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基于“互聯網+”視角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作者:陳審聲
出版社:冶金工業出版社
ISBN:978-7-5024-8357-9
出版時間:2019 年12 月
定價:69 元
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新時代對我國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尤其對高職院校是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必然選擇?!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把創新放在了具體任務的第一位,明確要求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ヂ摼W技術的飛速發展對高等教育的影響不言而喻,而創新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徑和突破口?;凇盎ヂ摼W+”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意義重大,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同時培育學生的獨立學習與思考能力,為學生職業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由陳審聲編著的《基于“互聯網+”視角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從創新創業和雙創教育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影響因素及路徑選擇,提出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和策略,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實踐、師資、教學方法與評價進行了論述,并以浙江省為例,通過大學生創客職業生涯問題研究將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落到人才培養實處。全書共七章。第一章和第二章基于“互聯網+”背景,提出了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影響因素和路徑;第三章提出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與策略;第四-六章分別從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及師資體系的構建提出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策略;第七章基于實踐導向,提出了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和科學評價。
結合本書內容可知,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在面向全體的主流趨勢下,應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全方位、全覆蓋的教育環境,形成特色鮮明的“校本”“區域”“行業”三位一體教育模式。而在實現這一路徑的過程中,完善課程教育體系和實踐課程體系是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核心。通過“課程實踐化、實踐課程化”,實現從“知行并重”到“知行融合”的跨越。
筆者基于第一屆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研究規劃課題“‘本土化’創新創業背景下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問題研究”的研究成果,結合本書相關內容,從以下幾方面對創新創業融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策略提出建議。
第一,以“工匠精神”為引領,建立優化創新創業教育文化氛圍。創新觀念是創新文化的核心,“互聯網+”背景下的技術革新是創新觀念的一種典型代表。而創新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更強調原有技術知識的再創造、再探索。探索新知識的前提是將已有的知識活學活用,在“守正”的過程中發掘舊知識的新應用點,從而達到“出新”的目的。在國家建設技能型社會背景下,高職院校應營造崇尚技能、尊敬職業的環境氛圍,激發技術人才的勞動熱情和創造熱情,既培育追求高品質的“工匠精神”,又將工匠精神應用于創新實踐中。
第二,以“教學研創”為抓手,建立強大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創新創業教育,離不開對教育工作者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而提高教師技術應用能力,則需要恰當利用信息技術,依托互聯網技術革新完成教學內容的更新,促使教學方式的轉變。同時,還要樹立信息化教學思維,以學生為核心并吸收具有行業企業科研背景的專家教師加入教學團隊,制定并落實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方案和策略,助力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研發和落地。
第三,以“設計思維”為核心,健全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體系。設計思維“運用同理心、想象以及行動來完成實踐項目”的核心理念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如出一轍。應基于設計思維,充分利用當今互聯網優勢,走工業化與信息化結合的路線。將設計思維充分與信息技術相結合,通過開發制作“碎片式”APP 移動創業課堂,“自助式”創新課程等,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和社會需求構建教學體系更有利于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入,從而實現創新創業課程與創新融合的精深性。
第四,以“精益創業”為突破,建好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目前創業教育在高職院校仍停留在撰寫創業計劃書階段,而精益創業則強調通過“開發-測量-認知”這一過程的迭代循環要求學生使客戶參與產品的開發。借助“互聯網+”優勢,構建創業實踐平臺,組建虛擬學生創業公司,結合線上線下手段,實戰經營并建立遠程創業視頻系統,與創業專家進行互動交流。通過打造服務地方產業轉型升級的跨專業產業學院、產業孵化園等融入地方經濟,發揮本土創業生態系統中就業與創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