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穎
[摘 要]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企業保持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是市場競爭的制勝之道,是企業的生命線。當前,出版企業發展面臨著產業內部發展不平衡、發展戰略相對滯后,出版產業數字化的沖擊,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等主要問題,傳統出版企業的轉型升級任重道遠,增強核心競爭力成為應對競爭沖擊和挑戰的必由之路,也是保持出版企業生命活力的核心使命。因此,傳統出版企業要通過把握發展趨勢、優化產業結構,構建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雙贏模式,塑造企業品牌、打造核心競爭力等對策來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關鍵詞]核心競爭力;出版企業;現狀;對策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23.030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23-0098-04
0? ? ?引 言
2016年12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大辭?!烦霭骠摺掇o海》第一版面世80周年的賀信中指出:“希望大家堅定文化自信,堅持改革創新,打造傳世精品,通過不斷實施高質量的重大文化工程,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宣傳思想工作,對做好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為做好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隨著文化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文化產業受關注程度和發展環境前所未有,我國出版業也呈現出一些新的發展態勢,傳統出版企業的轉型升級任重道遠,增強核心競爭力成為應對競爭沖擊和挑戰的必由之路,也是保持出版企業生命活力的核心使命。
1? ? ?增強出版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意義
1990年,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和加里·哈默爾(Gary Hamel)兩位教授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論文《企業核心競爭力》中首次提出核心競爭力理論[1]。他們認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多種能力的綜合體,是組織內的集體學習能力,尤其是如何協調各種生產技能并且把多種技術整合在一起的能力,具有稀缺性、難以模仿性等特征?!昂诵母偁幜Α边@一概念提出后,引起了國內外很多學者的關注。有的學者認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文化,企業的競爭優勢產生于企業文化;有的學者認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擁有的獨特的、稀缺的、有價值的、不可替代的資源和能力;還有的學者認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使企業在激烈競爭中保持競爭優勢的知識、文化、技能的整合。對于出版企業來說,核心競爭力是指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面對激烈的外界競爭,通過積累和整合包括內容、知識、作者、技能等在內的各種資源而形成自己獨有的,且不被對手替代、模仿或超越的優勢。這也是出版企業最關鍵、最核心的競爭力。
近年來,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出版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產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國出版業呈現出一些新的發展態勢。如何增強出版企業核心競爭力決定了出版企業是否可以持續健康發展,因此,出版企業要跳出傳統思維,正確審視所處的發展環境和行業地位,摸清市場規律和發展趨勢,促進內外機制和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促進包括人才、技術、市場、管理、文化等在內的資源深度開發和再次激發,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 ? ?出版企業發展現狀及面臨的主要問題
2.1? ?發展戰略相對滯后,產業內部發展不平衡
第一,近些年來,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出版業管理制度也在不斷進行改革,但傳統體制管理模式、管理思想等因素限制了出版產業的發展。同時,由于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區資源投入的不均衡等因素,導致出版行業發展不均衡、產業內部結構不夠完善、資源分配不均的現狀,給出版業帶來惶恐不已的危機和緊迫感。傳統出版企業普遍感受到市場競爭中的不確定因素持續增多,生存壓力和發展前景等多重不利因素交織在一起,需要通過轉型升級、結構調整、盤活存量、擴大增量等諸多經營手段來謀求競爭力的增強,以期在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走得更久。第二,當前很多出版企業是由事業單位轉制而來的,由于體制、機制、觀念等因素制約,導致企業缺乏長遠規劃,發展戰略相對滯后,主要表現為:對行業發展趨勢和現狀把握不準;對出版業目前的內外部環境分析不到位;對企業現狀和自身實力的定位不準確。這對出版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出版企業必須通過構建發展戰略來促進企業的發展。
2.2? ?出版產業的數字化對傳統出版業帶來的沖擊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已經成為信息交流、新聞傳播、理論宣傳和輿論引導的重要陣地[2]。新媒體技術的出現和迅速發展,使傳統紙質出版物不再作為出版的唯一表現形態。圖書作品可以通過新媒體,直接向讀者展現,大大縮短了讀者與作者的距離,使出版內容的表達更加具體、有效。2022年4月,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第十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2021年有77.4%的成年國民進行過手機閱讀,較2020年的76.7%增長了0.7個百分點;71.6%的成年國民進行過網絡在線閱讀,較2020年的71.5%增長了0.1個百分點;27.3%的成年國民在電子閱讀器上閱讀,與2020年(27.2%)基本持平;21.8%的成年國民使用Pad(平板電腦)進行數字化閱讀,與2020年(21.7%)基本持平。①如表1所示。
表1 2020—2021年全民閱讀情況? ? ?單位:%
閱讀方式 2020年 2021年
手機閱讀 76.7 77.4
網絡在線閱讀 71.5 71.6
電子閱讀器閱讀 27.2 27.3
使用Pad(平板電腦)數字化閱讀 21.7 21.8
從表1可以看出,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對傳統出版帶來很大沖擊,數字出版對傳統出版的威脅不言而明。如何確保在不被社會淘汰的同時,有效地轉型與融入新型媒介便成了傳統出版行業當下的重中之重。多數出版企業迫于壓力,以試探性地投入來應對,但由于與新媒體的融合不夠緊密、業務戰略模糊、定位不準、投入不足等原因,沒有能夠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因此,傳統出版企業必須揚長避短,正視數字出版的優勢,及時改革與創新,找到與其結合的最佳契合點,面臨新的挑戰,迎來新的發展。
2.3? ?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一,出版企業定位模糊,選題論證不嚴謹,缺乏出版特色和板塊優勢。作為文化產業主要組成部分的出版企業,整個生產經營過程都具有強烈的文化性,因此優質的企業品牌影響力是其不斷克服困難和挑戰的力量之源。第二,核心人才的匱乏。人才是競爭力的核心構成要素,出版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核心人才的支撐。當前出版企業雖然集聚了一批文化建設的優秀人才,但滿足發展需要仍有大量缺口,一些專家人才、具有市場觀念的核心人才和高素質人才更是緊缺。在用人機制方面,沒能形成高效的人才流動機制;在人才使用方面,缺乏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第三,企業文化不突出。企業文化對于出版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有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國內出版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許多出版企業把企業文化當作裝飾品,只是說說而已。出版企業如果缺乏核心價值觀,極易導致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松散,人心不穩和發展活力的弱化。
3? ? ?增強出版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3.1? ?把握發展趨勢,優化產業結構
第一,抓住機遇,加快機制創新步伐。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們一定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闊步前進[3]?!秉h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對文化改革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推動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這也充分說明國家高度重視出版業的體制改革和創新發展問題,同時為其健康持續發展創造了極其利好的條件。對于出版企業來說,首先要抓住機遇,充分利用不斷優化的外部環境,整合行業資源和能力,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與快速發展;其次要加速改革創新,優化產品結構,健全形成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運行機制,打造獨特個性品牌,保持一定市場地位的企業核心競爭能力。
第二,優化產業結構,強化市場意識。出版企業首先要遵循出版產業的發展規律,進一步明確出版定位,加快推動產業內部結構調整和優化。其次,出版企業要拓寬視野,搶抓機遇,增強主動與市場接軌、主動參與競爭的意識,發揮自身優勢打造有影響力的出版品牌,提升核心競爭力,謀求長遠發展。最后,出版企業要著力打造有利于創品牌、出精品的體制機制,積極延伸和拓展產業鏈,多元發展,做大做強出版產業。
3.2? ?構建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雙贏模式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整合新聞媒體資源,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要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隨著新技術的迅速發展,傳統出版業的生存環境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與新媒體的融合已經成為出版企業發展的新趨勢。
第一,構建數字出版平臺。數字出版是出版物與互聯網技術、新媒體技術的融合?!皵底殖霭妗敝械摹皵底帧?,屬于互聯網技術、新媒體技術范疇,傳統出版企業如果沒有這方面的資源和人才儲備,要直接開發數字出版物的難度相當大[4]。因此,出版企業可以以內容提供商的身份與技術服務商合作,通過與技術服務商之間的“數字融合”,幫助企業打通數字出版的技術障礙,這樣才是發展數字出版最高效的途徑。
第二,構建數字化資源庫。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傳統出版行業要想不斷發展,必須不斷探索出版與新技術、新媒體的整合,充分利用既有資源,實現傳統業務結構與新媒體的充分整合?!皵底殖霭妗钡暮诵氖恰俺霭妗?。傳統出版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已經積累的內容資源優勢是其核心競爭力所在。構建數字化資源庫可以實現對出版企業有價值的內容資源進行整理,為數字產品開發夯實基礎,從而提高這些資源的利用率,豐富內容的出版形式,擴大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同時,出版企業通過不斷推動出版資源數字化、出版生產數字化、出版傳播數字化,卓有成效地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最終實現出版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3? ?塑造企業品牌,打造核心競爭力
第一,挖掘特色優勢,提升出版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出版企業作為精神文化產品生產單位,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出版企業要不斷加強品牌建設,積極推動實施精品帶動戰略,既要抓好具有文化傳承價值的主題出版,又要基于專業優勢打造貼近市場、關注現實的精品項目,來不斷提升和擴大品牌影響力。通過更加優質的出版產品優化豐富品牌內涵,擴大品牌陣容,實現出版價值的創新與延伸。2021年10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人民出版社成立100周年的賀信中指出:“100年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黨和國家重要文獻和高水平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為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庇纱丝梢姡胍诩ち业母偁幹忻摲f而出,出版企業的品牌影響力是其獲得市場認可的重要因素。比如,中華書局的古籍類圖書,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文學類圖書,商務印書館的《現代漢語詞典》,接力出版社的兒童類圖書,中信出版社的人物類圖書等等。
第二,加強核心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是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基礎。未來出版行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人才將成為奪取文化產業制高點的決定性競爭力。很多知名出版社之所以能夠在某一圖書領域占有絕對優勢,其關鍵原因就在于擁有了一批卓越的編輯精英,他們在選題策劃、編輯業務能力、作者資源、營銷經營等方面的優勢為出版企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因此,出版企業應建立科學合理的崗位管理機制、人才交流機制和薪酬激勵機制等,努力營造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氛圍,讓優秀出版人才盡顯其能,有效解決管理不科學、人才留不住、獎懲不分明等問題,使人才培養和專業隊伍建設真正落到實處。
第三,塑造企業品牌,打造優質企業文化。首先,出版企業要明確發展方向,形成核心價值觀。出版企業要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在這一大原則的指導下建立彰顯自身個性的企業目標,明確企業發展方向,形成核心價值觀。其次,出版企業要多形式宣傳,在企業內部形成共識。企業文化是在實踐中不斷宣傳倡導強化并加以貫徹落實的。企業要多渠道地進行企業文化價值觀的宣傳,在潛移默化中將其深植于員工的心中,使員工將個人目標與企業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增強企業認同感,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后,出版企業要建立、健全、完善企業規章制度,既可以保證企業文化建設的制度化和長期性,又可以提升企業凝聚力,引領企業持續健康地發展。
4? ? ?結束語
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企業保持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是市場競爭的制勝之道,是企業的生命線。當前,隨著圖書出版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傳統出版企業的轉型升級任重道遠,只有通過把握發展趨勢、正確審視所處的發展環境和行業地位,構建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雙贏模式,挖掘特色優勢、加強核心人才隊伍建設、塑造企業品牌、打造優質企業文化等途徑,才能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保持長久的生命活力。
主要參考文獻
[1]C K PRAHALAD, GARY 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corpora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79-91.
[2]央視新聞網.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第十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Z].2022.
[3]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2-11-18.
[4]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習近平關于網絡強國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