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李文卿(1992—),女,漢族,江蘇豐縣人,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學。
一、案例背景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英語學科被賦予工具性與人文性雙重屬性的新定位。這意味著,英語教育不再僅僅局限于語言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而是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思維品質、自主學習能力等核心素養。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工具性價值被過度放大,人文性作用被嚴重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只關注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而對英語文化背景及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缺乏了解。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雖然能夠掌握一定的語言技能,但是在自主意識、質疑精神、合作交流等生命成長所需的核心素養方面卻存在明顯不足。因此,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該轉變觀念,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重新審視和設計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切入點,積極創新教學手段,組織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為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注入更多新鮮的血液,多維度、多層面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使課堂彰顯別樣的生機與魅力。My friends是譯林版三年級上冊Unit 3的內容,這一單元的主題圍繞“朋友”展開,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互動。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學生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語言技能,還可以深入了解友誼的內涵,養成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的品質。這不僅是一個傳授語言知識與技能的良好載體,更是一個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生命成長品質的絕佳機會,著重強調教師如何打造英語趣味課堂,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助力。
二、案例描述
(一)課前熱身: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上一節全新的英語課,你們準備好了嗎?
學生:準備好了,老師!
教師:那我們先來放松一下,聽一首歌曲如何?
學生(興奮):好啊!
(教師播放歌曲friend)
教師:現在,請你們隨著音樂自由擺動身體,感受音樂的節奏和英語的魅力。
學生:(歡快地擺動身體)
(音樂結束后)
(二)導入新課:故事引領,創設情境
教師:這首歌曲的主題是“朋友”,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息息相關。首先,我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森林里來了一只小兔子,它叫小白。小白非常喜歡和其他動物玩耍,所以它在森林里有很多朋友。有一天,小白遇到了一只小松鼠,它叫小灰。小灰非常友好,它們很快就成為好朋友。然而,小白知道它不能一直待在森林里,因為它需要回到它的家。所以,小白決定和小灰告別。你們覺得小白應該怎么說呢?
學生:Goodbye,my friend.
教師:非常好,小白應該說:“Goodbye,my friend.”這是一種非常禮貌的告別方式。那么你們知道要如何介紹我們的朋友嗎?
學生:不知道。
教師:沒關系,同學們,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開啟我們的探索之旅吧。
(三)教授新課:多維度刺激,深化理解
場景一:詞匯學習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些新的詞匯。大家看,這是“goodbye”,意思是“再見”。那么,如何用“goodbye”來道別呢?
(教師展示圖片、實物或視頻,幫助學生理解詞匯。)
學生:我們可以說“Goodbye,my friend.”(再見,我的朋友。)
教師:非常好!那接下來,我們要學習“he’s”和“she’s”,它們分別表示“他是”和“她是”。請大家觀察這些圖片,看看如何用“he’s”和“she’s”來描述它們。
(學生仔細觀察圖片,然后選擇正確的代詞。)
學生:老師,我看到這張圖片里有一個男生在打籃球,如果他是我的朋友Mick,我可以說“He’s my friend Mick.”對嗎?
教師:非常正確!你學得很快。這里的“He’s”就是指這個打籃球的男生。我們再來看下一張圖片,有一位女生在畫畫,如果她是你的朋友Mary,你應該如何介紹呢?
學生:嗯,我想想,可以說“She’s my friend Mary.”嗎?
教師:可以!你們掌握了“he’s”和“she’s”的用法。請繼續觀察其他圖片,看看還能否找到更多例子。
(學生繼續觀察圖片,并積極與教師互動)
場景二:日常交際用語學習
教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會了一些新詞匯,接下來,我們要學習一些日常交際用語。請大家聽對話,然后模仿其中的語音、語調。
(教師播放對話內容,學生認真傾聽并模仿。)
學生:老師,這段對話聽起來真有趣!A對B說:“Goodbye,my friend.”(再見,我的朋友。)B回答說:“He’s leaving.See you later.”(他走了。再見。)
教師:你們模仿得很不錯!這段對話其實是一對朋友在道別。A對B說再見,B則回應,表示他的朋友已經離開了,并且稍后再見。
場景三:朗讀與表演
學生:老師,我們能不能分角色朗讀這段對話呢?我想更好地理解他們的情感表達。
教師:當然可以。我們來分組練習吧。兩人一組,分別扮演A和B,朗讀對話并盡量加入表情和動作,讓對話更生動。
(學生分組朗讀對話,教師在一旁觀察,及時糾正學生的發音和語調問題。)
教師:我發現有些同學將“goodbye”讀成“goodbai”,將“he’s”讀成“hez”等。我們在讀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單詞中的元音和輔音,以及重音的位置,這樣才能夠確保發音準確。
教師:在英語口語中,連讀和弱讀非常常見。我們在朗讀對話時,應該注意單詞之間的連讀和弱讀,使對話自然流暢。
學生:老師,我覺得朗讀時加入一些手勢和表情,能夠讓對話更加生動。
教師:你說得對,手勢和表情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傳達情感。大家在練習時可以嘗試加入一些適當的手勢和表情。
(學生繼續練習,嘗試增加手勢和表情,使對話自然生動。)
場景四:文化鏈接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一些關于告別的表達方式。其實,在不同文化中,告別禮儀也有很大的差異。在西方文化中,除了用“goodbye”表示再見,還有親吻告別和握手告別等習俗。大家有興趣了解這些文化差異嗎?
學生:有!我們想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告別習俗。
教師:好,那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在歐美地區,朋友或家人之間通常會行貼面禮,而在一些南美國家,人們更喜歡親吻對方的臉頰來表示友好和尊重。此外,握手告別也是常見的一種告別方式,它應用于各種場合。
(教師分享關于西方文化中告別禮儀的小知識,學生認真傾聽,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告別習俗。)
(四)鞏固練習:游戲互動,實踐運用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如何用英語告別和介紹朋友。那么我們一起來做記憶大挑戰吧!
(教師展示一張寫有“goodbye”的小卡片)
教師:A同學,請你讀出這個單詞。
學生A:Goodbye。
教師:很好,現在請你在對話中找出含有“goodbye”的句子,并朗讀。
學生A:好的,我找到了。“Goodbye,my friend.”(朗讀句子)
教師:非常好,A同學。現在請你和你的同桌B同學一起使用“goodbye”和“he’s”這兩個單詞,創造一個新的對話。
學生B:好的,我想到了一個句子:“Hi,He is Jack,He’s my friend.”
教師:非常好,B同學。現在請你們兩個一起表演你們創作的對話。
學生A和B:好的。(開始表演對話)
教師:太棒了,A同學和B同學的表演非常出色。接下來,我們來進行情景模擬。我將會給每個小組一個簡單的見面場景,你們需要根據場景設計對話。準備好了嗎?
學生:準備好了!
教師:好的,第一個場景是兩個朋友在學校門口見面,分別介紹自己身邊的朋友。請A同學和B同學開始表演。
學生A:Hi,I’m Tom.She is my friend Rose.
學生B:Hi,I’m Jack.He is my friend Rock.
教師:非常好,你們都做得很棒!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二個場景。這是在公園里,你們要打算分別了。請E同學和F同學開始表演。
學生E:Goodbye,Li yang.
學生F:Goodbye,Mike.
教師:太棒了,你們的表演都非常出色!通過游戲互動,我相信你們已經很好地掌握了如何用英語告別和介紹朋友。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多實踐,提高英語口語能力。
三、案例反思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如何用英語告別和介紹朋友,通過故事引領、情境創設、詞匯學習、日常交際用語學習、朗讀與表演以及文化鏈接等多維度刺激,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教學內容包括詞匯“goodbye,he’s和she’s”的教授,以及如何在不同場景下告別和介紹朋友的對話練習。本案例的教學方法與組織形式,主要包括:(1)課前熱身:通過播放歌曲friend讓學生在歡快的旋律中放松心情,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新課做好準備。(2)導入新課:通過講述一個發生在森林里的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用英語告別和介紹朋友,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3)教授新課: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詞匯學習、日常交際用語學習、朗讀與表演等,讓學生在不同場景中學習和運用英語告別和介紹朋友的知識。(4)鞏固練習:設計游戲互動環節,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英語口語能力。
雖然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豐富多樣,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對一些生僻詞匯的發音和用法仍然存在困惑,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指導。另外,在游戲互動環節,部分學生在表演對話時比較緊張和拘束,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鼓勵他們大膽展示自己。基于此,我提出以下改進措施:(1)針對生僻詞匯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我應該進一步關注學生對生僻詞匯的學習困難,加強對這些詞匯的講解和示范。如可以通過圖片、卡片等視覺輔助工具,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詞匯的意思和用法。其次,我還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課堂活動,如單詞接龍、詞匯搶答等,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鞏固所學詞匯。(2)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為了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自信心,我應該在課堂上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進行口語練習。例如,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小組內就某一話題進行交流,從而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逐漸克服緊張和拘束的情緒,提高英語口語能力。(3)增加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為了鼓勵學生大膽展示自己,我應該在課堂上創設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例如,可以讓學生上臺進行英語口語展示,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和成果。此外,我還可以組織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角等活動,讓學生在更加正式的場合展示自己的英語口語能力。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效果較好,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用英語告別和介紹朋友的表達方式,提高了英語口語能力。但在教學過程中,我仍需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學生的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
(作者單位:江蘇省豐縣實驗初級中學小學部)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