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軍 山西省實驗中學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教育部《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指導綱要》)的精神和要求,山西省實驗中學從2020 年8 月開始,積極探索和實踐新時代普通高中勞動教育新模式,創新推出了多元化課程結構及項目化學習方式,著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山西省實驗中學在全面深刻理解《意見》和《指導綱要》精神要求的基礎上,通過對學生、教師和家長的充分調研了解,基于學校實際,確立了新時代高中生勞動教育的理念。
新時代高中生勞動教育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增強對勞動人民的感情;要讓學生真實地參加勞動實踐,通過勞動實踐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勞動的艱辛以及對勞動者勞動成果的尊重;在學會勞動技能的同時,提升社會責任感和審美素養。
新時代的高中生勞動教育就是要創造性、創藝性的真實勞動,就是要在勞動過程中結合所學知識和經驗,將學科知識聯系應用到勞動實踐過程中,進而嘗試改進工作流程、改進勞動工具,提出自己的建議。
新時代的高中生勞動教育要在勞動實踐過程中盡可能與未來專業理想和職業生涯相結合,引導學生在勞動中思考各個勞動領域的新形態、新技術和新變化。
山西省實驗中學結合自身對勞動教育的理解和實際地域情況,設計了多元化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生活勞動不僅是為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的勞動,也是為了實現自身審美追求、實現美好生活的勞動;不僅是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應有的勞動任務,也是未來作為男主人或者女主人所必需的勞動責任。
結合審美、知識、技能、思維等素養,學校創設了地面及物體表面清潔勞動、衣物洗滌熨燙勞動、家居整理收納勞動、衣物整理收納勞動、廚房整理收納勞動、家庭書籍整理勞動、廢舊衣物利用勞動等生活勞動項目,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創設開發其它生活勞動項目。目的是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學到技能、培養審美、領悟勞動情感、尊重勞動成果,同時利用學科知識與邏輯思維,創造性地改進勞動流程,改造勞動工具。
學校創設了校園保潔勞動、園林綠化養護勞動、校園環境創藝制作勞動、校園生態種植勞動、圖書館整理勞動、實驗室整理勞動、校園食堂勞動等多個勞動項目。所創設的校園勞動項目不僅是具有創造性、創藝性和創新性的實踐勞動,提升了校園環境和校園文化魅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調查研究和勞動實踐,經過縝密思考提出改進校園各項勞動的建議。所提出的建議,既包括工作流程再造、質量標準提升,又包括工勤人員更為合理的薪酬待遇、更為人性化的生活狀態。
志愿者服務勞動課程包括扶貧濟困、助老助殘、社區服務、生態環保、網絡文明、文化建設等。勞動項目包括普及文明風尚志愿勞動、結對幫扶志愿勞動、送溫暖獻愛心志愿勞動、應急救援知識普及志愿勞動、面向特殊群體的志愿勞動、網絡文明志愿服務勞動等。
志愿者服務勞動的主要目的是增強學生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利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付諸行動的勞動實踐,體現新時代青年的品格,同時也能提升學生對公共事務的認識和管理公共事務的能力。
工業勞動課程主要是在學校周邊選擇部分工業企業,讓學生進行一定時量的勞動。工業勞動實踐過程中既要讓學生考查該企業工人的勞動狀況,包括勞動條件、勞動環境、科技水平、勞動強度、工人薪酬和生活待遇等,又要讓學生了解該企業的生產過程和原理,運用自身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判斷、領悟。
工業勞動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體驗產業工人的勞動狀況,培養尊重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熱愛勞動、奉獻社會的品質;讓學生了解工業生產過程和原理,運用課本所學知識,學用結合,激發創造意識,提高創新能力;讓學生關注工業企業的科技發展水平,深入理解工業現代化的意義,認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
農業勞動課程內容既包括了解常見農業勞動的種類與特點,根據所學知識與傳統農業種植技能進行各個時節的農業勞動實踐;也包括讓學生自發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探索實踐現代農業的種植與栽培,利用知識與技能開展土壤改良、品種改良、無土栽培等勞動實踐。
真實的農業勞動實踐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艱辛勞動付出后的收獲體驗、理解農業勞動的價值、尊重普通農業勞動者以及體會珍惜糧食的真實情感。
服務業勞動課程主要以學生自行選擇勞動項目,開展酒店業、餐飲業、文化旅游業、快遞業等勞動實踐。課程的目的是要通過真實的勞動實踐,體驗普通服務業勞動者的辛勤勞動和工作品質,體會作為消費者應有的風格和態度;要在勞動實踐過程中了解各行業服務勞動者的工作時長、勞動強度、薪酬待遇、生活狀況、情緒體驗等等情況,同時也要盡可能通過所學知識思考改進各行業服務勞動者的勞動工具和勞動技能。
手工業勞動課程由專業教師及學校幫助聯系的傳統手工業者作為指導教師,讓學生進行一定時量的勞動實踐,通過導師的指導,結合所學知識經驗與自身審美素養,以及學生自身對此類手工業的理解,真實完成一件手工業作品。
手工業勞動實踐課的目的是既要讓學生理解傳統手工業的內在價值,理解其形成、發展甚至衰落的原因,又要讓學生在完成一件作品的同時,感悟手工業者的堅持、艱辛等品質和情感,同時也要讓學生理解一件可能并不起眼的手工業作品的不易和珍貴。
勞動教育周創設了“勞模進校園”“致敬平凡校園勞動者”“勞動感悟征文大賽”“我們都是‘魯班’制作展示”“宿舍整理及教室布置美化展示”“評選班級勞動榜樣”“組織勞動表彰大會”等項目。通過各個項目的展示和競賽,目的是要展現學生形成的正確的勞動觀點;展現學生所提高的勞動技能,增強勞動能力;展現學生的勞動作品;展現學生應用所學知識,使用新技術和新工藝,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成果;展現主動服務他人、服務社會后,所增強的社會責任意識和社會公德意識;展示吸引和感動自己的勞動者典型人物和事跡;展現所感受到的勞動的艱辛和收獲的快感,所增強的勞動獲得感、成就感和榮譽感等。
山西省實驗中學所有勞動課程都采用項目化學習方式開展,每一個勞動項目都是先由教師作認知性的引導,學生在指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展開學習實踐和勞動實踐。學生經過自己的理解和興趣選擇勞動項目,自主組建勞動小組,自主進行組內分工,自主查找相關資料和調查研究,自主進行計劃和方案制訂,勞動實踐過程中自主尋求幫助,自主進行問題反饋和調節,自主進行成果總結和成果展示。
山西省實驗中學自主開發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作為學生勞動教育的過程記錄、交流展示和結果評價的平臺,學生將勞動實踐過程中的文字、圖表、感悟感想、圖片、視頻上傳到系統平臺,并利用區塊鏈技術保證了記錄的真實性和不可篡改性。系統平臺還有“朋友圈”功能,學生發布的勞動過程、勞動成果可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是否共享,可共享給好友、班內學生或全校學生,既可做到自我展示,又能起到榜樣引領作用。同時,學校的指導教師、分管部門可以通過系統平臺對學生的勞動過程和勞動成果進行評價和指導。
創新性的勞動教育體現了山西省實驗中學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2021 年由本校設計的“多元化課程結構及項目化學習方式下的普通高中勞動教育實踐”入選教育部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