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瀚玉 袁芳 牛傳沛
(北京體育大學中國排球運動學院 北京 100084)
普通高校排球普修課的積極開展能夠更好地促進當代高校學生參加體育運動,促進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排球作為三大球之一,在體育運動中有著極高的影響力,女排精神對我國也有著非凡的意義,高校學生能通過排球運動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也能更好地培養學生拼搏進取的精神。該研究對大連市普通高校參加排球普修課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期能更好地幫助高校學生積極參加排球運動,使學生對排球運動有更清晰的認識與了解,同時提升排球運動在高校校園的影響力。以期更好地促進高校學生參加排球運動,促進我國排球運動的發展。
以大連市普通高校排球普修課開展現狀與優化路徑作為研究對象。
將遼寧師范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大連外國語大學4所高校2020級參加排球普修課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對其進行抽樣調查。
該文采用了文獻搜集法、數理統計法、問卷調查法,回收問卷遼寧師范大學50份、大連理工大學50份、東北財經大學50份、大連外國語大學50份,共計200份。
4.1.1 學生對排球普修課滿意度調查
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決定一項體育教學開展得成功與否。通過對學生態度的調查發現,目前大連市普通高校中,喜歡排球普修課的學生占比并不高(見表1)。對這項課程態度一般的學生占比最高,而不太喜歡的學生占據23.0%。從調查的數據來看,目前大連市普通高校排球普修課的開展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

表1 學生對排球普修課態度調查表(n=200)
4.1.2 排球場地及器材使用情況調查
在體育運動開展的過程中,運動的場地及器材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這項運動的開展情況,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熱情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項目的場地設施是否完善,排球普修課的排球場地和器材也會影響學生參加這項課程的積極程度。調查發現,認為場地和器材充足的學生僅占33.0%(見表2)。這說明目前大連市普通高校對于排球普修課能夠利用的場地和器材情況十分有限,并不能很好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排球教學條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學生對于排球運動的熱情。

表2 學校排球場地及器材情況調查表(n=200)
4.1.3 學生排球理論知識掌握情況調查
學生對于排球運動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于排球普修課的態度。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對于排球理論知識非常了解的學生僅占9.5%,而比較了解的學生也僅占15.5%(見表3)。這說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加注重排球基本技術的教授,而忽略了排球理論知識與情感意識的培養,經過一學期的課程學習,學生對于排球的了解僅限于基本技術動作。

表3 學生排球理論知識掌握調查表(n=200)
4.1.4 教學內容滿意度調查
通過調查可以直觀地了解到,參加大連市普通高校排球普修課的學生對排球課教學內容的滿意度不高(見表4)。在新冠疫情期間,課堂形式轉換,但教師沒有及時改變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所以線上課程沒有得到良好的開展。

表4 排球普修課教學內容滿意度調查表(n=200)
4.1.5 教學評價方式滿意度調查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當前學生對大連市普通高校排球普修課的教學評價方式滿意度不是很高(見表5)。其中,認為目前的教學評價方式無法達到滿意程度的學生占49.0%,這充分說明大連市普通高校普修課的課堂評價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

表5 學生對課排球課教學評價滿意度分析(n=200)
4.2.1 學校對體育學科全面發展的重視程度需提高
近年來,體育學科大力發展,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和關注,但高校在體育學科的發展方面還沒有付諸行動。排球課程的發展與校領導的重視程度息息相關,大多數學校僅維持校園特色體育項目的發展,而對于非排球特色的院校則忽視排球課程的發展,對于學生的要求僅僅是通過期末考試即可。
排球是一項入門難度較大的運動,學校對于排球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排球課程沒有達到學生的預期狀態,導致學生對排球的學習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學生無法體會到排球運動的樂趣,體育知識與綜合素質也沒有得到提升,所以逐漸對排球普修課失去興趣[1]。
4.2.2 排球場地及器材不足
在排球運動開展的過程中,運動場地及器材的使用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這項運動的開展情況,學生參加排球運動的熱情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項目的場地設施是否完善,排球場地和器材也會影響著學生參加這項課程的積極程度[2]。大部分高校排球場地匱乏,沒有室內排球場或室內排球場地不對普修課學生開放。室外排球場條件十分有限,部分為水泥地,遇到惡劣天氣也無法正常進行授課。排球是一項高強度運動,在練習過程中經常出現前撲、滾翻等動作,而這一系列動作無法在室外場地進行。這將使學生對排球的認知產生局限,認為救球動作只有高水平運動員需要掌握,而學生只需學會墊球、傳球、扣球等基本技術動作即可。
除此之外,排球器材十分有限,室外場地使器材消耗得更快,再加上學校常年不更換,使得排球器材破損嚴重,不能很好地為學生提供排球教學支持。大部分學校規定只有上課時才可以將排球借出,不允許出現私自借球的情況,喜歡排球的學生在課下沒有額外的機會練習,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學生對于排球運動的熱情。
4.2.3 缺乏理論知識與女排精神的宣傳
課堂中的大多數時間以單一動作技術練習為主,這導致學生在比賽過程中無法對場上形勢做出及時有效的準確判斷。目前,排球課以排球基本技術教學為主,理論知識普及與女排精神的宣傳程度并不高,忽視了對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同時,也證明了排球運動在學校內的影響力比較有限,形成這樣的局面與排球課的課程安排有很大關系,對于排球精神的片面理解會讓許多學生無法感受到排球運動中團隊配合的魅力,經常造成一人將球墊起,沒有第二個人跟上的尷尬局面。團隊意識的缺乏使排球的趣味性降低,學生學習的樂趣下降,從而影響了學生對于排球普修課的態度。
4.2.4 師資力量匱乏
目前多數高校體育教師逐漸中年化,學校中排球教師數量無法滿足教學需求,部分學校的排球教師由其他專項教師擔任,非專業排球運動員出身,出現排球教師專業化程度不夠,師資隊伍與需求嚴重不平衡的問題。高校教師行業的學歷門檻高,所以運動能力突出、學歷較低的優秀退役運動員沒有機會進入高校教學。排球是一項對身體素質要求極高的團體運動,中年教師的身體素質有所下降,繁重的課程任務也使教師無法在課堂中做出良好的示范,積極地與學生共同融入課程之中。中年教師對于新事物的學習、接受能力較差,面對大量的線上課程沒有做出合理的規劃和應變。
4.2.5 教學形式和內容單一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疫情的影響,互聯網時代下的教學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排球教學課堂分為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目前大連市普通高校排球普修課主要采用以教師講授、示范為主的教學方式。新時代背景下,相當數目的教師的授課方式沒有根據線上課程的形式要求及時對教學目標、教學形式做出調整,同樣的教學內容僅僅是從線下改成線上,缺乏變通意識,致使線上課程的形式對于排球教學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同時,大部分排球教師僅僅教授學生最基本的排球技術,一種排球技術占用一學期的課時,對單一的分解動作進行反復練習,學生學習起來十分枯燥,排球運動能力停留在單一的排球技術上,僅僅通過了考試。這導致學生對排球的學習動力下降,對排球的學習無法產生正向的反饋,也導致教師積極性下降,形成惡性循環。
4.2.6 課堂評價體系有待完善
目前,大連市普通高校排球教學主要采用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期末考試的內容大多為排球單一動作技能的考核,評價內容不夠全面,過多注重結果性評價[3]。對于排球運動來說,綜合運動能力的提升與團隊意識的提升都能夠反映排球教學是否達到教學目標。每個學生運動基礎不同,對排球的接受能力與接受程度也不同,當前高校的評價體系不能良好地反映學生上課的態度與積極性。長此以往,導致積極融入課堂但運動能力較差的學生無法取得滿意的成績,而運動能力較強但不積極融入課堂的學生反而容易取得優異成績,學生練習的積極性逐漸下滑。
4.3.1 提高體育學科的關注度
高校對體育學科的重視程度決定著排球課程的發展情況。因此,學校應當加強宣傳教育,積極落實相關政策,對排球普修課的發展提高關注。加強監管,定期對學校的排球普修課進行抽查,及時反映問題。
4.3.2 精準投入經費,完善場地設施
完備的場地與良好的器材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要想改善這一局面,學校及相關部門需要有計劃地對現有的排球場地進行維護與翻新、擴建室內排球場地。同時,也應更新排球教具,對老舊的排球教具進行更換,這樣才能使學生獲得更好的運動體驗,提高學生參加排球課的熱情,提高高校排球選修課的質量。對于排球器材的管理也應有新的規劃,提倡學生在登記后根據個人需要借出排球器材,按時歸還,培養學生對于排球的興趣。
4.3.3 引進優秀人才,定期進行考核
增強排球專項教師的專業性,鼓勵優秀退役運動員進入高校進行教學。放寬政策,對于學歷較低的運動員進行入職后再教育,定期開展教師培訓并進行考核,提升教師職業素養與自身業務能力。學生參與排球課程的積極性與教師的專業能力呈正相關。建議落實排球專項教師的實際需求,配備合理名額,同時嚴格制訂排球教師的考核方案,實行獎懲制度。這既能夠提升排球教師工作的專業水平,也能調動教師上課的積極性,在整體上提升排球教師的教學能力,激發學生在排球課堂中的學習興趣,提升排球技術水平。
4.3.4 開創多元化教學形式
(1)合作式教學、階梯式教學相結合
教師應在課上做好充分的學情分析,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與排球基本技術進行了解。采取合作式教學與階梯式教學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在進行基本技術教學時采取階梯式教學形式,將身體素質與排球基本技術掌握程度相似的學生分為一組,根據每組學生的不同能力,制定不同的練習目標。在進行排球比賽戰術教學時,采用合作式教學,掌握較好的學生帶領運動基礎較差的學生共同完成,提高學生學習排球的興趣與動力[4]。
(2)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
線下課堂可以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錯誤動作進行及時的指導與糾正,這是線上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但線上教學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得豐富的信息與知識,同時也能接觸到更高水平的教師[5]。因此,在接受線下教育的同時,可以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推薦不同類型的教師,讓每位學生都能有自己的選擇,了解更多有關排球的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術,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3.5 弘揚女排精神,培養學生排球意識
女排精神不僅象征著體育精神,也象征著時代精神、民族精神。學習女排精神對于當代大學生團隊意識與意志品質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6]。高校在排球理論課程中,不僅要教授排球基礎理論知識,更應當加大女排精神的宣傳,對教師的思政教學能力進行評估考核。同時,高校應當適度增加排球課的課時,加強學生排球技術與戰術的學習。教師布置教學任務與練習比賽,學生分組完成,以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與排球意識。
4.3.6 建立合理的課堂評價體系
排球普修課中對學生的運動能力進行評價尤為重要,運動能力包括基本運動能力和專項運動能力[7]。在課前對學生進行運動能力的測評,課程結束時再次進行測評,按提升幅度進行排序,作為期末考核標準之一。在普通高校排球普修課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運動能力的評價,而不是僅關注學生對于排球基本技術動作的掌握程度[8]。
大連市普通高校學生對排球普修課整體滿意度不高,學生對排球的基礎理論知識與女排精神了解甚少,這說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排球基本技術的教學,對于精神層面的引導有一定的疏忽,而評價方式的單一也影響了學生參與排球運動的熱情。因此,需要不斷完善學校內排球場地及器材情況,通過理論與精神層面的滲透、宣傳,提高學生對于排球運動的了解,建立完善的課堂評價體系,以實現大連市普通高校排球普修課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