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材解析
《貓》是著名作家老舍筆下的一篇狀物散文,其深刻地描繪了貓的性格特點和滿月小貓的淘氣可愛。文章創(chuàng)作于1959年,當時老舍已定居北京,過著養(yǎng)花、逗貓、寫作和待客的生活,老舍以其細膩的觀察和生動的語言展現(xiàn)了貓的古怪性格和豐富的情感。文章通過簡潔生動的語言和詳細的情景描寫,傳達出作者對貓的深切喜愛,同時也體現(xiàn)了他對生活細節(jié)的精準捕捉能力。本案例以此為基礎,旨在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和情感體驗能力,通過深入分析貓的不同特性,引導學生理解和欣賞文本的深層含義。
二、教學目標
1.提升精細閱讀能力:通過對《貓》中復雜情感和細膩描寫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對文本細節(jié)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使他們能夠更深入地捕捉和領會文本中的隱喻和象征意義。
2.增強文本解析和批判思維:通過對老舍作品背景的探究和文本內(nèi)容的深度分析,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社會、歷史背景的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使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見解。
3.促進情感共鳴和價值觀建構:通過討論老舍對貓的深厚情感及其生活哲學,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引導他們在閱讀中深度體驗老舍對貓的情感,從而在理解文本的同時形成個人價值觀。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老舍散文《貓》中的主題思想和藝術特色,這包括對老舍獨特的語言風格和細膩的情感描寫進行分析,對文章結構和敘事技巧進行重構,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2.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并感受老舍在《貓》中所表達的復雜情感和文章背后表達的隱喻內(nèi)容。學生可能難以完全把握文章的象征意義和作者的隱喻用法,尤其是將這些文學元素與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聯(lián)系起來。
四、方法與策略
1.互動式教學:通過課堂討論和互動問答,激發(fā)學生對《貓》這篇文章的興趣和思考。教師可以提出開放式問題,引導學生探討文中“貓”的象征意義、老舍的寫作風格等,從而促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教師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擬等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和理解文中人物與貓的情感交流和行為特征,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2.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在教授《貓》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視頻介紹有關貓的知識、老舍的生平、文章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等,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獲得更直觀、全面的認識;投影儀和電子白板可用于展示文本分析、歷史資料等內(nèi)容,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3.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主要是讓學生自由結合成學習小組,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拓展思考方向,讓學生不再拘泥于自己的固有思維,而是能夠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對閱讀文本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從而有效提升學習效率。
五、教學過程
(一)微課展示,趣味引入
教師首先播放一系列關于小貓日常生活的微課視頻,包括小貓捕獵、玩耍、互動等生動有趣的場景。這些視頻旨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對貓的興趣。
師:同學們,看完這些小貓的視頻,你們有什么感受?有沒有覺得這些小貓很有趣?
學生甲:老師,我覺得小貓捕捉玩具的樣子很機靈,看起來很聰明!
學生乙:是啊,小貓伸爪子的時候好像在和我們打招呼,很可愛!
師:沒錯,貓咪的這些行為讓我們感到既有趣又親切。你們知道老舍先生為什么會寫一篇關于貓的文章嗎?
學生丙:我猜老舍先生一定也很喜歡貓,可能他身邊也有貓陪伴。
師:你說得非常對。實際上,在老舍先生的生活中,貓是他的忠實伙伴。在《貓》這篇文章中,他不僅描繪了貓的生活習性,還表達了對貓深厚的情感。那么,通過觀看這些視頻,你們對貓有了怎樣的理解呢?
學生?。何矣X得貓不僅可愛,它們的行為也很有意思。它們好像有自己的小世界,很獨立。
師:是的,這正是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老舍在《貓》中通過細致的觀察,揭示了貓的內(nèi)在世界和它們獨特的性格?,F(xiàn)在讓我們一起深入閱讀這篇文章,看看老舍筆下的貓是什么樣子的吧。
(設計意圖:首先,通過播放關于貓的日常行為的視頻,如捕獵、玩耍、互動等,讓學生直觀感受貓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征,這種直觀的展示有助于學生在情感上與貓建立聯(lián)系,增強對課文內(nèi)容的好奇心。其次,通過師生互動,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貓的行為背后的意義,如探索它們的本能和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這種思考過程不僅促進了學生對貓行為的理解,也為接下來深入分析老舍筆下的貓鋪墊了基礎。最后,這一教學活動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趣味性強的內(nèi)容引入課堂學習內(nèi)容,學生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中逐步過渡到對文學作品的認識和分析,有效提高學習興趣。)
(二)分段閱讀,掌握整體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在微課視頻中看到了非常多古靈精怪的小貓咪,它們有的喜歡捉迷藏,有的喜歡捕捉小蟲子,還有的喜歡和主人親親蹭蹭。那么在老舍先生的筆下,小貓咪又是什么樣的呢?請大家分小組閱讀這篇文章,把文章的層次段落分出來,并且講一講每一個層次寫了哪些內(nèi)容。
(學生分組閱讀并討論)
學生甲:老師,我們小組將這篇課文分成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自然段,這幾個自然段主要是在寫貓的性格,就像文中寫的那樣“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一部分是圍繞“古怪”這個詞進行描寫的。第二部分是最后一個自然段,主要是寫滿月的小貓,這一部分主要寫了滿月小貓的性格、動作等。
師:是的,這位同學分的層次是比較合理的。還有其他的小組有不同的想法嗎?
學生乙:老師,我們小組認為可以把這篇課文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第一和第二自然段,主要寫了小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是從比較大的方向進行描寫;第二個層次是第三、第四和第五自然段,主要是通過非常細致的描寫來展現(xiàn)小貓的性格和行為動作;第三個層次是最后一個自然段,主要是寫滿月小貓的性格和行為。
師:很好,這個小組又給出了一種不同的層次劃分方法。那么下面我們來細致地分析一下文章結構。
(教師在多媒體設備上給出前五個自然段的具體內(nèi)容。)
師:同學們請看,在第一個自然段當中老舍先生使用了“總—分”的寫作方法,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是“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后面的所有內(nèi)容都是圍繞這一句話展開,那么,我們看看第二自然段是如何描寫的,哪位同學可以分析一下?
學生乙:老師,第二個自然段就直接開始寫貓的性格和行為,沒有像第一個自然段一樣先給出總結的一句話,然后再詳細描寫。
師:是的,我們可以把第二自然段看成是第一自然段的一種延續(xù),第三、第四和第五自然段也是如此。所以你覺得第一自然段和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自然段之間是不是同一個層次呢?
學生乙:是的,老師,我覺得前五自然段之間不需要劃分出一個新的層次。
師:對,在這篇課文當中前五個自然段之間就是同一個層次,都在寫貓的性格。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的教學重點放在了課文層次劃分的討論上,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文章層次進行劃分,這是學生對文章進行整體把握的第一步。在這個過程中兩個不同的小組有著不同的層次劃分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急于否定學生的討論結果,而是引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細致的分析,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層次結構。這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思考學習的內(nèi)容,對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抓關鍵詞,感悟情感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分析,我們對這篇課文已經(jīng)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那么哪位同學可以說一說你最喜歡這篇課文當中的哪一句描寫呢?
學生甲:老師,我最喜歡這一句描寫了:“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讓你給它抓癢。”我覺得這句描寫真的太可愛了。
師:是的,這句描寫真的特別可愛,展現(xiàn)出了小貓咪的性格,那么哪位同學可以在這句話當中找到一個非常關鍵的詞呢?這個詞特別能展現(xiàn)貓咪的性格。
學生乙:老師,我覺得是“蹭”這個字,這個字特別傳神地表達出了這一動作,讓人感覺小貓咪是特別黏人、特別喜人的。
師:是的,同學們,如果我們把這個詞換成“摩擦”,會是什么樣的效果呢?
學生乙:老師,我覺得如果換成摩擦會顯得特別生硬,因為摩擦這個詞并不會展現(xiàn)出力度,而“蹭”這個詞就讓人感覺很溫柔,貓咪的動作是輕輕的。
師:是的,這兩位同學的分析是非常正確的,那么為了更好地幫助同學們理解這兩個詞語,比較近的同學可以用后背相互摩擦,然后用胳膊去輕輕蹭你的同桌,感受這兩個詞表達的感情。
學生丁:老師,我們在用后背摩擦的時候,如果用的力比較大一點就會弄疼別人;在用胳膊去蹭同桌的時候,那種感覺是很溫柔的。
師:是的,同學們,我們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感受到了小貓咪“蹭”你腿時的感情,大家是不是覺得這個詞用得特別傳神呢?
學生(一起回答):是的,老師。
師:那么我們一起來完成以下這個表格(如表1)。
(設計意圖:這個教學片段主要是讓學生去理解課文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詞語,從而提升學生的情感感受能力和閱讀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理解這篇課文的寫作風格,從而在閱讀這篇課文的其他內(nèi)容時也能夠斟酌每一個詞的用法和表達的情感,這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作業(yè)設計
1.尋找課文當中其他描寫比較突出的字、詞和句子,分析表達的效果和情感。
2.尋找生活當中你喜歡的小動物或植物,模仿老舍先生的這篇課文進行段落寫作,注重細節(jié)描寫和情感表達。
第一項作業(yè)是引導學生在課后對這篇課文進行反思和回顧,讓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這篇課文的寫作方法、情感表達方式等,從而為第二項作業(yè)做好鋪墊。第二項作業(yè)是讓學生在充分理解這篇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寫作模仿,進一步提升學生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和認識,這對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七、課后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分別使用了信息技術教學、趣味課堂導入、小組合作學習和師生互動等教學方式,給學生營造了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進行自主學習和深度學習,不斷增強對學習內(nèi)容的理解,從而提升閱讀理解能力。但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并不是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討論中,那么在日后的教學中需要進一步解決這一問題。同時,在師生互動的時候,和教師進行有效互動的學生少之又少,這就需要教師進一步改進師生互動的方法,有效激發(fā)更多學生參與到師生互動中,從而為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qū)七里河小學)
編輯: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