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模式,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業精神和實際應用能力。創新創業教育應該成為高職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幫助學生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脫穎而出,并有能力創造新的商業價值。這不僅有助于個體學生的職業發展,也有助于推動創新和經濟發展。本文在此背景下針對高職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路徑,分析了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梳理了雙創教育與專業融合的具體邏輯,研究提出了“五驅動一循環”模式。
[關鍵詞]創新創業;高職;工商管理;人才培養
高職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在國內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崛起和市場的不斷擴大,對于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長。近年來,國內高職院校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加大了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投入。學校不斷優化課程設置,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同時,學校也積極與企業合作,提供實習和實訓機會,讓學生更好地適應職場需求。此外,國內高職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也在教育教學模式上進行了創新。引入案例教學、項目導向教學等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際問題的解決和創業實踐,培養他們的創新創業精神。
一、學校構建雙創實踐平臺的必要性
隨著全球經濟不斷發展和科技創新的不斷涌現,創業和創新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關鍵驅動力。高職學校作為培養各類技術和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應當積極構建雙創實踐平臺,以滿足社會和經濟的需求,高職學校構建雙創實踐平臺十分必要。
首先,雙創實踐平臺有助于培養創新創業精神,在平臺上學生可以接觸到真實的市場和商業環境,積累實踐經驗。這不僅有助于他們學習如何創造和運營自己的企業,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這對于應對未來職業挑戰,提高就業競爭力非常重要。其次,高職學校應該與產業界建立緊密的聯系,以確保他們的教育體系與市場需求相匹配。構建雙創實踐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與企業合作的機會,使他們能夠了解行業的最新趨勢和需求。這種合作也有助于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和產業的創新發展。另外,雙創實踐平臺有助于解決社會問題。通過學生的創新項目和創業企業,高職學校可以參與解決社會問題。這可以包括環保、社會服務、醫療保健等領域的創新解決方案。學生和教師可以借助平臺的資源和支持,積極參與社會責任項目,為社會做出積極貢獻。再次,雙創實踐平臺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理論知識只有在實際中得以應用和驗證才能更好地對其進行理解和掌握。平臺提供了一個實踐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將他們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際項目中。這種實踐經驗對于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至關重要。最后,構建雙創實踐平臺有助于提高高職學校的聲譽和影響力。通過推動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學校可以吸引更多的關注和資源,提高其在教育界和產業界的地位。這有助于學校吸引更多的優秀學生和教師,推動學校的可持續發展[1]。
二、雙創教育與工商管理專業融合的邏輯基礎
在新時代互聯網浪潮的推動下,雙創教育與工商管理專業的融合成為了一種必然趨勢,其邏輯基礎根植于多重層面的需求和機遇。這種融合不僅能夠更好地適應當今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下面從新時代互聯網方面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兩個方面進行詳細探討。
(一)互聯網背景邏輯
新時代互聯網的興起和快速發展為雙創教育與工商管理專業融合提供了強大的邏輯基礎。互聯網已經深刻改變了商業模式和管理方式,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特點要求企業家和管理者具備新的知識和技能。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需要理解互聯網在市場營銷、戰略管理、供應鏈等方面的應用,同時也需要掌握數據分析、電子商務、數字營銷等互聯網相關的知識。雙創教育則提供了一個實踐的平臺,讓學生能夠將互聯網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創業和管理中,從而更好地適應現代商業環境的需求。傳統的工商管理專業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雙創教育則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將兩者融合在一起,可以使學生既具備扎實的管理知識,又具備了創新創業的實際經驗。這樣的綜合素質培養使學生更具競爭力,不僅可以勝任管理崗位,還可以成為創業領域的領袖和創新者[2]。
(二)雙創教育培養邏輯
雙創教育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溝通能力和創新思維,這些都是現代企業所需要的素質。互聯網創業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許多成功的創業公司都是從互聯網領域嶄露頭角的。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通過雙創教育可以更好地把握這些機會,不僅可以積累創業經驗,還可以在創業公司或傳統企業中擔任互聯網相關崗位。這不僅有助于他們的職業發展,還有助于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發展。現代社會需要具備創新、創業、領導和管理能力的人才,而這些都可以通過雙創教育和工商管理專業的融合來培養。這樣的綜合教育能夠更好地滿足社會的需求,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
三、“五驅動一循環”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高職院校應積極倡導建立科學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系統推進創新創業教育。鑒于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現狀和問題,我們提出了一種名為“五要素驅動一循環”的培養模式。這一模式將涵蓋“課程引領、興趣驅動、自主實踐、教師指導、創新基地”五個關鍵要素,將其有機融入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這種培養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促成“高職院校+學生創業實踐團隊+企業”的良性循環。通過高職院校提供的課程引領,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新潛力,鼓勵他們進行自主實踐。同時,教師扮演著指導者的角色,為學生提供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指導。此外,創新基地作為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了實際操作和創業實踐的機會。這一循環模式將為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環境營造提供堅實基礎,進一步推動工商管理類大學生人才培養質量的穩固提升[3]。
(一)課程引領
首先,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要求課程內容具有前瞻性和實踐性。課程應該反映最新的行業發展趨勢和創新技術,讓學生能夠緊跟時代的腳步。可以通過不斷更新課程內容,引入新的知識領域和技術前沿來實現。其次,創新和創業涉及多個學科領域的知識和技能,課程應該跨足多個學科,使學生能夠獲得綜合性的知識。例如,除了商業管理課程,還可以包括科技、法律、市場營銷、金融等相關領域的內容。這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地理解創新創業過程,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再次,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人才,課程設計應該注重實際問題的探討和解決,鼓勵學生提出創新創業項目,并為他們提供支持和指導。實踐導向的課程可以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積累寶貴的經驗。課程可以設計為小組項目,讓學生在團隊中合作解決問題,這有助于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同時,課程還應該鼓勵學生發揮創意,通過創新思維和創意方法來解決問題。這可以通過開設創意工作坊、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來實現[4]。最后,課程應該設定明確的評估標準,以評估學生在創新和創業方面的表現。評估可以包括課堂表現、項目成果、創新能力的發展等多個維度。及時的反饋機制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進展和不足之處,從而不斷改進和提高。
(二)興趣驅動
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核心之一是培養學生的興趣。在創新和創業領域,興趣是激發學生積極性和創造力的關鍵因素。不同學生有不同的興趣和優勢領域,因此,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應該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和課程選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職業目標來選擇適合的課程和項目。這種個性化學習路徑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熱情,使他們更愿意深入探索創新創業領域。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應該鼓勵學生參與實際項目和創業實踐。通過親身實踐,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創新和創業的本質,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其次,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應該鼓勵學生追求自己的興趣,提供資源和支持來滿足他們的需求。學生也應該主動參與學習和項目,積極追求自己的創新創業興趣。這種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的精神將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探索創新創業領域,培養出堅定的興趣[5]。
(三)自主實踐
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際項目和創業實踐,學生通過參與項目,可以將課堂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鍛煉實際操作能力。這種實踐性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創新和創業的本質,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創業實踐,學生還可以積累創業經驗,了解市場需求,為未來的創業打下堅實基礎。為了促進產學研一體化,建立學校教學與企業發展之間的利益相關機制至關重要。這一機制的核心在于實現學校、企業和研究機構之間的協同合作,以促進知識的共享和創新的跨界應用。通過與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學校可以為企業提供人才培養和科研支持。與此同時,學校可以從企業獲得實際問題和挑戰,為教學和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實踐場景和案例。這種合作關系將使學校更好地了解行業需求,調整教學內容,培養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畢業生。通過建立雙向流動機制,學生可以參與企業實習和項目,獲得實際經驗,鍛煉職業能力。這種實踐經驗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履歷,還為他們未來的就業提供了競爭優勢。同時,企業員工也可以來學校講授課程或指導學生項目,分享實際經驗和行業洞見。
(四)教師指導
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成功實施離不開深化教師改革。教師在這一模式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他們的專業素養、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傳統的教育理念強調傳授知識,而創新創業教育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教師需要調整教育理念,將學生視為創新者和創業者,注重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和創造力。學校可以組織教師研討會和教育改革項目,引導教師更新教育理念。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要求教師能夠引領學生探索新的知識領域和創業機會,教師自身必須具備創新思維和實踐經驗。學校應該提供專門的培訓和機會,讓教師參與創新創業項目,積累實踐經驗,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此外,教師需要與其他領域的教師和專業人士合作,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創新創業教育。學校可以鼓勵跨學科合作項目,設立創新創業教育中心,為教師提供資源和支持,促進跨學科合作[6]。
(五)創新基地
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成功實施離不開創新基地的建設。這些創新基地充當著學校與產業界、實踐和研究之間的橋梁,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創新資源和創業支持,從而培養出更具創新創業潛力的人才。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需要使用各種設備和工具,創新基地應提供現代化的實驗室和設施,滿足學生的需求。這些設施不僅可以支持學生的科研項目,還可以用于創業項目的開發和測試。創新基地的設施應當不斷更新和改進,以適應不斷發展的技術和市場需求。創新創業教育模式鼓勵學生創業,而創新基地可以為學生提供創業支持,包括創業導師指導、初創公司孵化、融資支持等。這種創業生態系統有助于學生將創新成果轉化為商業機會,培養他們的創業能力。此外,學校應該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確保創新基地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項目進展得以監督,經費使用合規。同時,創新基地的運營應當充分透明,學生和教師可以清楚了解資源和支持的獲取途徑,確保機會的公平分配。
(六)“產—學—研”循環
在創新創業教育的引領下,建立協同的教學模式,將“課程引領”“興趣驅動”“自主實踐”“教師指導”“創新基地”這五個要素有機整合,推動高職院校、企業和學生創業團體之間形成緊密協作的“產學研”教育模式。這一模式的核心目標是促使這三者之間建立良性循環的合作機制,以培養更具創新創業潛力的人才。致力于建立協同的教學模式,促進高職院校、企業和學生創業團體之間形成良好的“產學研”教育模式。這一模式將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創新創業機會,培養更具創造力和競爭力的人才,推動創新創業的不斷繁榮和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創新創業教育對于高職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具有深遠的意義。它不僅激發學生創新潛能,培養創業精神,還使他們更具競爭力。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學生能夠積累實際經驗,掌握市場洞察力,提高問題解決能力。這不僅有助于他們在職業生涯中更好地適應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還有助于培養自主創業者,為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力量。因此,創新創業教育與高職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緊密相連,共同促進個體和社會的持續成長和繁榮。
參考文獻
[1]王恒,姚沙沙.基于創新創業背景的高職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對策[J].內蒙古煤炭經濟,2021(21):218-220.
[2]陳勝軍.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路徑探析[J].品牌研究,2021(18):74-77.
[3]林淼,沈薇潔.淺議“互聯網+新商科”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能力培養[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21(21):4-6.
[4]葉敏,李秀梅.融于創新生態體系思維的市場營銷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論壇,2021,4(7):4-7.
[5]張亮.“互聯網+”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探討[J].商業文化,2022(5):122-123.
[6]羅笑.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研究[J].大視野,2021(3):52-55.
作者簡介:李勇(1981— )男,漢族,湖北麻城人,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
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創新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