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紅
(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溫州 325000)
如今財務工作的不斷智能化發展,讓會計專業人員原有的知識架構及專業技能等都將迎接新的挑戰及創新。在智能財務背景下,會計行業將面對時代發展帶來的全新挑戰及發展機遇。對于會計專業的教育而言,需要通過對教育教學做出改革創新,并且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學會合理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推動教育教學,全面開展符合智能財務背景的會計教育[1]。在新形勢的推動發展下,職業院校的會計專業教育需要重新確定自身的教學定位,并且針對智能財務背景的發展新形勢進行綜合分析,充分發揮出職業院校的育人優勢,并且要抓住會計行業創新發展機遇,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有效滿足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促進會計行業的全新發展。
對于財務工作者來說,人工智能技術在會計工作中不斷地深入應用,這對財務工作者的專業水平與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對于財務智能軟件的應用,會計工作中廣泛普及新型智能技術,減少了財務工作對人員的需求,也提高了對財務工作者的專業要求。并且在未來的財務工作中,相關財務軟件也會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而進一步優化及完善,智能財務通過結合大數據平臺發展應用,對基礎的財務工作人員的需求也將大幅降低。進一步來看,若是專業院校中對于會計專業的設置需求減少,將會對目前的會計行業中的從業人員造成更大的影響。從目前社會的會計人員就業情況來看,普通會計人員過剩,導致人才需求飽和,且財務人員提供給企業的財務需求結構無法達到平衡,導致實用性的財務人員數量減少,造成了會計專業人員的就業難問題,而企業則面臨著招聘難問題,兩方需要盡快達成一個平衡狀態,打破就業難及招聘難的尷尬處境。
當代社會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應用的不斷推動下,也推動了現代化生產的發展。人工智能化技術在工作中普及應用,其可替代許多的基礎性工作崗位,而相應的崗位也將在智能化技術的取代下逐漸消失。例如數據輸入、計算、過賬、報表的編制等方面,在云計算技術運用中,將會由人工智能替代人員工作。對于會計行業而言,這一發展趨勢將會淘汰大量的普通會計人員,順勢出現一個對高端會計人才需求的缺口,導致市場人才需求平衡打破。從遠期發展來看,人工智能技術在會計行業中的應用具有兩面性,一是大量工作崗位的代替,導致就業難;二是可以提高會計專業人員的專業技能,提高會計工作質量。智能財務是財務領域的必然發展趨勢,從教育方面考慮,會計專業的有關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需要做出相應的改革,才能夠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為社會培養高技能人才,為會計專業學子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智能技術在會計行業領域中的應用,勢必會替代重復性較高且計算量較大的工作,一些基礎崗位也將會逐漸消失。在智能財務背景下,會計從業人員不僅要保證擁有較高的會計專業技能,同時也要保證擁有智能化思維的復合型人才,如此才能夠更好地滿足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基于此,職業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也需要做出相應改革,讓教學模式及教學內容更加符合智能財務背景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人工智能技術是目前時代發展的新興技術,雖然已經應用于會計行業中,但并未全面應用,這對職業院校會計專業的教育教學創新發展是一個機會,在教學中將人工智能技術與思維融入教學內容中,能夠讓學生更加符合時代的發展需求,促進會計專業學生的市場競爭力提升。
在智能財務背景下,人工智能技術在財務行業不斷應用發展,對于會計行業而言,也將面臨改革發展。職業院校作為專業人才培養場所,在開展人才培養工作時,需要對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出改變,讓教育教學隨著時代發展腳步而改革發展[2]。在實際的會計專業教學中,職業院校需要充分認識到人工智能技術對會計行業的沖擊與影響,加強對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并重塑教育教學理念。會計教育工作的教學理念需要從數據核算準確性及對數據的靈敏性轉變為對數據的分析能力,以此提高專業教學質量。并且讓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教學形成人工智能與傳統教學理念相融合,以達到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新高度。
隨著社會不斷智能化發展,智能化財務背景是會計專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提高會計行業生產力的關鍵。在智能化財務背景下,許多基礎性會計工作將會被淘汰,進而被更加高智能的工作崗位所取代,進行創造性更高的決策性工作。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及完善,也為人工智能技術在會計工作中的新工作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礎。對此,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充分認識到這一內容,并且從中汲取教育意義,推動職業院校會計專業工作創新發展。在實際的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教學工作改革中,不僅要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工作進行優化,還要對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有效調整,保證課程內容與智能化財務背景發展相符,提高教學課程的實用性,促進會計專業學生的“互聯網+”思維發展。
在當代社會發展中,人工智能技術作為促進及推動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技術,其對于社會的改革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也需要根據時代發展需求,將智能化思想融入教學中,并且靈活運用到人才培養工作中。由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廣泛,并且在使用的過程中獲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其有助于顯著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而對于職業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工作而言,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的智能技術應用能力,并且讓學生能夠在實際的工作中學會靈活應用智能技術,并且學會將智能技術運用能力作為提高專業能力及工作效率的重要基礎能力[3]。
在智能財務背景下,職業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模式需做出改革創新,促使會計專業學生更加符合社會對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將智能化思想融入教學中,并且確定智能技術、計算機、會計及管理共同教學的教學內容為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教學模式。并且在教學中需要針對性地拓展教學知識內容,如企業管理、財務報表分析、金融投資、財務成本管理、風險管理等不能被智能化技術所取代的專業內容課程,從而為社會培養出符合智能財務背景的復合型高技能型人才。
在職業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中,職業院校需要對師資隊伍的建設進行重視。通過強化職業院校會計專業的師資隊伍力量,有效提高學校對會計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效果[4]。可以利用假期,組織教師到企業中進行考察或者觀摩,讓教師從實際的會計工作中發現社會會計崗位的技能需求與學校人才培養內容的區別,及時發現問題,以符合社會人才需求為出發點,促進教學模式及內容的改革。除此之外,還需要讓教師學習實際的智能化技術,以提高師資隊伍力量。同時,學校方面需要重視教學中的設施設備投入,只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學習及掌握相關智能化技術,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從而實現智能財務背景下的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
從職業院校的遠期教學發展來看,在職業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工作中,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高技能型會計人才,需要建立一個可循環發展的教學體系。可通過整合教學資源,貼合會計人才需求,建立符合智能化時代發展的新型教育體系,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市場競爭力。
1.重構教育教學模塊
在傳統的會計人才培養方案中,教學任務目標過于側重專業課程內容教學方面,而對于管理會計、財務分析等內容的重視度不夠,導致學生雖然能夠充分掌握會計專業知識,但是無法擁有更高級的會計管理能力,從而無法提高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對此,在會計專業教學中需要重構教學模式,在學生學習并且充分掌握會計專業的基礎內容后,需要開設一些財務報表分析、財務風險管理等課程,并且合理規劃不同課程的學習時間,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市場競爭力。
2.推動實現課、證融合發展
目前,大部分會計崗位都需要從業人員擁有相應級別的會計資格證。證書對于學生而言,不僅是對學生專業能力的認可,也是對學生個人能力的體現,同時證書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因此,在職業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中,可推動實行“課、證”結合發展,鼓勵學生在校期間充分利用自身所學專業知識,積極考取有關證書,促進教學質量提升。
1.重視企業人才需求,培養管理型會計專業人才
雖然智能化技術可以取代一些具有較強重復性特點的會計工作,但智能化技術不能勝任需要較強分析能力、應變能力、判斷能力及協同能力的會計工作。對于會計的管理,可以借助有關的數據交流平臺,以此獲取對企業經營發展、管理決策等有利于推動企業長遠發展的數據信息,從而實現控制預算、成本控制的效果。并且在企業內部管理中,需要更多的管理型人才推動企業穩健發展。由此可見,職業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工作需要在教授學生會計專業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充分發揮自身的管理能力,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出相應的對策,便于企業領導人員做出有效決策,推動企業長遠發展。
2.保證教學學科的多樣性,有效培養復合型人才
在財務工作中應用智能化技術可提高財務自由度,而企業也需要同時具備專業知識及多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對此,職業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工作需要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從而培養復合型人才。可在學生的教育教學課程中開展多樣性的教學課程,將一些必修課程作為學習基礎課程,再納入一些符合時代發展的必修課程,讓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技能,促進復合型高技能人才形成。
3.結合理論與實際,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
部分學生在畢業工作后,存在實際操作能力較差的問題。對此,職業院校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教學需要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進行重視。通過加強學生對學校的實踐操作課程的學習及應用,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培養出應用型技能人才。
會計專業學生不僅要掌握相關專業知識,也要掌握相應的智能化技術操作技能,以此達到復合型人才標準。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可以通過在校內配備專業的財務實訓室,以保證學校實踐課程的充分應用及開展。或者建立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讓學生在畢業前進行實訓實習,以此鍛煉及檢驗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市場競爭力[5]。
職業院校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工作需要在以往的教學基礎上創新教學思維,以新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發展。教師要抓住時代發展特點,在教學中應用相應的智能化技術輔助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線上、線下聯動教學,在拓展教學資源內容的同時,也有利于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可借助智能技術開發數字化學習資源,為學生創設數字化學習環境,讓相關教學內容與技能應用進行高度融合,從而推動實行數字化課程,促進實現互聯網+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及質量,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職業院校作為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重要場所,需要有效把握時代發展特點,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開展符合時代發展的教育教學。在智能財務背景下,職業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工作需要直面挑戰,并且根據時代趨勢,以相應的應對策略,為社會培養高技能型的復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