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比婭·吐魯甫 古贊利努爾·阿布利克木 劉超
新疆財經大學教務處 (新疆烏魯木齊 830012)
最近幾年,信息技術影響著各行各業的運營和管理,此種背景下進行高效教育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是重點的話題,關注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促使教學管理的工作擁有信息化優勢,通過信息化技術使得高校的教育質量可以增強,讓高校擁有長遠發展的便捷條件。可是在具體進行高校教育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中遇到一些問題的影響,相關人員應該提出針對性的改善方案,加快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速度,靈活的體現信息技術作用,服務于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
我國信息化技術不斷創新,使得信息教育的改革工作勢在必行。高校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建設,作為優化課程體系與整理教學目標的基本途徑,利用教學資源的信息化建設,全面推動高校信息化教學發展。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建設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讓高效的教學效率可以提高。與此同時建設高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對縮短國家的教學差距是存在重要作用的[1]。因為一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存在著院校標準分配不均勻的問題,不管是師資力量還是教學資源都存在著一些問題。以增強高等教育教學的公平性為目的,相關人員應重視教育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建設,使得各個學校之間的資源可以時效性共享,優化學校內部的資源整合效率,真正縮短各個學校之間的教學差距。
高校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具體的發展階段利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傳遞,整體上調整的信息交換的效率。建設信息化教育資源,突破時間以及空間的約束,給學生提供便捷的學習條件,讓教學模式更加凸顯靈活性。高校教育中落實資源信息化建設,促進教學思想的改變,打造諸多的學習共同體,促進高校圖書的資源以及實驗室資源可以被最大化的利用[2]。另外建設信息化的教育教學資源,給學生呈現仿真情境,樹立學生擁有創新思維意識,利用網絡的條件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生學習效果,針對性的完善高校教育教學流程。
明確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的改革思路,首先應該分析信息資源的運用作用,因為信息技術的顯著優勢,是促進網絡資源的迅速傳遞,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改革,都要體現學生主體地位,高校教師把以往的教學模式為基礎,站在學生的視角下充分研究,對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進行調整,真正的適應高校學生學習需求和成長需求[3]。其次建設信息化教學資源,應加深學生的認知,帶給學生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可以積極和他人交流,一方面掌握必備的知識,另一方面拉近師生之間距離。再次建設信息化教學資源,需要統計每個學生的學習效果,以科學研究的過程為主,加強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教師目的性的調節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學習的更為輕松和自由。最后建設信息化教學資源,要打造資源共享的網絡平臺,學生在平臺中和其他學生以及教師交流成長的過程。對教學進行改革,各所學校要按照實際情況擬定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建設目標,為學術發展助力。
對高校進行教育信息化的建設,特別是教學資源建設,學校要重視建設平臺的搭建,利用信息技術完善平臺組成結構。數字化校園的理念能夠加快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建設腳步。學校管理好硬件條件支持,促進有線網絡以及無線網絡的完善,在所有的教室中連接網絡體系,確保數字化教學模式可以走進平常教學工作中[4]。給廣大師生搭建云計算平臺,全方位提升信息化硬件設施的性能,有效地做好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準備。擬定信息平臺搭建標準,把不相同的平臺結合起來。高校要制定信息化資源建設的標準,以信息中心以及身份認證為入手點,關聯學校現有的多個項目,使得個體門戶被統一管理,讓師生能夠便捷化的應用院校業務平臺。
3.1.1 準備軟件設施,健全學校管理模塊
首先需要進行掌上校園的建設,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中,建設平臺需要融入掌上校園這一個組成模塊,主要是學生以及教師利用電子設備能夠辦理對應的業務,查詢學校多種教學活動的開展進度,給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學習的權利等,凸顯云應用的價值。其次是實施微信交互,利用微信服務號給高校學生搭建生活服務圈,促進師生在這個平臺中互相交流和分享意見,搭建學生就業平臺和微信客戶端,使得高校與學生以及企業之間的交流更為及時[5]。再次是形成校情研究系統。教務體系需要和資源平臺互相融合,排除網絡教學資源整合的障礙,嘗試搭建物聯網資產平臺,處理資產調整中多個無袖信息數據,把平臺建設的動態管理落到實處。
3.1.2 進行校情研究
對應校情研究結構建設是圍繞學生線和財務線以及教職工線進行設計的,用戶對象有高效管理者、行政單位人員、教學單位人員、行政單位人員以及教學單位教師,每一個用戶都擁有特定的權限,能夠得到的信息數據也是存在差異的。這一個系統從多個主題呈現出秀瓊研究的結果,通過圖表的形式讓客戶直觀分析多種多樣的信息。最后是運用物聯網,建設高效教育信息化教學資源,應該重視物聯網的應用,搭建比較完善的教育教學平臺。把學校門禁和固定資產以及水電資源互相連接,依托傳感器以及智能分析軟件對高校進行智能化管理,靈活的發揮大數據技術,促進高校多種決策進展。比如利用物聯網實現一卡通以及基礎設備的銜接,前者能夠促進智慧校園的構建,對多個數據進行有效交換。發揮物聯網的優勢,還能夠給師生的生活帶來電子化服務,由此多個平臺互相促進,通過數據資源的共享,做好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的準備工作。
高校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信息化建設,主要是利用信息技術等相關性能,優化多種多樣的教學資源,形成智能化的教育結構平臺,給高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帶來更多的可能性,使得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提高。
3.2.1 收集網絡教學資源
高校可以在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中收集多種類型的教學資源,比如網絡課程資源和精品課程資源,拓展精品課程資源空間,收集多樣化的學習資源,給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供平臺。尤其是關注教學資源的上傳操作和教學資源的更新操作。借助網絡平臺讓師生能夠突破時空約束互相交流,學生以網絡平臺為主進行學習。調動國家資源分中心的作用,把精品課程與高校教育教學資源融合起來,讓師生可以接觸到優質的學習素材。組織高校師生參與與培訓活動,把精品課程當作學生學習與成長的主線、把文化生活課程當作學生學習與成長的輔助媒介,完善學生自主學習空間[6]。制定對應的網絡學習機制,實現網絡資源和課堂資源互補,給學生一定的自主選擇權利,挑選相關課程進行學習,讓高校開展的教學工作更為豐富與有效。
3.2.2 完善教學課件以及教案體系
在學校進行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中,院校中每一個學科都包含對應的教案,可是相關的教案內容是相對零散的,在各自的制作以及戶不借用的運用狀態,要想真正的落實學習資源共享是存在一定難度的。實際的資源建設,學校應該關注電子教案的優化,結合課程教學特征,設計語文課程、數學課程、計算機課程以及對應的文化課程,把教研組以及備課組人員視作基本組成單位,依托多個人員的合作與交流,制定和教材相匹配的信息化教學課件。信息化教學中,把課件內容和對應的章節進行關聯,使得層次足夠清晰,通過圖文并茂的特點以及界面美觀的特點設置校本課件以及教案資源庫。
3.2.3 完善核心學科資源庫
核心學科資源庫的搭建,也就是建設試題庫,客觀與準確的研究教學質量,不只是評價教師教學效果,還應該評價學生現有的學習狀態,盡可能地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利用信息化交流平臺,建設高校信息化教學資源的知識庫系統預約在線考試系統,教師利用組卷以及試題全方位管理,帶領學生參與多種類型的考試培訓活動,目的性的增強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構建統一化的教學資源技術,目前結合高校現有的教學資源,其體現出顯著的復雜性高校管理者要重點處理相關問題。后續的信息化資源建設,重視技術規范化發展,使得教學資源建設可以體現出標準性,讓教育教學的質量不斷提高。標準化的銜接多個資源庫信息,以免造成資源信息孤島的問題,規范化處理教學資源,妥善解決資源重復性建設的現象,節約高校建設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成本,推動高校信息化教學資源的發展。
3.2.4 給學生設計的微課資源和仿真實驗
高校通過多種教學資源,與企業以及相關的行業一同構建虛擬仿真系統,體現核心課程的組成結構,形象逼真的展示實驗過程。微課制作上,學校嘗試搭建微課制作隊伍,以集體開發與學校比賽的形式,優化高質量的微課資源[7]。基于此,高效的教育工作進行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需要把驅動視作主要應用條件,關注頂層設計與按照步驟實施項目。重視學校基礎設施的運用,提高師生應用信息化資源的水平,建設切合實際的教學資源庫。
在信息化資源建設中,與教學基本理論和教學基本內容以及教學基本策略息息相關,本質上是系統化的項目。建設高校教育信息化教學資源,應該從師生需求之處入手,體現出教學資源建設的原則。首先是標準性,標準性的建設教學資源庫,使得資源數據之間有效共享,標準化的教學資源建設,以試題庫建設和課件資源建設為主,通過統一的資源分類標準,對資源類別屬性以及建設要點進行統籌,把資源共享活動落實。其次是體現實用性,資源庫的建設要服務于教學,不管是資源庫的內容建設還是資源戶的功能建設都要順應教學需求,給師生提供真正的服務。由此高校建設信息化教學資源,可以給高校師生的成長與發展助力[8]。再次是體現可持續性,資源庫的建設應在教學需求的改變中得以優化,也就是說建設信息化教學資源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逐步充實的一個過程。建設資源庫,研究資源的可伸縮性以及拓展效率,讓資源庫的建設真正滿足教學需求,跟隨學科的建設逐步發展。最后是遵循個性化原則,具體的課程教學中如果教師擁有豐富的經驗,能夠結合學生現有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情況開展因材施教的工作。建設信息化教學資源,思考學生個體成長差異,特別是資源的多元化整合,學生擁有開放性與靈活性的學習環境,順應不相同乘勢學生的學習需求。
綜上所述,新時期下要想高效率地進行教育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這是一項重大工程。每一所院校都要重視教學隊伍的搭建,健全與完善現有的教學資源系統,真正給信息化資源建設提供支持條件。各方面人員的一同努力,促進教學資源有效建設,通過做好基礎準備,形成信息化教學資源平臺、關注調動多方力量,促進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工作、遵循一定的原則,完成個性化信息資源建設等措施。使得教學資源可以服務于教學工作,帶動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升級與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