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彬
(甘肅省莊浪縣第四中學,甘肅莊浪 744699)
目前,以“新課標、新課程”為中心的高中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在逐步推進,同時新高考改革也在全國各個省市逐步落實,這無疑給當前的高中各學科教學提出新的要求。特別是隨著新教材的普遍應用,課程結構的新變化給數學教師帶來挑戰,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模塊的設計需要數學教師在教學安排上做出調整;而在課程內容方面,新教材突出了數學探究活動和數學文化的滲透,進一步凸顯數學的應用性,這對已經習慣了傳統順序教學方法、教學習慣的廣大數學教師來說充滿了挑戰。高中階段的數學不僅知識內容繁多,其學習內容理論性在增強且更加抽象,對學生的邏輯思維、抽象思維、想象能力等方面要求較高。這就導致在高中階段數學學科成為兩極分化非常明顯的一門學科,也成為很多學生眼中的“攔路虎”。因此,如何做好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課堂是進行數學教學的主陣地,也是落實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數學能力與素養的重要途徑。
高中數學課程較初中數學變化比較大,特別是其抽象性較強,且知識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需要學生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才能夠有所收獲,對于數學基礎與能力相對薄弱的學生來說,總是感覺無論付出多少結果總是沒有太大變化,并未達到學習預期。在此背景下,部分學生對高中數學學習產生了厭倦甚至是逃避心理。很多學生針對在高中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也沒有制定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在數學學習中也缺乏耐性,而且還試圖通過學好其他的優勢學科來解決數學弱問題的現狀,這實際上就出現了“惡性循環”。因此,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夠,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很少抬頭,也不敢舉手參與,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真正發揮出來。
在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居于主導地位,既需要教師上好課,也需要教師在“導學”上多下功夫,要真正成為學生有效學習的指導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上多下功夫。特別是“雙新”課改下,無論是新課程標準還是新教材都需要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行為、學生觀念等方面及時做出調整。但受“成績第一”的舊有應試思維的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依然是堅持以解題技能、提高分數為目標開展功利化的教學,并未落實新課程標準所強調的“以學生發展為本,立德樹人,提升素養的”理念要求,也就難以做到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人人都能夠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目標,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并未真正挖掘出潛力,學生的數學能力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雖然課程標準強調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握數學學習內容的本質,為啟發學生的思考不斷改進教學,開展多樣化的數學教學來給學生體驗、探究的機會,進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但在課堂教學落實中,很多教師依然擔心學生自己學不會、學不全、學不透,所以在教學中不敢“放手”,還是采用原來的講授法為主要的教學模式。在此過程中,雖然部分教師重視了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但這也僅僅是給學生換了一種講授法的形式,課堂教學過程中單向“輸出”為主。雖然課堂上師生之間有一些互動,但互動的內容缺乏針對性和深度,“對不對”“是不是”這樣的對話占據了互動的大部分內容。缺乏對學生獨立思維、主動探究方面的有效“刺激”,也就沒有給學生搭建在數學課堂上展示自己的“舞臺”。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下依然是被動學習,甚至會感覺到枯燥、壓抑,這也就大大影響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好數學課堂教學工作也是如此,要想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效率,首先需要教師在備課環節做好充分的準備。針對新課程標準、新教材的變化,數學教師要重視日常的“同頭備課”活動,在分頭備課的基礎上進行細致的交流,力爭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吃透”教材,發揮團隊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智慧共享。
在具體操作中,教師不僅要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還要備好教法和學法。要摒棄教學中的經驗主義思維,要把每一節課都當成新課精心進行準備,在備課標的環節,要站在對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角度來分析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在課程標準和教師教學用書的指導下來分析教材,準確把握教材設計的意圖,合理利用教材提供的例題,在此基礎上確定教師的教法;在備學生環節,要從知識上了解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了解情況,特別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對此類知識的基礎情況,在此基礎上做好初高中數學學習的銜接準備。也要關注所教不同班級的學生整體情況以及層次差異,在此基礎上設計分層教學的具體安排以及對學生學法的引導。除此之外,也要在對課堂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的基礎上明確本節課教學目標,使課堂教學活動能夠有的放矢。
課堂教學氛圍是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心理基礎,也是左右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在良好的課堂氣氛下,往往給教師和學生都能夠帶來愉快的感覺,教師教學充滿激情、目標明確;學生則是思維活躍、靈感迸發、積極性高,教學相得益彰,能夠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而在緊張的氛圍中,學生則是感覺壓抑,其學習情緒也會低落,思維遲鈍,上課的注意力也會下降。教師受到學生狀態的影響,其教學的積極性也會受到沖擊,嚴重影響教學的有效推進。所以為了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數學教師一定要重視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進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數學教師要注意教學語言的形象、生動和幽默性,要注意在緊張的學習過程中適當地調劑一下課堂教學氛圍;同時數學教師要重視形成自己的富有個人特色的教學風格,吸引學生的興趣;還要重視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無論是在課上還是在課下都要關注所有學生,對于學生的問題要有耐心、有愛心,這樣也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起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最后要重視提升教師自己的課堂控制力,要善于把控學生在課堂上的狀態,既要避免學生過度緊張和壓抑,也要重視學生過于活躍,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緊張且熱烈、寬松也冷靜,力爭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這是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根據《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既要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也要逐步提升學生從數學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實際上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即發展學生的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等能力和素養。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單純講授法難以實現,需要豐富高中數學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給學生鍛煉、提升的機會。
首先,要重視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情境教學法是非常有利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方法,把需要學習和探究的數學知識、問題融入情境中,利用情感與認知相互影響的關系來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創設情境的方式可以多樣化,如生活情境、問題情境、科學情境等。例如,在學習函數模型在數學實踐中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就可以目前熱銷的陽澄湖大閘蟹在6—9 月的價格變化來給學生創設情境,鼓勵學生從方便研究價格走勢的角度來嘗試選擇最優的模擬函數,并說明理由。這樣的情境設計無形中會拉近學生和知識的距離,也體現了數學應用廣泛的特征,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其邏輯推理能力、數學抽象能力都會得到鍛煉和提升。
其次,通過合作學習使學生都能夠參與課堂。針對學生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兩極分化現象較為明顯的問題,為了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都有收獲,教師可通過組建學校小組的互助合作模式來“以優輔弱”;也可通過“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來構建學習小組,通過開展富有競爭性的探究活動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有收獲,在數學能力上還能夠得到一定的發展。
再次,恰當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目前教育的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給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特別是智慧黑板的應用,為數學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教師可利用其形象、直觀、便捷的優勢來輔助教學,特別是立體幾何部分的教學,幫助學生克服空間思維上的短板,培養學生的直觀想象和邏輯推理能力。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進而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需要學生在課堂上做到想學、能學、會學,這些是以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基礎。因此,為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要注意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根據課堂教學的需求,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應該著眼于三個方面:首先,要求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這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能夠為課堂聽課做好準備。其次,要養成“會聽課”的習慣。要告訴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既要保持專注度,要用耳聽、用眼看、動腦思,還要大膽地參與,嘗試與數學的語言和思維方式解決問題,力爭成為課堂的“主角”而不是呆坐在角落里當“觀眾”,這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和鍛煉非常有價值。再次,要養成不懂就問的習慣,在課上因為教學時間緊張、教學進度較快,學生有些知識可能并未聽懂或者消化,這需要學生課下及時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養成不放過任何一個問題的習慣,課后及時地問教師或者同學,力爭徹底地消化和吸收課堂所學,這樣既能夠進一步挖掘學生的潛能,還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教師是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主導,教師在課堂上一方面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巧妙地設計教學流程,通過巧設導入來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迅速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設置“波瀾”,避免因為過于平淡影響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巧設活動或者問題持續吸引學生;在課堂小結環節則要巧設“余音”,給學生意猶未盡的感受,這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課堂,才能有效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要想達到這樣的效果,對數學教師自身素質要求更高,需要教師在自身綜合素質上不斷提升。要強化學習意識,把握學科教學的前沿信息;要重視對課程標準、新教材的研究,為高效設計教學做好準備;也要重視師德建設,提升教師的職業認同感,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做好充分準備。
課堂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它對數學課堂教學具有診斷、調節的作用,對學生的課堂學習起到導向和激勵的作用。而且通過及時的課堂評價,也能夠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能夠促進積極的課堂教學生成,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實效。所以,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推進過程中,教師要重視發揮課堂教學評價的功能,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和手段來激勵學生。在評價的內容中既要注意客觀性、準確性,也要注意其科學性、鼓勵性和發展性;在評價主體上,除了常規的教師評價之外,也要重視發揮學生的作用,鼓勵學生進行互評或者自評,這對學生來說能夠培養其反思意識,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也有幫助。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中,課堂是開展數學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培養學生數學素養和數學能力的重要途徑,數學教師要根據新課改的新要求和新變化,從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出發,在課前精心準備力爭做到有的放矢,在課堂上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優化教學方法,重視教學評價的激勵作用,力爭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