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摘要: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教育相輔相成,通過將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可以更好地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提高其就業競爭力和創業成功率。同時,也能夠為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優秀的人才支撐。為此,文章圍繞職業生涯規劃視角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進行分析,并基于問題導向提出相關策略,即加強引導,轉變觀念;依托課程,提升能力;優化環境,支持創新。希望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有所助益。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當前,國家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要求,強調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之中。高校作為創新創業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前沿陣地,應積極發揮先行者和踐行者的示范作用,不斷強化新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促使他們轉變思想理念、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同時優化創新發展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人力資源素質,為國家建設輸送優質人才。
在科技進步迅速的背景下,人才競爭愈發激烈,創新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驅動力,而人才資源在這一過程中具有決定性作用。教育部在2010年出臺《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首次提出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概念,旨在將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就業問題相結合;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強調落實立德樹人任務和堅持創新引領創業,進一步深化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以滿足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需求并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強調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提升人力資源素質,實現大學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1]。
政策的出臺從宏觀層面推動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同時也為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注入了新的內容。職業生涯規劃是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優勢和職業傾向,進而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道路的過程;創新創業教育則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創業或其他創新方式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二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即職業生涯規劃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創新創業教育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補充。為此,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從職業生涯規劃的角度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進行探索,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職業發展的變化,提升個人的競爭力和創造力,進而為國家的創新發展輸送優質人才。
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和開創型個性的人才為目標,是以培育人才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創新創業能力為主的教育。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紛紛推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讓學生對自己的大學生生活形成更加明確的目標,強化了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指導他們在不同的求學階段做好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準備。但是,從當前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創新創業實踐中的表現來看,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一些大學生尚未形成正確的創新創業觀念,對于自身的創新發展與國家的創新發展之間的關系缺乏深刻認識,導致創新思維和創業激情受到束縛,缺乏嘗試探索的勇氣;其次,大學生雖然擁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但由于缺乏實踐經驗和技能,他們在創新創業過程中難以應對市場調研、團隊協作、資金籌措等方面的困難,導致創新創業實踐中困難重重;最后,創新創業環境以及相關保障有待優化,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但在實際中仍存在一些問題,社會文化環境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容忍度較低,導致學生需要承受較大壓力。面對這些問題,高校應從職業生涯規劃的視角切入,從多方面著手制定措施,探索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支持大學生的未來發展。
在新時代背景下,從職業生涯規劃視角探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思路。高校在教育實踐中應立足學生主體,加強思想教育指導,提高他們對創新創業與職業生涯規劃重要性的認識、培養其創新實踐能力,促使其積極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為未來發展做好準備。
(一)加強引導,轉變觀念
當前,國家著力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從職業生涯規劃視角來看,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而針對當前學生對創新創業存在的誤區,教育工作者應積極開展教育工作,轉變思想觀念,確保其在創新實踐中堅持正確的思想理念和價值觀念。
1.立足國家發展,引導思想轉變
創新和創業已經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為了更好地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人才,高校需要從國家創新發展的高度引導學生轉變思想觀念,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的落實。首先,在專業課程教學指導中,教師應通過理論分析和案例講解促使學生理解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創新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源泉,而創業則是將創新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學生可以獲得更廣闊的視野和更豐富的知識,激發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為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向學生介紹國家在創新發展、在支持創新創業方面制定的政策,細讀政策內容,聯系學生所學專業探索可利用的政策空間,從而讓宏觀的政策真正為學生所用,也讓學生在政策指導下逐漸認識到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對自我發展和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其次,基于創新創業項目推動促使學生將自己的未來發展與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例如,某高校積極引領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項目驅動學生扎根實踐,服務基層,走進偏遠山區和城鄉社區,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創新創業實踐相結合,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帶動一批鄉村創新創業項目,激活鄉村發展內生動力;最后,引導學生把個人理想與國家的創新發展緊密結合,以聰明才智貢獻國家,以開拓進取服務社會,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2.立足自身發展,促進思想轉變
加強思想引領就是培養學生的理想、堅定學生的信念,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品格,讓學生能夠以強大的精神力量面對創新創業實踐中遇到的困難。隨著中國社會的快速發展,新時代青年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必然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作為學生健康成長的人生導師,在推動學生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倡導自我奮斗精神,鼓勵學生守正篤實、久久為功,引導他們勇于迎接挑戰、銳意進取,在困難中磨礪自己、提升自己。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指導中,教師要耐心傾聽學生的訴求,尊重學生創業激情,并基于專業理論與學生共同分析創業的風險,讓學生認識到創業之路上必然會面臨的困境和挫折。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錘煉學生的心智,并利用成功創業者所展現的寶貴精神激勵學生,促使他們以更高的視角、更廣闊的格局規劃自己的未來[2]。
(二)依托課程,提升能力
課程是落實教育教學任務、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載體,高校在課程改革中應積極推進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通過理論課程以及專業創業教育、雙創類比賽、就業招聘會、項目創業等多層次生涯規劃及就業創業實踐和實訓課程,使學生全面認識自我、行業、職業,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和創業觀,掌握必備求職技能,培育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創新創業能力。
1.堅持理論結合,夯實創新創業基礎
在職業生涯規劃視角下,高校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鍛煉創新能力,提升職業素養,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基于理實結合構建課程體系,能夠從理論層面提高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還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例如,某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構建中,面向全校各專業本科生開設《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必修課。課程由三部分組成,其中線上課程包含創新思維培養、創新理論講授、創新創業知識講解、創新創業實踐體驗四個單元;實踐環節包含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創新創業訓練營等創新創業實踐訓練;課程設計則要求學生根據學習內容撰寫一份創新創業計劃書,作為考核依據。這樣的課程設置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有機融合,也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在學生成長的全過程,為他們的職業規劃提供了更多可能[3]。
2.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創新創業能力
教學方法是實現課程目標的方式,創新創業課程的實踐性很強,這要求教師結合實際創新方法,為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提供指導。例如,某高校在創新創業必修課程設計與實施中,融合了參與式教學、在線學習、直觀視覺教具等內容和方式,構建了“課堂講授、實踐體驗、模擬實訓”等環節,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通過動腦、動手,強化創新思維應用能力,了解創業過程相關要素,實現多元核心能力的提升,開拓專業視野,激發自主性和合作力,實現成長成才。具體來看,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專業將課程分為不同的模塊,即產生創新創業項目的過程、創新創業基本技法、創業的不同模式、創業者與創業團隊的素質特點、創新創業典型實例分析、產業創新創業、互聯網思維創新、商業計劃書與路演答辯等,并采取自主學習、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公眾演講、體驗分享、角色扮演、頭腦風暴、模擬實訓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的創新創業理論和實踐能力得到充分鍛煉和提升。
(三)完善保障,支持創新
創新創業不僅需要個人的努力也需要環境的支持,在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過程中,高校應采取多元措施,搭建平臺、做好服務、加強保障,引導學生對未來的職業生涯形成積極規劃,給予其參與創新創業的動力源泉。
1.搭建實踐平臺,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高校應積極與企業、社會機構等合作,共同搭建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首先,搭建創新創業實驗室、實踐基地、項目孵化器等,引導學生親身參與創新創業實踐,以鍛煉實踐能力,積累寶貴的經驗;其次,高校還應優化創新創業環境,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如推動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最后,設立創新創業獎學金,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活動,可以舉辦各類創新創業競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熱情,還可以建立創新創業社區,提供交流與合作的平臺等形式的創業活動。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資源,減少創新創業阻力,增強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自信。
2.打造專業團隊,提供創新創業服務
高校應打造專業團隊,提供創新創業服務,這不僅是為了滿足學生的需求,更是為了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創新創業已經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而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更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專業團隊的建設是高校提供創新創業服務的關鍵,這個團隊應該由具有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的人員組成,包括教師、行業專家、創業導師等。他們可以通過課程設計、實踐指導、項目孵化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創新創業服務。在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學校應組織專業團隊對各專業參賽學生進行全程指導,輔助他們突破困境,以積極的姿態參與實踐,積累經驗。當然,專業團隊還可以通過與企業、行業協會等的合作,獲取更多的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讓他們能夠更加順利地走出校園、走向社會。
在職業生涯規劃視角下探索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是教育系統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大學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目前,高校積極推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深度融合,為大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還應進一步探索優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促使學生不斷完善職業生涯規劃,引領他們的未來發展,向國家輸送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宏源.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創新研究[J].知識文庫,2023,39(18):183-186.
[2]孫佳佳,平萍.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究[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3,(06):81-83.
[3]朱雅蕓.職業生涯規劃視角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策略[J].科技視界,2021,(13):158-159.
(作者單位: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