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方晨峰
“問題驅動式”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性。所謂排球發球技術動作,就是需要掌握發力點,做到眼、手、心統一節奏。僅是通過技術動作模仿練習,學生不一定能夠掌握其技術精髓。反之,通過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這種教學模式,學生不僅能夠自主探索技術要領,還能根據教師的示范動作進行練習感悟,在思維協調到動作形成這個過程中,技術要領深入學生的腦海中,練習動作也會更具主動性和針對性。在核心素養要求下,球類運動科目的要求也不僅只是在于怎么“玩”,而是要“玩”出技術水準,“玩”出更好的身體素質,“玩”出更高的興趣。通過問題驅動式,把動作教學拆分中每一個小難關,學生攻破難關并掌握相應技術所取得成功感和喜悅感,將極大地推進學生繼續運動的興趣。同時,這種方式利于學生思考、探究、嘗試,培養了學生的體育探索精神、不放棄的精神,對于發揮體育核心素養有很高的融合度。
核心素養下的體育教學分為體育精神、運動實踐、健康促進這三個大方面。體育精神就包括:思考、堅韌、奮進、不放棄等。運動實踐包括:動作技術、專業能力、身體素質等。健康促進包括:形成體育鍛煉意識、養成體育運動興趣等。
常規的教學方式就是示范教學和自主練習教學,學生在運動過程中沒有太多的思考,興趣養成困難。針對一些比較難的技術動作,久久不能掌握,還容易喪失信心,學生繼續運動的興趣很低。同時,常規的教學方式,并不能完全展示出一些運動項目的專業性,學生的技術掌握度并不熟練,比如跑跳鍛煉的身體核心部位、擊打鍛煉的身心協調性這些方面都不能達到。運動起來最多只能算是消耗了體能,身體素質的增強還遠遠達不到[1]項敏玉.探究體育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生體育品德培養策略[J].學苑教育,2022,(06):52-53+56.。
“問題驅動式”教學就是教師提出問題,思考技術動作應該怎么實現。課堂是互動形式的、探究形式的,而不是常見的“老師講了你們下去自己練”。“問題驅動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育自信,技術動作掌握不成難題。“問題驅動式”能夠形成比較專業的教學探究模式,針對技術動作形成、身體素質增強有更好的引導方式。“問題驅動式”能夠養成學生自主掌握運動技巧的思考習慣,提升自主參與性和自主練習性,維持學生長久運動的興趣,養成思考、鉆研、探究的個性品質。這種教學方式更加契合體育核心素質培養。
例如教學排球發球動作,教師一開始之前并不是要求學生能夠發出多好的球,而是注重講解怎么擊打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果,如何擊打會產生更有效的效果。要有思考和嘗試的這個過程,學生才能在試錯、不規范的練習過程中總結經驗。教師不需要喊口號、打雞血,換個從練習成效和練習方法的角度思考:學生一開始并不了解如何發球,需要一層一層的去教學。每一層不是光指導動作就行,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做這些準備動作,為什么要擊打后下方,要用問題去引導思考,讓思考化作嘗試,讓嘗試的結果去糾正自身的不規范,通過自身的思考和改正獲取質的提升,學生的成功喜悅感增強練習的興趣,增強探索的趣味。所以,教師要靈活的運用問題驅動來引發自主思考和嘗試,學生才能增強自主性,掌握扎實的基本運動技能,提升學習的興趣,思考自身在運動過程中的協調性,促進身體素質提升,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發展體育運動核心素養[2]楊建強.初中體育排球技術教學的訓練要點和安全防范[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9,(09):52.。
所謂問題驅動式就是:提出問題,趨使學生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放在排球訓練教學中,就是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技術動作的要領。促使技術要領的有效掌握。舉個例子:在熟悉擊球角度時,技術要領是手掌最堅硬部位擊打球體后中、下方。教師做出示范動作后,提出問題,要求學生思考不同角度是否產生不同效果的擊球。通過實際的練習,發現擊打球體正中,球成水平稍微傾斜運動,球體容易超出界限。擊打球體上方容易產生不過網情況,唯有在中下部擊打,使得球體呈斜下方向運動,并帶有輕微向上回旋,球體易過網,不易出界,速度較快,爆發力較強。學生通過問題驅動引導思考,主動練習,發現技術要領的原理,掌握也就更扎實,對于每一次的練習也將更具有針對性[3]徐文超,程宇.排球發球技術的發展及教學訓練方法[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32):183+185.。
問題的提出,會給學生建立一個疑問,在教師已經示范基礎動作后,學生有探索的基本能力,也就產生了解決疑問的興趣。通過不斷地嘗試和練習,學生掌握技術要領后,會從內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運動本就是這樣,不在于智力,只在于是否勤加練習,通過自己成功解決問題,掌握技術后,這種喜悅是無法言表的。也就是說,通過問題驅動,學生會更加傾向于思考怎么解決,從而自主練習的頻率也在提升,專注度也在提升,長此以往,在收獲成功和進步的過程中,學生逐漸愛上運動,自主運動[4]沈向陽.初中體育排球技術教學策略探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7,(27):54.。
經過上述的問題驅動式引導,學生不僅能夠具有自主思考的興趣在里面,更會具有針對性的一次次調整自己的每一個動作。在反復實踐和訓練的過程中,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力量控制都得到提升,身體素質自然得到加強[5]朱青.關于女子排 球正面上手發球教學方法的創新思考[J].新課程(下),2016,(05):99.。
發球的最佳效果是力量大、速度快、弧線平,在開始教學發球之前,應當讓學生了解發球的效果應當以什么為標準,才能更好的開展練習。思考的主要點是怎么使得排球具有更快的速度,怎么使得發球的速度達到最快?當學生明白并清楚排球從擊發到落地的標準要求,學生才能更好地進行練習。
發球的準備姿勢是優化一切不必要的動作,達到最大發力點和保持身體協調發力的準備。當排球下落至擊發高度時,身體能夠準確的跟隨視覺判斷做出行動。有的學生發球重心不穩,有的學生發球不過網,有的學生發球錯失良機,通過設置問題,思考準備動作的意義和標準,以及拋球高度,再用自己的嘗試和訓練不斷提升發球穩定性。
發球時擊打排球的上、中、下三個點位,都會產生不一樣的發球效果。關于出現的問題或者需要集中提升的能力,教師設置問題進行引導思考,要讓球發出去具有力道,那么球體運動不能是向上或者平行,唯有向下才是加速度最快的。那么向下運動,手部應該保持什么姿勢和擊球點位?學生再思考,再實踐,總結出后中下方為最佳點位[6]郭婷.排球正面上手發球手法的教學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10):69-70.。
先要讓學生明白,發球的基本效果是什么樣的。教師先提出問題:“同學們,經過剛才演示,可以發現球體比較有力的沖向了對方的場地。如果我們換一種發球姿勢會怎么樣呢?”引導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再一次示范發球動作,讓學生拿上一顆排球發球嘗試一下。然后觀察學生的發球效果。隨后再一次提問:“經過你們自己發球練習,是不是發現,有的球還沒有擊打就已經落在地上了?有的球發出去超出了界限?有的球則是偏移路線運動?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引導學生思考,擊球的時機和擊球的點位以及擊球的力度。
接著開始拆分演示,準備動作:雙腳自然分開,控制好重心。左手拖住球置于體前。發球時,左手將球平穩地向右邊肩前方向上拋起。高度約為50厘米。在拋球的同時,右臂抬起,屈肘后引,肘部與肩齊平。如圖1中的步驟①②③。
圖1 正面上手發球示意圖
示范結束后,提問學生:“剛才老師發球的時候,有沒有同學注意到,我左手拋球時是向右前方拋出的,為什么?”這個問題驅動在于讓學生明白:向右前方拋出,身體的重點落于前腳,肘部發力才能更具爆發力。過于向左或向右,排球的中心和身體的重心不好控制,就容易出現發球偏移或者錯失擊打時機。緊接著讓學生一邊思考一邊通過練習加深準備姿勢中,關于重心和發力的感知。
接下來便是開展擊球的示范。擊球動作:手指和手掌自然的張開,和排球的弧形形成貼合之感。手腕稍后仰,保持一定的緊張感,眼睛要一直注視排球。上體稍向右轉動,抬頭挺胸展腹,重心開始移動到后腳,右腳蹬地重心前移,左腳穩住,收腹、屈體迅速帶動手臂揮動,左腳重心向上,提供一個更具爆發的推進力。揮臂成直線,用手掌堅硬部位擊打排球的后中下部分,發球后,隨著重心,迅速進入場內。如圖1所示步驟④⑤⑥⑦。
示范結束后,提問學生:“這個擊球動作,最核心的就是力量掌控、角度、速度。通過物理學習,我們知道,這個排球要運動的快應該怎么辦?應該要使擊球的力道變大。如果我們使用手掌重心去擊打會怎么樣?是不是就會緩沖力量的發揮,所以擊球一定要用手掌堅硬部位去擊打。”接著引導學生開展拋球擊打的兩個動作,感知發球的力量配合,身體協調。實操一小會后,開始提問:“同學們剛才發球,有的偏了有的過了,現在經過感受一番,知道是為什么了嗎?”接著引出擊球角度的思考。
擊球角度:當排球下落的過程中,選取排球的中下部大致點位進行擊打。擊打出的效果因具體點位和使用力度出現細微變化。一般情況擊打正上方,排球容易不過網,擊打最下方容易飛得過高,擊打正中位置,球體大致水平移動,擊打中下方,使之帶有一定的上升回旋,不僅能夠過網,過網后還能具有一定的向下運動主推力,使得排球具有速度、力量[7]沈文敢,董王華.初中排球正面下手發球游戲化教學設計課例談[J].體育教學,2014,34(02):65-66.。其原理如圖2。
圖2
教師提出問題:“這個球體要有速度和向下運動的趨勢,還要保持慣性,具有力量。角度是不是很重要?你們說擊打排球的哪個部位,效果最好呢?”然后讓學生自主嘗試不同角度擊球產生什么效果。該問題驅動設置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思考技術要領,當學生明白擊球角度的不一會帶來不一樣的發球效果,學生才能在練習中有自我糾正的標準[8]楊帆,張勇.排球正面上手發球的教學絕招[J].中國學校體育,2014,(02):52.。
整堂課圍繞著問題驅動進行,更注重了技術動作的原理。從課堂興趣來看,學生們很樂于思考,認為這樣的思考很有趣味性。在他們的嘗試下,他們甚至掌握了利用角度偏差發一些比較有水準的發球。從課堂氛圍來看,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學生們就再嘗試練習,主動性很強,互動性討論也很多,他們像是在研究一個技術難關一樣,嘗試成功后歡呼雀躍,練習的興趣盎然。從課程的實效性來說,學生們分步驟思考原理,然后開始嘗試練習,技術動作掌握扎實。從課程的整體表現來看,學生積極練習、積極思考、互動交流、探究欲望強、技術動作掌握達標,在核心素養中關于技術、興趣、能力、品質、個性、身體素質等多方面都有極大落實。
問題的提出,會給學生建立一個疑問,通過不斷地嘗試和練習,學生解決疑問。那么關于問題本身的理解就會更加清晰。在發球教學中,重要的就是發球原理和技術要領兩個部分。以問題驅動,以問題引導思考,以問題推進嘗試。學生在不斷地自主思考和練習穩步掌握技術要領,為自主練習提供能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