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云超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和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西方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通過眾多文化傳播渠道紛紛涌入我國高校。作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的生力軍,高校學生在面對形形色色的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的沖擊時,馬克思主義在他們意識形態領域的主流地位受到了一定影響,甚至部分高校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認同感呈現了弱化的趨勢。
關鍵詞: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意識形態斗爭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06-0129-03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备咝W鳛榕囵B社會主義接班人的主陣地,讓馬克思主義旗幟牢牢占據高校的意識形態領域,對鞏固我國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有著重大意義。
一、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性及發展處境
主流意識形態是執政黨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是整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指向。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是我們國家的主導意識形態,也是中國共產黨立黨和執政的指導思想[1]。因此,意識形態工作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做好這項工作有利于我們國家更好發展和繁榮安定。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同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的意識形態斗爭便從未停過,反華勢力無時無刻不在對我們的意識形態領域進行滲透。而高校作為國家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更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陣地。另外,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互聯網的飛速發展、高校傳統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教學方式落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開展遇到了一定的阻礙。
(一)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不同的文化交流碰撞加劇
全球化進程的日益加快使得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更為頻繁與深入,在開放的文化大環境下,西方文化對我國主流的文化形態和意識形態造成一定沖擊[2],這對我們的傳統思想觀念以及我們的核心價值觀都會產生影響。平時在接觸西方國家的電影、書籍或者是在與國外進行文化交流時,高校學生都會受到一定影響。與此同時,在西方敵對勢力刻意鼓吹下,“享樂主義”“無政府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利己主義”“新自由主義”等意識形態觀念甚囂塵上,無形之中對越來越多的高校學生產生著影響,使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流地位受到了一定沖擊。
(二)網絡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相應的監管體系不夠健全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高校學生已成為使用互聯網最活躍的群體?;ヂ摼W信息技術憑著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內容豐富多樣的特點,已經逐漸成為高校學生獲取信息和探索新知的重要渠道[3]?;ヂ摼W信息技術在學術交流、知識獲取、熱點信息以及娛樂休閑等方面為高校學生帶來了諸多便利,但也存在著一定的隱患。由于我國互聯網起步比較晚,很多相應的管理監管機制和法律法規并不完善,加上網絡自身的虛擬性和開放性,一些境外勢力借機潛伏在互聯網中興風作浪、挑撥是非。他們通過大數據信息的收集來將一些刻意精心包裝后的意識形態觀念對高校學生進行滲透傳播,并利用高校學生正處于尚未完全形成完備的認知和判斷能力的弱點,推送一些迎合高校學生喜好的但又極具煽動性和導向性的文章、動畫、小說、小視頻等,在潛移默化之中對他們的價值判斷和選擇造成負面影響,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讓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在學生心中的主流地位受到了沖擊。
(三)課堂教學模式僵化,教學方式和理念落后
高校思政理論課程是開展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重要載體,一些高校的教學模式以及教育理念存在著明顯滯后性[4]。在馬克思主義教育課程的開展中,部分高校的思政必修課程的開展基本上還是以傳統的老師為教學主體、學生為受教育客體的方式。老師在講臺上照著教材講,學生在講臺下被動接受,這種照本宣科式教學帶來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高校的教育應該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教學應該是學生和老師的雙向互動。而灌輸式教育過于抽象單調,不僅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認同,更是調動不起學生的興趣,甚至容易使得學生在主觀情感上對課程產生排斥感。另外,部分高校輔導員也沒有盡到相應的責任,對于黨的最新理論成果的宣講,很多高校輔導員是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組織學生集中學習,在講臺上念一遍就過去了,沒有深刻解讀其中的意義,也沒有考慮到學生是否真正理解。
(四)專業教師人手不足,教學水平參差不齊
近年來,黨和國家對高校的意識形態教育高度重視。隨之馬克思主義專業迅速成為熱門,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工作也掀起了一股熱潮。各高校對于思政專業的任課教師和輔導員的需求量有明顯提升,但目前不少高校正面臨著相關任課教師和思政專業出身的輔導員人手緊缺的問題。
與此同時,因為部分高校的輔導員并非馬克思主義專業出身,不具備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方面沒有達到足夠的認知水平。這就使得他們在一定程度上無法及時將黨的最新思想和最新會議精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最新成果很好傳達并落實到學生中去,這也讓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開展和推進困難重重。
二、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對策和建議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從未放松對我們的破壞和滲透,高校作為人才高地和創新高地,所受影響必然是首當其沖的。要想牢牢捍衛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高校中的指導地位,打贏意識形態斗爭,就必須有所行動。我們要堅持黨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絕對領導,完善法律法規,規范互聯網使用制度,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傳統教學方式,提高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教學的水平,同時不斷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
(一)打牢基礎,堅持黨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絕對領導
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影響是不可逆的,但這不代表我們是無能為力的。在面對西方意識形態滲透和沖擊的時候,高校應該做到堅定不移地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始終把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5]。在高校的意識形態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高校黨委要制訂明確的總體規劃,讓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常態化,時刻對境外的意識形態滲透保持警惕;同時,要組織黨員、教師、學生定期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尤其是要加強黨史和黨的最新理論成果的學習。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我們可以從中汲取新的智慧和力量。而最新的理論成果則是黨立足當下,與時俱進的最新思想結晶,我們可以從中明確自己前進的方向。這樣我們就能讓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扎扎實實地落實到每一位高校師生的心中,讓馬克思主義這桿旗幟牢牢矗立在高校意識形態的主陣地上。
(二)揚長避短,在發揮互聯網優勢的同時健全互聯網監管機制
互聯網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創造了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的新途徑,一方面也削弱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6]。這就要求我們要做到揚長避短,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的便捷性,發揮線上教學的優勢來展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積極推動意識形態教育和互聯網技術的結合。我們可以通過在網絡上開辦相關講座或者公開課讓更多學生了解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性,也可以通過建立網絡宣傳平臺,利用微信公眾號、百度貼吧、微博、學校論壇等媒介進行意識形態教育的宣傳[7],用生動活潑、與時俱進的教育宣傳方式使學生更好接受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讓馬克思主義通過互聯網來更好地對高校學生產生積極影響。
另外,我們還要不斷完善互聯網的安全監管機制以及相應的法律法規,以此來保證互聯網有一個良好的氛圍。當網絡不再是“法外之地”時,別有用心之人自然會心懷畏懼,不敢在互聯網里大放厥詞和肆意妄為,從而讓互聯網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這樣我們就能更好發揮互聯網的積極作用,讓馬克思主義精神牢牢扎根于高校學生的意識形態之中,并占據主流地位。
(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注重教學理念和教育方式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落實與高校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教學理念和方式才能讓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更好地在學生中開展和落實下去。
在教學方式上,高校傳統的單方面灌輸式教學方式應該得到升級和改變,更加突出“創新教育教學方式、促進師生雙向互動”通過不斷創新來豐富教學手段,通過增加課堂的互動環節來引發學生的自主思考,從而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體。另外,任課老師和輔導員應該充分發揮和利用好網絡、視頻等多媒體技術,使課堂教學的形式豐富多彩。只有準確把握高校學生的學習特點,引起學生共鳴,才能讓他們更加有興趣去主動學習,從而加深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四)加大支持力度,成立專業的思政教育教師隊伍
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與專業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教師隊伍是分不開的,專業的教師隊伍會讓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開展更加順利,教學的效果也會更好。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說過:“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比握n教師和輔導員是否擁有過硬的教學水平和政治素養對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展開與落實有著關鍵性的影響。因此,在專業教師隊伍建設上,高校必須要加大支持力度,積極引進相關專業的人才,努力打造出一支專業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政治覺悟高的隊伍[8]。只有不斷完善和強大這支隊伍,才能讓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質量得到保證。
結語
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推進落實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問題。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擁有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的青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高校是我們國家培養優秀青年的主陣地,必須緊緊抓住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不放,堅持以主流意識形態為主導[9],不斷強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校園的領導權和話語權,時刻警惕境外勢力的意識形態輸出與滲透。要充分利用好互聯網在教育中帶來的積極作用,在完善互聯網監管機制的同時,讓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通過互聯網更快更好地傳播到高校學生當中去。在教學水平提升和教師隊伍建設方面,要不斷堅持創新教學方式和狠抓教師隊伍質量,讓馬克思主義思想武裝每一位高校青年的意識形態。只有這樣,高校才能為我們國家源源不斷地培養出一批批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為我們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提供最扎實的動力保障。
參考文獻:
[1]? ?王淑芳.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認同缺失歸因與解決對策探析[J].渤海大學學報,2011,(3):37-40.
[2]? ?潘源,陳峋.淺談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20,9(40):25-26.
[3]? ?李栓栓,閆興昌.信息時代下高校意識形態教育面臨的形勢與對策分析[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4):45-49.
[4]? ?王東新.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形態培育途徑分析[J].陜西教育:高教版,2020,(9):52-53.
[5]? ?張弛.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建構研究[D].蘭州:西北民族大學,2019.
[6]? ?馮雪艷,邢宏鈺.網絡時代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邊緣化問題研究[J].社科縱橫,2019,(3):285-286.
[7]? ?郭巖峰,張春艷.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挑戰及對策研究[J].邯鄲學院學報,2021,31(4):113-116.
[8]? ?邱萍.關于加強高校馬克思足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版,2020,(37):89.
[9]? ?張坤,張文佳.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邊緣化”危機探析[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2(1):63-66.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arxist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eng Yunchao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16,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ideology and values of western capitalism have poured in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many cultural means. As the main forc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en college students face the impact of various values and ideologies abroad, the mainstream status of Marxism in their ideological field has been affected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our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identification with Marxist ideological education has shown a weakening trend.
Key words: universities; Marxism; ideolog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struggle
[責任編輯? ?妤?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