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現代“新農人”,高瀾瑄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在鄉村田園譜寫多彩的青春畫卷。
走進位于南京市六合區橫梁街道上馬村的南京楓林灣農業基地,連片的水塘一望無際。90后農場主、2022年首屆“江蘇省鄉村振興青年先鋒”榮譽稱號獲得者高瀾瑄正帶著當地村民在修整塘口,為開春后龍蝦苗的投放做準備。
十年前,高瀾瑄放棄事業單位的穩定工作,從辦公桌到田間地頭,開啟了農業創業之路;十年后,高瀾瑄的家庭農場農業基地面積達到1300畝,涵蓋了水產養殖、果蔬種植、研學活動中心等生態產業……作為現代“新農人”,她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在鄉村田園譜寫多彩的青春畫卷。
城市女孩的田園夢
高瀾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南京姑娘,從小在城市長大。2012年大學畢業后,成績優異的她考入一家事業單位,過著朝九晚五的規律生活。若不是一次鄉村旅行,她的人生軌跡或許不會改變。
那是一個周末,高瀾瑄和家人到鄉下游玩。時值春夏之交,鄉下的風景正是最佳觀賞季,眼前的田野、池塘、花草,天空飛舞的鳥兒,遠處靈動的蟲鳴聲,匯成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田園畫卷。高瀾瑄置身其中,被這幅美景深深震撼了,這是完全不同于城市鋼筋水泥的原生態風光。正是這次旅行,改變了她的職業生涯。
2013年,高瀾瑄辭去事業單位的工作,來到六合區承包了130余畝土地和池塘,成為一名新型職業農民。那一年,高瀾瑄做的家庭農場設計方案獲得了首屆“贏在南京”青年大學生創業大賽優秀獎,獎杯和獎金給了她創業的底氣。
“放棄‘鐵飯碗’去農村創業,這在當時無人理解,大家都覺得我失去理智了。”高瀾瑄坦言,十年前的自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在激烈的反對聲中,媽媽卻選擇支持她,給了她很大的勇氣。
高瀾瑄在大學期間學的是園林綠化專業,所以創業之初選擇了苗木行業。鋤草翻田、挖溝開渠、架線鋪路……高瀾瑄帶著當地村民一起干,臉蛋變黑了,時尚發型不見了,身體也明顯消瘦了。然而辛勤的付出沒有換來回報,現實給她“潑了一盆冷水”。
當時,高瀾瑄千挑萬選從武漢買來11萬棵苗木,卻因經驗不足,未及時向懂行的人請教,錯過了栽種苗木的最佳時間,最后有3萬棵苗木枯死了;她在魚塘內投放的魚苗,由于夏季水體缺氧、魚病高發,也損失慘重。
“那時候,我看著塘里泛白肚的魚、枯死的樹苗,整天愁眉不展。”高瀾瑄每次回憶起這段困難時期都忍不住流淚,這次失敗也讓她意識到重理論、輕實踐必將會給創業帶來重創。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媽媽的鼓勵和安慰以及南京市陸續出臺的扶持農業人才的政策驅散了她心頭的陰霾。
腳踏實地播種希望
2015年,南京市實施農業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用于高素質農民培訓。對苦于沒有農業經驗的高瀾瑄來說,這真是久旱逢甘霖。從種植到養殖,從防治蟲害病害到增收增產,她如饑似渴地參加一個個農業培訓班,為了養殖難題多次來到農學院向專家、教授請教,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
“專家和老師們的對癥下藥、跟蹤輔導,讓我在農場生產經營上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幫助。”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高瀾瑄重振旗鼓,學以致用,開始了新一輪的打拼。她結合農場現狀和自己的專業優勢,探索現代農業發展新思路,作出了嶄新的布局規劃,以農作物種植、水產養殖、綠色農產品為三大業務方向,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水稻、花生、秋葵、蘿卜、辣椒等,水產養殖以特色精品大規格小龍蝦和螃蟹為主,綠色農產品包括特色正宗五黑雞、綠殼蛋等。
“我們的小龍蝦以上市早為優勢,比普通的小龍蝦早上市半個月。等到龍蝦大量上市的時候,我們又以規格大取勝。”高瀾瑄創新求變,打造市場差異化優勢,效果顯著,“我們每年銷售16萬斤小龍蝦,銷售額在500萬元左右。”
憑借突出的創業表現,高瀾瑄被推薦為農業農村部青年農場主培育對象,成為南京市青年大學生新型職業農民學費補助的第一批補助對象。隨后,高瀾瑄依托專業優勢,創辦南京春景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走上多元化發展之路。
面朝黃土背朝天,做農業是非常辛苦的,但對于多才多藝的高瀾瑄來說,苦中作樂并不是難事。在家庭農場的辦公房外墻上,善于作畫的她把農場里的特產繪成了斑斕生動的“童話世界”:水草間穿梭的小龍蝦,花草叢里捉迷藏的大母雞,隨風“舞蹈”的秋葵、荷花、荷葉、蒲公英……
“你看墻上這群胖鳥兒,我是特意畫上的,在農場安家的這群小鳥因為伙食好,胖得都飛不動了。”高瀾瑄幽默地說道。
經過多年的努力,楓林灣農業基地已是林木成排,房舍林立。農業基地面積增加到1300畝,其中500畝是水產基地,農場的生產經營效益和市場影響力逐年提升。2018年,楓林灣農業基地獲評農業農村部“全國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楓林灣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現為六合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初冬的楓林灣農業基地,一汪汪碧水在暖陽的照耀下折射出璀璨的光影,別有一番韻味。高瀾瑄看著眼前這片孕育著自己理想的土地,回想起創業十年來走過的路程,感慨萬千。
“流轉土地時,村民并不相信我這個小丫頭能干成大事。”高瀾瑄說。創業之初,借助上馬村的理事會平臺,她與村民分享發展規劃和前景,僅用了兩周時間就完成了土地流轉。原本不看好她的村民還到農業基地打工,與她一起干,60余戶農民家庭實現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
高瀾瑄加入村民理事會,在發展事業的同時,不忘反哺村里建設。依托村域內豐富的水域和土地資源,楓林灣農業基地和上馬村聯合打造農旅融合產業園區,在發展種養業的同時,利用農業景觀和生產活動積極開發農業銷售、觀光休閑、教育研學等項目,打造鄉村發展新的增長極。
除了村民理事會的大力支持,媽媽的陪伴和鼓勵也是高瀾瑄堅持創業的不竭動力。創業前期,母女倆在農場的簡易鐵皮房里住了七年,冬天冷,夏天熱,常人很難堅持下來。有一年年底,因為資金沒有及時周轉過來,無法還清欠款,債主竟然堵門要錢,媽媽出面協調解決了問題。農場遭受巨大經濟損失,高瀾瑄備受打擊,暴瘦十幾斤,也是媽媽陪她走過了低谷時期,最終迎來了春暖花開。
天道酬勤。如今,高瀾瑄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農場主,事業不斷攀登新的高峰,產業格局不斷優化,從最初的簡單養殖,到今天的多種經營、高精養殖;從提供普通的園藝勞務,到頻繁承接大型綠化工程設計施工;從平面種植到立體化種植……一路走來,她也收獲眾多榮譽,包括全國“巾幗建功標兵”、江蘇省“優秀青年農場主”、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等,身份也逐漸從“學生”成長為經驗豐富的“老師”。工作之余,她走上講臺,成為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和南京涉農科研院校的常客,為更多的“新農人”介紹經驗,號召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鄉村,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農業是第一產業,是可以長遠堅持做下去的事業。”高瀾瑄說。未來,她將不斷尋找發展的新路徑,把楓林灣農業基地打造成為一個生態環保、綠色有機、健康自然的美麗休閑農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