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學專業學生舞臺藝術實踐課程,是人才培養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運用案例分析法與系統方法,分析聊城大學音樂舞臺藝術實踐課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涵蓋編導演評的教學內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全過程多維度的成績考核辦法,探索地方高校音樂學專業舞臺藝術實踐課程建設的普遍規律和課程建設發展方向,以便地方高校音樂舞臺藝術實踐課程建設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地方高校;音樂學;舞臺藝術;實踐課程
一、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教學目標
音樂舞臺藝術實踐課程,是從健全學生知識結構、滿足就業后實際需要的層面,整合已學習的技能、理論等課程知識,進行音樂舞臺活動策劃、組織、實施,在重視理論基礎的同時強調實踐。基于此,高等音樂院校推動音樂實踐課程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就在于強化音樂實踐課程的功能,設計能夠彌補學科課程所需音樂欣賞體驗以及形成學生知行合一的音樂實踐課程,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聊城大學音樂舞臺藝術實踐課程就是圍繞人才培養目標,指導學生把所學理論、技能通過舞臺進行全面整合,完成理論學習服務舞臺藝術表現的任務,讓學生熟悉舞臺、適應舞臺、掌控舞臺,為將來從事中學音樂教師及相關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二、涵蓋編導演評的教學內容
聊城大學音樂舞臺藝術實踐課程開設在大學四年級上學期,此時學生已基本修完音樂學專業核心課程,具備了專業技能訓練和理論知識基礎。因此,教師應圍繞培養學生工作后用得著、用得上的技能的目標,引導學生整合已有知識架構,培養學生的舞臺操控能力,配置“編、導、演、評”的教學內容。
聊城大學音樂舞臺實踐課程參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我國首部文藝晚會專著《文藝晚會藝術原理與策劃實施》等相關資料,設計了音樂舞臺演出策劃能力培養、音樂舞臺演出編導能力培養、音樂舞臺表演能力培養、音樂演出評價能力培養四個方面的教學內容。其中,演出策劃與編導能力培養部分是教學主體內容,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整合所學知識應用于舞臺實踐的關鍵。
首先,聊城大學音樂舞臺實踐課程基于音樂舞臺演出策劃培養需要,教師講授了音樂舞臺演出的歷史及形成、形式與特點、演出策劃、演出結構等內容,旨在幫助學生了解音樂舞臺演出本體、策劃步驟及環節。在音樂舞臺演出的歷史及形成教學中,教師追根溯源“演出”這一音樂表現載體從哪里來,又如何發展成現代音樂舞臺演出的歷程;在音樂舞臺演出形式和特點教學中,教師先是從傳播媒介、演出場所、音樂門類、受眾、藝術功能視角介紹常見音樂舞臺演出形式,再詳細分析音樂舞臺演出“直面觀眾的交流性、追求超越的獨創性、豐富具體的宏觀性”三大特點;在音樂舞臺演出策劃的教學中,教師介紹音樂舞臺演出策劃人的由來、演變、現狀,分析策劃人的責任、素質要求、策劃創意的源起,講授并訓練學生開展音樂舞臺演出的策劃策略、人文方法、策劃步驟、策劃文案的寫作;在音樂舞臺演出結構的教學中,教師講述結構之于演出的重要支撐作用,介紹串聯結構、時序結構、篇章板塊結構、戲劇結構等常見演出結構形式。
其次,聊城大學音樂舞臺實踐課程基于音樂舞臺編導能力培養,教師講授編導手法、主創團隊、排練和合成等教學內容。其中,音樂舞臺演出編導手法部分的教學是整個課程的核心內容:一是從音樂種類(聲樂類、器樂類、組合類、跨界類)和藝術功能這兩個分類維度介紹了常見節目形式;二是講授學生創新的維度并訓練學生熟練運用系統重組、逆向思維、“舊瓶裝新酒”的編導方法;三是從重視觀眾欣賞心理的維度,介紹如何引領觀眾的審美并適當利用觀眾審美習慣,分析音樂舞臺演出節目創作與選用的創新性原則、個性化原則與地域化原則;四是通過案例分析,介紹對比反襯、異類遷徙、交流互動、舞臺畫面多角度立體化呈現四種常見音樂舞臺演出編導手法;五是音樂舞臺演出主創團隊部分的教學,主要從夯實工作責任制的維度,介紹音樂舞臺演出主創團隊的組成(主辦方代表、總策劃、總導演、撰稿、音樂總監、舞蹈總監、舞美總設計、燈光總設計、服裝總設計、音響設計、化妝設計 、道具設計等)、能力要求、工作責任及其他需要注意的問題。
最后,聊城大學音樂舞臺實踐課程基于學生音樂舞臺表演能力和評價能力的培養需要,設置了音樂舞臺演出的美學原則、音樂舞臺演出的演員修養兩個部分的教學內容。在音樂舞臺演出美學原則的教學中,教師主要是從“人樂合一”的音樂表演境界層面,讓學生清楚什么樣的音樂表現才是創造音樂美并給予受眾音樂美感的;從“恰到好處”的表演分寸層面,教師讓學生明白音樂演出需要有什么樣的美學追求才能最大限度地傳達音樂美,從而培養學生的音樂演出審美能力、評價能力,為以后擔任演出策劃編導做好準備。在音樂舞臺演出演員修養的教學中,首先,教師分析音樂舞臺演員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生活素養、思想水平、藝術修養、專業技巧、職業道德水平)和專業素質(對事物敏銳的感受力與深邃的洞察力,豐富而活躍的藝術想象力,藝術情感的體驗與表現力、積極、穩定的注意力,靈敏而又細膩的適應力,深刻的理解能力);其次,教師基于演員當眾表演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學習與排練階段注意力的培養,講授并示范音樂舞臺演員心理素質訓練方法;再次,教師講授并訓練演出前演員準備的方法,即作品的準備、排練過程、上臺前的調節(調節興奮點、默作品、積蓄情感等);最后,教師介紹并訓練上場和演出中、下場的舞臺禮儀。
此外,為加強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后的應變能力,聊城大學音樂舞臺實踐課程教師還要適當講授音樂舞臺演出的傳播路徑、市場運作等教學內容。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聊城大學音樂舞臺藝術實踐課程的教學時長為32課時,理論部分和實踐演出部分各占16課時。師生全員參與,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強調沉浸式、體驗式教學特色。
首先,聊城大學音樂舞臺藝術實踐課程的理論講授階段,是開展教學實踐演出的預備環節,重點解決“應該如何做”這一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突出音樂學的實踐特點,通過分析成功案例,總結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強化音樂舞臺策劃編導的講授與訓練,突出編導手法、演出理論、表演美學原則對實際演出的指導意義。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利用講授法、討論法、案例分析等教學方法,以視頻、演示文稿等現代媒體工具,基于聲樂、器樂音樂會、綜合性音樂演出和音樂劇、歌劇片段等音樂舞臺演出策劃編導的實際需要,革新以講授為主的傳統理論教學方式,并注重理論對藝術實踐的指導作用,強調演出觀摩、劇場調研等教學環節的參與。
其次,聊城大學音樂舞臺藝術實踐課程的教學實踐演出階段,是學生策劃、編導、實施音樂舞臺演出的實戰演習。在這一教學階段,教師注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采用學生導演負責制,引導學生全員參與舞臺藝術實踐。同時,教師注意挖掘學生潛能,鼓勵他們在演出中身兼數職,以此熟悉從節目創作選擇到舞臺呈現的各個演出環節,熟悉各個演出部門的工作,掌握音樂舞臺演出的藝術規律,培養演出操控舞臺的實戰能力。教學實踐演出是以班級演出為單位,依托各班學生干部組建演出主創團隊,演出順序由主講教師召集各班導演抽簽決定。在這一階段,教師督導演出的策劃、編排、實施,檢查前期理論講授和能力訓練的執行效度,調度各班級排練進度,隨時解答學生遇到的專業疑惑或專業難題,并巡回指導組織實施工作。為給學生造成相互競賽的演出氛圍,教師以音樂舞臺藝術實踐教學演出周的形式呈現演出。
最后,為突出教學演出特點,教師在每場演出結束后進行演出亮點與不足的點評,深化學生演出實踐的學習體驗,并為后續班級提供參考。全部演出結束后,各班級以班級研討會的形式進行總結,并形成總結性文稿。第十六周,各班導演進行演出公開總結,教師做最后點評,為學生學得會再加一道保障。
四、全過程多維度的成績考核
聊城大學音樂舞臺藝術實踐課程的成績考核為考勤(100分×10%)+理論(100分×30%)+實踐(100分×60%)=總成績,能真實反映學生學習過程的參與度和實際舞臺操控水平。
課堂考勤是學生學習態度、課程參與度的考核指標。每學期的考勤滿分為100分,學生遲到、早退、曠課次數為減分指標,每人次遲到或早退1次減10分,請假1次減10分,曠課1次減20分,減完為止。各班班長負責考勤,期末進行統計。課程理論考核以課程講授內容為參照,實行閉卷考核的辦法。考卷在教師的監督下由班級交換閱卷,按照評分標準給出分數,經教師組織復檢無誤后進行公布。課程實踐考核以全面落實導演負責制和發揮學生學習主體功能為原則,實行教師與導演聯合考核制度。教師考核部分是根據各班級演出的理論貫徹情況、節目創意編排、組織實施、演出呈現等綜合指標進行打分。各班級導演考核部分是根據學生排演過程中的參與度、對演出的實際貢獻度進行打分。教師與學生導演的實踐考核分別占比50%。以上成績考核辦法已被實踐證明科學可行。
聊城大學音樂舞臺藝術實踐課程自2006年正式開設以來,教師摸索出了相對固定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考核辦法,是深受學生歡迎的特色課程,且畢業生對本課程在工作中發揮的實際效能給予了高度評價。由此看來,音樂舞臺藝術實踐課程今后要進一步突出課程特色,聊城大學要強化課程體系的科學、規范,加強教材建設,將理論講授轉變為學生閱讀學習,將更多的課時分配到學生教學實踐演出的排演訓練中;聊城大學要突破課時限制,強化音樂劇、歌劇片段的排演乃至原創音樂劇目的創演;聊城大學要突破地方高校的區位因素限制,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劇院、劇場藝術團隊的工作,幫助學生從專業演出實踐中獲得實踐體驗。總之,建立科學、系統的課程目標,突出學生音樂舞臺編導能力與系統編導理論的學習訓練,強化學生銳意進取、追求完美的創新思維培養,將是地方高校音樂舞臺藝術實踐課程建設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趙曉聲.表演藝術研究卷:上海音樂學院藝術文萃1927—2007[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2]劉沛.音樂教育的實踐與理論研究[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3]劉漢元.地方應用型高校音樂學專業建設的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10).
[4]趙暉.音樂教育在高校美育工作中的價值體現及實踐探索[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11).
[5]呂藝生.大型晚會編導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6]賈振鑫.文藝晚會藝術原理與策劃實施[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基金項目:聊城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311161916。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