舞蹈表演的樂趣。唯有如此,幼師對民間舞蹈的創編才能真正的在藝術實踐中凸顯出特色,展現出文化魅力。
此外,幼兒師范高等專科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創編實踐,不僅要打造符合幼兒身心特點的舞蹈形式,還要從優秀舞蹈文化底蘊出發,培養幼兒民間舞蹈文化傳承意識,增強幼兒的文化體驗。筆者認為,幼兒民間舞蹈創編實踐教學策略的落實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第一,要增加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幼兒教育實踐機會,通過與幼兒的深入接觸,加強對幼兒舞蹈表演的了解,把握他們對民間舞蹈的感知水平和身心的發育規律;第二,豐富學前教育專業的民間舞蹈表演、創編實踐教學內容。如,加強課堂教學的民間舞蹈表演訓練,通過切身實踐體驗民間舞蹈的文化精髓。可以讓學生根據所感興趣的民間舞蹈類型自主分組,為每個小組布置幼兒民間舞蹈創編作業,然后通過互聯網教學平臺進行分享,小組之間互相評分、討論。總之,通過實踐教學的推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對于民間舞蹈與幼兒舞蹈創編融合的實踐能力。
三、結語
總體而言,舞蹈創編是幼兒師范高等專科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課程,也是幼師必備的基本職業技能之一。隨著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幼兒舞蹈創編也在與時俱進中承擔起了優秀舞蹈文化傳承的重任。為了打破幼兒舞蹈創編內容固化,形式單一等問題,幼兒師范高等專科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要積極推動民間舞蹈與幼兒舞蹈創編的融合,培養學前教育學生對民間舞蹈元素創作轉化和創新實踐的能力,促進幼兒舞蹈創編教學工作的發展,為民間舞蹈的持續傳承注入持久的動力。
參考文獻:
[1]于惠.地域舞蹈文化與學前舞蹈教學的融合研究——以山東秧歌為例[J].天南,2023(6).
[2]崔清.民間舞蹈與幼兒舞蹈創編的融合路徑分析[J].藝術評鑒,2023(3).
[3]張可欣.強化幼師舞蹈技能——民族舞蹈融入幼兒師范學院舞蹈教學的思考[J].尚舞,2022(24).
[4]魯婷.民間舞蹈元素在學前舞蹈教育中的應用[J].藝術家,2022(5).
作者簡介:曹爭(1980—),女,漢族,河北唐山人,本科,唐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玉田分校,講師,研究方向為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