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邵長富


暗示訓練法應用到高中體育田徑運動中,是以“暗示”的形式來調節學生的訓練心理,給學生創建一個輕松、愉快的田徑訓練氛圍,調動起高中生的訓練潛力和運動創造力,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田徑運動素養。在傳統高中體育田徑訓練中,教師很少關心學生的心理情況,重在以高強度訓練來提高其運動水平,不符合新時期“以生為本”的先進教育理念。現階段,教師在組織田徑訓練活動時,需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心理層面的發展狀態,將心理調整和身體訓練緊密結合在一起,全面引導學生以積極心理投入到田徑運動當中,因而,怎樣使用暗示訓練法是當前體育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顧名思義,言語暗示是教師使用語言,來對學生實施的心理暗示。教師通過變化語速、語調和節奏來為學生傳遞相關的信息。言語暗示所使用到的語言結構比較單一,經常用正面、積極的口頭表達方式,對學生起到一定的誘導作用,讓學生根據教師的表述產生期望或信任等正向情緒。教師要從細節方面對學生潛在的進步因素進行暗示,如“很好”“繼續”“很棒”“不錯”等,以滿足高中生的期望值為目的,調動起學生的熱情和自信心。
體態暗示是以眼神、手勢、表情等與肢體相關的暗示動作,其區別于言語暗示,是在無聲的姿勢中來完成的。體態暗示對糾正學生的錯誤行為有著顯著的作用,既能達到較好的指導效果,又可以避免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如,當學生在田徑訓練中的注意力發生轉移的時候,教師便可以通過眼神、拍手等形式來提醒學生,在不點名中達到很好的暗示效果。此外,教師還可以使用豎大拇指、拍肩膀、鼓掌等動作暗示,來無形當中給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由衷地產生持續奮發的內在力量。
標志物暗示,是日常體育訓練中教師使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暗示方式。由于一些原因,學生無法在被動狀態下一下子吸收全部的知識,通過設置一些標志物,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對體育知識的記憶。因此,在田徑運動的訓練期間,教師可以靈活使用標志物暗示這一訓練方法,來促使學生對訓練過程產生積極、正面的良性心理反應。如,在“跳遠助跑”的訓練項目中,教師使用比較醒目的海綿墊作為暗示的標志物,讓學生可以根據外部環境來具體掌握助跑節奏,提高訓練的活性。
心理暗示,在消除學生疲勞感和緊張情緒中有著明顯的效果。教師可以結合心理暗示訓練的方法,來調節學生在田徑訓練中關節、韌帶和肌肉的狀態,將學生的生理潛能充分地激發出來,幫助學生恢復在田徑訓練中的體能和腦力。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舒服的姿勢坐在休息區,跟著教師的指示來調整呼吸、放松心情和四肢,幫助學生在強化血液循環下適應田徑訓練的強度,這種心理放松的時間,保持在3~5分鐘,便可以達到很好的舒緩效果。
自我暗示強調的是學生自我的心理語言暗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狀態來進行自我談話,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情緒,消除消極、負面的不利情緒因素,避免在田徑訓練中因為過于緊張的神經狀態影響到正常的發揮。教師要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教給學生正確進行自我暗示的方法,根據高中生現階段實際田徑訓練的情況和身體素質,采用合理地引導方式,幫助學生靈活使用自我暗示法調節心情。如,在訓練中喪失熱情時,可以通過自我談話重拾訓練興趣。
在高中體育田徑訓練中,有些訓練項目缺乏韌性,是比較乏味枯燥的。在日常田徑訓練中,一直重復相同的訓練內容也會讓學生產生一定的抗拒情緒,最終導致整體的訓練效果低下。在“中長跑”的體能練習中,相對訓練所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耐力素養才能很好的堅持下來,在具體動作和技巧上學生因為過于疲憊會出現應付了事的現象,甚至從心理上比較排斥“中長跑”的訓練。對高中生產生的這種無趣情緒,教師便可以結合暗示訓練法來加以引導,扭轉學生心理上的不良情緒,充分激發出在耐力方面的潛能。
例如,在“1000米”或者“800米”這些“中長跑”的田徑訓練項目中,教師可以使用輕松、愉悅、舒緩的音樂來對學生進行暗示。在不同的位置和速度上,通過改變音樂的節奏和頻率,幫助學生合理調整呼吸的節奏,讓學生擺脫無趣的訓練情緒。音樂本身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在熏陶暗示下可以讓學生從單純的跑步訓練中轉移出來,潛移默化當中提高了學生在“中長跑”體能訓練中的耐力。教師也可以選擇劉翔、蘇炳添等運動員的照片貼在跑道的合適位置,讓學生在優秀運動員的陪伴下共同完成“中長跑”的訓練,從這些標志物的暗示中,逐漸擺脫在田徑訓練中的無趣情緒,加強在技能和動作方面規范練習的效果。
結合游戲暗示,是高中體育田徑訓練中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其目的是調動起學生對田徑運動訓練的興趣,在提高訓練積極性的同時增強運動能力。體育教師在設置游戲活動時,要對現階段的理論教學和運動技巧仔細地研究和分析,將理論和實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生在良性的練習活動中達到學以致用的訓練目的。除此之外,教師在設計相關訓練游戲時,還要考慮到高中生的心態、身體素質、情緒等狀況,完善游戲設計的環節。
例如,在“短跑”這一田徑運動訓練中,教師將“急速情報”游戲融入到訓練活動中。教師在訓練之初,為所有學生都明確了游戲的規則,讓學生扮演“情報員”的角色,將手中的“情報”通過短跑快速地傳遞給下一個組員,以用時最短的小組獲得游戲活動的勝利。將趣味的游戲情景融入到“短跑”訓練的過程中,激烈且富有挑戰氣息的競爭氛圍,能夠充分激發出學生在短跑訓練中的運動潛能,對學生而言無疑是一種正面的暗示,讓學生在踴躍、積極地投入到“急速情報”的游戲活動當中。這種新奇、刺激的競賽游戲活動,對高中生有著極大的新引力,既能夠使其在心理上獲得輕松、快樂的運動體驗,又可以從跑步速度、技巧上獲得強化,同時幫助教師實現了“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

田徑運動的訓練強度一般比較大,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的幫助學生放松情緒,對學生在動作掌握和要領學習有著積極促進作用。如果高中生在田徑訓練期間情緒過于緊張,很難將身心一直投入到實際訓練當中,對動作要領的掌握也存在著阻礙現象,甚至會因為注意力的分散發生危險,嚴重阻礙田徑訓練的效果。基于此,體育教師可以有機的為學生構建一個和諧、平緩、愉悅的心理環境,通過暗示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進行心理和身體上的放松。
例如,在完成高強度的田徑運動訓練以后,教師以“暗示法”來帶領學生共同打造平和的心境。教師首先讓學生舒服地平躺在課前準備好的放松墊上,引導學生將眼睛緩慢地閉上,將四肢以最舒服的狀態舒展開來。然后教師通過錄音機播放舒緩的音樂,讓學生根據音樂的節奏來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呼吸,在吸氣、吐氣之間逐漸將訓練中緊繃的情緒放松下來,讓肢體也變得柔軟、平和。接下來,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鼓勵學生隨著音樂逐漸放空自己的思想,感受祥和、安靜的心理狀態。在這種心理暗示的方法下,學生的身體和心理能夠快速地回歸到最佳的水平,讓在高強度田徑運動訓練中消耗的體力,逐漸隨著音樂平緩地恢復起來,相應地減少了運動中出現的緊張感和疲憊感。
自我暗示是以學生自我調整為主的方式,需要教師通過合理地指導,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進行自我調整的暗示方法。教師可以從思維啟發為主要引導方式,結合感悟引領的指導理念,來讓學生可以運用自己的思維、語言或者肢體動作等因素來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起到摒除不利訓練心理因素的作用。自我暗示可以應用在田徑訓練前、訓練中以及訓練后的各個環節,可以讓學生在暗示下有意識的將注意力集中在訓練或者比賽上,在有效發展意志品質下實現良性循環。

例如,在“跳高”的訓練中,首先教師在做好安全防護的準備性工作以后,讓學生從心理上對“安全”絕對的放心下來。然后結合講解和具體示范的形式,將“跳高”運動的動作要領系統地傳授給學生,使得學生全部掌握了正確的“跳高”技巧,之后,教師以啟迪和引領的方式鼓勵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技巧來實際訓練,讓學生結合自己具體的身體情況來探索適合自己的最佳“跳高”方式。接下來,在實際訓練過程中,教師教導學生使用“我可以”“我一定能跳過去”“我能行”等自我激勵方式來克服恐懼和畏難心理。在必要的時候,教師還可以針對部分學生的心理情況進行一對一地疏導,幫助學生采用正確的暗示方法克服現有的心理障礙,樹立對“跳高”運動的自信心。
體育教師在多年的一線教學中發現,教師在評價中引入的一些“善意謊言”對學生在田徑運動訓練中有很大的幫助,是當下一種行之有效的暗示教學策略。假量調節的方法,實質上是對田徑訓練中的一些數據進行調節,如對重量、距離、時間等進行合理地假量輸出,為學生構建出一種“假象”,來對高中生在訓練中的心理施以暗示作用,幫助學生在運動中實現超量訓練的目標,對提高高中生的田徑訓練水平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例如,結合“假象”來對學生進行心理暗示訓練時,教師最需要關注的是如何把控“假量”訓練中的“度”,怎樣通過控制“量變”的范圍,來充分將學生的運動潛能激發出來。在“跳遠”運動項目中,教師將所有的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讓學生通過“接力跳”的形式來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在實際評價中教師結合分層教學的模式,將“正假量”和“負假量”引入到小組訓練評價當中。如,對缺乏自信心且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采用“正假量”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在“善意的謊言”中認為自己表現是突出的,提高在“跳遠”活動中的積極性。對于過于自信且成績突出的學生,為了防止其產生消極、惰性的心理,則以“負假量”的形式,使其在訓練中適當地感受到挫敗感,以“打壓”的方式讓他們更上一層樓。
總而言之,高中體育田徑訓練,對學生的心理情況和身體狀況都有著較高的要求。體育教師在實際組織田徑訓練活動時,要善于使用正確的引導方法,其中暗示法在田徑運動中對學生的心理具有很大的調節作用。暗示法的教學路徑有很多種,需要教師認真剖析田徑訓練的教學情況,以及高中上現階段的心理狀態,探究多元化的暗示引導教學模式。結合自我暗示、言語暗示、體態暗示、心理暗示、標志物暗示等多種方式,可以快速將高中生的情緒和心理調整到最佳練習水平,提高其在訓練中的興趣,對訓練效果的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