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琴
[摘 要]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除了要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外,還要促進學生的生命成長。教學中應滲透唯物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健全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 生命成長 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18-036
許多教師在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組織語文教學時,僅僅局限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和學習語文知識,很少有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生人格的發展。《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要“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所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時,除了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與技能外,還要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健全的心理素質和審美素養。
一、滲透唯物主義教育
語文教學中,小學生由于認知水平比較低,他們對于一些事物還不能一分為二地去看待,認識事物時往往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與情感傾向。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就能很好地落實唯物主義教育。
比如,在教學《揠苗助長》一課時,學生對于為什么禾苗向上拔一拔就會死不太明白。所以,要想讓學生理解做任何事情都要按規律辦事這一唯物主義觀點就會變得很難。為此,我設計了一段禾苗生長的視頻。其中,有一部分禾苗被人為地拔高了一些,有一部分禾苗沒被拔高。當學生看到被拔高的禾苗在太陽的炙烤下,由于根系吸收不到水分而慢慢死去后,對于為什么不能違反事物發展規律來辦事的唯物主義觀點也就有了了解。這樣,通過視頻既讓學生明白了課文寓意,又讓學生在潤物無聲的狀態下接受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二、培養愛國情懷
編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有許多篇章都飽含著愛國情懷,我們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這些課文所描寫的人物、山水、事件更加具體形象,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濃濃的愛國情懷。
比如《北京亮起來了》一課,這一篇課文主要是通過北京的長安街、立交橋、王府井、故宮等有代表性的建筑物都亮起來了這一現象,激發學生熱愛首都、熱愛祖國的情懷。但是,要想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光憑教材上靜止的文字與圖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得讓學生親眼見一見北京亮起來的事實。教學時,我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播放了北京真實的夜景,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北京的美麗與繁華,并將現在的北京夜景與新中國成立前北京的夜景進行比較,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北京的發展與變化,學生的愛國情懷與民族自豪感就會不由自主地產生。
三、健全心理素質
一個人無論從事什么樣的活動,單單依靠自己的智力是不行的,還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全學生的心理素質是一個潛移默化的滲透過程,不能通過說教來完成,我們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來完成這一教學任務。
比如,《玲玲的畫》這篇課文,其中一個重要的教學任務就是讓學生懂得在遇到麻煩時不要急躁,要冷靜分析當時的情況,機智地想辦法。但是,目前的許多學生都有遇到挫折就想放棄,做什么事情都非常急躁,遇事不冷靜的心理。如何糾正學生的這些心理呢?如果單單依靠這一篇課文的教學來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非常難,甚至有的學生會認為玲玲是在她爸爸的提醒下才讓壞事變好事的。如果沒有爸爸的幫助,她也會束手無策。所以在課堂上,我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播放了多個由于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而將壞事變好事的案例,從而豐富了學生的心理表象。學生在邊看邊思的過程中就可以領悟到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沉著冷靜,當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或者麻煩時,也不能自亂陣腳,而要靜下心來思考對策的道理。
四、提升審美素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論述有七處之多,可見在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非常重要。而教材上的文字與圖畫都是靜止的,要想依靠它們來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比較難,所以在教學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來進行審美教育。
比如《找春天》這一課,課文以童話般的敘述讓學生體會到了春天的美景,提升了學生的審美素養。在教學時,我以動畫的形式將課文內容呈現出來。學生在邊看動畫、邊學課文的過程中,運用各種感官領略了課文中的美,并徜徉在文字的意境中,感受到了春天生機勃勃的美景,從而培養了審美素養。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于語文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了語文知識外,還發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促進了學生生命的成長。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