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威
【摘? 要】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了課程綜合原則,課程綜合視域下,將數學課程和勞動教育融合,能夠實現學生素養的全面發展。文章研究在教學實踐中突出數學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對實現數學課程與勞動教育有機融合的價值及實施初步的探索及思考。將數學課程和勞動教育融合,旨在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促進跨學科學習活動的落實,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對勞動的尊重。這種融合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其未來的個人成長和社會參與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課程綜合;小學數學;勞動教育
一、數學課程和勞動教育融合,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一)在教育融合中應用數學知識
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的勞動活動中,可以使學生理解和認識到數學的實際應用,提高他們的勞動實踐能力。例如,在測量、制作等勞動活動中,學生需要運用數學知識,如長度、面積、體積等概念和計算方法,從而更深入地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為了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用品,教師在學習測量之后可以讓學生記錄床或者餐桌、茶幾的長寬,懂得在買床單、餐桌布、沙發墊的時候要選擇合適的尺寸。三年級的學生可以運用學過的年、月、日的數學知識制作美麗的一學期日歷表,張貼在書桌前記錄時間,記錄美好的生活。將數學知識融入日常生活和勞動實踐當中,創造出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情境,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生活中處處皆數學,數學信息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學習百分比之后,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跳蚤市場活動,這是很多教師組織過的特色活動。跳蚤市場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實踐的機會,他們需要自行籌備貨品,進行陳列和銷售。通過實際操作,學生能夠培養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市場意識。學生采用打折營銷的方式,推銷自己的商品,在售賣商品購買商品的過程中既明白了打折的問題,而且感受到了商人盡力招攬生意的辛苦,掙錢的艱難。學生既是商家也是顧客,作為顧客要運用相關知識計算如何購買或者在哪個商家購買更劃算,而作為商家則要詳細地計劃如何促銷會讓自己更具競爭力或者盈利更多。跳蚤市場活動需要學生進行物品定價、計算利潤、計算折扣等數學運算,通過實際操作,學生能夠將課堂中學習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對百分比等數學概念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二)在教育融合中培養數學思維
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挖掘勞動實踐中的數學價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當學生在勞動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價值,他們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數學學習中,從而培養數學思維。在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邏輯思維和數學技能,從而培養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同時,數學知識的應用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教師教學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合理安排時間”之后,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非常重要。要想合理地安排和管理時間,在最短的時間做完最多的事,就需要統籌和優化時間。比如:冬至那天,小明一家全家齊動員做餃子,第一步,做餃餡兒和買餃皮分別由爸爸和小明同時完成;第二步,爸爸媽媽包餃子時,由小明洗鍋,燒水;30分鐘餃子包完后,煮餃子10分鐘就可以吃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參與了勞動,又運用了統籌優化時間的知識,提升了學生勞動的品質。在勞動教育與數學課程融合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探索和實踐的過程,而不僅僅是關注結果,要讓學生在過程中學會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教育融合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的意義
通過數學教學和勞動教育的有機融合,可以打破傳統學科的壁壘,促進學科之間的交叉和整合。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同時也能夠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動腦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應將數學課程與勞動教育融合,開展融合實踐活動,以開展跳蚤市場和家庭包餃子活動為例,學生在活動中應用數學知識、培養實踐操作能力、發展數量感知和數據分析能力、提升邏輯推理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了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的能力,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和整體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也能夠促進學校教育的多元化和整合化發展。
二、數學課程和勞動教育融合,促進跨學科學習活動的落實
(一)基于日常生活需求融合,促進學科知識整合
數學學科和勞動教育擁有各自的知識體系和方法論,通過融合兩者,可以將數學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應用于實際勞動問題中,促進跨學科知識的整合。在數學課程中,圍繞生活需求可以開展一系列的跨學科學習實踐應用活動。例如,家庭定期消毒是維護健康的一種重要方法。學生學習了“比的應用”,就可以動手制作消毒液。可以先來看自制消毒液的小配方:做一瓶500克濃度為75%的消毒液,需要酒精和水各多少克。這里75%是溶液的濃度,500克是溶液的總質量。那么如何用酒精和水成功配置消毒液呢?在這項實踐活動中,學生需要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消毒液的原料,例如酒精和水。這種涉及濃度的計算問題,可讓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中。在制作過程中,學生可能需要將不同單位進行相互轉換,通過這個過程,學生能夠加深對單位轉換的理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制作消毒液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識和操作技巧,例如佩戴口罩、戴手套等。這可以培養他們對衛生安全的重視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學生需要親自動手制作消毒液,掌握材料的混合比例、攪拌方法等。通過實際操作,他們能夠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和勞動技能。教師應根據生活實際需求,在教學中設置任務,讓學生在實際勞動實踐中,穿插數學知識的應用和體驗。小學數學與勞動教育融合基于生活需求,可以促進學科知識整合,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可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應用知識。
(二)基于傳統節日需求融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融合數學和勞動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他們能夠將多學科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春節人們要貼窗花,剪窗花需要設計并剪出各種幾何形狀,例如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學生可以加深對幾何形狀的理解和辨識能力。剪窗花需要合理控制每個圖案的尺寸與比例,使其在窗戶上能夠美觀地展示。學生通過測量、計算和調整圖案的尺寸,并將其應用到實際操作中,提高尺寸與比例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此外,剪窗花是一種創造性工藝,學生可以設計自己獨特的窗花圖案,表達個人的創意和想法。這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審美能力。春節剪窗花可以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操作中,培養實踐操作能力和藝術創作能力,剪窗花活動是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任務型學習活動,學生需要在規定的條件下運用數學知識和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來設計并完成窗花的剪紙作品。剪窗花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藝術智能、空間智能等多種智能的發展,同時也需要運用邏輯數學智能,比如對稱、圖形的分析等。這種多元智能的融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種智能進行創新的能力。
通過創作窗花,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意識。這種結合實際操作的數學學習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全面素質的提升,有助于學生未來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跨學科學習活動對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
數學和勞動教育之間的融合可以促進學生跨學科思維的發展。學生需要將數學概念和原理與實際勞動情景相結合,運用抽象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解決問題。自制消毒液、剪窗花不僅能夠促進跨學科學習活動的落實,還能夠推動學生多學科知識的應用、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養提升。
三、數學課程和勞動教育融合,培養學生勞動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
(一)創設勞動生活情境,培養學生勞動價值觀
通過創設勞動生活情境,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勞動中,能夠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具體的工作場景聯系起來,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學。創設勞動生活情境,融合數學和勞動教育可以讓學生設身處地感受實際勞動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對勞動的尊重。
學習“長方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出示裝修工人辛苦勞作的畫面,再出示客廳漂亮的地板,給學生直觀的視覺沖擊,體會到勞動創造美好的生活。繼而引出問題:一塊瓷磚的面積是1平方米,小明家客廳長7米,寬5米,如何計算出小明家的客廳需要多少塊瓷磚呢?通過觀看裝修工人辛苦工作的畫面,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勞動的辛苦和付出。這樣的情景可以引發學生對勞動的尊重和感激,讓他們意識到勞動的價值和重要性。通過實際問題的引導,學生需要運用所學的長方形面積知識計算客廳需要多少塊瓷磚,學生能夠深入了解到勞動與實際生活的關聯,以及學習知識對解決實際問題的幫助,將數學技能與實際生活情境相聯系,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實用性和應用性的認同,從而更有動力學習數學。
創設計算客廳瓷磚面積的情境,可以幫助學生從實踐中理解和感受到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培養出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價值觀。學生在相關的教學活動中,通過自己親身實踐,深刻地理解了勞動的辛苦、付出與價值,從而培養了尊重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正確勞動觀念和價值觀。
(二)將數學與生活勞動場景結合,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
將數學知識與實際勞動場景相結合,學生學會將抽象知識應用于實際解決問題中。城市綠化提升市民生活品質,寬闊整潔的街道,是環衛工人一掃帚一掃帚掃出來的,環衛工人掃100平方米路段需要5分鐘,去除維持清潔時間,他們每天清掃3000平方米大概需要多長時間?通過這個問題的解答,學生能夠意識到環衛工人為保持城市的整潔和宜居環境所需付出的努力和耐心。將數學知識與勞動場景相結合,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數學概念應用到實際情境中進行解決問題。同時,這樣的活動不僅培養學生尊重勞動的觀念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生能夠認識到環衛工人辛勤的工作量以及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以及對社會責任的認識和擔當。
將數學與勞動場景融合,可以幫助學生從實踐中感受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這種將數學知識與實際勞動場景融合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應用和價值,同時也能夠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讓他們更好地了解和關注社會問題,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為社會做出貢獻。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課程綜合視域下,小學數學與勞動教育的融合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跨學科學習活動的落實以及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具有積極的影響。將數學課程與勞動教育融合,可以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數學概念應用于實際勞動生活中,培養其學以致用的能力。通過適時組織數學課程與勞動教育融合的活動,學生有機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勞動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創設勞動生活情境,從而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數學課程與勞動教育的長期融合需要教育者的合作與努力,應積極創造機會,設計與勞動情境相關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同時,應加強與其他教育部門的協作與溝通,確保勞動教育的融入與落實。這樣,數學課程與勞動教育的融合才能真正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為學生未來的社會發展和個人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22.
[2] 石君. 小學數學滲透勞動教育策略[J]. 湖北教育,2022(15):31.
[3] 鄭玉平. 新時代做好小學班主任工作的三個策略[J]. 小學教學研究,2022(35):94-96.
[4] 孟璨. 跨學科主題學習的何為與可為[J]. 基礎教育課程,2022(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