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班級活力依靠班級多元評價。通過多元評價,能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期待和被需要的意義感、價值感。在班級管理中,多元評價能擊碎學生的自我偏見,進而讓學生認識自我。多元評價能綻放學生的生命活力,鑄就班級的管理之美,綻放班級的育人之美。
[關鍵詞] 班級管理;多元評價;生命成長
評價是班級管理的重要驅動力,多元評價機制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傳統的班級管理評價往往是一種“標準化”“大一統”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機制往往會鉗制學生的想象力,扼殺學生的創造力。教育本質上是多元化的,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不能用一根標尺衡量學生,而應當采用一種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活的教育,就是要想方設法去激活學生的活力。”尊重差異、基于差異、呵護差異、成全差異,是班級管理的使命與責任。
一、擊碎自我偏見,讓學生認識自我
華東師范大學李政濤教授指出,培育學生的生命自覺,讓學生“明自我”“明他人”“明環境”等,是培養未來社會公民的育人使命。在班級管理中,我們發現一些學困生往往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他們認為自己不行,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下課之后卻能盡情玩耍。在與這些學生對話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他們有進取心,只是找不到方向。對于這一類學生,班主任應當引導他們發現自我、肯定自我的意義和價值。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樹立一種“全人”意識:“世界上沒有垃圾,全是放錯了地方的財富”“世界上沒有蠢材,全是用錯了崗位的天才”。要引導學生深入發現自我,發掘自身的潛質、潛能,從而擊碎學生對自我“無能”“無知”“無為”等的偏見,讓學生積極地超越自我、發展自我。
班上的小A同學性格比較內向,但其家長是一位攝影師,他對攝影也比較精通,喜歡拍攝。為此,每一次班級活動筆者都會讓小A同學負責拍攝,并對小A拍攝的作品予以表揚。多次的言語激勵增強了小A同學對自我的認知,他發現了自己的特長,每一次都積極地表現,漸漸地改變了原本內向的性格。
多元評價,就是要實施個體性、獨特性的評價,從而引導學生重新發現自我、審視自我,并積極地發展自我。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存在,都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每一個個體都是一個“小宇宙”,每一個靈魂都應當努力地綻放,讓生命迸發出一種光彩。生命的未來充滿無限的可能,我們應該對自己抱有信心。
二、轉化單一視角,讓學生發展自我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引導學生開展個體自評、同伴互評、全班展評。其中,個體自評是讓學生對照自身的發展愿景、前進方向,積極主動地開展針對自我認知、行為等的主動性評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轉換單一視角,激發學生做“最好的自己”的內在渴望。
比如,我們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開展了“21天習慣打卡”活動,其目的是引導學生逐步改正不良的習慣,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小目標”。在打卡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評、互評,并對自己、他人達成目標的情況打分。在全班展示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彼此分享評價經驗,分享打卡的經驗、成果等。不同的評價視角,引導學生相互啟發、相互促進。例如,對于“課堂踴躍發言”這個“21天打卡”評價項目,有的學生以“發言的質量”來評價,有的學生以“發言的數量”來評價,有的學生以“發言的挑戰性”來進行評價。學生在經過“21天打卡”活動之后,都能在發言的質量、數量、挑戰性等方面有所提升。在“21天打卡”的活動中,為了提升自己的評價分數,學生自覺地將成長目標細化,并將其轉化為超越自我、改變自我的具體行為。“21天打卡”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的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更讓學生從不同的視角來審視同一個“打卡項目”,進而豐富學生的認知,改進學生的行為。在打卡活動過程中,學生不僅對自我的認知、行為等進行檢視,而且彼此之間每一周都相互查看同伴的打卡、落實情況。對于打卡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地反思。在每一周的打卡活動中,針對突出問題,筆者引導學生分析、評價,從而讓學生的認知、行為不斷進階。
轉化“單一”視角進行評價,能有效地引導學生發展自我。“21天打卡”活動,打的是“卡”,收獲的卻是學生生命的生長。在“21天打卡”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家長參與,從而讓學生評價更公允、更科學、更合理。堅持“21天打卡”,真正讓評價多元化,讓評價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行為發展、生命成長等。
三、綻放生命活力,讓學生激揚自我
多元評價的根本目的是在班級教育和管理中綻放學生個體生命,綻放班級活力。當我們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打破了傳統的“統一化”“標準化”“模型化”的固化評價狀態之后,就能促進學生積極地提升自我。多元化評價,能發掘每一位學生的潛質、潛能,能激發蘊藏在學生身上的活力。通過多元評價,成就學生“最美的自己”。
多元化評價,要讓評價走向私人訂制。在評價的過程中,班主任要聚焦班級的常規德育,培養系列性班級標兵。例如,緊扣智力學習,評價學科標兵;緊扣體育鍛煉,評價體育標兵;緊扣藝術教育,評價藝術標兵;緊扣勞動實踐,培育勞動達人等。
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將志趣相投的學生集中在一起,組建一個社團,開展社團活動。比如,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我們將活潑好動且喜歡體育活動的學生選為“體育達人”“體育課代表”,并引導班級的兩操活動、體育大課間活動、體育社團活動、體育課活動等。在這些“體育達人”的管理下,班級的兩操從隊伍整理到課堂紀律、從課內學習到課外活動等,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久違的“流動紅旗”等榮譽又不時地回到班級之中。在多元化的評價過程中,當學生對體育活動、體育課外活動產生了興趣,并且形成了紀律之后,學生就能將這種習慣、態度等遷移到其他學科、其他相關活動中去。多元化的評價讓整個班級管理形成了一種良好的生態。置身于這種良好的育人生態之中,育人目標明確、管理思路清晰、行動方向鮮明。可以說,多元評價作為一種教育的載體和媒介,能夠積極發揮監督、調節、促進等作用,從而讓班級管理不斷地朝良性方向發展。
多元評價促進了班級管理方式和教育方式的革新。在多元評價的過程中,班主任要以“多元智慧理論”為指導,激活每一位學生所蘊含的獨特潛質。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不僅要注重班級管理的結果,更要注重班級管理的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聚焦學生的特長發展、個性發展。多元評價照亮了學生自己,也照亮了學生身邊的同伴,讓學生彼此之間相互欣賞、尊重,相互勉勵、促進,從而讓學生抱團發展。多元評價鑄就了班級的管理之美,綻放了班級的育人之美。
[參考文獻]
[1]董奇,趙德成.發展性教育評價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2003(08).
[2]張意忠.教育評價的理論與實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宋艷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于德育一體化的實踐探索[J].遼寧教育,2019(08).
王進偉? ?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平川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