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花
摘要:目的 研究上頜埋伏多生牙采用不同臨床治療方法的效果。方法 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將我院2019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70例上頜埋伏多生牙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5例,對照組行骨鑿去骨法治療,研究組行超聲骨刀微創治療,比較兩組臨床指標、口腔功能指標、術后疼痛程度、術后并發癥以及健康狀況評分。結果 研究組手術時間、離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術后研究組牙齒咬合力、咀嚼頻率、張口度均高于對照組,疼痛程度評分、面部腫脹等級分布、鼻腔出血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超聲骨刀微創治療能有效減輕患者疼痛程度且并發癥較少,改善患者口腔功能與術后健康狀況。
關鍵詞:上頜埋伏多生牙;超聲骨刀;并發癥;健康狀況
埋伏多生牙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口腔疾病,多發生于上頜前部門牙位置[1]。該類牙齒多異位、畸形,會對牙齒正常發育產生嚴重影響,需及時將其拔除,否則可引發一系列并發癥,如牙萌出現異常、頜骨囊腫等[2]。骨鑿去骨法是臨床治療埋伏多生牙的常用方法,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術中需將大量骨質去除,會對患者造成較大創傷,增加術后相關并發癥發生風險[3]。超聲骨刀是近年來醫療技術進步背景下出現的一種治療上頜埋伏多生牙的新型治療方法,該術式主要利用高頻超聲震蕩將骨組織去除,具有微創等特點,可有效減輕手術治療造成的創傷,對患者術后恢復具有積極意義[4]。為進一步驗證超聲骨刀微創治療的效果,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70例上頜埋伏多生牙患者為例進行研究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將我院2019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70例上頜埋伏多生牙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5例。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6~39歲,平均年齡(11.71±2.68)歲;埋伏多生牙1顆33例,2顆2例;埋伏多生牙位于腭側32例,唇側3例。研究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6~42歲,平均年齡(11.39±2.83)歲;埋伏多生牙1顆32例,2顆3例;埋伏多生牙位于腭側34例,唇側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經X線、錐形束CT等檢查確診為上頜埋伏多生;無手術治療禁忌證;成年患者及未成年患者家長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口腔疾病者;精神異常者;合并嚴重急慢性感染者;未全程參與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研究組采用超聲骨刀治療。術前經X線、錐形束CT檢查對多生牙位置進行準確定位,并對其形態、與周圍組織關系等基本情況進行仔細觀察,在此基礎上合理選擇手術入路,對手術方案進行細致規劃。術中給予患者局部麻醉,幫助其取合理體位,對術區進行準確定位,切開黏膜一直到骨面停止,將黏骨膜瓣翻開,取超聲工作頭將多生牙周圍骨組織清除,使多生牙充分暴露,解除牙冠及根部阻力,取牙挺挺出多生牙。若挺出時遭遇過大阻力,可用高速渦輪機分段處理多生牙,之后將其拔除。將多生牙拔除后,用生理鹽水對術區進行充分清理,然后取明膠海綿置于術區嚴密縫合。
對照組采用骨鑿去骨法治療。術前準備同研究組,術中取單面鑿將多生牙周圍骨組織清除,使多生牙充分暴露,之后拔牙過程及步驟均與研究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1)臨床指標。手術時間、出血量及離院時間。(2)口腔功能指標。以牙齒咬合力、咀嚼頻率及張口度作為觀察指標,分別采用稱重法、肌電分析法及卡鉗測量法測定。(3)術后疼痛程度。使用數字等級評分法(NRS)進行評估,疼痛程度與得分(0~10分)為正相關。(4)術后并發癥。觀察面部腫脹、鼻腔出血等發生情況。面部腫脹評估標準:僅可見上唇部位腫脹,未見軟組織內存在淤血或發生顏色改變為Ⅰ級;可見上唇至下眼瞼均出現腫脹,軟組織內存在淤血,且發生顏色改變為Ⅱ級;可見上唇至上眼瞼均出現明顯腫脹,軟組織內存在較多淤血,且發生明顯顏色改變為Ⅲ級。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3.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表示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研究組手術時間、離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出血量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口腔功能指標比較
術前,兩組口腔功能指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術后,研究組牙齒咬合力、咀嚼頻率、張口度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術后疼痛程度評分比較
術后1 d、術后2 d、術后3d,研究組疼痛程度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術后并發癥比較
術后兩組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面部腫脹,但研究組腫脹程度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鼻腔出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討論
埋伏多生牙主要發生在上頜前牙區,多發生于兒童群體,在成年人中較為少見。埋伏多生牙發生后不僅會干擾患者牙齒功能的正常發揮,并且還會對牙齒外觀造成較大影響,使患者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損害其心理健康[5~6]。骨鑿去骨法是臨床治療該疾病的常用術式,術中經骨鑿去骨處理后利用渦輪機將患牙拔除,其療效已經得到臨床上的公認,但該術式造成的創傷較大,術后并發癥較多且較為嚴重,主要表現為疼痛、面部腫脹等,容易使患者術后產生明顯的負面情緒,對其病情好轉及身體健康狀況產生不良影響[7]。
超聲骨刀屬于新型微創術式,術中主要利用發生器的低幅值超聲波振動,對骨組織進行精細切割,且不會對軟組織造成損傷,能夠對埋伏多生牙周圍血管、神經等進行有效保護[8]。本研究中,研究組手術時間、離院時間與對照組相比均更短,且出血量更少(P<0.05)。超聲骨刀術中產生的超聲空化作用能夠對手術部位滲血進行有效限制,同時還能夠有效清除骨屑,使術野保持清晰,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開展,從而縮短手術時間[9]。術后牙齒咬合力、咀嚼頻率及張口度與對照組相比均更高,且NRS評分更低(P<0.05)。提示超聲骨刀微創治療能夠使患者術后疼痛進一步減輕,有效改善其口腔功能。術中使用超聲骨刀切削骨組織時能夠保持較高的穩定度,擺動較為輕微,可避免大幅度振動對附近血管、神經等組織造成損傷,在對成骨進行切割處理時,能夠對周圍組織進行有效保護,有利于術后口腔功能恢復[10~11]。另外,超聲骨刀操作便捷,術中可準確避讓軟組織,減輕手術損傷,且刀頭非常精細,能夠實現精細化去骨,有效去除多余骨皮質,減少末梢神經暴露,從而使術后疼痛程度減輕[12]。兩組患者術后均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面部腫脹現象,但研究組腫脹程度低于對照組,鼻腔出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應用超聲骨刀微創治療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術中進行去除骨組織的相關操作時會不可避免地造成術區腫脹,從而引起面部腫脹。常規骨鑿去骨法在進行去骨處理時會產生高熱,導致骨壞死,從而使術后相關并發癥發生風險增加且往往較為嚴重[13]。超聲骨刀術中能夠利用冷卻水使割切溫度維持在38℃以下,可減輕高熱造成的損傷,從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同時,超聲骨刀術中能夠獲得更為清晰的術野,減少出血,緩解腫脹癥狀。
綜上所述,超聲骨刀微創治療能有效減輕患者疼痛程度且并發癥較少,改善患者口腔功能與術后健康狀況。
參考文獻
[1] 王冠.錐形束CT結合微創技術與傳統技術拔除上頜埋伏多生牙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7):60-61.
[2] 盧夢,趙賀劍,李偉緒,等.骨性Ⅲ類錯伴偏頜同時伴水平埋伏阻生尖牙的正畸-正頜聯合治療1例[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22,57(7):745-748.
[3] 胡沈辰,郝新河,陳曉波,等.超聲骨刀聯合無痛口腔局麻儀在正畸牽引埋伏上前牙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療美容,2020,10(4):64-67.
[4] 黃海,蘇葵,黃世光,等.超聲骨刀聯合高速渦輪鉆拔除下頜骨埋伏阻生智牙的臨床應用[J].中國處方藥,2022,20(7):151-153.
[5] 張超,豐華,宋珍珍.翻瓣導萌術聯合固定正畸矯治在上頜埋伏阻生前牙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15):86-87,90.
[6] 李璐,楊建斌,郭國峰.鼻底入路拔除術對上頜中切牙區高位埋伏多生牙患者疼痛程度及手術指標的影響[J].包頭醫學院學報,2020,36(6):32-33,70.
[7] 楊建浩,趙丹,李亞如,等.牽引助萌上頜埋伏阻生尖牙對骨性Ⅲ類錯(牙合)青少年上頜竇形態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5):797-800.
[8] 張洋達.錐形束CT結合微創手術治療埋伏多生牙對患者術后疼痛、腫脹度及并發癥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學工程,2020,28(11):127-129.
[9] 姜嵩,姚星,劉悠,等.超聲骨刀及微創拔牙刀聯合高速渦輪機治療下頜近中阻生智齒患者的臨床效果[J].醫療裝備,2022,35(16):58-60.
[10] 陳朝興,文茜,彭海鷹,等.超聲骨刀開窗術聯合正畸牽引治療上頜唇側埋伏阻生尖牙的效果及并發癥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9,16(8):125-128.
[11] 王麗麗,韓春艷.低速直渦輪機配合高速渦輪機拔牙術治療下頜復雜阻生智齒患者的臨床研究[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9,25(8):1279-1282.
[12] 宋勇,李想,蔡嫚,等.超聲骨刀與渦輪法拔除下頜阻生第三磨牙的效果比較[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9,17(6):540-544.
[13] 郭美玲,黃臻,王予江.超聲骨刀掀骨結合渦輪鉆法與渦輪鉆法拔除骨埋伏下頜近中阻生牙的效果比較[J].江西醫藥,2021,56(7):967-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