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生態文明
將自然界看作是辯證發展的有機整體,使用辯證法來考察自然界,并在此基礎上指出人在和自然交往的過程中所發揮的主觀能動性以及產生的實踐活動對自然界的影響。近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進步一定程度上也促使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的出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核心的生態思想也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
馬克思吸收借鑒了達爾文生物進化論中的生態思想,且充分肯定了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影響和價值,同時也強調了勞動的重要性,指出正是勞動實現了人類社會和自然界兩者之間的物質轉化,進一步實現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
馬克思在論述人與自然關系問題時指出:人和自然的關系是人和其他任何關系的基礎,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十分重要。
人不光是自然界的產物,人的行為反過來也會影響著自然界,人是有意識的,人通過一些主觀的、能動的實踐活動來改造自然。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環境制約著人類的發展。可我們強調,人更應該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恩格斯曾說過:“一切野蠻人都不懂得節制和愛護生命,因此只有野蠻人才需要節制與愛護生命;一個人如果不知道節制,就如同植物不知道節制一樣,他也不能在自然中生存起來”。所以我們在農村建設的過程中,更應該注重農村環保問題,注重生態文明的發展,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從而實現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正反面,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優化人力物力、促進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會帶來一系列不良影響,比如污染環境。而在面對人與自然的關系中,科學技術的發展會帶來機器的革新,提升生產效率和收益,同時對生產材料進行節能、綠色使用,也會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陜北是中國革命老區,是全國重點扶貧地區,是“一帶一路”和“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重要戰略節點。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村人們的生活水平、質量以及村民的幸福感都有了顯著提升。陜北農村地區經濟方面在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績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
首先。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十分重要。在農業種植的過程中,隨著化學產品的不斷營銷,居民為了達到控制和減少病蟲害、增大糧食作物產量、提高自身經濟利益的目的,可能會采取過度噴灑農藥、使用大量殺蟲劑和除草劑、使用有害化肥進行催熟等行為,長期使用污水灌溉會造成土壤污染,致其產生的有害物質無法降解從而滲入土壤或流向河流,這樣對農村空氣質量和水資源都有影響,嚴重污染生態環境。
其次,農村想要增加收入,往往會選擇較好經營的畜禽養殖產業。在陜北農村家家戶戶都養殖家禽,而家禽產生的糞便則隨意丟棄。近年來農村養殖業走向規模化,但大多養殖場不會設置專業的防污設備,污水和大量畜禽糞便得不到處理,隨意堆積,嚴重地影響水資源和農村的空氣質量。
最后,隨著大棚技術的發展,土壤中存在著的地膜導致土壤透氣性低,地膜難以回收,也不容易被降解,所以大多被隨意丟棄,會影響到農作物對土地養分和水分的吸收。還因種植農業的習慣,居民在收完玉米后選擇把玉米稈作為生活燃料或直接就地焚燒,從而產生出大量白色污染,直接影響農村空氣質量,長此以往也會影響大家的健康。
在陜北,相對城市而言,農村地區基礎設施不健全,居民的生活方式較為落后,民眾的環保意識比較缺乏。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家庭垃圾很少會進行垃圾分類,習慣性地隨意亂扔,長時間的放置從而產生出大量有害氣體;有的則進行露天焚燒和掩埋等處理,從而產生大量煙霧。人們的飯后殘余、生活污水等也不會進行專門處理,大多選擇隨意亂倒、潑灑,這樣不僅造成土地大面積的浪費甚至污水排放還會影響水質,致使農村飲用水不達標。在陜北農村,人們做飯和取暖主要靠燃燒木柴和煤炭,而木柴和煤炭的焚燒則加劇了空氣中污染物的含量,產生的廢氣和廢渣不僅僅對環境有所破壞,對人們的身體健康也有消極影響。
隨著經濟的發展,近年來城市更加重視環保工作,相反因為農村地區生態執法體系不夠完善、執法不嚴、基礎環境設施不夠健全等原因,部分企業為了低成本運作和生產便會選擇在農村設廠。加上村民深知想要讓錢包鼓起來、生活富裕起來,單純依靠農業的發展是很難實現的,便會選擇重發展輕環保,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在村里大辦工廠。這樣雖然一方面拉動了農村經濟增長,解決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另一方面產生的工業污水和廢水隨意排放,致使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資源的浪費,還引發了對水資源的大量污染,嚴重地損害空氣質量、土地和村民的飲水安全。
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認為人類社會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要建立可持續發展戰略體系。馬克思從人與自然的關系出發,指出人與自然是統一的,人不能離開自然而單獨存在,同時人也不能在不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毫無節制地向自然索取。因此,我們必須將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生態思想融入到農村環境治理中去,引導村民樹立人與自然和平共處的理念,調動居民的積極度和參與度,在尊重自然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積極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綠色農業、實現全面可持續發展。
在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的指導下,我們更加科學地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指出,自然是第一性的,一切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都是建立在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之上的。所以我們在農村環保問題治理上,更加注重提高居民的環保觀念,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在人類向大自然索取所需要的物質資源的過程中,科學技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通過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發揮能動性和創造力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馬克思認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推動社會歷史向前發展。在面對農村環境問題時,也可以通過科學技術的作用進行改善。比如通過科學技術改良農業耕作方式、實施農家肥和有機肥,從而在不污染環境的情況下提高產量和效益。
陜北農村由于生活方式比較落后,加之居民整體的文化素質較為落后,很多不環保行為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居民落后的環保觀念使得他們不能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我們更需要加強宣傳教育,提升居民的環保意識。
一方面大力宣傳科學發展觀關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思想。改變農村古老的環境治理理念,大力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讓每個人都能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用綠色發展理念強化村民的環保意識,切實提高村民環境素養。同時注重對基層環保工作者、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相關培訓與指導,確保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各項工作都能夠落到實處。
另一方面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媒介廣泛宣傳生態思想和綠色發展理念。在陜北,農村環境保護的意識淡薄,村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現象比較嚴重,因此我們必須加大對村民的教育力度,通過宣傳教育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使得群眾真正意識到愛護環境的重要性,能夠自覺減少以至杜絕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
政府部門加大對環境保護設施的支持力度,做好農村發展的后勤保障工作,為農村生態工作的開展提供舒適的環境。一方面農村地區生態設施建設滯后,加快推進對農業廢棄物、工業產生的有害物質以及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工作。比如創立垃圾回收站和污水處理中心、鼓勵居民們進行垃圾分類,對有毒有害垃圾進行專業處置,使得農村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另一方面在面對各種工業企業時,要求對水源有影響的企業調整技術生產,積極倡導使用清潔型能源,減少對大氣的污染,美化農村的生活環境。
積極培育農村新能源新材料,用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代替落后的種植技術,提倡綠色生產。一方面規范化養殖、合理處理糞便;使用有機肥,通過科技手段控制病蟲害,最大程度上減少村民的損失。另一方面對環保企業進行財政補貼,在技術角度給予最大的支持,對各種企業的生產進行嚴格把關和審批。堅持發展綠色農業,科學推進農業生產,實現農村生態文明的可持續發展。
農村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地區,隨著農村發展的不斷進步,居民的環保意識較以前有所提升,但總體環境素養水平仍然不高。而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升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作,需要一步一步來。我們在陜北農村生態環境治理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生態思,以生態環保和經濟發展為前提,打造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新風貌。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馬克思.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2.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王雨辰.論馬克思、恩格斯的生態文明理論及其當代價值[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56.
[5]李春蕾.農村環保工作發展現狀及應對策略.資源節約與環保[J].2019年第8期.
[6]高巖.馬克思的生態思想及其當代價值.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J].,2022-06-25.
(作者單位:西安科技大學 侯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