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一棉
摘 要:本文主要從鄉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對策分析進行闡述說明。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堂標準增添了對課堂閱讀教學的質量提出全新的要求,需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但是應明確的就是一味依靠語文課堂閱讀遠遠不夠,應促進課內與課外閱讀之間的有效結合,豐富學生的閱讀需求量,優化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5-0016-03
在教學中應明確的就是,不僅要對課本知識進行全透明的教學講解,并且教師在教學中還應運用課外的輔助閱讀材料,讓整體的閱讀教學水平得到提升,豐富閱讀學習的知識面。依照當前學生自身的情況,應進行積極指導,并且對問題及時介入,從而使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中獲得知識。確保學生可以在有限的學習中掌握知識,促進學生的閱讀量與語文素養得到提升。本文對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進行銜接教學,從而提升小學閱讀的水平,適應當下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
1.鄉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1)閱讀書籍推薦并不科學
在當前“雙減”政策發展的背景下,學生的閱讀時間提升之后閱讀量提升也是當前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傳統的教學開展期間,教師并沒有注重學生的個人意愿,只對學生推薦必讀科目,這并不能滿足學生閱讀多樣化的發展需求,難以促進學生閱讀需求的全面發展。
(2)學生閱讀能力低,興趣不高
部分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過于注重學生語文思想的發展,從而對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所忽視,只懂得挖掘課文的人文內涵,忽視了對學生基礎行為能力的養成。此外,因為教師只注重對詞句內容分析,并沒有注重挖掘文章中有價值的人文思想內涵,由此導致學生閱讀的興趣逐漸降低。因此,在當前教學中小學語文應促進課外閱讀的落實,注重課外閱讀,通過有效的教學對策讓學生更為喜歡課外閱讀,讓學生知識的儲備量得到豐富,促進學生視野的有效拓展。
(3)學生課外閱讀缺少指導與針對
因為教學經常受到錯誤習慣以及思維的阻撓與制約,由此課外閱讀受到了部分鄉村家長的反對,并且認為課外閱讀就是“邊角料”。不僅如此,因為受到自身閱歷與見識等水平的局限,部分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候好壞不分,一味地進行閱讀,還有的因為課外閱讀過寬而產生困惑,不知道應從哪出發,由此說明了課外閱讀缺少指導性。
2.小學語文閱讀課內外銜接的重要性
閱讀與寫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都是主要的內容,課外閱讀的引用可以使學生對不同的語文材料知識更加了解,確保學生可以從多種形式出來,進而認識語文知識,豐富語文教學的寫作,提升學生感知能力。合理運用課外閱讀的教材可以拓展學生廣闊的知識面,使學生可以接觸到有關科學、歷史、自然的相關知識,認識到語文在生活中其實隨處可見,保證學生可以對不同的事物有全新的認識,找到文章背后蘊含的價值,提升思維能力。
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文件中,對閱讀教學有著全新的要求,應格外培養學生興趣,增加學生的閱讀數量,真正實現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教學目標。為此,國內學者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比較多,其中關于整本書閱讀的文獻,李懷源在研究中對整本書閱讀的作用進行了分析,認為學生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可以發展自己的語言,拓寬自己的視野,還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在論文研究中,認為整本書閱讀是一種綜合性閱讀方式,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對學生未來學習有積極的作用;教學中以系統化的教學理論為基礎,針對課外閱讀的《小鹿斑比》進行綜合分析,從而結合調查問卷的形式,促進教學的全面總結,促進合理化發展;在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教學期間,教師要加強對整本書的認識,提高教師整本書設計能力,才能保證整本書閱讀設計的教學效果;認為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時,要從教師和學校兩方面入手,才能保證教學的效果。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閱讀的指導和閱讀后的評價,學校要為學生創設一定的閱讀環境。如今,我國的教育已經進入新階段,并且閱讀的學習成為學生學習豐富知識的根本途徑,讓學生提升思想境界。例如,中央電視臺會播放《朗讀者》,可以以此為例,引導學生在閑暇時間觀看,進而拓展全新的閱讀形式。在這檔節目中,蘊含了很多具有教育意義的文學作品,并且這些內容也得到了當下大眾群體的青睞。依照小學語文的寫作層面來看,學生在觀看的期間可以提升知識儲備量,合理梳理其中的故事線。此外,如今的學生還存在“提筆忘字”或者“難以下筆”的情況,但通過這一教學可以更好解決,進而讓學生豐富儲備,避免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始終照本宣科。
3.鄉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對策分析
(1)積極運用多樣化閱讀形式
語文閱讀教學并不是讓學生死板的學習,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探索,進而促進積累,所以說這一過程十分煩瑣,并不是可以通過短時間實現的。部分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都會喜歡上一個作者,由此就會尋找相關的閱讀作品;還有的學生會針對某一個故事的背景探索其他的書籍閱讀。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熟悉所學習的書籍內容,獲得更為豐富的閱讀體驗感。但教師也同樣需要注意,應不斷創新,整改多樣化的形式,保障學生知識學習的熱情,注重課外閱讀的有效性,提升閱讀質量與水平。例如,教學《開國大典》的期間,因為學生處于和平發展的年代,難以感受到炮火連天的生活,加深對所學習知識的了解。所以說,教師可以引進多媒體信息技術,播放有關新中國成立的內容,讓學生感受到當下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彰顯開國大典的實際意義。
(2)構建課外讀物的閱讀環境,促進知識積累
對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提升,可以全面激發知識學習的積極性,進而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科散發的魅力,從增加學習自信心,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此外,還需要教師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將思維落實在課外閱讀中,促進寫作材料與素材的積累。由此可見,教師要運用恰當、適宜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資源,科學選擇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而指導學生進行思考,長此以往學生可以獲取知識。例如,教師在教學《手術臺就是陣地》的期間,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適宜文本的問題:“為什么文章說手術臺就是陣地?文章所需要完成的是怎樣手術?那么手術臺與陣地之間存在哪些聯系?”之后,教師讓學生帶著所提出的問題進行閱讀,探索答案??梢詫W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而相互交流,創建適宜教學氛圍,讓學生在綜合掌握之后對文章進行分析。學生在閱讀中究可以掌握之后的故事,進而教師在進行的引導,進行最后的提問:“同學們,你們是否還知道哪些有關白求恩的故事?”提升學生興趣,構建恰當的氛圍,促進積累,使自身的寫作經驗更加豐富。
(3)嘗試讓學生多閱讀
學生通過長期的閱讀聯系,可以從字里行間的文字中進行分析,從而從多角度出發看待事物,方便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優化寫作水平,避免學生無話可寫,讓學生有話可說,促進思想的表達,為學生樹立堅定的自信心。由此,需要在教學中促進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進而結合文本教材的內容,嘗試閱讀類似的書籍,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認知。此外,教師在課外閱讀中,還要給予相關的指導,只有通過教師的扶持,學生才可以提升興趣,積極學習,投入閱讀當中。關于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與整合的研究,在“小學語文 課內外閱讀有效整合的策略”中,對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策略,要求教師要選擇合適的閱讀內容,注重適當延伸,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課內外閱讀融合的策略研究”中,提出了多樣的閱讀教學方式,對學生課內外閱讀融合有一定促進作用;在“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銜接問題探討”中,通過分析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情況,提出了合理的改進策略;在讓小學生的課內外閱讀“比翼雙飛”中,提出現階段語文教材的文章數量有限,想要拓寬學生視野,需要讓學生進行海量的閱讀。因此,只要出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課外書,教師都應該鼓勵并推薦學生閱讀:在“論小學閱讀教學與課外網絡閱讀有效對接”中,分析了網絡閱讀的方法,認為課外網絡閱讀可以帶給學生更鮮活生動的視聽效果,比傳統的紙質閱讀有明顯的優勢,豐富了課內外閱讀的路徑。
(4)緊抓課堂,進行學生閱讀技巧指導
如今,學生的語文學習中要對閱讀能力科學培養,只有教師科學開展教學,才可以提升閱讀教學的效率,進而掌握閱讀的技巧。首先,摘抄關鍵句子。需要教師在教學前期為學生確定教學目標,進而引導學生,嘗試讓學生找到重點的句子或者鍛煉,綜合分析,明確關鍵知識點,合理運用。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其中的優美語句進行摘抄,進而加深學生的記憶,提升學生能力,優化學習水平。但教師需要明確,對學生的句子摘抄不僅是在書本中,還可以是學生日常生活的課外讀物,這樣才可以讓學生的認知得到豐富,從而提升學生的積累量,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其次,撰寫讀后感。學生在對教材的內容進行解讀與感悟之后,會因此產生審美情感,尤其是相關名家名篇,審美情感會更加強烈。此外,讓學生撰寫讀后感,激發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促進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提升的目的。最后,寫作指導。語文的學習不僅進行閱讀,還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是教學中的關鍵。所以,需要教師對學生科學引導,不僅要掌握閱讀的技巧,還要讓學生寫作,讓學生觀察其他文章,學習其中的寫作技巧,明確布局結構與句型,由此在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5)開展教學,促進教學導學
在當前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課程教學中逐漸呈現了以學生自身為主體的教學中,因此,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但教學中往往存在阻力,最大的阻力就是學生自身自我控制的能力不強,缺少自控意識,并且會因為外界的種種因素造成注意力的分散。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合理設計適宜文本的教學問題,進而讓學生帶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學習知識,讓學生合理運用,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前行。此外,教師還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想象,促進知識整合成為整體,引導學生在小組探究的期間可以進行總結,找到契合點,為教學鋪墊準備工作,成為課堂的主人,并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知識學習的興趣。當學生在課前教學內容預習完成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研究,自主成立學習研討小組,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知識學習的主動性。此外,小學語文教師也應創建適宜文本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語文散發的魅力,樹立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優化教學質量,與當下所倡導的“雙減”政策契合。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提出問題,確定教學的目標,讓學生自主研究;促進小組合作的教學實踐;分析、總結,進而得出正確的結論;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的教學評價。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提升,優化知識學習的興趣。
4.結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素質素質教學全面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應注重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但在具體的教學中,難免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直接限制學生素質能力的發展。由此,在教學中應結合教材,依照實際的教學情況賦予課內外閱讀教學全新的生機與活力,促進教學的全面延伸與拓展,保證學生可以在課內外閱讀中獲得更多的知識,進而轉變成為自身的能力,實現閱讀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倩.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1(40).
[2]徐寶梁.農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的探索[J].新課程,2021(40).
[3]鄭琪.尋課內外閱讀契合點,搭兒童有效閱讀天梯——談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策略[J].課外語文,2021(18).
[4]黃春金.內引外聯 相得益彰——探尋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有效途徑[J].考試周刊,2021(07).
[5]王娟.讓閱讀浸潤孩子的心靈——談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12).
[6]恰力扎·亞胡尼什.得于課內 益于課外——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有效途徑[J].新課程,20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