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耀臣 (河南:許昌市建安區榆林鄉姜莊小學)
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科學的價值逐步體現,同時也對教師的科學教學提出了新的標準與要求。作為一名班主任兼小學科學教師,不僅要積極地創新小學科學教學模式,還要創新班主任工作方法,以有效提高科學教學效率以及班主任工作效果。只有真正將科學教學與小學班主任工作相融合,才能從本質上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的管理理念直接決定著班級管理質量,也是提高班級管理工作效率的關鍵因素。但是有許多小學班主任在開展班級日常管理工作時,大多采用傳統的管理理念,導致班級管理工作較為死板,出現了教條化的問題,甚至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并未制定清晰的班級管理條例以及管理目標。由于小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且缺乏充分的生活經驗,大部分小學生都沒有產生完整且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就給小學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帶來了許多挑戰。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往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味通過強制管理的模式開展日常管理工作,尤其是在學生出現錯誤行為時,班主任往往會采取批評的方式加以制止,幾乎不重視學生的實際感受,忽略了學生的綜合發展。這種錯誤且單一的管理理念,嚴重制約了班級管理工作質量的提高。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由于教師管理內容單一,導致很多教師并未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就影響了班級管理的整體效果。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學校的育人目標已經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學生處于人格形成的關鍵階段。因此,教師在班級管理工作中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基礎文化知識,更要關注小學生在人生成長過程中是否有健全的身心,在學習過程中是否獲得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是,大部分教師并未從傳統的班級管理內容中脫離出來,往往將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管理以及班級紀律管理上,忽略了學生的心理需求,由此導致班級管理內容過于單一,無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影響管理質量的因素十分復雜,其中管理模式是非常關鍵的部分。由于小學班主任不僅要承擔班級管理工作,還要搞好學科教學,所以難以抽出更多的時間研究全新的班級管理方法。大部分小學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仍然憑借以往的工作經驗,忽略了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心理認知規律,只采用單一的管理形式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在這種單一的管理形式下,大部分班級管理工作都出現了嚴肅性和單一性的問題,學生難以實現個性化成長,也制約了學生融入班集體的熱情,導致很多學生無法產生集體意識。
在新教育背景下,素質教育理念已經影響到各個學科的日常教育教學,同時,全新教育理念的推出也對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但是目前仍有部分小學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依舊被傳統的師生關系理念制約,仍然把自己當作班級和課堂的主導者,采取傳統單一的管理模式,弱化了學生在班級中的主體地位,導致很多學生無法主動參與班級管理,也沒有機會參與。這就導致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成為班主任一人主導,嚴重制約著小學班級管理工作質量的提高。
如今,大部分小學生的個性較強,無論是個人喜好還是個性特征都有著十分獨特的一面。因此,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不應按照統一的要求對學生進行管理,更不能強迫學生專注于自己不喜歡也不擅長的事物。班主任要做的就是給予學生恰當的激勵,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差異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和發展目標,幫助學生都能夠沿著自己感興趣且擅長的方向得到充分發展,這對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十分關鍵。同樣,班主任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更要專注于學生的實際心理特征以及學習需求,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因材施教。
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對班級內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與其展開一對一交流。班主任應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對其實際學習狀態深入分析和了解,包括學生對科學學習內容的態度以及看法,在交流中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這也是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貫徹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客觀總結學生在當前科學學習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導致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幫助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解決這些問題。要鼓勵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和成長中多專注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并鼓勵學生基于自己的基礎努力進步、取長補短,這樣不僅能夠推動學生個性化地發展,還真正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應當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通過規章制度對學生進行約束。但是學生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班主任制定規章制度應當以民主和諧為原則,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從多個角度入手制定規章制度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都能夠獲得全面發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同樣應堅持民主和諧的原則,全方位引導學生發展個人興趣,制定專門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習內容,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科學課堂氛圍。
例如在教學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認識氣溫計”這部分內容時,教師應當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為學生進行分組,通過分組的形式為不同小組的學生安排專門的探究任務。例如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氣溫計練習讀數,也可以為學生安排用氣溫計測量溫度的活動任務,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部觀察氣溫計并全面了解氣溫計的作用,延伸了解在生活中存在的不同溫度計的用處。教師在幫助學生完成第一個任務時可以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引導其他小組的學生共同解答這一問題,營造出一種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要讓學生都能夠在遵守紀律的基礎上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課堂學習的自主性、和諧性,幫助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科學基礎知識。
大部分小學生的內心情感十分豐富,如果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只是通過單一說教來完成,往往會導致學生出現逆反心理,所以班主任應以學生為中心認真傾聽學生的實際需求,做到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解決問題。班主任在開展科學教學時,同樣要為學生創設一種合作和溝通的氛圍,引導學生在合作和溝通中真正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和需求,通過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教師在與學生交流中,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則能夠幫助學生開拓思維,提高學習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與家長展開溝通和交流,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熱情和學習成就感。
例如在教學杠桿類工具的研究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在家中與家長一道利用工具完成杠桿工具實驗,加強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提高學生的參與感。這種課后的家庭溝通,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還能夠幫助班主任有效地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以學到的科學基礎知識指導實踐,能夠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養成良好的觀察意識和操作能力,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意識和觀察能力,讓學生在自主觀察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班主任在將教學與班級管理工作相結合時,要以培養學生的操作意識為基礎,不斷鼓勵學生在觀察中發現科學真相和原理。
例如在教學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聲音是怎樣產生的”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搜集一些有關水滴聲、海浪聲、風聲等的聲音視頻,在課堂上用多媒體設備將收集好的聲音視頻向學生播放。同時,針對這些視頻提出一些問題,例如這些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引導學生就此進行密切觀察。最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橡皮筋或尺子進行聲音制作實驗,讓學生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發現聲音產生的原理和規律。教師則可以在學生完成實驗之后為學生總結聲音產生的原理和規律,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聲音的產生這部分內容。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管理與引導,還要在豐富的班級活動中引導學生感受基礎知識,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因此,在班級管理當中開展主題班會活動,對于提高小學科學教學和班級管理質量,有著十分關鍵的意義。教師在科學教學中,也可以借鑒實踐活動的模式將主題活動與科學教學相結合。由于科學本身就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所以教師應當在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科學知識,提高其操作能力,使學生都能夠在實踐中更深入地理解科學知識,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鹽”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實驗活動情境,為學生準備燒杯、水、食鹽、小勺等充足的實驗器材和實驗材料,讓學生都能夠參與相關實驗。最后,再讓學生對自己的實驗成果進行匯報,并填寫研究計劃,學生通過數據能夠進一步總結和分析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鹽的內容。這樣的實踐活動,既幫助學生提高了實踐能力,也能夠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更好地理解科學原理。
總而言之,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融入班級管理工作是開展素質教育的必然路徑,也是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教師在班級管理和小學科學教學中,應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為學生提供和諧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