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中,實踐性教育得到了廣泛關注,特別是對于音樂這一學科來說,其與實踐性的結合,是保證教學效果、教學質量有效提升的關鍵。其中,律動教學模式的融入,正是強化小學音樂教學實踐性的有力舉措。律動教學本身具備趣味性、直觀性、自娛性等優勢,契合當前階段小學音樂學科教學改革的需求。基于這種大背景,本文將以“律動教學激發學生潛能”為主題,以《幸福拍手歌》為例,探究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律動教學的重要意義及有效形式。
一、教學目標
1.基礎目標
引導學生聆聽《幸福拍手歌》,并通過律動教學帶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2.深層目標
(1)在聆聽并掌握歌曲基本節奏后,教師可讓學生根據《幸福拍手歌》節奏編創律動動作,加強與教師互動,并發展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發散學生思維。
(2)強化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掌握能力,通過把握節奏深入專業音樂知識學習,調動學生求知欲、積極性。
二、教學過程
(一)課程導入
課程導入環節,教師需結合實際課程內容做出具體規劃與設計,這是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重點。
教師:同學們,現在老師給大家播放兩首歌曲,大家聽一聽,聽完之后請同學們將自己的感受分享給其他同學。
教師播放《魯冰花》,而后播放《幸福拍手歌》,讓學生對比兩首歌曲的不同,并進行分享。
教師:同學們,現在這兩首歌曲已經聽完了,分別帶給大家怎樣的感受?哪位同學先來分享一下?
學生A:老師,我感覺《魯冰花》給我一種悲傷的感受,《幸福拍手歌》給我一種歡快、愉悅的感受。
學生B:老師,我感覺《魯冰花》讓我很壓抑,但是又有點感動,《幸福拍手歌》讓我覺得很快樂、很開心。
教師:好了,同學們,我們的分享先到這里。那么老師問大家,兩首歌曲之所以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是不是因為音樂節奏在不斷變化呢?
學生:是。
教師:節奏是每首音樂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在歌曲表達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接下來,老師將帶大家走進《幸福拍手歌》的世界。同學們,我們再來聽一遍《幸福拍手歌》,這次希望同學們仔細聆聽,找到整首歌曲中相同或類似的樂句,并關注節奏變化的特點。
教師:好,歌曲播放完畢,現在老師給大家劃分小組,每組4個人,我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幸福拍手歌》這首歌曲的相同樂句有哪些,節奏變化有怎樣的特點。小組可派代表到臺前給大家以拍擊形式模仿一下節奏變化。
學生敲擊節奏變化,闡述相同樂句的特點。
教師:同學們,現在我們已經對《幸福拍手歌》有了初步認識,現在老師來帶領大家學習X.X這個節奏型(板書)。
(這一環節,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多首具備這一節奏型的歌曲,加深學生的直觀體會。)
(二)節奏把握與練習
在小學音樂節奏教學中,學生對節奏的把握與練習更加有助于提升音樂核心素養,其節奏感也會在不斷練習中有明顯提高。
1.初始環節
教師:首先,老師為大家進行范讀,將X.X這個節奏型分解為:
X X" " "X
da-A-da
各小組學生根據教師范讀做出模仿。
而后教師示范連讀:
X." " "X
da-da
學生再度模仿。
2.加字范讀
X. X
拍" " " 拍
3.連讀
X.X X.X" " X.X X.X" "X.X X
如果" " 感到" " 幸福" "你就" " 拍拍" 手
4.小節線連讀
強弱拍突出
4/4 X.X丨X.X" " X.X X.X" X.X丨X
" " " " " " " " " " " " " " " " 如果" " " " "感到" " " 幸福" " "你就" " 拍 拍" " " " 手
教師:同學們,在上述練習中,我們以“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這一句的練習為主,現在老師來帶領大家一起讀一讀整首歌曲的節奏。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幸福拍手歌》節奏譜例。
教師:同學們,我們現在按照整個歌曲的節奏一起讀歌詞,注意觀察,看看是否有節奏相同的樂句、節奏不同的樂句。(節奏不同的樂句是歌曲演唱重難點,教師需重點關注)
(三)走進歌曲演唱與律動
歌曲演唱環節是整個課堂環節的核心,可以豐富歌曲演唱情境,創新歌曲演唱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更迅速地走進《幸福拍手歌》的律動學習中。
1.創新創造,激發熱情
小學階段的學生可塑性、探索欲、求知欲都是較強的,教師可以抓住這種特點,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并激發學生積極主動進行小學音樂知識學習。音樂本身就屬于藝術范疇,教師在具體教學時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天性。同時,小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是十分豐富的,因此,他們創作的藝術作品往往充分體現了自身的個性。基于此,教師就需要以聲勢律動的形式來促進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提升,進而讓學生更愿意參與到音樂學習中。在《幸福拍手歌》的演唱、律動教學中,教師需明確這首歌本身節奏感較強。
教師:上述基礎性理論知識的講解已經完畢,現在我們再度聆聽《幸福拍手歌》,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在此次聆聽完畢后,根據該歌曲,先進行一一演唱,而后融入自身想法,為歌曲設計適合的動作,如拍手、跺腳等。小組成員之間可自由討論,在改編完成后,每個小組依次到臺前進行小組編創作品的演唱并配合動作。
各小組學生演唱、編排并設計動作。
教師:同學們,我們的歌曲演唱、舞蹈編排已經初具雛形,在課后托管環節,我會抽出時間幫助同學們不斷完善。接下來,讓我們參與一下音樂游戲。(作為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對游戲的興趣很強,教師可及時組織音樂游戲)
游戲1:利用三角鐵等簡單的樂器,或者桌椅板凳等,進行相應節奏的體現;
游戲2:利用不同玻璃杯,加入不同水量,以打擊出不同節奏。
以這種活躍有趣的形式提升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進而讓學生更愿意主動進行音樂的演奏、歌曲的演唱,保證律動教學與《幸福拍手歌》深度融合。
2.設置動作節奏,強化音樂感知
音樂鑒賞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而教師如果想讓音樂鑒賞變得較為簡單,就需要及時引入律動教學這種方式,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學生在律動感受中能夠了解《幸福拍手歌》這首作品所展現出的節奏變化、旋律起伏等關鍵音調信息。
教師:我們已經了解了《幸福拍手歌》的節奏變化,現在老師給出大家整首歌曲的軀體動作。(展示在PPT中,然后將其中部分動作去掉,讓學生根據自身感受創作,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音樂內涵、節奏與價值的欣賞。這種師生互動的方式,會讓學生對參與音樂活動更感興趣)
教師:剛剛通過互動,我們再度感知了《幸福拍手歌》的節奏感及韻律動作編排。現在老師考一考大家,看看你們是否能夠迅速找到樂器體音、演唱者體音等不同的聲音元素,同時考查一下大家對《幸福拍手歌》整體節奏的把握程度。
學生一一做出回答。
節奏動作感知與設計對學生視覺、聽覺等感官的發展有積極作用,促使學生從被動聽取老師講解轉變成自身積極主動探索,從模棱兩可到了解、掌握、精通。這說明學生在律動教學的影響下視覺感知能力以及聽覺接收能力在不斷地增強,這對學生音樂課程學習起到的促進作用非常明顯。
三、教學成效
在此次教學之中,整體教學效果十分顯著。
(一)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其自主學習習慣并未養成,自主學習能力也較弱,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引導,被動性、依賴性均較強。但是,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計劃中融入律動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深入節奏動作的編創之中,并進行合作學習,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就得到了充分鍛煉,這對學生未來全面發展大有裨益。
(二)學生音樂感知力得到提高
小學是每個學生初步接受系統性、規范化教育的第一場所。學生初入校園,對音樂感知能力較弱,某些學生甚至無法理解音樂課堂中樂曲、歌曲所表達的節奏、情感,這就導致無法全面掌握教師所講授的理論性知識。在此基礎上,融合小學音樂教學與律動教學,讓學生跟隨音樂節奏舞動身軀,做一些簡單肢體動作,啟發學生根據節奏變化改變自己的軀體動作,并給學生時間、空間,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練習,經過一段時間,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就會得到明顯提升。
(三)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得到有效提升
小學階段音樂課程設置具備一定特殊性,在常規教學中一般不設置考查項。這就導致學生、教師普遍未形成對音樂學科的正確認識,對其重要性不甚了解。在傳統音樂教學中,基本以傾聽音樂、歌唱技巧學習等為主,整個課堂枯燥、乏味,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而引入律動教學法之后,教師能夠帶領學生活動起來,跟隨音樂節奏做出各種動作,這對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的小學生來說具有巨大吸引力與感染力,使學生愿意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并嘗試做出動作。這也對激發學生參與音樂教學活動的熱情十分有益,使學生能夠在這種直觀體驗中感知音樂的魅力。
(四)學生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
對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其注意力僅僅能夠維持較短一段時間,一旦其注意力不夠集中,學習興趣也會降低。而在音樂課堂中融入律動教學法,學生能夠在律動中集中注意力聽節奏、想動作,潛移默化中就會深入每一首歌曲的學習,并內化音樂知識、演唱技巧,這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反思
律動教學法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音樂價值,提升音樂素養,使抽象的音樂變得更加直觀,有助于學生理解。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都是以生活環境中常見的元素來呈現,因此,律動教學這種實踐性極強的方式也能夠將音樂與生活進行有效的融合。但是,需要注意,小學生理解能力以及認同能力都十分有限,無法透徹理解一首歌曲或樂曲所表達的情感,因此,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時,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以幫助學生更加充分地感受音樂節奏,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感。而律動教學就在這個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它能夠使學生在傾聽音樂的同時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感以及主旋律,并做出有節奏感的動作,進而促進學生音樂素養以及審美能力的提升,十分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發展的規律。
(作者單位:沈陽市遼中區第二小學)
編輯: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