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峰
[摘 要]隨著全球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數字化、智能化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職業院校各相關專業調整人才培養策略,培養當今社會需要的數智化人才的任務刻不容緩。本文將以職業院校為例,以成果導向理念為指導,從課程體系構建、教學方式改革及師資培養等方面探究數智化人才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成果導向;數智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師資培養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23.062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23-0205-04
1? ? ?成果導向理念下的數智化人才培養策略
近年來,隨著國家各行各業數智化程度的不斷升級,數智化人才短缺已成為影響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統計數據表明,我國數字人才缺口在2 500萬至3 000萬之間。如何培養出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的數智化人才,也成為當前高校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而這與在20世紀90年代逐漸在北美教育界中流行起來的成果導向理念不謀而合,即要求人才培養應以學生能力培養目標為導向,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根據目標、要求和對象,通過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策略指導教學過程,創新考核評價體系等方式組織教學,并將考核評價結果與設定的教學目標動態比對,確保教學質量的提高更客觀、可操作性更強。
根據成果導向理論,數智化人才培養策略的制定需遵循以下三項標準。
1.1? ?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
在成果導向理念中,教育的過程就是促成學習成果的最終達成。而檢驗學習成果是否達成,則是以是否達到人才培養目標為標準。人才培養計劃的制訂者首先需要聚焦學生最終能成功完成什么樣的工作,掌握什么樣的技能,具備什么樣的知識,再以此為標準確定教學安排,包括有邏輯依據、難度循序漸進的課程體系,安排合理的教學策略和教學組織過程,以及能真實、客觀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和教學效果的考核評價機制。
因此,在數智化人才培養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者需要做大量的調研工作,通過從國家統計局、主流招聘網站等權威機構數據的收集整理,大量走訪相關企事業單位,了解最新數智化人才需具備的知識、技能、能力和素養,走訪兄弟院校相關專業,調研其在數智化人才培養計劃中的優秀經驗、曾走過的彎路和總結的教訓等一系列方式方法,采集、整理、分類、匯總近年來相關專業數智化人才社會需求統計大數據,制定出數智化人才需求調研報告,再根據報告確定數智化人才培養的目標,并據此設計出學生的畢業要求,以期培養出更能適應數字經濟時代變化的優秀數智化畢業生[1]。
例如,在數字經濟浪潮中,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或已完成數字化轉型,財務崗位人才需求,由原來的應具備基本會計理論知識和技能,逐步轉變為在具備基本會計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能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財務核算、財務管理,并具備數據分析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因此,近年來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因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度不變的基礎上,由掌握點鈔、珠算、手工賬務處理轉變為需具備簡單的Python程序編寫、財務大數據分析技能、財務機器人應用與開發能力等適應數字化企業財務崗位的人才培養目標。
1.2? ?以學生學習為中心
成果導向理論開發者強調的是為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提供盡可能最大的支持,幫助其達到最終的學習目標,具備應有的能力和素養。因此,區別于傳統教學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成果導向理論指導下的教育體系應嚴格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確立目標,組織教學及考核評價。這就要求在專業建設中,專業建設團隊需緊緊圍繞以學生為中心建立適合學生學習的課程體系,應用各種教學方法和策略設計能培養優質人才的課程,建設多元化、能滿足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資源,并提供學生實踐學習的優質實訓場地和場所。同時,為每一位學習者建立課程、專業學習檔案,記錄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并通過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客觀評價學生是否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以便指導學生今后的學習行為,幫助其實現學習目標的達成。
此外,在人才培養策略中,師者還應注意設定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目標。由于不同學生的性格,學習習慣,掌握新知識新技能的快慢、深淺程度,對挑戰性任務的偏好均不同,傳統課堂中“填鴨式”教學,所有學生均需達到同樣學習目標的教學方式與考核方式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社會對畢業生的要求。因此翻轉課堂、分層教學,以及各種先進的教學手段與方法的實施逐漸在職教圈中流行起來,并得到了良好的教學成效。
而數智化人才的培養同樣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與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養成。因此數智化人才培養策略主張教師組織教學時以學生為中心,更多地將課堂交給學生,使其探索各類數智化技能的養成,鼓勵學生挑戰有難度的任務,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是否與其達成的學習成效相匹配做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
1.3? ?以持續改進為動態調整機制
在成果導向理論的指導下,數智化人才培養策略應以持續改進為動態調整機制。這種持續改進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是人才培養目標的持續改進。鑒于數字時代信息技術更新迭代越來越快,以及信息技術在各類企事業單位、政府工作中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各級崗位對員工的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要求也逐步提高。此外,隨著數字化進程的加劇,企業間的競爭逐步演變成工作效率、工作效能、是否創新等隱形競爭。這就要求企業從員工到管理層,都必須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工匠精神,并有改進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的創新型能力。因此,數智化人才培養目標也會隨著數字型崗位需求的變化而持續動態地改進和調整。
第二是課程體系、教學方式方法的持續改進。持續改進的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專業課程體系的動態調整。例如,原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明確畢業生需掌握應用Excel、財務信息系統、ERP管理系統進行財務算和業務處理的能力。而近年來隨著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企業財務工作需應用更先進的云財務平臺、云財務共享平臺、財務大數據分析平臺,甚至應用財務機器人完成相關工作。因此,目前大部分職業院校的會計專業人才目標和課程體系改革后便包含了適應上述各類工作的相關課程,如云財務共享服務、財務大數據分析、財務機器人應用與開發等。
此外,課程教學中教師也應當根據教學內容的更新、學生特點、教學反饋等情況動態調整教學方式及方法,探索更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其中,因專業相關崗位的數智化程度逐步提高,教師應保持專業調研和頂崗實踐頻率,及時了解和掌握專業面向的崗位最新工作標準、工作內容、技術要求的變化,并在實踐教學中適時增加相關內容和實踐,確保學生在校期間收獲更符合實際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
第三是師資力量、教學資源的持續進步。師資力量是專業建設能順利開展的基石和保證。數智化專業師資團隊除職業院校專任教師外,還應包含企業相關崗位優秀兼職教師、實習基地指導老師等。校外教師在各自崗位中能獲取崗位工作任務的一手資料,并在實踐教學中及時將崗位最新動態傳授學生,滿足其職業發展需求。而各職業院校也需通過走訪企業、加入專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校企合作聯合委員會等方式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根據產業最新動態建設實訓工廠、實踐教學基地、實訓室,并整合最新技術和平臺,動態調整和增加多元化教學資源。
最后,專業、學院及學校等各機構還需建立有效的監督保障機制,監督專業人才培養是否進行了合理的動態持續改進,以及改進是否取得了成效。
2? ? ?課程體系構建
課程是專業建設中促使學生實現學習目標,達到畢業要求的載體。根據成果導向理論,職業院校課程體系的構建應根據崗位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反向設計,既能滿足專業面向的崗位需求,也能確保以學生為中心、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以期滿足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效果。
根據企業數智化程度的逐步提升,數智化財經類專業的課程體系除了需包含本專業的基本理論課程之外,還需增加如Excel在財務中的應用、Python基礎、數據庫應用基礎等信息技術類基礎課程,和實訓實踐類課程,如數字化管理會計、財務大數據分析、商務可視化分析、財務機器人應用與開發等。因此數字化財經類課程的實踐教學部分課時量和學分大大增加,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掌握也逐步更新換代。
此外,因職業崗位需求中對復合型技術和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要求學生除掌握本專業相關知識與技能之外,還應了解與本職業相關聯的其他職業和崗位基本知識,以便在工作中進行合理溝通和協作。因此在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院校應根據自身的辦學條件和服務面向,設置廣泛的模塊化選修課程。例如會計專業選修課程可設置管理類、營銷類、人力資源類、供應鏈類、數據分析類、計算機類專業基礎或核心課程,滿足不同學生的廣泛興趣和跨專業選修課程的需要。
3? ? ?教學方式改革
在培養數智化人才的課程教學中,教學方式的改革也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課程教學目標設定的改革。以新技術實踐課程為例,此類課程應以相關崗位需掌握的理論知識、職業能力和需具備的職業素養為指導,并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設計教學目標。根據成果導向理論,教師在教學設計、教學策略實施和考核評價中均應以是否能達到教學目標為準。同時,課程也應根據崗位工作流程或崗位工作模塊分章節或項目細分教學目標,設置更詳細具體、貼近用人單位現實崗位需求的知識點目標、技能點目標和素養目標,并根據崗位技術要求持續更新和改進。
第二,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根據成果導向理論,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的實施需以教學目標為指導。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是教學實施過程中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實現的具體操作。在數智化人才實踐課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特點組織實踐教學。高職院校學生往往表現為不夠自信、對理論學習不感興趣、缺乏自主學習和持續專注時間短等特點。因此,結合崗位實踐要求,實踐類課程可做項目化、模塊化重構,按崗位工作過程設置項目,按具體工作內容設置各個項目中的任務,促使學生在學習和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中理解其中所需的理論知識,養成相關聯的職業素養。同時,為不同掌握程度的學生設置高階挑戰,供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提升職業能力。此外,建立學生的學習檔案,定期記錄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成果也是一項供學生反思復盤和增強學生學習成就感的教學方法[2]。
第三,考核評價的改革。課程的考核評價決定了課程設定的教學內容、實施的教學方法是否能讓學生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基于當前數字時代信息技術的更新換代,數智化人才培養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和方法也逐步更新。考核時間由原來的結果性考核演變成過程性考核,即摒棄以往的期末考試大比重決定最終成績的局面,將各項目各模塊的階段性考核比重加大,考查學生在各項工作項目、工作任務中的表現。考核方式由紙質考試演變為全過程數字化考核評價,借助在線學習平臺發起包含課堂活動、作業、單元測試、線上學習時長、分組任務考核、考試等多元化考核方式評估學生的綜合素質,并利用平臺自動評分,保證評價的公開和公平性。此外,考核者由原來的僅教師評價變為更全面、更客觀的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評價及企業專家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方法,以期培養更符合企業評價要求的復合型數智化人才。
4? ? ?師資培養
為促進數智化人才培養能有的放矢,師資團隊應以“專業教師走出去,企業專家請進來”的規格建設。
專業教師可以通過不定期參加教學能力培訓、師德師風建設培訓、課程思政建設培訓、參加教學能力大賽、教學創新大賽等方式提升教學能力,通過頂崗實踐、企業兼職、參加資質資格考試、學歷晉升、參加行業比賽、指導學生參加行業比賽等提升專業實踐能力,了解專業相關崗位需求的變化,動態調整人才培養策略、課程體系、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探索更合適的考核評價方式。
同時,職業院校應通過各項校企合作方式,引進企業元素,通過校企共建專業、共建實訓基地、共建課程、引進企業專家授課、開設專題講座、參與實踐課程的考核評價等措施實現產教融合發展,為培養企業、社會真正需要的數智化人才添磚鋪路。
主要參考文獻
[1]趙玲峰,高雪妮,楊彥.基于OBE理念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考與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11):91-92.
[2]李曉川.OBE理念下高職動態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36):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