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瑜 王滔


摘要:受傳統教育觀念和社會認知的影響,中職學生往往在他人眼中并不被看好,一些負面標簽導致中職學生的心理始終處于劣勢狀態。因此,中職學校學生自卑、厭學等負面心理將會導致中職學生在高中三年階段缺乏學習動機和自我效能感。在中職一年級新生適應階段以活動的形式對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調整學生以往負面的認知結構,澄清學生在這一時期雜亂茫然的心理狀態,并對其進行教育和疏導,能夠引導學生在今后高中三年的學習生活中合理規劃學習目標,并做好未來職業生涯規劃。
關鍵詞:中職生;生涯規劃;生涯探索;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3)13-0043-04
【活動理念】
與普高生相比,大部分中職學生在他們以往的學習生涯中會被貼上“后進生”的標簽,他們被認為學習能力差、紀律性差、沒有上進心等。因此,選擇職業高中是因為中考成績不理想,無法進入普通高中學習。中職學校相較于普通高中,除了語文、數學、英語等基礎學科課程的安排以外,學生在校期間同樣需要學習相應的專業課程。但這一時期,他們正面臨埃里克森人格階段發展理論中的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沖突;他們缺乏真實社會生活的經驗,對自己的未來發展存在盲目、不符合實際的規劃,因此,對于專業的選擇往往是聽取家長的意見或單純憑借自己的興趣愛好[1]。
有研究表明,中職學生自信不足,并最希望得到家長與老師的愛和理解。我們常認為中職學生最需要的是知識和技能,但該研究與我們以往的認知相悖。換言之,以往的教育并未提供給中職學生當前階段最需要的東西[2]。在義務教育階段,他們的學習成績往往在班級中處于中下游水平或偏科嚴重,家長與教師從學業成績的角度出發,總是看到學生的缺點與不足,而忽視了他們的優點與長處,因此,他們經受了更多來自家長與教師的負面評價與打擊。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失之偏頗的消極暗示會被學生自我接受并得到強化,使得他們同樣認為自己是“壞學生”,從而導致其自我評價不高、缺乏自信心。
此外,現今社會大部分企業存在“唯學歷論”的現象,而部分中職學生及其家長對職業高中的升學途徑缺乏了解、知之甚少,認為中職畢業后就要進入社會從事最基層的一線工作。受此影響,這些學生在學習上缺乏動力,思想上形成消極、負面的心態,對自己所學專業缺乏興趣。因此,在本階段應引導中職一年級學生對所學專業進行探索,及早建立專業認同感,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建立對自我的積極認知,并在學習過程中增強對社會就業環境的認識,最終明確升學或就業的選擇[3]。
【活動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使學生通過課程學習明確對自我的認識,并增強對所學專業和專業發展的了解。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充分了解專業特點與準確評判自身能力的基礎上,建立對所學專業的專業認同感,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
3.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活動參與、小組討論、教師引導、案例分享的形式,了解自己的興趣、特長,合理規劃學習計劃。
【活動對象】
中職一年級學生
【活動時長】
一課時
【活動過程】
一、課程導入:故事引發思考
教師講述故事,并根據故事內容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導入主題。
故事內容:
露露和晨晨是非常要好的初中同班同學。但因為中考失利,晨晨進入了當地的一所職業高中學習,而最好的朋友露露則考入了當地的重點高中。為此,晨晨認為自己非常失敗,并對即將到來的高中生活提不起興趣。9月開學,晨晨在高中認識了新的好朋友維維。與晨晨消極對待學習的態度不同,維維認為雖然進入了職業高中,但自己仍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升自己。
教師:聽完故事,同學們如何看待故事中的三位同學呢?請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根據所聽到的故事內容簡要地填寫表格,寫出她們的生涯規劃。
教師:同學們已經將自己對這三位同學的規劃一一寫在紙上,那么有哪位同學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呢?
學生:(預設)露露進入重點高中學習,假設她的學習成績……晨晨自從進入職業高中后,缺乏學習興趣,因此……維維認為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彌補之前的不足,所以……
教師:正如同學們所說,三位同學在身處相同或不同的學習環境時,會做出不同的選擇,而她們對于學習的態度,也會對未來的生活、就業產生影響。那么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職業生涯規劃。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講述故事,啟發學生進行思考,使學生將過去的學習經歷與未來的職業規劃進行關聯,思考當前的選擇是否與曾經的自我預期一致,以及現階段所選擇的專業又是否與自己的性格特質和能力相匹配。中職一年級既是承上啟下的階段,也是普通教育到職業教育的轉銜階段,澄清這一階段中職學生的心理狀態尤為重要。此外,本環節通過講述故事,以幫助主人公進行選擇的形式,做到自然引入本節課的主題。
二、新課講授
(一)簡歷信箱
教師:同學們,老師聽說現在有一家企業正在招聘我們專業的實習生,我手中拿著的是他們企業的招聘簡歷信息表,那么接下來請同學根據表格內容如實填寫自己的信息吧。
教師:經過認真的思考,老師看到大家都已經將自己手中的簡歷填寫完成了。那么接下來請每組派一位代表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簡歷吧。
學生進行分享。
教師:聽完同學們的分享,老師對大家的了解又更進了一步,相信這家企業的HR在看到同學們的簡歷以后,也會有同樣的感受。那么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班有這么多人,而企業招聘所提供的崗位往往無法滿足我們每個人的需求。如果這次有同學落選了,你會用什么樣的心態來面對這次失敗呢?如果說一年后還有同樣的崗位招聘,在這一年里你又會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來提升自己呢?
學生思考并進行分享。
設計意圖:本活動的設計是對應于職業生涯規劃四個階段中的“明確職業自我概念”階段。明確職業自我概念主要包括對自己的特點有清晰的認識、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以及想成為什么樣的人等,因此,本活動中招聘信息表的內容設計也與職業自我概念中的主要內容一一對應。此外,通過填寫簡歷,使學生們能夠體驗職場招聘的真實感,并意識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之處。
(二)職業信息知多少
教師:通過簡歷的填寫,相信同學們對自己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打工人”,光了解自己是遠遠不夠的,同樣也需要對我們的職業有所了解。接下來,我們要進行分組大作戰。請同學們分組進行討論,并收集、記錄與本專業相關的職業信息。此外,老師將為每一組發放一部智能手機,同學們也可利用手機進行搜索或電話求助,手機于討論結束后上交。
學生分組討論并記錄收集的信息。
教師:接下來請每個小組派代表分享自己小組所收集到的信息。
學生A:(預設)我們組有成員曾經做過與專業相關的兼職,同時我們也通過各種搜索引擎和社交平臺收集到了以下信息……
學生B:(預設)我們組通過電話進行了訪談,同時也通過書本上的知識收集到了以下信息……
設計意圖:本活動的設計是對應于職業生涯規劃四個階段中的“收集關于職業信息”階段。收集關于職業的信息主要包括了解職業需求以及職業的類型、內容、作用、意義和價值等。本活動通過布置任務,引導學生借助網絡搜索、對身邊熟悉的工作者進行電話訪談等各種渠道,獲得與本專業相關的職業背景信息與社會信息,加深了解。
(三)offer大作戰
教師:通過投遞“簡歷”,我們成功收到了來自XX企業的offer,但是想要拿到offer可不是那么容易。XX企業為我們準備了不同級別的offer。但這些offer現在被掛在不同高度的繩子上。offer級別越高,薪資水平也就越高,但同時所對應的高度也就越高,想要拿到當然也就越不容易。接下來請同學們憑借自己的努力拿到屬于自己的offer吧。
學生參與活動。
教師:同學們是否都拿到了自己心儀的offer呢?現在請同學們分享一下剛才在活動中的感受。
學生A:(預設)我一開始想拿最高的offer,因為高薪資對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但是嘗試以后,發現自己夠不著,所以我選擇了在我力所能及范圍內的offer。
學生B:(預設)我拿到了中等偏上高度的offer,雖然我的身高夠不著,但是我跳起來之后拿到了。
教師:正如同學們所說,每個同學都有自己對于offer級別的選擇。有些同學一開始希望拿到最高的,但很可惜夠不著。也有些同學,通過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心儀的offer。這就像我們在制定目標一樣,目標對我們而言既要富有挑戰性,但也不能難度過大。我們應該制定出符合自己特點的、合理而又可行的奮斗目標。
設計意圖:本活動的設計對應于職業生涯規劃四個階段中的“作出職業決定”階段。作出職業決定主要包括選擇能讓自己滿意的職業以及計劃如何進入職業等。本活動旨在使學生比較分析“現在的我”與“理想”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符合自己能力的目標,并通過不懈努力,為實現目標而奮斗[4]。
(四)我的未來名片
教師:恭喜同學們拿到了屬于自己的offer正式入職,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對于自己未來的職業選擇也有所不同。那么接下來請同學們設計一張屬于自己的名片吧。
學生進行設計并分享。
學生A:我的專業是服裝設計,同時我也非常喜歡畫畫,我曾經為我最好的朋友設計過動漫人物的服裝,我希望將來能夠做一名原創服裝設計師。
學生B:雖然我的專業是服裝設計,但是我對服裝設計實在沒有想法。相反,我喜歡動畫設計,我正在努力學習美術基礎知識,并在課余時間學習相應的動畫制作軟件。在我設計的名片里,我是一名動畫設計師。
教師:每一位同學都有屬于自己的理想,并且在為自己的理想而不斷努力。美國著名的職業指導專家霍蘭德曾經說過:“一個人在與其人格類型相一致的環境中工作,容易感受樂趣和內在滿足,最可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老師希望,你們能夠一直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做不被定義的自己。
設計意圖:本活動的設計對應于職業生涯規劃四個階段中的“準備進入職業”階段。準備進入職業包括尋找機會訓練自己所需要的能力,計劃如何進入職業等。通過設計未來名片,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如何與預期職業相匹配,應制定什么樣的行動計劃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三、課后作業與總結
教師(總結):經過一節課的活動與分享,相信同學們對“職業”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也初步學習了什么是“職業生涯規劃”。簡單來說就是明確職業自我概念,收集相關職業信息,作出職業決定以及準備進入職業。雖然我們這節課已經結束了,但是接下來的學習生活才剛剛開始。因此,我會為每一位同學發放一個成長記錄袋,成長記錄袋的作用是當你在為自己的職業之路付出努力并取得進步時,你就可以將這些“成績”放入你的成長記錄袋中,這些“成績”可以是你畫的一張原創設計圖,也可以是老師或同學們對你的評價,當然也可以是你在考試中所取得的成績。
設計意圖:職業規劃與執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僅僅依靠課堂上的體驗與引導是遠遠不夠的。布置課后作業,能使學生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為實現職業生涯目標而不斷檢視、修正和提高自己。成長記錄袋的設計,旨在改變以往單一的成績評價方式,通過收集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作品、他人評價等內容,記錄學生動態進步成長軌跡[5]。
【活動反思】
職業生涯規劃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明確職業自我概念”“收集關于職業的信息”“作出職業決定”“準備進入職業”。本節課立足于職業生涯規劃的四個階段,在每一階段設計對應的活動,各個活動環環相扣、循序漸進,以模擬招聘會的形式,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認識自我,并對所學專業有一定的了解;通過模擬職場招聘的體驗,培養學生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目標,發揮自身優勢,從而對未來職業生涯或升學做出更加具體的規劃[6]。
參考文獻
[1]施強. 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首要任務[J]. 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4(8):179-180.
[2]李文柱,賈梅英,溫魁賓. 發現學生:中職教育大發展的新起點——關于中職學生心理認知狀況的調研報告[J]. 職業技術教育,2016,37(23):63-67.
[3]肖丹. 積極心理學對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的啟發[J].課程教育研究,2015(16):157.
[4]張艷萍,劉丹,王維艷. 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論的職業生涯教育研究[J]. 河北職業教育,2012,8(10):14-17.
[5]劉繼紅,謝筱翠. 提高中職學生自我認同感 克服學習倦怠心理[J].廣西教育,2010(27):63-65.
[6]俞國良,李天然.試論心理健康框架下的生涯教育——以中職“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課程標準編制為例[J]. 中國教育科學,2019,2(4):87-93.
編輯/衛 虹 終校/張 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