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摘? ? 要〕? ? 可持續發展教育是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在目前的小學科學教育中積極地滲透可持續發展教育,不僅能夠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更加可以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從小學科學教育現狀分析,其中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滲透。因此,需要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探究,找到可持續發展教育滲透于小學科學教育的具體策略。鑒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可持續發展教育與小學科學教育之間的關系,接著論述了小學科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將可持續發展教育融入小學科學課堂的具體策略,以期真正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目標。
〔關鍵詞〕? ? 小學科學;可持續發展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09-0025-03
教育高質量發展是目前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而在小學教育中滲透可持續發展教育有利于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目標。因此,小學科學教師要積極地面對教學中存在的挑戰,及時地轉變教育觀念,將可持續發展教育全面地滲透在小學科學教學之中,在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科學與可持續發展教育之間的關系
首先,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一種全球共識。對于小學來說,在教育教學中應該自覺地承擔可持續發展的教育任務。可持續發展教育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小學科學教學內容也比較綜合,并且其中大量的內容都與可持續發展教育有關。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融入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相關知識,具有重要的價值。這不僅能夠幫助小學教師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更可以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成長。在小學科學教材中有較多的知識,不僅有科學知識,還有一些重要的思想,如科學思想、批判性思想等等,在這些教學內容中融入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將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滲透到小學科學教育之中,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成長過程中構建起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價值觀與倫理觀,提高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具備良好的可持續發展技能。
其次,可持續發展隸屬于素質教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滲透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能夠將科學素質的本質特征充分地凸顯出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清楚地認識到自然界發展的本質規律,還能讓學生將自己所學到的科學知識運用于實踐。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最基本的教育方向就是讓學生學會生存所必備的能力和素質。因此,可以將可持續發展教育看作科學素質教育的一部分。
最后,可持續發展能夠將目前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價值取向體現出來。開展可持續發展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學生能夠在成長與學習過程中,樹立符合當前社會的價值觀和道德觀,讓學生能夠真正地理解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從而具備良好的生存能力。這也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小學生內心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還沒有完全成熟,滲透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能夠對學生進行更好的教育,使學生堅定自己內心對真善美的追求。
二、可持續發展教育融入小學科學課堂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隨著可持續發展教育相關理念的滲透,小學科學教學方式雖然發生了新的變化,但是一些日常的教學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很多學生對科學學習的興趣仍然不高。當教師提出一個與科學有關的問題時,學生仍然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思考,并且所表現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不是很高,導致可持續發展教育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與其他學科不同,學生對科學內容一旦沒有足夠的興趣,就無法在學習過程中具備良好的社會生存能力。學生一旦對科學學習缺失興趣,就不會主動地學習與科學有關的內容與知識,導致學生的科學素養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教學與現實生活缺乏聯系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大量的知識與現實生活有著緊密的關系,也影響著可持續發展教育與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效果。小學科學教材中的很多知識本身就是從生活經驗中分析、總結得到的,而且現階段,很多學生都具有非常嚴謹的科學意識,一旦教師的教育教學沒有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那么小學生就得不到良好的科學學習體驗。除此以外,缺少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小學科學滲透可持續發展教育時就缺乏足夠的依據,也無法找到其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這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非常大的隱患。因此,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大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力度,將科學教學的內涵、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價值、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義充分地體現出來,從而強化小學科學教學效率,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
(三)師生之間缺乏良好溝通
在小學科學中滲透可持續發展教育時存在很多的問題,其中師生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就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阻礙了學生科學素養的強化。因此,在未來小學科學教師開展工作時,應該運用正確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積極溝通,從而使可持續發展教育更好地融入小學科學教學之中,真正地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目標。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給學生講解理論知識,而沒有提出一些趣味性的話題與學生共同探討,就會導致課堂教學的氣氛變得十分沉悶,無法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對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目標造成不利的影響。除此以外,在與學生溝通時,教師的主動性比較差,并且溝通的過程中也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導致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僅僅停留在淺顯的層面。因此,小學科學教師得不到較多的課堂反饋,無法得知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滲透效果。基于此,在小學科學中滲透可持續發展教育時,教師必須對教學方式進行有效優化,提高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水平,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內心想法真正地表達出來。
(四)沒有構建完善的教學評價制度
在小學科學中滲透可持續發展教育時,沒有完善的評價機制,就無法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有效的激勵。如今大部分的教學評價模式都是以教師為主導的,通常就是對學生所犯的錯誤進行批評和教導,導致學生在課堂上非常害怕教師的評價。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自己的課堂表現進行反思,并且在反思過程中尋找正確的方法進行學習。如果教師一味地對學生進行批評,不僅不能夠使學生進步,而且還會給學生帶來嚴重的心理壓力,最終增加師生之間的矛盾,也使得可持續發展教育無法有效地滲透在小學科學教學之中,更無法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目標。
三、可持續發展教育融入小學科學課堂
(一)在教學環節中滲透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
小學科學教學雖然能夠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但是有一部分科學內容過于抽象,讓學生過早地接觸這部分知識,有可能使學生的主觀認知出現偏差,導致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在小學科學中無法發揮應有價值。因此,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使用更加豐富多元的教學方式,盡可能地讓學生直觀地獲得科學知識。例如,在學習大象版小學一年級的第二單元《認識小動物》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直觀地展示本節課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尋各種各樣小動物的視頻,并且在課堂上播放,引導學生逐一認識這些小動物。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深刻理解本課知識,才能在自己的腦海中建立可持續發展觀念。除此以外,小學科學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一些人文手段,使學生認識到只有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在教育教學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而這些教學方式的結果也存在非常大的差異。在小學科學中滲透可持續發展教育并不是單純地對學生進行教育,而是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建立可持續發展觀。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實現自我發展,并且具備良好的社會生存技能。
(二)在課外實踐活動中滲透可持續發展教育
小學科學中滲透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優勢就在于,兩者都與現實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這兩者都是對現實生活不斷總結和分析而得到的。因此,科學教師可以根據當地的特色,引導小學生開展一些具有主題性的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認識人與自然、人與社會、自然與社會之間的聯系與矛盾,并且結合可持續發展教育對科學知識進行有效梳理,從而打破傳統科學教學方式的限制,通過實踐的方式,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社會生存技能。例如,在學習大象版小學二年級的第二單元《小小游樂園》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游樂園開展實踐活動。每一個小學生都喜歡游樂園這樣的場所,會積極地參與到本次的實踐活動之中。在此次活動中,教師可以將一些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知識滲透其中。在滲透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使學生主動地在自然中探索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相關知識。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避免傳統教育中的不足,還可以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到可持續發展教育的重要性,進而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目標。
(三)構建完善的教學評價制度
教師作為一名知識傳遞者,自己必須認識到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內涵以及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地運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將可持續發展教育滲透進來,使學生認識到可持續發展的本質,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但是,在滲透可持續發展教育的過程中,小學科學教師一定要構建完善的教學評價制度,全面了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學評價是一個經常被忽視的內容。通常情況下,教師開展教學評價活動,都是根據自己在課堂上的觀察,對學生進行批評,只關注學生課堂中存在的問題,而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進步。這樣的教學評價無法鼓勵學生,而且還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最終影響可持續發展教育在小學科學中的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與推進,小學科學教學方式得到了有效的優化與更新,教學模式也更加多元和豐富,小學科學教育整體上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在此階段將可持續發展教育滲透進來,不僅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科學素養,更能夠幫助教師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是,在小學科學滲透可持續發展教育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缺乏科學學習興趣、小學科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缺乏聯系、師生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沒有構建完善的教學評價制度等,需要教師進行透徹分析,以使可持續發展教育有效地滲透進來,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石中英.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內涵和實踐路徑[J].人民教育,2022(23):24-28.
[2]朱龍,付道明.教育高質量發展背景下融合式教學的價值意蘊與發展路向[J].現代教育技術,2022(10):26-33.
[3]柳海民,鄒紅軍.以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助推教育創新發展[J].文教資料,2022(16):5-6.
[4]葛道凱.以“雙減”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J].江蘇教育,2022(7):7-10.
[5]張萍穎.教師隊伍建設:賦能小學勞動教育高質量發展[J].教書育人(校長參考),2022(4):58-60.
[6]裴朝久.綜合治理“小學化”傾向 推動學前教育科學規范高質量發展[J].河北教育(綜合版),2020(9):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