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玥 張航慶
摘要: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輔導員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很多高職院校深刻意識到輔導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制定一系列政策,加強和鞏固輔導員管理工作。但是,在實踐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導致輔導員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效果不理想。因此各高職院校要因地制宜,制定更加科學、可行的制度和管理措施,保證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開展質量全面提升。
關鍵詞:高職院校;輔導員;學生工作;問題對策
高職院校學生工作在高職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高職院校輔導員是高職院校管理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輔導員隊伍的質量和工作水平,直接影響著高職院校的學生質量,也決定著高職院校能否穩定發展。因此,加強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是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要把這項工作做好,輔導員不但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而且要有相當的職業道德素養。
(一)生源結構復雜,文化底蘊差
與普高高職院校相比,高職院校的畢業生來源具有較大的復雜性。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自身管理水平較低,理論知識較少,文化底蘊較弱。在進入職業學校后,仍然面臨著很大的學習困難[1]。
(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價值觀多樣化
高職學生自我管理水平較低,但高職院校與以往的小學、中學相比,更注重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學生們雖然接受了校規,卻很輕易地無視了校規,為所欲為。他們更容易接受最新的社會思潮和文化,并迅速地被接納,形成了多元化的價值觀。
(三)情感兩極化、不辨對錯
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在高考中落榜后被迫進入職業學校,因此很容易陷入一種消極的情緒中,再加上身邊的人對他們的要求不高,讓他們很容易產生懷疑,導致精神崩潰。而在現今的信息化時代,人們可以輕易地獲得各種信息,而當他們與外部世界進行比較時,他們就會意識到自己與外界的差異,更容易產生自我否定,導致心理上的不穩定。
(一)分工不明確
從根本上說,高職院校輔導員是一支職業學校的師資力量。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輔導員常常成為一個被動的、保障型的角色,這就導致了輔導員很難靜下心來從事學生心理、政治、就業等方面的研究與引導,無法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成長。
(二)工作方式僵化
輔導員和學生之間存在著相互獨立、互相滲透的問題。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模塊化的人才培養與個性化的學生活動之間存在著矛盾,沒有把學生工作與思想政治相結合。由于學生工作的分工太過精細,不能適應每個學生的個體發展需要。甚至有的時候還會舉行一些以舉辦為目的的活動,使學生的活動呈現出某種程度的盲目化、簡單化和娛樂化。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工作僅僅是起到維持學校穩定作用的作用。輔導員是學生工作的主體,在繁雜的工作中常常會迷失方向,“維穩”“被動”是學生工作的一種慣性,而輔導員自身的工作理念、工作思路的死板,使其職能單一、方式陳舊[2]。
(三)行政體制的不健全
由于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個體發展空間狹窄、收入不能得到保證,加之在選拔、考核等方面缺乏健全的配套制度,致使其工作呈現出臨時性特征,工作心態不穩定。在實踐中,輔導員經常會遇到學生會請教有關問題時,因為缺乏專業知識,常常會難以解決,這樣不但會降低輔導員本身在同學中的知名度,而且還會成為管理班級的一大障礙。
(一)創新素質
創新素養是當今社會對優秀人才的普遍需求,是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新時期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需要輔導員積極地從實踐和理論兩個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與研究。在創新的基礎上,高職院校輔導員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從新的目標、內容的要求、新的特點等方面,不斷地發展、創新。
(二)樂于奉獻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越來越多地依賴于經濟收入和生活質量。在這樣的大趨勢下,職業學校的輔導員工作看起來并不受歡迎,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學生工作不受時間的限制,輔導員往往要犧牲很多的業余時間來處理各種突發事件、校風檢查、校園環境整治、校園文化活動、高職學生科技活動、社會公益勞動等。第二,學生工作的對象是青少年,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都在逐漸成熟,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這些問題都不是那么容易解決的,需要很大的耐心。在學生工作中,要有一種強烈的熱愛和奉獻精神,尤其是那種無私奉獻、甘于人梯的精神。只有對學生有足夠關心的輔導員,才能真正體會到自己肩負的重任,盡忠職守,自覺地履行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義務,才能在別人不理解的時候,不計個人得失,哪怕付出再多,也無怨無悔[3]。
(三)強化管理
高職學生正值青春,其心理發育快速,但還沒有達到成熟的階段。高職學生的自我評估具有客觀、連續性和穩定性,但是在面對某些重要問題時,卻容易浮躁;在對與錯之間,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觀念的沖擊和外部環境的影響。21世紀的教育應該以提升人的內在品質為目標,對其進行教育與管理,不能以防衛為主,而要以導向為主。輔導員在思想、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等方面,要針對個人的生理、心理和發展的需求,及時進行指導、引導和疏導。這就要求輔導員在教育管理中,在外部控制上組織、協調、控制和監督管理對象,更要從內部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和主動性。
(一)用愛來感染學生
高職學生由于不同的成長環境、社會背景,心理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因此,輔導員要了解、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多花點時間、多點耐心、多點關愛,多做心理輔導、生活輔導、政治關懷,使學生在相對輕松、快樂的氛圍中,能更好地學習、工作。只有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合理的分析,在關愛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才能獲得學生的好感;只有以友善、公正、尊重、信任的態度對待學生的輔導員,才能讓學生在平和、愉快的心態中接受,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與學生進行溝通是輔導員工作的一個重要步驟。由于職業學校的某些特性,要確保交流的質量,必須注意方法。這就要求輔導員通過鍛煉交流技巧,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根據情況進行引導,促使高職學生能夠轉變自身的觀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通過對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律、自立、自強等方面的教育,使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生活的真實,提高他們的學習責任感。讓學生認識社會,從小事情開始,體會在不同的工作環境中對別人的責任。培養學生對別人的尊敬和接受,并具有關愛和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自覺地關心、愛護團體、珍惜集體榮譽,積極參與團體事務、參與各種活動,盡到自己的責任,學會分享,積極主動地為集體發展承擔責任。鼓勵學生與家長進行書面交流,直接對話,了解家長的辛苦與期望。構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和諧互動的教育模式。要讓學生學會尊重長輩,為家長分擔壓力,創造溫暖的家庭環境。培養學生時時關心國家、人民的命運,使自己融入社會大家庭,刻苦學習、刻苦工作、講愛心、熱心奉獻、熱心公益、愛護環境、樹立遠大理想、立志為國服務。
(三)創新工作,熟練運用專業技術
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工作的創新性和職業化程度,是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要提高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入職門檻,使他們走向專業化的道路。在工作中,輔導員要充分認識自己的工作,要端正工作態度,規范自己的行為。其次,要不斷地充實和更新自己的思想,吸收新的思想,并把它們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輔導員要對學生多一些耐心和關心,真正融入到學生的心理,與他們交朋友,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4]。高職院校的學制與一般高職院校的學制有所不同,主要是兩年制和三年制。這就要求從總體上分析和設計高職學生的就業規劃。對輔導員而言,要從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對新生而言,輔導員與同學之間需要有一段時間的磨合,在這個時候,輔導員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多地掌握自己所負責的學生的個人、家庭情況,以便更好地適應職業教育的特征,增強他們的職業能力。
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管理的質量和效率直接關系到學生將來的發展,在健全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專業體系的基礎上,以專業技能、先進的工作思想、工作方式等為依托,使其獲得更大的發展。輔導員不僅要承擔學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日常生活,還要承擔起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輔導員要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學會如何與學生融洽相處,才能成為深受學生喜愛的優秀輔導員。
參考文獻:
[1]王旭琪.高職院校輔導員對心理健康問題發現和優化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02):201-203.
[2]于強強.基于習近平青年教育觀的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創新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35(22):18-20.
[3]雷小生,劉淑春.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規劃與職業發展分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35(22):39-41.
[4]樊壽娜,蘇朋朋.高職院校輔導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幾點思考[J].秦智,2022(11):116-118.
(作者單位:楊凌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