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糜樂
對小區物業來說,在小區安裝充電樁,既便民,還有錢可賺,可謂一舉兩得。然而這樣一件在外人看來有益無害的事情,卻在廣州某小區引發個別業主與物業的互懟,進而上演了多場侵權訴訟大戰。
近年來,隨著我國電動自行車(簡稱電動車)產業快速發展,在日常生活中選擇以電動車作為代步工具的人越來越多。電動車需要定期充電,于是不少居民把電動車電池取回家充電、在樓道里給電動車充電、私自拉扯電線充電……這些不規范充電的情況,給自身和小區安全帶來諸多隱患。
由于電動車在小區內不規范充電頻頻引發消防事故,給小區物業管理敲響了警鐘。如何確保小區居民安全充電,并對充電區域做好集中管理,成為眾多物業管理部門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
位于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的龍熹苑小區于2011年建成,無充電樁設施。為了解決小區車主給電動車充電的問題,2020年上半年,該小區物業廣州廣電城市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電公司”)準備在小區安裝充電樁。
充電樁安裝在哪里?由于龍熹苑小區建設的時候將一樓架空,從而產生了一個架空層。架空層的設置使龍熹苑小區多了一些可以利用的空間,在架空層內停放電動車客觀上也更有利于實現人車分流,便于物業管理。
然而,在架空層安裝充電樁,會導致電動車主頻繁地進出架空層充電,充電時產生的電流聲勢必會影響部分居民的生活,小區居民羅某就是反對者之一。
羅某獲悉廣電公司擬在架空層安裝充電樁后,立即找小區物業管理人員交涉。2020年6月9日下午,羅某來到小區物業辦公室,指出廣電公司在架空層安裝充電樁涉嫌違規,并對此事進行投訴。后因廣電公司工作人員處理不當,多次在小區業主所在的“龍熹苑物業服務群”發布對羅某不利的言論,引發兩場羅某與廣電公司之間的名譽權官司,羅某最終均勝訴。
雖然羅某打贏了名譽權官司,但廣電公司并沒有聽取羅某的投訴意見,認為安裝充電樁是惠民之舉,且大多數小區居民都贊成,于是堅持原先的安裝計劃。
2020年7月1日,羅某再次來到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簡稱“天河法院”)起訴廣電公司(簡稱“7.1訴訟”),指出廣電公司未經業委會、業主同意,在業主不知情的情況下違規侵占龍熹苑小區架空層安裝收費充電樁開展經營活動,其行為屬于違規侵占、改變小區部分架空層的用途進行經營,要求法院判令廣電公司限期恢復架空層原狀,并賠償其精神損失費2000元。
2021年1月11日,雙方間的爭執從線上延伸到線下。廣電公司當日在龍熹苑小區內張貼《通知》,該《通知》明確通知對象為龍熹苑小區業主委員會及全體業主,《通知》公開了羅某的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居住地等信息,并發布了7.1訴訟的案號、當事人、開庭時間及地點等信息。《通知》主文為:“為妥善解決糾紛,避免后期因充電樁安裝事宜另起爭議,同時保障廣大業主知情權,望全體業主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參加本次庭審,以便了解本案庭審及事實情況。擬參加本次庭審的業主,需攜帶本人身份證,同時遵循法庭庭審秩序。”

居民應規范電動自行車充電行為
對于廣電公司的上述行為,羅某認為已涉嫌侵犯名譽權,遂再次以廣電公司為被告,向天河法院提起隱私權訴訟,要求被告在龍熹苑小區書面向其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并賠償其精神損失撫慰金4000元,懲罰性賠償、誤工費、交通費等合計6600元。訴訟中,雙方圍繞被告張貼公示行為是否侵犯名譽權展開了激烈的舌戰。
羅某認為,其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住址等個人信息屬于受國家保護的個人隱私,其提起訴訟事項也是個人行為,任何個人和組織無權泄露。廣電公司作為物業公司不但沒有履行服務義務,對其信息進行保密管理,反而故意張貼、泄露其隱私,且屬于有預謀、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泄露,對其正常的生活造成滋擾,依法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廣電公司辯稱,其與羅某之間不存在侵權,其不應承擔賠禮道歉、消除影響的民事責任。
廣電公司通知小區業主委員會相關開庭信息的行為是合理的,廣電公司的上述行為是為了履行物業應盡的職責,且相關通知只對案件事實作了相應陳述,并未侵犯羅某的隱私。
廣電公司認為,7.1訴訟是公開審理的案件,在該案件中涉及的內容為公開且可供公眾查閱的內容,廣電公司張貼的《通知》中所陳述的內容未達到侵擾私人生活安寧的程度。
天河法院將該案的爭議焦點歸納為:廣電公司是否侵害了羅某的隱私權;如構成侵權,廣電公司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及如何承擔責任。
首先,關于廣電公司是否侵害了羅某的隱私權。本案廣電公司作為龍熹苑小區的物業服務單位,在履行物業職責的過程中掌握業主的個人信息。廣電公司在處理羅某與其關于充電樁糾紛的過程中,以保護其他業主知情權為由,未經羅某同意,在《通知》中公開羅某個人信息,又未能提供充分的證據證明其公開羅某投訴人身份的必要性,故應認定廣電公司侵害了羅某的隱私權。
其次,關于廣電公司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及如何承擔責任。因廣電公司通過在小區內張貼公告的行為,客觀上侵犯了羅某的隱私權,故應向對方賠禮道歉,為對方消除影響。羅某要求廣電公司在龍熹苑小區向其書面賠禮道歉,與侵權的具體方式和所造成的影響范圍相當,應予支持。
結合涉案糾紛的經過和當事人的過錯程度,天河法院酌定廣電公司應賠償羅某精神損害撫慰金4000元,羅某訴請的其他費用酌情部分予以支持,對羅某提出的懲罰性賠償請求,因無事實以及法律依據,故不予支持。
2022年3月30日,天河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廣電公司于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7日內,在龍熹苑小區內張貼向羅某賠禮道歉的書面公告,以消除對原告羅某的影響,并賠償羅某各項損失合計4500元;駁回羅某其他訴訟請求。
一審宣判后,廣電公司不服,提起上訴。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于2022年7月19日對外公布二審判決結果: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文謝絕轉載)
法官點評
本案向人們傳遞了以下三個法律常識:
一是公開庭審信息不能擅自擴大范圍。一般而言,法院的庭審活動大多是公開的,老百姓可以通過法院的公告獲知相關庭審審理的具體信息,也可以旁聽庭審。轉發法院的開庭信息并不違法,如果廣電公司僅是轉發法院開庭信息則不構成侵權,但其在通知中增加了羅某的相關身份信息,使小區居民能夠對號入座,故構成侵權。
二是行為動機良好不影響隱私侵權的成立。自然人的隱私和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本案廣電公司出于讓小區業主知曉相關訴訟,推進安裝充電樁這一便民行動而在小區張貼《通知》,其動機并無不當,但由于《通知》內容泄露了羅某隱私,故應當承擔隱私侵權責任,而不因其良好動機而豁免。
三是小區公共部位改造建設應防止侵權。目前在類似本案老小區增裝充電樁的情況比較普遍,物業在進行調研論證時要考慮改裝地點的原有用途,安裝建設后原有功能的發揮及可能對業主權益產生的影響,防止引發類似本案這樣的頻繁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