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 要:《課標》視域下,大單元教學逐漸走進教師的視野,并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大單元教學模式能夠優化教學資源,建構起系統化的教學體系,使得學生在深層次、多元化的學習中,高效達成了“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文化意識”等目標,真正實現了高中生的全面發展。文章就聚焦于此,結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時代要求,針對大單元教學模式,展開了詳細的探究,旨在為一線教師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高中英語;大單元;課堂教學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下文簡稱《課標》)基于英語學科的性質,從“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文化意識”等維度闡述了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旨在通過英語課程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課程標準還對英語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發揮英語課程的獨特功能,基于英語課程的熏陶和感染,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全面發展。鑒于此,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引導者和組織者,唯有關注學習方式的轉變,結合教學需求,構建多樣化的英語教學模式,才能真正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大單元教學模式作為一個系統化的教學體系,是課程目標、課時教學、基礎知識、實踐活動和教學評價的綜合體,具備建構性和整體性,真正契合了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鑒于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積極開展大單元教學,引領學生在系統化的學習中開展深度學習,已經成為現階段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主流趨勢。
一、高中英語大單元教學模式概述
(一)大單元教學內涵
《課標》視域下,大單元教學模式應運而生,逐漸成為當前英語課堂教學的主流趨勢。在核心素養的視域下,大單元教學模式指向英語核心素養的內涵;現行英語教材中,大單元教學契合了教材“單元話題”的編排模式。關于大單元教學模式的內涵,學術界基本上都沿用崔允漷(教授,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的觀點,認為大單元教學屬于一個“學習單位”“學習事件”“學習故事”“微課程”等,是對學習內容進行的“大觀念、大項目、大任務、大問題的設計”。他在研究中還認為,大單元教學模式是一種動態化的建構形式,具備一定的深度和廣度。結合以往學者的研究,認為大單元教學模式以課程標準和教材作為依據,學生在大概念、大任務的引領下,在真實的情景中開展學習,最終在系統化、深度學習中獲得綜合性發展[1]。
(二)大單元教學模式在英語課堂中的應用價值
大單元教學模式擺脫了傳統碎片化教學模式的束縛,契合了課程標準的要求,具備較大的應用價值。
首先,有助于構建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大單元教學模式結束了傳統課時碎片化教學模式,以單元作為整體,并借助相關主題將其聯系起來,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由此可見,大單元教學強調了知識的整體性、系統化,不僅改善了單篇教學的弊端,也促使學生在系統化、整體性的學習中,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使得學生在學習中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
其次,有助于實現深度學習目標。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引領學生從淺層學習進入深度學習,已經成為一線教師關注的重點。在大單元教學模式下,學生通過教學任務的驅動、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逐漸實現了深度學習,并從學習中獲得了語言、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真正實現了深度學習目標。
最后,有助于落實英語核心素養的要求。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成為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大單元教學的全過程都緊緊圍繞核心素養展開。從教學目標看,大單元教學目標指向核心素養,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教學過程中以真實的學習情境作為引領,學生圍繞學習任務展開探究學習[2]。在這一學習活動中,學生在真實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中,獲得了綜合性發展,真正落實了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二、高中英語大單元教學優化策略
《課標》明確指出核心素養是學科教學的重心,英語教師要遵循《課標》的指導,不斷創新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學習能力這四大英語核心素養的協同發展。在大單元教學模式下,高中英語課堂更加注重對教材內容的全面解析,從結構層面開展綜合學習,讓學生在內容調動、知識聯動中持續性提升英語素養。英語教師應該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優化大單元教學設計,做到對課程標準的嚴格貫徹,從教學活動、課堂內容、授課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3]。
(一)整合大單元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文化意識是核心素養中關乎學生情感態度、人文情懷的重要內容,教師可以挖掘出教材中有關文化交流、文化理解的內容,構建以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為主的大單元教學。比如,選修一中“The universal language”“The art of painting”“Exploring poetry”三個單元分別從音樂、繪畫、詩歌展現出了中外文化的豐富與魅力。三個單元雖然內容獨立,但可以從文化方面開發出互相聯動的大單元教學。教師可以將本次的大單元教學分為三個環節。在課堂導入環節,可以播放《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讓學生感受曲中輕柔、歡快、沉重、激昂的曲調變化,讓學生根據曲調所營造的情感氛圍,回憶《梁祝》中對應的情節。然后讓學生舉手發言講一講除了《梁祝》所代表的傳統越劇外,自己還欣賞過哪種風格的樂曲、有哪些歌曲推薦,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接下來,讓學生根據導入環節的體驗,嘗試閱讀“Understanding culture through music”中的兩封電子郵件,圈出無法理解的單詞、長句,教師再從詞匯、語法兩方面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理解閱讀材料。在閱讀環節,教師可以結合Reading部分的First impressions和Extended reading部分的Qingming Scroll向學生介紹、科普中外在繪畫藝術上的代表作。在最后的交流與運用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喜歡的外國詩歌和古詩詞,鼓勵學生將詩歌、詩詞的原文進行英譯漢、漢譯英練習。
(二)構建大單元主題,培養學生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核心素養的基礎,教師在開展大單元教學時可以確定一個合適的主題,讓學生圍繞主題學習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4]。比如,對于“Nature in the balance”“Natural disasters”兩個單元,教師可以構建“保護自然,敬畏自然”的大單元主題,先帶領學生閱讀“The Amazon rainforest:a natural treasure”這篇文章,讓學生認識到森林對生態平衡的重要性。然后劃分學習小組,讓每個小組討論出各自熟知的城市、鄉鎮在商業建筑、工廠、空氣、河流方面的變化,如何應對這些變化。將這些變化和解決方法用英語表達,寫成一份問答式的采訪稿。小組中一人負責采訪,其他人負責回答不同的采訪問題,讓每個小組進行一次有關環境變化、環境保護的采訪活動。然后,依照“The Last Days of Pompeii”這篇閱讀,讓學生想象如果火山爆發,火山附近的地區會發生什么變化,并讓學生通過資料查找或自身回憶寫一篇簡短作文,貼上圖片,描繪出真實地震、海嘯來臨時的場景特點,讓學生認識到自然的強大力量。最后同樣讓各個小組的學生逐個發言,提出自己知道的應對地震、海嘯、臺風等自然災害的措施,以小組為單位整合出一份防災建議,將防災建議與簡短作文合訂在一起作為紀念圖冊。
(三)豐富大單元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是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開展大單元教學時,應該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按照英語的思維方式傳遞自己的意見。例如,可以讓認為科技發展利大于弊的學生結合閱讀文章,從醫療、生活便利兩方面舉例論證;認為科技發展利小于弊的學生結合閱讀文章,從科技產品對生活的侵占引誘、科技成果潛在的毀滅風險兩方面舉例論證。教師作為辯論會的評委,在每一輪的辯論中,從英語表達是否流暢正確、辯論是否邏輯嚴密、舉例是否貼合且充分三方面判斷出辯論勝利的一方,最后統計總分,為得分最高的一方頒發獎章獎品。在辯論結束后,教師要注意總結學生在口語表達、英語交流、語法運用上的短板,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糾正。
(四)采取多元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大單元理念強調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例如,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生動形象地呈現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小組討論和合作探究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和交流能力;開展英語演講、辯論等語言實踐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和思辨能力。
例如,在教授“Let's Talk Teens”這一單元內容時,首先,教師應確定討論和探究的主題和重點。本單元的主題是青少年生活,教師可以根據這一主題設計一些與青少年生活相關的問題和挑戰,例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學業壓力、社交難題等。其次,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和探究。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每個小組從不同的角度對主題進行深入探討。例如,可以讓一些小組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探討如何幫助青少年緩解壓力和焦慮;讓另一些小組關注青少年的社交問題,探討如何幫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然后,引導小組進行討論和探究。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些指導和啟發,提供一些與主題相關的資料和資源,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如組織小組間的辯論和討論,讓學生互相學習和借鑒。最后,總結和評價小組的討論和探究成果。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展示和分享他們的探究成果,并對每個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價和反饋或者開展英語辯論等語言實踐活動。
再如,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與青少年生活相關的主題,讓學生進行英語辯論,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和思辨能力。辯論前,教師可以選擇“青少年沉迷手機游戲的利弊”作為辯論主題,并設計相應的辯論題目,如“青少年沉迷手機游戲是否有益”或“手機游戲對青少年是否有負面影響”。其次,將學生分成正反方兩組,每組學生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對主題進行深入研究和準備。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如引導學生收集和整理論據,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英語表達。在辯論過程中,教師可以安排每組學生輪流上臺進行辯論,并引導他們用英語進行表達和交流。正方可以強調手機游戲的積極作用,如提高智力、放松身心等,而反方則可以強調手機游戲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如影響學業、損害視力等。在辯論結束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對整個辯論過程和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和反饋。評選出最佳辯手,并對每個學生的優點和不足進行點評和建議。
(五)完善教學評價機制,優化單元教學效果
課程標準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探索大單元教學,同時促進“教學評”一致性教學,為“大單元教學”深層次的探索、嘗試和完善提供工具。可以看出教學評價理應成為大單元教學的重要環節。基于核心素養提升的大單元教學設計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案,應當通過真實的教學評價來判斷教學設計的合理性,通過設計實施的結果反饋和意見收集推進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優化調整進程。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核心素養中最靈活的部分,也是對其他方面的核心素養培養影響最顯著的一部分。教師在開展大單元教學時要注意完善教學評價機制,從學生自評、師生互評兩方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學生的學習誤區、遺漏,針對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比如,給學生分發學習評價表,讓學生在學習結束時回顧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態,寫下自己仍然存留的疑問。教師再收集學習評價表,對學生進行交談開導、警醒督促,或者依據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況提出針對性的學習建議。在每學期結束時,教師可以設計網絡匿名評價程序,讓學生對本學期的大單元學習過程進行感想記錄、提出意見建議,教師再按照學生的評價內容改進優化自己的大單元教學方案,保障學生在下一次的大單元學習中,能夠提高學習體驗和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結束語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是《課標》針對教育體系的人才培養質量提出的新的指導方針,而基于核心素養提升的高中英語大單元教學是滿足素質教育要求、滿足《課標》理念的有效教學模式。英語教師要重視大單元教學的設計與開展,緊抓核心素養這一重要引擎,基于實踐挖掘出大單元教學的育人潛能,讓英語教學從“知識本位”轉向“育人本位”,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教育事業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楊玉寶,黃兆霞.課標下高中英語大單元教學策略分析[J].家長,2023(26):183-185.
[2]吳昕.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大單元教學設計[J].新課程,2022(25):40-41.
[3]楊霞.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單元主題教學探析[J].校園英語,2020(16):110-111.
[4]鐘林宏.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語單元教學的創新[J].中學生英語,2020(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