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燦 馬東陽
[摘 要]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中形成的偉大精神及其載體。本文研究開封紅色文化資源對大學生增強歷史認知、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觀念、厚植愛國情懷的豐富價值。為此,高校需要從抓好課堂主渠道、豐富校園文化、開展實踐教育活動、抓好網絡媒體陣地四個路徑實現紅色文化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路徑
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共產黨在團結和領導中國人民的百年斗爭中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和載體,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材料。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對發揮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開封紅色文化
開封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在這片熱土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爭,涌現出了大量的革命杰出人物,傳承了革命精神,留存了大量的革命舊址,紅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
開封紅色文化資源可分為物質紅色文化資源和精神紅色文化資源。物質形式的紅色文化資源主要有開封革命烈士事跡展覽館、焦裕祿紀念公園、水洞烈士陵園等,都是那段崢嶸歲月的見證。這些是大學生可以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紅色文化資源,參觀這些紀念館和遺址時可以使大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在這片紅色熱土上的歷史,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直接的資源。
焦裕祿精神是開封紅色文化資源精神形態的主要內容。焦裕祿對黨的忠誠精神、為民利民的政治品格和焦裕祿感人的事跡,成為黨的建設的生動教材。這種精神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已經成為開封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財富,有利于大學生精神靈魂的升華,有利于取得更大的教育成效。
二、紅色文化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
開封的紅色文化資源拓展了教育載體,增強了教育的實效性。高校承擔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職責,充分挖掘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對于增強大學生的歷史認知、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厚植愛國情懷有很明顯的效果。
(一)增強歷史認知,堅定歷史自信
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百年奮斗中,中國共產黨始終不忘自己的性質和宗旨,不忘初心。它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無畏、英勇、艱苦的斗爭,使中華民族迎來了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們不能忘記走過的路,我們只有深刻弄清楚這個問題,才能知道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成功,才能夠把握歷史發展規律,才能夠弄明白以后如何繼續前進。尤其是在今天黨史學習和文化自信的時代背景下,科學客觀地認識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及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更為重要。
走近開封的紅色文化資源,大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認識和系統地了解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成就,可以科學客觀地評價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取得的成就,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歷史認知,增長智慧,在正確把握歷史發展的基礎上堅定歷史自信,在新征程的奮斗路上滿懷信心前進。
(二)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隨著高新科技帶來的生活方式的快速轉變,各種思潮沖擊著青年的思想,影響著青年的行為選擇,甚至使他們出現思想混亂、理想信念缺失等情況。因此,面對青年思想觀念和價值選擇日趨多元多變、影響因素更加紛繁復雜的現實,堅定理想信念也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項十分迫切的任務。
走近紅色文化資源,近距離感受紅色文化,是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大學生通過紅色文化資源切實感悟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艱辛歷程,潛移默化地受到紅色文化資源的熏陶,堅定理想信念,使得廣大青年獲得更高的思想起點和不竭的精神動力。
(三)樹立正確觀念,完善人格素養
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時代大學生應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誘惑和不良思想的侵蝕,明確樹立正確的政治導向和價值觀念,朝氣蓬勃,健康向上,做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紅色文化資源可以直接向大學生展示中國共產黨和廣大人民群眾在百年奮斗歷程中涌現的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歷史畫卷和偉大精神,使大學生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過程中滋養內心,完善自身人格素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真正做到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負時代,不負韶華。
(四)厚植愛國情懷,強化使命擔當
大學生是擔負著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始終與黨、與祖國、與人民在一起,主動把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事業、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用真誠的奉獻和辛勤的勞動展現愛國主義精神,譜寫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青春篇章。
對于大學生而言,在紅色文化紀念館可以感受先輩們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場景,可以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赤膽忠心,可以感受到優秀共產黨員帶領人民群眾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模樣,這些對大學生來講是一堂感悟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奮斗不息的歷史課和思政課。在這里我們可以見證歷史偉業、感受人民情懷、聆聽奮進足音,在這里,民族精神激發著大學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無限熱情。
三、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一)抓好課堂主渠道
思想政治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課。在思想政治課上,學生可以在學習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同時系統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就必須用好思政課堂這一主渠道。在思政課堂上,把紅色文化資源和課程內容結合起來,這可以使學生對紅色文化資源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和系統的理解,為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一,思政課教師要有扎實的學識、深厚的歷史知識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既要善于把開封紅色文化資源寫入教案,引入課堂,將開封紅色文化資源滲透到思政課中,又要善于尋找所講內容與開封紅色文化資源之間的內在聯系,讓開封紅色文化資源在課堂上走進學生心靈。當思政課教師在講授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無私奉獻等理論內容時,就可以和開封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焦裕祿的事跡緊密聯系起來。講述焦裕祿同志在蘭考的475個日夜與“三害”做斗爭,為改善人民的生活條件鞠躬盡瘁,無論何時何地都把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放在首位,講述“不改變蘭考面貌我絕不離開那里”的誓言,講述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工作作風等。這樣,思政課教師可以把理論知識和身邊的紅色精神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對開封紅色文化資源的關注度和認識程度。第二,思政課教師要不斷探索適合教學實踐的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除了課堂上傳統的理論講授外,思政課教師還要綜合多種教學方式,比如體驗式教學方法,這種方式可以使大學生切切實實地感受紅色資源,在親身體悟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對開封紅色文化資源的了解和思政課的興趣。此外,思政課教師還可以采用多媒體視頻等資源來豐富教學方式,通過視頻等形式在課堂上再現這些紅色文化資源,吸引學習趣味性,提升育人效果。
(二)豐富校園文化
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1]。環境對人的成長影響是非常大的,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大學生因受不同的校園文化長期影響會形成不同的個性和價值觀。把開封紅色文化資源和高校校園文化相融合,有助于在校園文化中增添紅色元素,有助于大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潤物無聲”地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有助于提升高校校園文化的整體育人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紅色素養,培育大學生艱苦奮斗的作風。
高校豐富校園文化要注重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建設。一方面,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應該成為學生教育的組成部分,學校的校史館、文化設施設備、人物雕像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環境,我們應該在校史館、人物雕塑等文化元素上融入紅色文化資源,讓學生行走在校園就可以自然地感受到身邊紅色文化的熏陶,比如,河南大學校園中李大釗先生的塑像和校史館,可以讓學生在紅色文化中不斷被李大釗先生愛國之情感染,激發其愛國熱情。此外,高校還可以通過景觀設計、建筑、湖泊、文化長廊等物質形態來融入開封紅色文化資源,比如,通過“焦桐”對校園布景,在文化長廊粘貼優秀共產黨員畫像、事跡和名人名言,大力宣傳開封當地紅色文化資源,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心靈和精神得到升華。另一方面,高校還要注重校園紅色文化創建。高校可以定期邀請開封紅色文化資源專家到校為學生講座,文化節主題和紅色精神相結合,周末定期播放紅色電影,宣傳紅色書籍作品,開展講黨史故事或者唱紅歌等文藝節目,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大力營造校園紅色文化氛圍,切實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成效。
(三)開展實踐教育活動
社會實踐就是大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領悟出資源的精神魅力,體會到資源的時空穿透力,從而激發自身學習熱情,在實踐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為此,高校應努力創造出各種社會實踐條件,利用各種契機開展社會實踐。
高校要想真正達到通過開封紅色文化資源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高校就要不斷地整合教育資源,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實踐教育活動。高校應該注重與當地紅色文化資源建立穩固的聯系,利用資源建立高校紅色教育基地。基地的建立可以滿足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需要,還可以培養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養成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實際效果。開封紅色文化資源作為第二課堂,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幫助的[2]。比如,在開封的高校可以和蘭考的焦裕祿紀念館建立紅色教育基地,在基地讓大學生實際參與到焦裕祿精神的學習中,將理論授課和基地實踐學習相結合,提升教育效果。
要推動高校建立紅色教育基地,各方面都要為紅色教育基地的建立提供相應的支持。一方面,各級政府要為當地紅色文化資源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鼓勵各級紅色文化資源如紀念館等逐步為高校和大學生有序開放,同時政府還應該把握好紅色文化資源的政治方向,抵制不良思潮的影響。另一方面,各級高校要制訂完備的紅色教育基地的教育制度,組織大學生到紅色教育基地開展大量的體驗式活動,特別是在建黨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日,組織學生開展紀念活動,充分利用課堂內外的有效聯系,實現實踐教學的育人目的。
(四)抓好網絡媒體陣地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新媒體技術越來越成為影響大學生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的重要因素,相比傳統的媒介方式,新媒體傳播信息速度更快、溝通方式更有效、內容更豐富,所以新媒體更吸引大學生。運用新媒體技術讓大學生通過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了解紅色文化資源,是當前高校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第一,高校要建設好校園網站平臺。校園網站平臺是大學生查找校園信息的窗口,每個高校的校園網站都是大學生最關注的平臺之一,他們會經常在校園網站查找信息,瀏覽網頁,高校可以在校園網站平臺定期定量以不同形式舉辦紅色主題活動,推送紅色文化資源的文章,使大學生在校園網站平臺能夠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比如,開封的高校可以在網站推送研究焦裕祿精神的文章或者開封紅色文化資源紀念館等照片、視頻,讓學生深入了解開封紅色文化資源。第二,高校要利用好短視頻等新平臺。當前微博、抖音等一系列新興年輕化平臺的興起,更是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今天大學生大多通過抖音平臺、微博平臺等方式了解信息,高校可以在自己的官方賬號通過短視頻的形式傳送紅色故事、黨史故事等,讓學生在碎片化的時間里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進而激發大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的趣味性,更多地關注開封的紅色文化資源,同時高校可以鼓勵大學生在這些平臺下互動、留言,進行實效性跟蹤及評價,不斷推動網絡環境健康發展。第三,高校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網絡宣傳師資隊伍[3]。高校要聘請既精通互聯網技術又有過硬理論素質的紅色文化資源宣傳者,及時回應大學生的疑問、困惑,同時又要澄清學生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模糊認識,抵制網絡上多元文化對大學生思想的沖擊,守好校園網絡平臺這片凈土。
結束語
紅色文化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著重要的價值,高校應該立足當地,用好開封紅色文化資源,這為思政課教師、高校、政府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培育時代新人,切實發揮開封紅色文化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我們應在抓好課堂主渠道、豐富校園文化、開展實踐教育活動、抓好網絡媒體陣地四個實踐路徑上持續發力,為開封紅色文化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發揮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2.
[2]趙航燕.紅色文化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實現路徑[J].傳播與版權,2022(6):115-117.
[3]王春霞.論紅色文化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實現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5):132-135.
作者簡介:李志燦(1993— ),男,漢族,河南鶴壁人,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助教,碩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通訊作者:馬東陽(1992— ),女,漢族,河南南陽人,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助教,碩士。
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