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虹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課程面臨著空前的改革。大單元教學是新課改所重點倡導的新型教學模式。高中美術教師應深度研究新課改的具體要求,領會新課改的精神,不斷在美術鑒賞教學實踐中探究大單元實施的具體方法。文中分析了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發展困境,闡述了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鑒賞課開展大單元教學的必要性,提出了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鑒賞課大單元教學實施的具體策略,旨在為整體提升高中美術鑒賞課大單元教學的效果提供一些借鑒經驗。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美術;鑒賞課;大單元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大單元教學在高中美術鑒賞課程中受到了越來越高的重視。大單元教學在高中美術鑒賞課中的應用,能帶領學生站在全局性的角度科學探究美術現象與本質的聯系,幫助學生掌握美術鑒賞的具體方法。然而,當前美術課堂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使得大單元教學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高中美術教師應深刻解讀新課改的相關規定,整合相關的改革思路,將其應用到大單元的教學中,使大單元教學更符合教育發展的規律,更具前沿性。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師應在鑒賞課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大單元教學開展的經驗,給學生提供科學化的學習指導,為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提升創造良好的條件。
一、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發展困境分析
(一)教學理念轉型困難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師應在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科學引領鑒賞課程的教學活動。然而,當前高中美術教師的教學經驗主要是在應試教學實踐中積累得來的,因此,教師受應試教學思想的影響比較嚴重。教師在美術鑒賞課程中仍然將學科知識傳授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關注學生對美術鑒賞理論及技能的掌握狀況,將知識的覆蓋作為教學的重點。學科本位主義思想在教師的教學理念中根深蒂固。即便很多教師已經開始致力于教學理念的改革,但在實際教學中也會受到應試教學經驗的影響,不自覺地回歸到應試教學理念中。課堂教學理念的轉型困難使新課標的落實舉步維艱,美術鑒賞課程的發展也陷入了困境。
(二)課堂教學方法單一
在應試教學思想的影響下,傳統單一的講授式教學法在高中美術鑒賞課程中占據著主要的地位。課堂上教師首先通過語言講述向學生傳遞鑒賞美術作品的理論與方法,帶領學生通過生硬的記憶,掌握美術作品的鑒賞方法。然后教師會引出美術作品,引導學生套用相關的鑒賞理論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當學生在鑒賞活動中遇到困難時,教師也多以直接講述的形式向學生傳遞正確答案。這種單一陳舊的教學方法使得整個課堂的教學氛圍非常沉
悶[1]。學生極少參與到教學互動中。被動學習的狀態使高中生未能占據學習的主體地位,其美術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及美術創造力等很難得到有效的發展。單一的課堂教學方法嚴重影響了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教學效果。
(三)學生缺乏自主鑒賞能力
新課改背景下學生的自主鑒賞能力是高中美術鑒賞課開展的主要教學任務之一。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提升也是建立在自主鑒賞的基礎上。當前高中生對美術作品的自主鑒賞能力明顯不足。美術作品是對現實生活的藝術變現,其中蘊含了諸多專業性的藝術元素。高中生大多缺乏充足的美術知識儲備,很難比較專業地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同時,美術課堂上學生主要以被動的方式記憶美術鑒賞理論,在這種學習方式下學生對美術鑒賞課堂體驗得不夠深刻,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思維能力得不到鍛煉與提升,學生很難將課堂所學應用到現實生活中,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自主鑒賞能力的缺乏使高中美術鑒賞課很難擺脫應試教學模式的束縛,難以走出改革的困境。
二、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鑒賞課開展大單元教學的必要性
(一)落實新型鑒賞課教學理念
新課改背景下育人教育理念是統領高中美術鑒賞課堂的核心。高中美術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將育人放在首位,時刻關注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發展。大單元教學是基于學生認知發展所應用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教師需要以核心素養作為整體性的教學目標,關注學生對美術單元整體知識體系的建構,幫助學生打破傳統零碎式認知思維的限制,建構系統性的美術認知體系。在高中美術鑒賞課大單元教學中,教師以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為出發點,系統整合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深度掌握整個單元的內容,逐漸促進核心素養的發展。因此,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鑒賞課開展大單元教學能全面推進新型鑒賞課堂教學理念的落實,深入貫徹育人教育理念的實施。
(二)運用新的教學方法
在高中美術鑒賞課的大單元教學中,教師需立足單元整體的角度給學生不同的學習體驗。大單元教學中美術內容不再以單獨性、零碎化的狀態呈現在學生面前,而是作為整個單元體系的一部分逐步培養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從獨特的角度進行鑒賞探究。在大單元教學中,高中美術教師需要深度研究不同知識的特點,在關注知識差異的基礎上采用創新型、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以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探究學習。教師在大單元教學中需要及時跟蹤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結合每堂課程的特色應用以學生為本的新型教學方法,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思考空間,鼓勵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自主研究鑒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單元教學的應用推進了新教學方法的運用,推進了美術鑒賞課程的改革。
(三)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高中美術鑒賞課中大單元教學的應用主要需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習,建構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因此,大單元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強化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自主鑒賞能力。大單元教學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結合教材建構自己的認知框架,然后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究資源及機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互動機會,鼓勵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2]。大單元教學發散了學生的認知思維,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系統的美術鑒賞活動中,實現了美術核心素養的提升。
三、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鑒賞課大單元教學實施的優化策略
(一)整合單元內容,明確核心素養教學目標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師應摒棄以往片段式的教學思想,深刻認識到大單元教學的重要性。教師在美術鑒賞課的教學實踐中應聚焦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明確大單元教學目標,科學設計整個單元的教學計劃。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設計大單元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在單元教學目標的引領下,有針對性地開展大單元教學[3]。大單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具體分析高中生的學科認知現狀,重新整合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明確單元知識能夠促進學生哪方面核心素養的提升,深入思考應該在不同的教學環節采用哪些教學方法,以此采用最佳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以湘美版高一美術必修“美術與眼睛”的單元教學為例,這一單元主要介紹了美術作品的定義與內涵,闡述了美術作品與客觀世界的聯系以及講述了人們鑒賞美術作品的方法。在整合單元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明確在美術作品定義與內涵的探究中重點提升學生的圖像識讀、審美判斷素養,在美術作品與客觀世界關系的探究中重點提升學生圖像識讀、審美判斷及文化理解素養的提升,而在學習美術作品鑒賞方法的過程中,教師應重點培養學生的美術表現、創意實踐與文化意識素養。這種以核心素養為目標的大單元教學能科學引導美術鑒賞課程的改革發展。
(二)設置開放話題,培養學生的美術思維
新課改重點強調了學生在高中美術鑒賞課中的主體地位。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鑒賞課大單元教學的實施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美術思維的發展,給學生提供更多思考的空間,使學生能在無限的思考中挖掘美術作品中的美,掌握鑒賞美術作品美的具體方法。傳統美術課堂上學生對美術鑒賞活動的參與程度比較低。學生在被動的美術鑒賞活動中很難得到思維的發展。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課堂內容設置一些開放性的美術鑒賞話題,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空間,使學生在主動思考與相互交流中深化對相關話題的理解,加強對美術鑒賞的思考。
以湘美版高一美術必修中第二單元“美術的歷程”的單元教學為例,教師既可以在每堂課程中設置關于當堂課程內容的開放性話題如“通過不同國家禮儀與教化的學習具體說說影響人們審美的主要因素”“《搗練圖》中畫家以怎樣的藝術語言塑造了生動的生活場景”,又可以設置一些具有前后課程銜接意義的開放性話題如“縱觀美術的發展歷程分析美學作品中哪些藝術因素得到了傳承,美學又有著怎樣的發展變化”等。在開放性話題的引導下高中生能對美術作品展開多角度的思考,通過深入觀察、分析、思考與總結,掌握美術鑒賞的本質與規律,實現美術思維的發展與提升。
(三)妙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美術鑒賞效果
新課改提出高中美術應建設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加快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步伐。當前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的主要途徑之一。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在大單元教學中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助力美術作品鑒賞教學。高中美術鑒賞課堂中的美術作品大多是跨越古今中外的經典之作。由于教材版本及課堂容量的限制很多優秀的藝術作品無法呈現在課堂上。在課堂中,很多美術作品由于縮放比例的問題,無法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這給學生的鑒賞學習增加了很大的難度。教師應正確認識信息技術的各項功能,妙用信息技術形象地展示美術作品,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效果[4]。
以湘美版高一美術必修第三單元“美術與自我”的教學為例,其中《聽琴圖》是宋徽宗趙佶的自畫像。教材中學生只能抓住這部美術作品的整體概況,卻很難剖析作品的細節,對人物的動作、表情等詳細內容進行審美。課堂上教師便可以利用電子白板展示《聽琴圖》,通過清晰化處理,將高清版的作品呈現在學生眼前。這樣學生能通過信息技術的放大功能觀察圖畫的細節,深入感知圖畫所呈現的美。新課改背景下妙用信息技術能夠有效提升美術鑒賞課程的效果。
(四)理論實踐結合,推進學生審美創新應用
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教學最終應落腳于學生的審美創新應用。學生需要將美術鑒賞中所學的內容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在傳統的美術課堂上,理論學習占據著主導地位。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完成了對美術鑒賞課堂的系統內化,卻缺乏對美術內容的創新輸出。高中美術鑒賞課程體現了不完整的教學狀態。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師在大單元的教學設計中應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為學生的審美創造提供更多的機會。教師應在大單元教學中適當融入一些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再創造,推進學生的審美創新應用。
以湘美版高一美術必修第三單元“美術與社會”教學為例,從社會角度探索社會變化對美的影響。在鑒賞完這一主題的內容后教師可以組織一場穿越時空的服裝表演活動,組織學生結合不同年代的審美元素及社會審美標準自行搭配設計服裝,對所設計的服裝進行展示。在這樣的教學實踐中,學生能對鑒賞課堂所學的內容進行審美創造并將相關的理論融入生活實踐中,完成大單元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促進了學生審美創新應用能力的提升。
(五)重視過程評價,動態調整單元教學計劃
教學評價是高中美術鑒賞課堂的重要組成??茖W的教學評價能檢驗課堂教學效果,指導課堂教學計劃的調整。新課改提倡教師在美術教學中重視教學評價的應用,利用科學性的評價方法推進美術課堂的教學改革。大單元教學計劃是對整個單元美術課堂所設計的教學計劃。教師需要對大單元教學計劃的實施效果進行及時監督評價。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師應在大單元教學計劃的實施中開展過程性評價,及時檢查教學計劃實施的效果及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應根據評價結果及時調整大單元教學計劃以確保大單元教學計劃的科學實施。如在大單元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就所應用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狀況、學生的成長狀況等進行全面的評價[5]。當評價結果偏離預期的成果時教師應挖掘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大單元教學計劃。對大單元教學過程進行評價時教師應發動全體學生的力量,通過師評、自評及互評等多種評價模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多方面的評價,確保教學評價的客觀、真實、有效,促進單元教學計劃的動態調整。這樣高中美術鑒賞課堂的大單元教學才能真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科學組織設計大單元教學活動。教師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由發揮空間,鼓勵學生在大單元教學的不同環節深入美術鑒賞探究活動中。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以科學的大單元教學方法幫助學生主動建構認知體系,促進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袁立梅.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鑒賞課大單元教學淺析[J].安徽教育科研,2023(26):26-27.
[2]鄭松松.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美術鑒賞大單元教學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23.
[3]孟三川.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美術鑒賞大單元教學環節設置:以程式與意蘊:中國傳統繪畫教學為例[J].藝術大觀,2023(5):107-109.
[4]顧倩婷.基于核心素養視閾下高中美術鑒賞單元教學的研究[J].漫畫月刊,2023(Z2):31-33.
[5]劉艷.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鑒賞大單元教學實踐探究:以黑白木刻版畫大單元教學實踐為例[J].教育界,2022(2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