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欣
隨著2022版新課標的出臺,《義務教育與健康課程》主要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和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具有基礎性、健身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等特點,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1]潘紅麗.小學體育花樣跳繩教學方法探討[J].安徽教育科研,2021(29):87-88.。花樣跳繩做為一項時尚運動,不僅安全有趣,而且不受場地限制,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是小學體育教學的最佳運動項目。傳統跳繩教學方法單調,基于此,本文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基礎上簡述花樣跳繩,分析花樣跳繩運動教學現狀,探究小學體育花樣跳繩的教學方法,為促進小學生花樣跳繩運動的推廣普及提供理論依據[2]邱新華.小學體育花樣跳繩教學方法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報,2015,16(12):109-111.。
花樣跳繩做為一項全身性的運動,是在大腦的指揮下,上下肢協調配合完成,反復的練習,能夠提升鍛煉者的身體協調性,改善身體成分,發展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等體能,有利于小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3]沈曉明.小學體育花樣跳繩的教學方法有哪些[J].家庭生活指南,2019(12):58.。與此同時,通過起跳落地練習,能夠提高關節的靈活性,提升學生的彈跳力,更為重要的是,花樣跳繩能夠降低小學生心率應激,環境心理壓力,有助于心理健康,促進健康行為的養成。有調查現實,花樣跳繩能夠有效降低學生的焦慮抑郁癥狀,改善學生睡眠,有利于學生思維力、想象力的提升。
花樣跳繩是由傳統跳繩發展演繹而來,傳統的花樣跳繩起源于中國,是華夏子孫歷經千年形成的傳統運動項目,國外將多種元素融入傳統跳繩所形成的花樣跳繩,形式多樣,更加具體系統的同時,具有較高的普及程度。做為華夏子孫,保護跳繩運動既是我們的責任,又是我們的義務[4]李銀蓮.小學體育花樣跳繩教學訓練方法淺談[J].科幻畫報,2019(11):178.。做為學校,更應該擔起重任,從小學抓起。可以說花樣跳繩的開展既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又是對傳統跳繩的延續。
學生體育課傷害事故時有發生,基于體育課的課程特點,學生體育課的教學是一個動態過程,學生跟隨教師學習,只要存在身體練習,運動損傷就會發生。為此,體育課程的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部分,這既是對學生負責,又是對社會負責[5]王娜,劉芳芳.花樣跳繩對小學生身體素質影響的實驗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34):98-99.。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安全有效的項目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長時間的投入其中,對降低運動傷害事故的發生意義重大。而花樣跳繩就是這樣一種切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而又安全有效的活動項目,更為重要的是,花樣跳繩項目運動負荷可調可控,教師能夠比較容易的掌控運動負荷,還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選擇適宜的負荷進行練習,可以說是一項安全有效的活動項目。
花樣跳繩趣味性十足,根據調查發現,有93%的學生愿意參加花樣跳繩,對家長的調查顯示,有99%的價值支持學生參與花樣跳繩,由此可看出,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對花樣跳繩都極為支持,對花樣跳繩的接受程度是肯定的,在學生、家長的普遍支持下,通過花樣跳繩教學,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
花樣跳繩具有較高的教學價值,而從各學校花樣跳繩開展的情況來看,小學花樣跳繩主要以體育課、大課間操為主,開展的項目單一,缺乏趣味性,課堂效率并不高,另外學校花樣跳繩比賽缺少,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其制約因素進行調查發現,學校專業教師的缺乏、學校領導的不支持,成為了限制學校花樣跳繩項目開展的重要因素。
興趣是小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動力,在小學花樣跳繩情景創設中,教師應以學生興趣為基礎,創設快樂積極的教學情景,積極培養學生參與跳繩運動的積極性,真正實現“樂中跳、跳中樂”的目標,綜合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具體的實施過程如下:
課前,教師可以播放《跳繩歌》,活躍課前氣氛,將學生帶入到課堂中,充分激活學生的興趣,邊聽歌邊讓學生排好隊,和老師一同進入到花樣跳繩的運動場地,伴隨歡快的音樂,學生自主選擇跳繩,積極探索繩子的不同玩法的同時,完成課前熱身運動,幫助學生快速的進入到花樣跳繩的課堂教學情景。
根據學生活潑愛動,積極挑戰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基礎舞蹈動作:腳法、移動,讓學生充分的挑戰自我。如教學過程中,設計“與我說相反”游戲,教師說向上,學生下蹲,教師說后,學生向前跳,學生靈敏性得到鍛煉的同時,讓學生快速的融入花樣跳繩運動中;結合簡單的點地、開合、內盤踢等動作的組合,帶入到跳繩當中,既考驗學生的協調能力,也增強學生的靈敏性發展。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的興趣點為契機,可開展分組教學,讓學生邊聽音樂邊徒手跳,按節奏模仿,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真正玩出新花樣。
基于傳統的花樣跳繩的集體教學,提出個性化的“小師傅”教學,通過榜樣的力量,學生自身表演,彼此對比,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挑選跳繩能力相對突出的學生做為“師傅”,在課堂上輔助教師指導其他同學。“小師傅”一對一的指導,這種傳幫帶的作用,有利于學生的溝通交流,激發學生的興趣,領悟動作要領。
“小師傅”教學過程中,“小師傅”注重動作示范、演示,語言指導方面,應以鼓勵為主。相關動作教學結束后,對動作核心、技術要領相對粗糙的學生,教師出面給予指導;最后教學反饋階段,可通過“師徒”比賽、“師生”比賽的形式,重新激活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榜樣的力量。在此教學過程中,以小師傅和教師共同指導練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增加。
教師通過動作示范,不僅使學生能夠直觀的感知到動作結構、順序及其動作要領。廣泛應用于體育教學。準確的動作示范不僅有助于學生條件反射的建立和鞏固,與此同時,正確、優美的動作示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能夠積極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具體的實施過程如下:
在花樣跳繩的初級階段,教師分別進行正向、背向、側向示范,通過示范,學生大腦中構建形成初步的動作模式。此階段,教師應選擇最為基本的動作進行示范,邊講解、邊示范,而后學生模仿。當然,此階段的示范講解采用一人一繩單人跳,學生在不斷的模仿中,動作逐漸定型。
初級階段結束后,教師可利用多種途徑,包括比賽視頻回放、集體討論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創編,此過程可以是單人的、也可以是雙人的或多人的,由于學生個體直接的差異,教師可鼓勵學生自愿組隊,進行多人創編,培養學生的身體合作精神。
花樣跳繩教學過程中,不同個體之間,身體素質、運動史、身體機能、身體狀況的不同,傳統上采用健康分組教學,在健康分組的基礎上,可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開展等級分層教學。依據學生的興趣、實際學習的情況,將學生劃為不同的跳繩教學小組,將學習進度快、能力強的學生劃為一組,組內學生可討論探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此同時,還可根據不同組別學生學習的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引導學生不斷的提升自己,促進花樣跳繩能力的不斷提高。通過分等級教學,大大節省教學時間,實現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同步化學習,也實現了組內同一層次學生的良性精準,對老師來說,通過分等級教學,老師可清楚的看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做到有針對性指導,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技能,并始終保持著高漲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示范一個動作,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練習,第一個動作熟悉后,教師檢查合格,在第一個動作的基礎上,學生進行下一個動作的學習,防止學生被迫學習新動作,實現了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同時各學生按需學,教師按需教,促進良性競爭。
將小游戲融入教學,通過游戲活躍教學氣氛,引起學生注意。基于傳統的教育環境,提出游戲穿插式教學,需要在教師、學生的雙邊互動下完成。在此過程中,游戲做為一種手段,實現教育的目的,將教育的內容潛移默化的融入到有趣的游戲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方面結合學生的需求,激發興趣,做為教學的主體,主體學習狀態直接決定了教學效果,而學生興趣直接決定了學習狀況,基于此,教師在穿插游戲時,應根據學生的興趣,設計符合學生的課堂教學游戲,滿足學生當下的需求,讓學生以最飽滿的態度進入學習,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如在傳授花樣跳繩跳躍動作時,教師設計滿足學生需求,結合電子炫舞游戲,設計動作,讓學生在前后左右的跳躍過程中,運動技能得以提升,而后進行動作展示,讓學生在游戲中獲取技能的同時,培養了學生跳繩的節奏感、協調性。另外,如果發現教師在迎合學生興趣的情況下,教學效果沒有改善,出現這種情況,教師應調整教學內容,使游戲內容、教學內容更為貼近,充分發揮游戲教學法的積極優勢,避免教學重心的偏移。最后,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嚴格按照既定要求,實時教學,弱化了知識直接的練習,導致學生“前學后忘”,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利用游戲將技能串聯掐了,在傳授新知識的時候,復習舊知識,既是對舊知識的鞏固,又利用新知識的學習。
教學是一個雙邊互動的活動。其中,教師的“教”發揮著指導作用,學生的“學”發揮著指引作用,教師在學生學的指引下發揮指導作用,雙方互動,共同進步。師生互動法實施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是學生和教師進行互動交流的前提,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高高在上,缺乏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學效果一般,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的投入到學生課前氣氛活動中、課堂游戲中,和學生一起游戲、一起活動,實現學生教師的雙邊互動。例如,在花樣跳繩練習中,教師加入學生和學習練習比賽,通過分析自己成功的經驗,幫助學生糾正不足,以此掌握正確的花樣跳繩技術,促進學生技能掌握的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增進師生感情,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其次,良好的課堂氣氛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協調師生直接的關系,對學生起到積極的向導作用,在花樣跳繩教學中,教師多讓平時沉默寡言的同學多展示練習,讓喜歡表現的同學多做做小師傅,塑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為師生的雙邊互動提供保障。
再次,積極搭建任務型互動平臺,課前教師可布置簡單易行的任務,課程開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來體現教學成績,學生具有的實際的學習目標,就能自主自愿的投入其中,如在課程教學前,教師提出我們課堂中進行上節課內容“跳繩交叉步”的展示,通過這么一個任務,學生就會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思考、練習。可以說,任務型教學模式是師生互動教學開展的平臺,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教學實踐展示平臺,能夠較好的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任務型教學過程中,既可以是觀察者,也可以是指導者、監控者,更是整個活動的參與者。最后,雙向提問也是開展師生互動教學的重要手段,在花樣跳繩課程教學過程中,每節課要有留空白時間,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或學生提問教師回答,雙邊互動,共同進步。
花樣跳繩起源于中國的傳統跳繩,開展花樣跳繩教學既是對傳統體育的傳承,又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是一項安全有效的運動項目。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受制于師資條件的限制,小學花樣跳繩開展項目單一,教學組織形式單一,影響花樣跳繩項目教學效果。為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立足當下,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包括游戲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情景式教學法、示范式教學法等,激活班級的每一個學生,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引導學生積極的掌握動作技能,以此提升花樣跳繩教學質量,為學生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促進小學花樣跳繩運動的進一步發展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