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浩松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信息科技課程應做到與時俱進,對以往教學理念及方法進行不斷創新與優化,落實好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并注重對學生計算思維的形成與發展。本文對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信息科技課堂計算思維培養方法進行了研究,提出教師要借助多元化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其思維時刻處在活躍狀態,并以飽滿熱情主動融入活動中來,以此構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信息科技;計算思維;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3-0201-03
我國正處在信息化時代,計算思維已逐漸成為信息科技領域極為重視的課題,也是社會各行業對人才的要求,基于此,需要教師提高對這方面重視程度。而小學時期學生思維極為活躍,為此,教師在進行信息科技教學過程中,應制訂恰當教學目標,不但要對基礎知識展開細致化講解,還應給予學生自主探究及分析問題的時間,以此實現對其計算思維的培養,并有效強化課堂教學效率。
(一)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階段學生因年紀較小,其學習能力及思維模式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接受知識主要依靠教師實施指導及教育,這就導致社會對教師教學要求越來越高。而現階段我國信息科技水平迅猛發展,各教學活動也不斷跟緊時代發展步伐,朝著現代化、自動化方向邁進,同時各領域對人才的要求也包含對信息科技的運用。為此,小學開設信息科技課程,目的在于讓學生從小對此項技術形成學習興趣及探索積極性,并使其逐漸形成及發展計算思維。另外,借助運用互聯網,鼓勵學生自行搜集所需素材,以此實現高效學習,且對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將起到促進及推動作用,以此保證他們得到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小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過程中,應有意識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以此作為學生自主且高效學習的動力及源泉,只有具備良好學習興趣,學生才可以飽滿熱情主動融入教學活動中,進而在有限時間內掌握更多知識。為此,在小學信息科技教學期間,借助運用網絡技術對學生計算思維進行有效培養及提升,則能夠達到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及探究興趣的作用。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可將音頻、視頻、圖片、文字以及教學內容等諸多因素融合到一起,以此對學生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形成刺激,使其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進一步提高其學習效率,這對他們知識技能良好發展將起到極為關鍵的影響。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
創新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主動探究的心理取向,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對其發展及成長來講有著尤為重要的作用。教師在進行信息科技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計算思維的培養,可實現對傳統學習模式的優化。教師利用信息科技優勢確保教學更具生動性、新穎性,可以讓學生在立體化感官教學中養成計算思維。此外,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全方位理解并掌握相應知識內容及技巧,讓他們在整個學習期間保持良好學習狀態,形成濃厚學習欲望,使其發散性思維得到加強。而教師由淺入深地講解知識內容,培養學生想象能力,且借助自主操作環節,不但可鍛煉其創新意識,還可使學生計算思維逐步提升。
(一)教學目標有待完善
教學活動整體方向及綱要都源自教學目標,不管哪門課程,設計教學目標都是其中最為重要的過程。但從小學信息科技教學真實情況而言,教學期間部分教師并未明確教學目標,存在含糊不清的情況。且教學目標設定比較概念化、籠統化,缺少清晰性。此外,也沒有圍繞學生真實情況及教學內容,按照他們學習習慣及心理特點制訂行之有效計算思維培養方法,致使教學目標設計不夠合理。
(二)教學模式比較固定單一
部分教師進行小學信息科技教學過程中,依舊沿用傳統教學理念及方法。簡單來講就是教師在講臺上傳授知識,而學生往往處在被動接受知識狀態下,無法真正彰顯出他們的課堂主體地位,對教師過度依賴。且學習知識及實踐操作期間,缺少自主性,長此以往將導致其學習積極性逐漸喪失,很難幫助他們形成及發展計算思維,難以對相應知識點實施充分理解及掌握,這也就導致他們的學科核心素養無法得到良好發展。
(一)將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培養學生計算思維
信息科技這門課程有著較為明顯的理論性特點,而小學時期學生年紀較小,各項能力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對這部分內容學習起來較為吃力,且針對相應概念知識無法徹底理解及掌握,導致他們對該課程學習興趣逐漸降低,更甚者還會產生排斥心理,最終使教學質量及效率無法得到保障。為有效解決該問題,教師應在信息科技教學期間將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相關知識內容,體會信息科技的魅力及價值,以此使其核心素養得到大幅度提升,進而確保理論知識在實踐操作期間得到展現。圍繞學生真實學習需求,設計恰當有效教學策略,教師還應跟緊時代發展步伐,盡可能將小學信息科技課與現階段計算思維領域實施充分結合,讓學生對該課程形成濃厚學習興趣,提高其創新思維能力。
以“瀏覽網站獲取知識”為例,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講解前,教師可先引導學生掌握日常生活中經常運用到的瀏覽器,同時對其提出相應問題:“同學們從網站上能夠得到哪些信息?”通過這種方式讓他們了解到,網絡上擁有各種類型瀏覽器,且不同瀏覽器都有屬于自身特有的圖標。如針對IE瀏覽器,鼠標左鍵雙擊電腦屏幕中大E圖標,隨后在地址欄打下相應網址,按下Enter鍵即可查詢該網站相關材料。而若此時輸入網址出現錯誤,但無法顯示結果,這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之間進行探索及交流,如此可在問題驅動下讓其學習欲望得到加強。此外,為使學生充分展現出學習積極性及主觀能動性,讓其系統化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及技巧,教師可借助更為先進的教輔工具,傳遞相應知識及技能,讓他們能夠有效強化自身核心素養。教師調整授課方式及考核模式,可提高師生互動頻率,創設出輕松愉悅學習環境,讓他們學習效率及質量得到加強,并圍繞其真實情況進行恰當引導及指點,進而將存在疑慮的地方有效解決,為接下來高效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幫助學生建立信息意識
現階段,社會及學校對學生計算思維的養成尤為注重,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當前運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教學方法,將其運用到信息科技教學活動中,能夠打破以往對學生思維的限制,培養其想象力及創造力,并幫助其形成思維意識。此外,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還可使學生在組內勇于表達自身觀點及看法,與其他學生形成不同思維之間的碰撞,并把所有學生思路實施融合,進而及時發現自身不足,學習他人長處,發揮自身閃光點,從而實現培養其計算思維的目標。而為了使學生綜合能力得到良好發展,教師應鼓勵他們進行友好交流及互動,通過合作探究,解決學習期間遇到的各種問題,從中獲取更多知識內容,并幫助其建立學習信心。
以“混排圖文美版畫”為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充分掌握動畫起源、種類和形成原理,讓他們能夠學會插入藝術字,設置藝術格式,同時在課堂上掌握靈活運用藝術字、圖片調整修飾文章版面、設計出圖文并茂的內容。為此,教師可將沒有經過修飾的文章和已美化后的文章帶到課堂上,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對比分析,讓他們對藝術字產生深刻印象,并充分意識到藝術字和圖片在文章編排中的重要性,以此強化其對本堂課學習積極性及探索欲望。如針對《爬山虎的腳》實施美化過程中,主要包含六個操作要點,分別為:將文字調整為藝術字;插入藝術字;運用藝術格式;添加圖片;調整圖片;設計版面。即便以上操作流程針對小學生來講有一定難度,然而為使其信息技術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教師應圍繞上述內容靈活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讓他們在全體成員共同努力下,有效完成以上任務,實施主動探究及學習,逐步挖掘其學習潛力,使其形成良好學習理念,并培養其計算思維及信息素養,讓其真正了解到學習信息科技課程的意義及價值,體會到團隊的力量,建立團隊協作意識及能力,為后續高效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三)注重信息科技實踐活動,實施多元化教學
小學生計算思維的養成無法脫離課內外實踐活動,且該活動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出他們課堂小主人的重要方法。為此,教師應主動創設教學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動手操作,逐步提高其計算思維,將課本中的練習轉化到實際學習及生活當中。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借助反復實踐操作,了解基本信息科技知識和實踐運用方法,且圍繞教師教學能夠獲取歸納方法,強化自身信息科技能力及學習成效,使其綜合素質及思維邏輯模式得到強化。在進行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之前的猜想和假設,將會與實踐結果有不同之處,如此即可展現出他們在認知角度的沖突,讓其能夠主動調整實驗前的猜想及假設,對知識概念進行全新認識。這種教學模式能夠促使其深層次獲取相關知識點,并對其計算思維的培養形成促進及推動作用。
以“文字處理初體驗”為例,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借助計算機制訂本堂課教學目標,如掌握文字輸入電腦的各種渠道;感受文字在電腦中的點陣表示;了解文字在電腦中的輸入及表達。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先介紹道:“運用電腦進行打字,是日常生活、學習和辦公需要必備的一項技能,本堂課我們將學習怎樣借助電腦處理文字的各個流程。”首先采用鍵盤打字,將文字輸入電腦中,其次通過計算機處理相應文字,以此形成文字模板,最后即可應用。學生可以借助計算機,利用文字編碼輸入漢字,并通過鍵盤將其輸入電腦中;通過手寫板或掃描儀輸入電腦;使用耳機或麥克風,采用語音也可輸入電腦。借助這種活動,促使學生了解到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若干種輸入法,將文字輸入電腦上。此種教學模式可使其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加強,并能夠主動探究、思考及解決實際問題,使其建立起終身學習的意識及能力,如此即可推動其學科核心素養良好發展,并樹立正確學習觀念。
(四)借助生活案例,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
小學信息科技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培養學生計算思維時,應有意識地提高其知識應用能力,以此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進而提高他們信息科技操作水平。當前小學信息科技課時安排較少,再加上相應知識內容不集中,且有著抽象性特點。為提升教學有效性,教師可圍繞生活化教學方法,在教學期間滲透生活案例,借此讓學生對學科知識形成一定認識,減少陌生感,拉近兩者間距離。此外,將生活常識融入教學活動中,還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相關知識內容,并起到活躍課堂氛圍的作用,讓學生在分析與探索問題過程中,形成良好計算思維,促使其核心素養不斷發展。
以“插入圖片秀美景”為例,講解這部分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充分掌握知識應用方法,教師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打造出生活化教學情境。如國慶節來臨之際,請學生為學校迎國慶制作出美輪美奐的PowerPoint,通過這種模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望,讓其積極融入幻燈片制作過程中。在此階段,學生能夠主動探索演示文稿中圖片使用方法,借助PowerPoint相關功能,在文稿中添加各種圖片,且可圍繞表達及頁面布局需要,對圖片實施收縮及裁剪等基礎操作,從中獲得制作幻燈片帶來的成就感。由此可知,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生活化元素,可促使學生對知識內容產生深刻印象,且在實際操作環節逐步提高其知識應用能力,從而實現預期教學目標。
總而言之,未來小學生無論是在學習、生活還是工作中,都會運用到信息科技,且這也是各領域對人才要求的必備技能。為此,小學應提高對信息科技課程重視程度,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計算思維,進而實現對小學生過去定性思維的轉變。此外,還應在實際操作期間,讓他們創造力及創新能力得到明顯提升,推動其核心素養的形成,以此為其后續良好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顧忠良.“螺旋式”學習:計算思維培養范式的建構與路向——以小學信息科技學科教學為例[J].教育與裝備研究,2023(06).
[2]黃秀峰.基于PBL的小學信息科技課程中計算思維培養的實踐研究[D].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23.
[3]奚鋐宙.指向計算思維的小學信息科技課教學策略初探[J].教育傳播與技術,2021(04).
[4]徐斌.基于中小學信息科技基礎型課程培養計算思維的探索[J].教育傳播與技術,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