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芹
枝江市丹陽小學 (湖北省宜昌市 443200)
將微課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工具是保障語文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在網絡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微課資源的開發更加全面,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利用微課進行獨立思考,也可以基于微課實現知識體系的進一步構建,從而真正推動語文課程的深層次改革。目前,教師對小學語文微課教學的嘗試更加深入,但是許多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忽略了對教育資源的全面整合,沒有考慮到對微課應用方式的合理創新,這是影響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導致學生語文學習基礎無法得到有效鞏固的重要原因。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當積極轉變工作思路,結合微課的教育價值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合理優化,確保微課成為學生學習能力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小學生正處于知識體系構建的關鍵時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微課開展教學活動,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學習觀念的及時轉變,通過對微課的全面整合,學生能夠在語文課程中接觸到多元化的知識內容,并且真正實現知識體系的有效建構,推動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培養。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主要強調教師對教材的開發和利用,教育過程中學生能夠接觸到的語文素材相對有限,雖然教材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但是僅僅依靠教材很難真正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鍛煉和培養。基于對微課資源的充分利用,教師可以在小學語文教育工作中對教育資源做出全面的拓展和延伸,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基于對微課的有效使用不斷強化綜合素質,并且在學習和探究語文知識的同時學會解決實際問題。在多樣化小學語文教育資源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狀態能夠得到及時調整,每位學生都能夠在微課的幫助下,實現知識體系的有效建構。
培養學生強大的思維能力是落實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在利用微課開展小學語文教育工作時,教師能夠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學習狀態的有效調整,以微課為基礎,學生能夠嘗試從不同視角解讀語文知識,從而真正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鍛煉和培養。微課本身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5-15 分鐘的微課能夠帶給學生真實深刻的學習體驗,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應當把握好對微課資源的整合,并且在與學生進行深層次對話和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通過對微課內容的有效分析,學生能夠憑借自身的獨立思考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且在對微課合理應用的情況下實現思維的全面拓展和延伸。在接觸微課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理解語文知識的深刻內涵,并且根據語文課程學習的相關要求,及時轉變學習思路。不同微課視頻在解讀和分析語文知識方面體現出的思維方式存在一定的差異,對學生的啟發也各不相同,通過對微課的合理運用,教師能夠真正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帶給學生更加多元化的學習體驗,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水平能夠得到充分發展與提升。通過對微課內容的深入研究和解讀,學生的學習狀態也能得到及時調整,語文教育活動不再局限于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而是能夠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自主學習是學生解決學習問題的重要方式,在微課輔助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能夠將微課作為重要的教學工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學習狀態的有效調整和轉變,這樣一來學生能夠懂得如何通過分析和探究問題,獲得深刻的學習感悟,并且在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同時實現認知水平的不斷進步與提升。微課作為重要的教育工具,其本身具有較強的教育輔助功能,在微課的幫助下,小學語文教學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學生自主思考的工具。通過對微課的有效整合與應用,教師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分析和思考問題,并且在探究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學會憑借對語文知識的深度研究與探索,實現深層次的認知觀念變革。在微課的積極影響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不再局限于教師的講解,而是能夠真正做到師生之間的有效配合,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可以得到進一步的鍛煉。
在利用微課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時,許多教師忽略了對教育資源的全面開發與整合,在現有的教育模式下,許多教師只是強調對網絡中微課資源的整合,而沒有真正做好對教育資源的全面開發與利用,這就導致微課的教育價值難以得到充分凸顯,學生的學習狀態無法得到有效調整。還有許多教師在開發微課資源時存在一定的偏向性,通常只是隨意的選擇微課材料作為學生學習的依據,而沒有真正做好對微課素材的全面審核與把控,這也導致微課的整體教育價值受到一定的影響,微課素材和學生的學習狀況不匹配。在微課資源無法得到全面開發的情況下,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微課教學難以得到有效落實,學生在分析和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很難真正懂得如何借助微課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在利用微課開展教學活動時,許多教師存在一定的偏向性,通常只是將微課作為輔助教學的一種工具,而沒有真正做好基于微課的教學設計和優化,這就導致語文課程的整體效率難以得到保障,學生在接觸微課知識的過程中學習體驗較為單一。現階段的小學語文微課教學中,教師仍然采用說教的方式對語文知識點進行分析和梳理,語文課程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互動交流較為有限,導致課堂氣氛較為沉悶,學生在探究和了解語文知識的過程中表現過于被動。許多教師只是強調對微課內容的解讀,而沒有真正考慮到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況,由于教學活動缺乏創新性和拓展性,導致學生的學習需求難以得到充分滿足,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無法得到充分鍛煉,小學語文微課教學最終流于形式。
在應用微課解決學習問題時,許多教師存在一定的偏向性,對微課的依賴度過高,導致正常教學節奏被打亂。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許多教師對微課的應用時機把握不準確,無論講解何種類型的語文知識,教師都選擇利用微課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而沒有真正意識到對微課時機的有效把握。實際上,小學語文微課教學本身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準備,在教育活動中教師一味地強調微課的教育功能,卻忽略了對教學活動的合理設計,長此以往,學生在解決學習問題的過程中很難實現認知能力的全面進步與提升,也無法基于微課的輔助功能真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4.1.1 對網絡資源進行整合
互聯網是開發微課資源的重要工具,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應當充分重視對網絡資源的整合,利用互聯網對微課內容進行全面的拓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服務于學生,對微課資源的探索需求,讓微課的輔助價值得到充分體現。教師首先需要根據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對微課資源做出全方位的拓展與延伸,既要體現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在課程學習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和認知特點,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學生學習狀態的有效調整。在充分考慮學情的同時,教師對微課資源的開發與整合方向也需要做出適當的調整,在合理使用互聯網的情況下建立起微課資源庫,并且在主動分析和探究問題的同時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鍛煉,以實現學生認知水平的不斷進步和發展。
4.1.2 自主設計和制作微課
為了有效拉近學生與微課之間的距離,教師還應重視自身對微課的設計和開發,根據常規教學要求對微課內容作出合理優化,并且根據小學語文教學的側重點對微課制作和開發的內容進行全面整合,通過這樣的方式真正做到自主設計和制作微課。在教師的有效推動和指引下,學生的學習狀態能夠得到及時調整,基于教師自主設計和制作的微課,學生能夠深刻感受到語文課程學習的獨特魅力,并且快速投入學習狀態。實際上,微課的設計和制作本身難度不高,關鍵在于如何組織語言并且自然的錄制視頻,教師應當善于總結經驗,將小學語文教學的相關經驗轉化為設計和制作微課的依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有效的自主設計呈現出趣味性的語文知識,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微課,并且及時調整學習狀態。
4.2.1 利用微課構建翻轉課堂
翻轉模式強調課前自主學習與教師課堂講解的緊密關聯,在基于微課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對翻轉課堂模式的有效建構,既要關注學生的語文學習特點,同時也要考慮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學習態度,通過對微課的有效應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效率,讓學生能夠在解決學習問題的同時實現認知能力的有效鍛煉和培養。構建翻轉課堂意味著教師需要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對學生提出明確具體的學習要求,既要考慮到不同成長背景下學生表現出的學習態度,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優化教學設計和相關流程。教師設置的自主學習任務應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一方面體現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另一方面也要突出語文課程的深刻內涵,更好的對學生進行引導。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飛向藍天的恐龍》一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應當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要求學生在課前主動梳理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過程,結合課文中描述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學習,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鍛煉。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提供相應的微課材料供學生主動學習與思考,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得到顯著提升,更好地促進學生認知水平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在學生利用微課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教師需要積極聽取學生的相關反饋,通過進一步優化教學設計帶給學生深刻的學習感悟,讓學生自主學習成果成為優化教學設計的依據,真正實現微課的輔助價值,不斷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進而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
4.2.2 利用微課創設教學情境
情境化的教學活動對小學生而言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在組織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利用微課向學生呈現圖片和視頻等形式的立體化材料,并且通過有效調動學生實行感官真正實現創設情境的效果。采用情境化的教學方式意味著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在教學工作中,既要積極聽取學生的意見反饋,同時也要根據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選擇拓展性材料,通過立體化素材將語文知識深刻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并且構建出真實具體的畫面。在微課的有效推動下,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能夠得到有效培養,在解決語文課程學習問題的同時,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想觀念都能得到全方位的轉變。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s 上冊《難忘的潑水節》一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圖片和視頻等形式的材料,讓學生能夠通過立體化的資源了解潑水節的文化習俗以及歷史淵源,以此為基礎,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中描述的動作以及課文中人物的情感特點。在立體化素材的影響下,學生能夠高效率投入課堂學習,將語言文字轉化為生動具體的畫面,進一步實現認知能力的有效鍛煉和培養。
4.2.3 利用微課推動合作探究
凸顯學生主體價值是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得以提升的關鍵,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格外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鍛煉和培養,既要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情感特點,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呈現出的思維方式,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幫助學生學會如何解決實際問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學生學習能力的全面鍛煉和培養。教師首先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既要關注學生表現出的學習特點,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確定小組成員,在此基礎上,設置與微課內容相關的探究任務,讓學生能夠帶著明確的目標投入于合作學習,并且在微課的輔助下實現深層次的思考。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需要對課文中的故事情節進行梳理,并且鼓勵學生圍繞課文的核心觀點開展合作、交流,讓學生能夠通過互動討論了解讀書的目的和意義。在教師的推動下,學生能夠通過對微課內容的解讀獲得深刻的啟發,并且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談談自身的遠大理想,并且從小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讀書的重要性。在基于微課的合作探究活動得以落實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都能得到顯著提升。
綜上所述,基于微課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能夠實現語文課程的深層次改革,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組織和協調能力,在深入開發微課資源的同時積極創新教學方法,以充滿趣味的教學手段為基礎,推動學生認知觀念的不斷轉變。唯有如此,小學語文微課教學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真正實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基本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