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挺
摘 要:為了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高校美術教育課程教學不能僅以課本的內容為教學基礎,還要充分吸收民間美術教育元素,保證美術教學的全面性和獨特性。民間美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術技巧、美術審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為了提升高校美術教育質量,體現美術教育價值,需要加強對民間美術的重視。主要對民間美術的特點、作用、教學現狀等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探究民間美術在高校美術教育課程中的應用策略,為高校美術教育課程教學工作創新奠定基礎。
關鍵詞:民間美術;高校美術教育課程;傳統文化
民間美術是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具有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的美術內容。在高校美術教學中應用民間美術,有利于促進民間美術藝術和文化的發展,體現出美術教育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同時還可以豐富美術教學內容,達到更好的美術教育效果。我國的民間美術來源于人們生產生活的積淀,反映不同民族和地區的風俗習慣。民間美術創作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拓寬學生的美術視野,從生活中體驗美術藝術價值,形成多元化的審美觀念和體驗,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民間美術的特點
(一)實用性
民間美術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發展中形成的美術審美形式具有比較強的實用性,其中融合了我國各地區和各民族的民俗習慣和歷史,這些內容來源于生活,又通過藝術的創作高于生活。因此從民間美術的形式和內容分析來看,其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價值。
(二)民族自信性
民間美術由人民群眾創作,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其中表達的內容體現出不同階段、不同區域人民群眾對生活的熱愛。通過對民間美術的研究可以發現,每個美術作品背后都含有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學生們在觀看和分析這些作品時,也會對古人的才華和智慧所感嘆,為中華民族的文化所折服,提升學生的民族自信。
(三)自由性
民間美術體現了基層群眾在生活中對生產生活產生的感悟,是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景物的反映,表達了人民群眾最樸素的情感。同時民間美術創作一般不會形成具體的繪畫體系,大部分來源于自創,或者代代傳承,不存在藝術規則的限制和約束,能夠更準確地表達人們的淳樸愿望。
二、民間美術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作用
(一)豐富高校美術教學內容
民間美術內容比較豐富,將民間美術融入高校美術教學,有利于豐富美術教學內容。民間美術大部分與人們日常生活相關,其中蘊含大量的生活細節和不同的場景,因此教學中可以將這些內容更好地融入美術教學課程。比如,民間美術中的剪紙藝術,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掌握剪紙藝術形式,而且可以感受我國的傳統民俗風情,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積極性,使其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此外,民間傳統文化內容豐富,為學生的美術創作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有利于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靈感。
(二)提升美術教學地域特色
高校美術教學要注重對地域特色的融入,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民間美術地域特色濃郁,在教學中融入民間美術內容,可以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美術創作還有利于加強學生對家鄉的了解,達到更好的文化傳播效果。
(三)提升美術實踐能力
民間美術元素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打破傳統課堂的束縛,有利于幫助學生感受民間美術的精髓,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此外民間美術的內容大部分來源于日常生活,學生在創作中也可以從日常生活的小細節入手,提升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這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四)有利于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民間美術是勞動人民的智慧象征,也是我國美術藝術發展歷史的見證。在高校美術教學中融入民間美術元素,不僅可以豐富美術教學的內容,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生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多元化審美理念。從我國當前的民間藝術發展情況來看,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其逐漸被邊緣化,甚至大部分文化走向沒落。民間美術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促進學生走出課堂,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民間藝術,欣賞民間藝術,并肩負民間藝術的傳承和發展責任,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
三、民間美術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現狀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中產生了大量的民族文化,這些文化內容通過各種藝術載體傳承下來,其中民間美術就是一種重要載體。民間美術中體現出民俗文化的精華內容,其中融入了我國勞動人民的生活、情感、思想和審美等內容。因此民間美術藝術具有非常強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民間美術在發展中會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形成古樸的美術創作風格。同時,民間美術具有象征性特點,與人們的生活聯系密切,是人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藝術精華。民間美術內容豐富,除了傳統的繪畫之外,還包括剪紙、雕塑、陶瓷等不同的藝術形式。在高校美術教學中融入這些內容,可以提升美術教學質量,發揮美術藝術優勢。近年來,高校美術發展強調對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完善和補充,并設置不同種類的美術作品。雖然部分美術教學中融入了民間美術內容,但是融合得不夠緊密,難以形成有效的教學體系。或者因為課程時間限制的因素,導致民間美術的融入深度不足,種類單一。而且部分美術專業教學為了追求與國際化接軌,大量引入西方油畫、素描等內容,導致民族美術融入受到限制。
四、民間美術在高校美術教育課程中的
應用策略
(一)打破傳統教學理念
近年來,我國一些高校采用擴大招生的策略,拓展高素質人才培養平臺,而這也對高校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教育改革的基礎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都面臨一定的挑戰,要轉變傳統以教材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嘗試針對教學內容進行創作。民間美術在高校美術專業教學中的融入,有利于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認知與關注,對文化的傳承和學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高校培養的有師范人才,這些學生在畢業后大部分會走上教育工作崗位,他們的思想觀念和教學理念影響的范圍更大。因此在高校美術教學中,需要加強教學改革,打破傳統教學理念,拓展教學思路。積極引入民間教學內容,在專業教學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民族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促進學生對民間美術的理解,并在傳承中不斷發展,引導學生不斷創新。
(二)加強教學模式創新
新課程改革工作對高校教學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要能夠緊跟時代發展前沿,做好教學改革工作。首先,在美術教學中要打開格局,不被傳統教學方式限制,跳出課堂和課本,積極吸納民間美術內容,并通過多方資源的整合開展教學活動。在民間美術的引入中,教師可以設置引入機制,由學生自主完成民間美術資源和素材的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拓展學生們的美術知識面,形成自主學習意識,豐富知識體系,提升審美水平,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時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形成民間美術社團,定期針對傳統美術創作開展展出活動,或者開展民間美術創作比賽,豐富民間美術活動,激發學生參與欲望。民間美術展出可以幫助更多學生了解民間藝術,感受民間藝術,并逐漸加入民間藝術的保護和傳承,引導學生對創作的民間美術藝術作品進行交流、討論,營造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提升教學效率。其次,可以邀請民間藝術傳承人進入校園,進入課堂,通過講座或者實踐展示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民間美術的發展歷史,感受民間美術的精湛藝術形式。在展示中還可以通過對民間藝術保護迫切性的宣傳工作,鼓勵學生們積極融入民間美術宣傳。最后,美術教師要加強對民間美術資源的挖掘,結合學校所在地域或者不同民族文化特點,挖掘民間美術素材,引導學生進行創作,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拓展民間美術教學思路
藝術的創作從來不是憑空想象的,只有融入生活,接地氣的創作才能夠汲取情感的養分,形成更具有生命力的作品。但是從當前高校美術教學情況來看,教師的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美術技巧的講解和訓練,對學生的藝術素養培養以及審美能力的培養重視度不足。這種情況下,即使培養的學生技藝水平再高,對美術教學的認知也會比較狹隘,導致教學資源被浪費。因此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為了促進民間美術的傳承和發展,必須拓展教學思路,意識到民間美術的重要價值。民間美術來源于樸實的民間生活,是勞動人民智慧和審美的結晶。這些藝術作品在教學中的應用不多,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們展示民間美術作品的創作過程,展示民間美術作品的魅力,創設良好的民間美術環境。此外,教師對這些內容的講解還可以促使學生更多地關注生活,善于從生活中汲取養分,為美術創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和資源。
(四)形成特有的東方審美意識
在高校美術教學中,民間美術內容的融入有利于促進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改革開放后,西方文化快速涌入我國。同時隨著影視劇的傳播,韓國、日本等文化內容也逐漸傳入我國,導致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明顯降低,形成對國外文化的盲目崇拜,在審美方面也違背傳統的審美形態,不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民間美術與高校美術教學的結合,有利于豐富美術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多接觸傳統文化的機會和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民間美術素材與西方國家的美術內容進行對比教學,使學生了解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引導學生在看待問題時能夠用辯證思維去感受,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避免學生盲目崇洋媚外,提升學生的文化認同感。
(五)強調教學體驗感
民間美術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美術鑒賞作品,形成多維度的美術審美能力。教師在教學開始前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做好對民間美術素材的選材工作,引導學生感受民間美術的特點,并給出美術作品的賞析評論。對民間美術作品進行賞析,有利于學生感受民間美術中蘊含的文化底蘊,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理解美術作品。同時還可以通過對美術作品的賞析,加深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因此在教學中體驗教學尤為重要。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模式,為學生們展示民間美術作品,吸引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關注,感受美術作品的魅力。比如,在“皮影人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邀請民間藝人或者通過視頻播放皮影的制作過程的方式,講解皮影戲的由來、制作方法,使學生感受皮影的特點。同時準備皮影的半成品材料,引導學生共同制作和表演。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從視覺、觸覺等多方面感受民間美術藝術,提升學生的美術感知能力和欣賞能力。除了皮影藝術外,還有剪紙、鐵畫藝術等,都可以作為體驗式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近距離觀察,感受民間美術美感。
(六)積極開展民間美術主題活動
高校美術教育課程教學可以通過開展民間美術主題活動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相對于枯燥的課堂講解,學生更愿意通過實踐活動感受民間美術的魅力,從而展現出美術藝術創作熱情。因此在美術教學中,可以積極開展主題文化活動,并強調活動的自由性、趣味性,為學生提供自我發揮平臺。在活動的形式方面,可以采用民間美術表演、競賽、會展以及技術傳授等多種方式開展。比如,可以結合國慶節的契機,以“慶國慶”為主題,開展繪畫、剪紙、皮影、鐵畫等方面的作品征集。學生自行設計,自行創作,所有的參賽作品將在學校公開展出,優秀作品可以推薦參與省市以及國家級賽事,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信。此外,實踐活動的開展,更有利于教師發現教學中的不足,可以在教學中及時糾正,達到更好的美術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民間美術內容豐富,審美意象內涵深刻,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文化傳承意識,培養學生的多元化審美能力。但是從當前的教學應用情況來看,仍然存在片面化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民間美術資源的優化,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呂敏.廣西民族民間工藝美術有效融入高師美術課堂探討[J].廣西教育,2020(7):172-173.
[2]金戎.民間美術資源在高校美術教學的價值審定及開發應用[J].藝術評鑒,2023(3):141-144.
[3]白平.高職美術教育教學中民間美術的融入探究[J].美與時代(中),2023(1):90-92.
[4]陳天鵬.探究民間藝術在美術教育中的創新運用[J].新課程研究,2023(5):39-41.
作者單位:
呂梁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