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杉
摘 要:本文以北京市特色高水平骨干專業建設項目為依托,面向機場運維保障行業、智慧機場行業,按照運維保障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發展對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要求,從完善數字化人才培養方案、加強數字化師資團隊建設、豐富數字化教學資源、加強數字化教學管理等方面,對復合型高技能人才培養數字化轉型展開研究,以期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為培養新時代復合型高技能人才提供條件。
關鍵詞:人才培養? ? 數字化轉型? ? 專業群發展
首都機場集團公司“十四五”時期的總發展目標是“進入世界一流機場集團行列”。首都機場集團公司將繼續推行新機場、雙交通樞紐、航空港群的“三大戰略”。北京市的“雙樞紐”建設基礎已經完善,把首都機場、大興機場都建設成了大型的國際樞紐。隨著中國機場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加速培育滿足新興行業和新型發展模式需要的復合型技能人才。
隨著互聯網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學科知識結構體系發生巨大變化,專業課程教學需要信息化與數字化相結合。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到“十四五”時期末,我國的專業技能人員規模將不斷擴大、素質將穩步提升、技術人員構成將持續改善、待遇將穩步提高。就北京市而言,對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的需求日益迫切。
一、實施方法
(一)制定完善數字化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機場運維保障行業對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要求,北京市電子信息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依托校企產教學院平臺,通過調研、訪談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審定,創新“學訓雙輪驅動、校企共同育人、多能復合培養”人才培養模式,采取學制教育和社會培訓并舉、“學訓雙輪驅動”的方式滿足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八個共同”將學院與企業緊密相連,對崗對標開發在校學生與社會學員課程,共建課程體系,新增面向數字化設計及數字化應用的相關課程及相關新技術、新科技介紹,使人才培養更加貼合機場運維保障行業的發展需求。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培養高技能人才,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實現人才可持續發展,應當著眼于專業數字化技術培訓創新及綜合應用。所以,需根據運行保障專業群數字化轉型發展趨勢,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突破專業人才培養的瓶頸。如在現有數字化轉型專業課程中更多融入數字可視化檢測、數字可視化分析等內容,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研究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學院學生在全國及北京市各項技能大賽中屢次得獎,在北京市創新創業大賽中脫穎而出,促進了人才的不斷成長,為人才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加強數字化師資團隊建設
隨著新機場的高速建設,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成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聚焦點。學院每年開展二至三期新興信息技術(VR、AR、AI)在教學領域中的應用培訓,加強師資培養,提高教師數字化課程教學水平。面向專職教師平均每年舉辦三至四期專業軟件應用培訓班,提高教師對專業軟件的應用能力。
(三)豐富數字化教學資源
學院網絡信息安全工作遵循國家信息安全標準,所有校區光纖全覆蓋,完善網絡基礎設施,規劃打造智慧教學環節。
經過幾年建設,以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頂層互選的三層結構形式建立專業群課程體系,學制教育課程分為群平臺課程、群核心課程、群互聯課程,社會培訓采用模塊化課程。專業群課程體系在低層共享階段設置有公共基礎課程、專業群平臺課程;在中層分立階段以專業群核心課程為主,可模塊化調整課程。在課程建設過程中聘請博維和動力能源等企業專家、世賽專家共同開發學制教育核心專業課程10門,與教學專家和德育專家共同確定專業群公共基礎課程10門。邀請企業專家參與共同開發數字化工作頁10個,開發《智能樓宇管理員》《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員》等職業工種核心課程的教學視頻10門,微課51個。各種教育教學資源服務于課題教學、專業技能大賽以及社會培訓。加強各種資源建設,提高教學效率,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學院教師榮獲北京市教師職業教育教學能力大賽優秀獎和三等獎,學院團隊在北京市微課比賽中榮獲制作團隊三等獎 。
通過數字化教學資源的不斷豐富與更新,實現教學實訓設備共建共享,形成了數字化育人環境。
(四)加強數字化教學管理
充分利用數字化的教學與管理手段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保證課堂教學效果。教師積極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小程序完成隨堂小測驗、問卷反饋等環節,提高了課堂效率。對于軟件類、操作類課程教學運用錄播系統等教學模式,提升了教學質量,提高了教學效率。
數字化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內容呈現多樣化,師生課堂互動更加高效。通過平臺在線交流、網上答疑等多種形式,教師學生交流更為直接。通過平臺測評功能,教師密切關注每名學生學習狀況,產生班級個人成績數據報表和圖形匯報材料。
利用數字化技術,逐步實現考教分離,通過教學大綱建立考試題庫,根據教學內容使用數字化教學平臺題庫組卷,使不同時段不同教師考同一門課程試卷更加合理,從而可以對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進行有效評價。同時,構建實操過程數字化考核評估系統,可以對實操過程進行精準查詢。多種評估手段的運用,使教學評價更合理、客觀,對結果的分析更加準確,能充分調動師生參與教育教學的積極性。
二、應用與成效
(一)創新學習手段,拓展學生學習渠道
打破原有學習空間的界限和時間的約束。學生可以方便地使用數字平臺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微課、視頻、拓展資源和模擬仿真軟件,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教師指導學生轉變各種學習方式,并通過多元化評價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與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教學成效。
(二)加強師資團隊建設
學院以專業群為平臺,創建各專業師資隊伍,建設一支由專業帶頭人為引領,以專業方向負責人(含首席技師)為核心,以課程負責人為骨干,以骨干教師為主體,包含基礎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在內的專兼結合的教學創新團隊。以“三教”改革為載體,提升團隊整體實力,教法體現“互聯網+教育”,通過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及效率。教材體現專業資源庫建設特色,校企合作開發工作手冊,加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
(三)通過校企合作一體的數字化技能社會培訓搭建終身學習平臺
學院采用“互聯網+企業定制”培訓模式,定制開發技能崗位標準。校企合作共同開展高技能人才研修和培訓。對在職人員提供各種優質學習資源,滿足多種學習形式的繼續教育需求。這使學院向構建數字化、網絡化、個性化的現代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又邁進一步,符合構建學習型社會的要求。
三、問題與對策
(一)疫情發生期間有序有效開展在線教學
在線平臺課與學生互動方式比傳統課堂豐富,能夠運用語音、圖片、文本等對學生進行展示與講解。借助平臺實時交流、在線測試、聊天工具等方式,師生交流更為直接,收到良好效果。學生通過使用在線平臺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學生不局限于環境,在家就能夠進行學習。
教師可以利用在線平臺系統,隨時隨地掌握學生學習狀況。
例如,可以通過統計分析查看作業完成率、測試的及格率以及學生瀏覽視頻進度等,方便教師更直接更清楚地全面掌握學生的狀況,對學生本門課程進行綜合評價。
(二)數字化課程資源建設需要進一步規范化
部分數字化資源停留在圖片、視頻、音頻羅列層面,沒有從教學角度、學生角度設計場景,缺乏教學難點、重點。
數字化資源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缺乏深度資源開發等問題。制作周期較長,相關專業缺少對行業動態、技術指標的內容設計,制約數字化資源應用的效能,需要開發團隊深入企業調研,積累一定的企業實踐經驗,并對技工教育內涵有深入理解認識后,再對數字化資源進行設計開發。
(三)利用新型信息技術優化實訓環境
隨著互聯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有些虛擬場景可以使用新興技術(AR、AI),虛擬環境可以基于由真實數據構建的數字模型組成,而職業教育的優勢是實踐性教學,最好的教學方法是由教師帶領學生走進工作崗位,感受真實的職業場景,在真實環境中、崗位上進行學習操練。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教師無法為學生創造這種真實的職業場景,于是利用VR技術創造了沉浸式實訓活動環境,使學生能夠置身于虛擬現實情景中,實現多維性交互,鍛煉提升實踐技能。
參考文獻:
[1]張文燕.基于網絡教學綜合服務平臺的數字化課程建設與應用分析報告[J].職業,2021(1).
[2]單俊豪,閆寒冰.教育新基建賦能數字化教師培訓資源建設[J].現代教育技術,2022(3).
[3]魏民.在職業教育應用視角下的VR/AR技術[J].中國電化教育,2017(3).
(作者單位:北京電子信息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