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悅 石聰穎 滕學珍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中小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當中的活躍程度不斷提升,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一定的發展問題。本文以中小企業融資面臨的主要障礙與困難作為切入點,分析了改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意義和作用,并基于加強企業自身素質、完善社會金融服務體系、推進政策法規的進一步完善以及改善宏觀金融發展環境等幾個角度闡述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措施和路徑,以期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發展;金融服務;解決措施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23.005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23-0015-04
[收稿日期]2023-06-19
[基金項目]2022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碳中和背景下綠色供應鏈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影響
研究”(2022SJYB0917)。
[作者簡介] 潘悅(1990— ),女,江蘇金湖人,碩士,講師,
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石聰穎(1990— ),女,江蘇沭陽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經濟學;滕學珍(1980— ),
女,傣族,云南芒市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客戶關系管理。
0? ? ?引 言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中小企業在宏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層面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但受到環境、政策以及企業個體差異等相關因素的影響,中小企業融資工作的開展往往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和挑戰。相關金融管理部門和人員應結合中小企業在市場環境當中的相關發展需求進行深層次分析與研究,具有針對性地解決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難”問題,使企業融資更加規范有序,推動中小企業經營發展環境的不斷優化。
1? ? ?中小企業融資面臨的主要障礙與困難
1.1? ?金融體系層面
為了適應日新月異的宏觀經濟發展要求,我國開啟了一系列的金融體制改革工作,推動金融機構以及相關管理體系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的改革與發展,傳統金融服務體系當中的個體化機構被裁撤或合并,導致面向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以及信貸服務的機構個體數量不斷減少。另外,國家對于金融機構不良賬務的管理要求日趨嚴格,因此在進行中小企業融資工作的過程當中,相關金融機構的信貸資質審核工作也在逐漸收緊,給中小企業的融資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和障礙,影響了企業資金流動性的進一步發展。
1.2? ?企業發展層面
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時間較為有限,中小企業的發展模式以及發展路徑不夠成熟,經營規模普遍較小,生產模式以及管理模式往往較為落后,對于先進工藝技術的開發與引進能力較為有限,抗風險能力較為低下,在市場環境當中缺乏競爭力與獨特的競爭優勢,與此同時,在進行企業融資的過程當中,中小企業的償債能力同樣也無法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所提供的融資額度較為有限[1]。
除此之外,受到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者思路與管理方法等因素的制約,現階段我國中小企業群體當中尚未能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善的信息披露流程,金融機構或銀行對于中小企業相關背景信息資料的調查與分析難度較大,難以全面充實地掌握中小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當中的相關財務狀態以及發展情況,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溝通與協調受到阻礙,影響了企業融資工作的正常推進。
1.3? ?社會環境層面
從社會環境層面來看,現階段各級政府在組織針對金融政策進行制定與建設的過程當中,往往將焦點放在了大規模企業的金融扶持內容上,對于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關注程度較為欠缺,導致其在金融環境以及金融市場當中的綜合競爭實力較為有限,融資機遇以及融資工作開展效果受到一定影響和制約。
2? ? ?改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意義和作用
2.1? ?壯大企業資本實力
改善現階段市場環境當中中小企業融資的服務質量和水平,能夠進一步壯大企業資本實力,使中小企業能夠獲取到持續性的資金支持與資金保障,使中小企業在市場環境當中的抗風險能力、償債能力以及工藝技術開發引進能力得到全面強化與提升,讓企業能夠按照管理者以及決策者所制定的戰略發展目標進行不斷推進,使中小企業在市場環境當中的綜合競爭實力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提升。
2.2? ?激發規模經濟優勢
針對中小企業融資服務質量進行改善與優化,能夠充分發揮出規模化的經濟優勢以及市場優勢,使中小企業能夠在市場環境當中獲取到更加充分的經濟效益,拓寬中小企業產品與服務在市場層面當中的競爭實力,使中小企業的發展能夠逐步形成良性循環,為宏觀經濟水平的發展和不斷進步提供相應支持與保障。
2.3? ?構建良好金融發展環境
通過改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能夠在當地構建起更加良好積極的金融服務發展環境,全面優化金融機構管理體系以及管理策略,使金融機構之間能夠形成良性競爭,杜絕金融機構在市場環境下形成的壟斷地位,強化宏觀金融風險管理工作,使企業與金融服務機構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動力。
3? ?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措施和路徑
為針對性解決中小企業現階段面臨的相關融資困境,優化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以及融資質量,相關管理部門以及主管人員應當基于以下幾方面內容展開工作。
3.1? ?加強中小企業自身素質
作為中小企業融資工作開展過程當中的關鍵性影響因素,加強中小企業自身素質,提升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具有重要意義[2]。現階段,中小企業主要的融資方式涵蓋了貸款、賒購等幾種不同類別,而受到信用體系建設發展等相關因素的影響,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任度存在一定欠缺,融資工作開展過程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因此,中小企業管理者與決策者應當具備較為長遠的眼光,基于其自身融資發展需求以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發展趨勢來不斷強化自身社會形象與信譽度,提高中小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當中的品牌影響力,有效提升金融機構對于中小企業的信任程度,使其能夠更好地為中小企業提供相應的融資服務內容。
首先,在中小企業日常發展管理工作當中,企業管理者與決策者應當結合現代企業建設發展目標要求,針對其內部風險管理機制以及機構管理體系進行不斷完善和優化,使中小企業內部治理模式能夠進一步契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環境的要求和特點,構建起科學完善的經營管理信息披露制度,針對其日常經營管理涉及的信息數據進行及時披露,充分加強中小企業與金融服務機構之間的協調與溝通,使金融機構對于中小企業的信任程度不斷強化。
其次,企業應當做好技術層面與生產工藝層面的迭代與升級。受到中小企業經營發展規模的限制和影響,其往往隸屬于資源密集型或人員密集型企業,對于技術以及生產工藝的關注、開發與引進存在一定欠缺,導致企業在市場環境當中的綜合競爭實力受到了限制和阻礙。因此,為了更好地落實中小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發展要求,使其能夠在金融市場當中獲取到更加顯著充分的支持,企業應當加強對技術開發以及技術引進的投入力度,針對生產過程當中的傳統工藝進行全面迭代與更新,加強企業產品服務的供應效率,同時還能加強金融機構對于中小企業個體的信任程度,使其信貸融資的難度不斷降低,融資風險得到進一步控制[3]。
最后,中小企業管理者與決策者還應當結合金融市場發展要求以及發展趨勢對其經營管理路徑進行改革與發展。現階段的中小企業產品生產以及服務供應等經營結構往往較為單一,對于市場環境當中各項風險的應對能力以及地域能力往往較為有限,導致中小企業對金融機構提供的融資服務償債能力往往較差,給銀行也造成了一定的壞賬風險。因此,中小企業管理者與決策者應當積極拓展自身經營發展路徑以及產品服務鏈條,使中小企業能夠觸及到的市場方向更加多元,對于市場環境風險以及財務管理風險的抗衡與抵御能力得到質的飛躍,強化企業負債償還能力,使金融機構能夠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加充分的融資支持。
3.2? ?完善社會金融服務體系
以往的中小企業融資工作開展過程當中,受到建設投入分配以及市場環境調控決策等相關因素的影響,社會金融服務體系的建設不夠完善,中小企業能夠獲取到的融資模式以及融資渠道往往較為單一,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工作開展,制約了中小企業的持續性發展與進步。因此,相關單位和部門應當針對性完善社會金融服務體系,使中小企業融資資源得到進一步優化配置,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加積極的支持。
首先,相關部門應當采取針對性手段和措施積極拓展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以及融資路徑。受到中小企業發展路徑以及經營管理模式的影響,其在進行融資的過程當中,往往呈現出發展規模較小、經營風險較高、品牌影響力低下以及發展時間較短等問題和特征,因此,對于大規模企業常用的股權融資、債權融資等相關融資模式的應用也較為有限,不利于良性資金循環的構建,影響了中小企業的正常發展與進步。因此,相關部門可在信貸融資或賒購融資等模式之外,為中小企業開辟出一系列規范完善新穎的融資方式以及融資策略,使中小企業能夠通過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對資金進行籌集,進而完成中小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4]。例如,金融管理部門可結合中小企業發展特點,為其提供二板上市的機遇,進一步降低二板上市的門檻與要求,并針對二板或創業板等相關板塊的交易流程以及交易形式進行明確管控,使中小企業能夠在初創階段就能夠接觸到金融市場相關交易模式,一方面能夠為中小企業的發展籌集資金,另一方面還能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其次,金融管理部門應當針對相關融資機制進行積極創新。為了適應市場環境當中數量不斷增多的中小企業個體融資需求,相關金融管理部門應當督促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設立直接面向中小企業的融資服務窗口,并積極轉變以往的金融服務管理思路與管理理念,進一步強化商業銀行的服務意識,使其能夠更加充分地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支持和服務,與此同時還能形成規模化的融資服務需求體系,降低商業銀行等融資機構所支出的成本。推動融資機制的創新,實現規模化的融資服務還能進一步減少金融機構以及中小企業面臨的相關財務風險以及管理風險,使宏觀經濟發展得到更加充沛的動力。
最后,金融管理部門還應當進一步鼓勵社會力量進入到中小企業的融資市場當中。管理部門應針對市場環境下的風險投資體系進行進一步完善與規范,引入社會力量與第三方力量為金融機構的服務內容提供相關支持,使金融市場領域的資金流動性得到進一步強化,使企業內部資金流轉能夠更好地深入到技術層面當中,為新工藝、新技術的開發和研究提供依據與動力。
3.3? ?推進政策法規扶持與完善
中小企業的融資模式改革離不開政府法律法規制度的支持與完善,相關管理部門應當會同立法機關結合當下企業經濟發展現狀以及融資市場發展現狀推動政策法規內容的建設與完善工作,有效加強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之間的溝通與協調,使企業發展更加規范,融資服務的供應更加可靠。
第一,管理部門應結合中小企業融資工作開展實際情況建立起針對性的信用評估管理體系,結合中小企業市場經營發展狀況、歷史融資償債情況以及未來發展前景等相關信息資料給出相應的評估結果,使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相關金融機構能夠進一步強化對于中小企業發展狀態的了解與認知,從而加強融資服務的針對性。與此同時,借助信用評估管理體系還能針對信用較差的企業列入“黑名單”,構建起更加穩定規范的融資管理模式,使中小企業的發展得到相應幫助。
第二,管理部門還應針對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當中涉及的細則內容進行明確,分別針對融資合同的簽訂、還款利率的限制、失信企業的上報處理等相關流程進行全面規范,使金融機構以及中小企業能夠更加便捷地按照制度要求展開相關工作,強化融資服務的針對性與開展效率,有效降低融資服務的門檻,簡化融資服務的相關程序,使中小企業能夠更加便捷地獲取到相應的資金支持。
3.4? ?改善宏觀金融發展環境
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所提供的融資服務與宏觀金融發展環境息息相關,因此相關管理部門還應當采取相關措施針對其金融發展環境進行改革,優化金融機構融資資源,實現中小企業融資路徑以及融資渠道的進一步創新。
首先,在融資服務的供應層面,金融機構應當增加中小企業融資在總融資額度當中的占比,充分落實上級主管部門的相關精神要求,有效優化金融機構融資結構以及融資體系,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加優質的融資服務與支持。
其次,金融機構應當多元化針對中小企業的類別進行劃分,按照其經營規模以及發展路徑將其分為中型、小型以及微型企業等多種類型,并為其提供差異化的融資標準,進一步簡化融資工作的開展流程。
最后,金融主管部門還應增設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網點,并組織專業力量為其提供資質驗證以及融資服務。
4? ? ?結 論
綜上所述,受到環境、企業以及政策等多項因素的影響,中小企業長期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與困境。相關金融管理部門應及時推動金融體系的優化建設,拓展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以及融資方法,使其面臨的融資難題得到及時解決。
主要參考文獻
[1]單廷文.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原因分析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22,37(25):35-37.
[2]陳汝珺.中小企業融資面臨的困難及應對措施[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1(12):88-90.
[3]黃海瑛.中小企業融資困難解決路徑分析[J].財經界,2020(24):38-39.
[4]畢雪允.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與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20(9):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