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翠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促進農村地區的發展已經成為社會越來越關注的重大問題。為促進農村地區實現更加快速的發展,要不斷完善和落實村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工作。文章首先分析了村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的現狀,提出了村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的相關問題與對應的解決措施,以期為相關研究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考。
[關鍵詞]村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
中圖分類號:F81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3)07-0049-03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我國農村地區經濟不斷發展,這對我國農村基礎建設、人居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農村地區具有充足的資金來源。只有獲得充足的資金支持,才能確保農村地區開展更多有益于民生的舉措。
在此過程中,做好村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既能夠促進村級的資金流動,促使資金流到需要的地方,也能夠促使農村開展更多的基礎建設,滿足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需求。現階段,在村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系列問題。
首先,資金的申請與審批沒有按照規范的程序嚴格進行,而是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很多資金的使用或者撥款都是由管理人員決定的,管理人員沒有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容易導致資金的濫用。審批的流程不夠完善,最終會影響村級的資金管理,不利于農村地區更好地開展建設。
其次,在村級財政轉移支付工作中,各類環節拖沓,撥款效率較低,影響了農村地區的建設效率。
最后,沒有對資金進行合理的監督,可能導致資金的濫用,不利于資金管理工作的開展,也不利于后續的轉移支付,還有可能會導致農村地區出現財政赤字問題,影響農村地區的發展[1]。
(一)村級運轉經費不足
在村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村級運轉經費不足,導致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不能得到有效的支持,影響了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產生經費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村級經費的籌集來源渠道過于單一。農村為獲得更好的發展,必須不斷拓寬籌資的渠道,以獲得充足的資金支持,更好地開展農村建設工作。
其次,村級組織運轉經費的使用管理并不規范,影響了運轉經費的使用成效以及農村財政轉移支付和資金管理相關工作的落實。村級運轉經費使用不規范,主要在于日常監督檢查工作中一些政策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檢查工作人員也沒有按照標準進行嚴格監督,經費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甚至會發生經費被擠占、挪用的現象。
最后,在個別鄉鎮中,報銷的程序十分簡單,報賬領款單上只有較少的人嚴格按照規范簽字,但對于經費的用途記載得并不詳細,這就導致在報銷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以權謀私的問題,不利于經費的使用周轉。村級的運轉經費收支情況應在村里的公務欄上定期公開,讓廣大的農村居民都了解到村級經費的運轉情況,并自發地進行監督。村級組織應自覺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發生村級運轉經費不足的情況[2]。
(二)村級組織集體經濟水平較低
在村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村級組織集體經濟水平較低,導致農村的發展較為落后,影響了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工作的開展。與城市經濟不同,農村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賴于田地的產量,城市經濟主要是工業化經濟,能夠十分快速、有效地促進經濟的發展。
在農村地區,村級經費的來源渠道十分單一,在農村稅費改革之前,村級的經費來源主要是向農民收取的各種稅費,農民的經濟情況會受到大自然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無法有效地開展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工作。
在稅費改革后,村級經費的來源主要是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和村級集體收入,雖然這個改革措施拓寬了資金來源的渠道,但是會受到農村地區發展情況的限制。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地區受到地理位置、人才情況、資金情況等各種限制,大部分農村地區都無法建立集體企業,這就會導致農村地區的集體收入十分低下,集體經濟實力較為薄弱,農村地區運轉經費不足,阻礙了村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工作的開展,也阻礙了農村地區的發展[3]。
(三)核撥系數與人口變化不對稱
在村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第三個問題就是核撥系數與人口變化不對稱。核撥系數主要是指核定撥付的系數,在核定撥付的過程中,農村地區必須保證核撥系數與人口的變化相對稱,這樣才能保證財政的轉移支付是有效且合理的。但在我國大多數農村地區中,核撥系數與人口變化都不能保持對稱,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甚至還會導致人均不公平現象的發生,阻礙了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
(一)擴大基層財政轉移支付比例,減少或減除基層資金配套要求
首先,要不斷擴大基層財政轉移支付比例。據調查,我國一部分貧困地區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偏緊,導致農村地區的經濟流轉較為薄弱,不利于農村地區的發展,反而會擴大城鄉差距。
在我國的貧困地區,政府的財政自給能力比較弱,導致貧困面比較大,在這樣的情況下,難免會導致農村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偏緊,制約農村地區的發展。
雖然隨著我國大力促進農村發展政策的提出,轉移支付已經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我國應擴大基層財政轉移支付的比例,不斷增加基層財政轉移支付的資金量,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流轉,激發農村地區的經濟活力,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
其次,對一些欠發達地區可以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增加義務教育資金。義務教育資金不僅能夠維護社會的穩定發展,而且可以促進經濟的流動與發展以及社會的公平。
同時,在擴大基層財政轉移支付比例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從實際情況入手,進一步擴大比例。
最后,減少或減除基層資金配套要求。如果對基層資金配套要求過高,會導致資金壓力增大,給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會給農村地區帶來財政壓力。
減少或減除基層資金配套要求能夠緩解農村地區的經濟壓力,促使村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工作更好地開展。當然,針對一些發展較好的農村地區,也需要做好財政轉移支付工作,保障基層基金的使用[4]。
(二)健全村級轉移支付資金管理辦法,完善村級財務公開方式
為更好地促進村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工作的開展,健全村級轉移支付資金管理辦法、完善村級財務公開方式是一種十分有用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農村地區可聘請專業的研究人員,針對農村的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進行深入研究,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更好地促進村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工作的開展。
加強人民群眾對轉移支付資金管理工作的監督。農村地區要保障人民群眾的監督權,在人民群眾發生問題后要及時解決,促進轉移支付資金管理工作的良好開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農村地區也可以引入一些先進的信息技術,不斷健全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辦法,提高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工作的效率,促進農村地區實現更加快速的發展。
除此之外,還要公開村級財務狀況和信息。如果不公開農村地區的財務信息,就會損害人民群眾的知情權,也可能促使人民群眾產生懷疑心理,不利于我國農村地區的發展。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因此要向人民群眾公開農村的財務狀況和信息。
在公開的過程中,既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公開公示,也可以采用布告欄張貼的方式,設置一個公示期,并鼓勵人民群眾提出意見,只有使農村居民廣泛參與到財務管理中,才能更好地開展村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工作,促進農村地區的發展,縮小農村與城市的差距,促進我國社會更加和諧穩定地發展[5]。
(三)嚴格管理轉移支付資金,全面實施績效管理
為促進村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工作的開展,嚴格管理轉移支付資金和全面實施績效管理是關鍵。
第一,要嚴格管理轉移支付資金,促進轉移支付資金的合理使用,避免資金出現濫用現象。管理主要是計劃、執行、監督和反饋的過程,要針對這四個步驟進行嚴格管理。
第二,要做好計劃工作,在制定轉移支付資金的管理制度時,要考慮到各種意外情況,保證在落實制度的過程中,不會受到突發情況的影響,保障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第三,要做好執行工作,在管理村級轉移支付資金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計劃落實,并聘請專業的人員共同管理,提高管理質量。
第四,要做好監督和反饋工作,在嚴格管理轉移支付資金的過程中,要嚴格監督轉移支付資金,嚴格審查發現的資金漏洞,并及時采取措施補救。
第五,全面實施績效管理也必不可少。在我國農村地區中,績效管理制度并沒有得到完全的落實,對于農村地區工作人員的績效管理,往往是采用最為傳統單一的績效管理方式,這不僅無法對工作人員起到良好的激勵作用,甚至可能會造成人浮于事的現象,打擊了農村地區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因此,農村地區可以制定完善的績效考核方式,確定績效指標,可以采取基本工資+績效管理的模式,促進績效考核工作的開展,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村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能夠促進農村地區的資金流轉和農村地區的快速發展,縮小農村地區與城市地區的經濟差距,實現我國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但現階段,我國村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工作在開展過程中,還存在著運轉經費不足與集體經濟水平低下等問題,需要采取一系列舉措加以解決,促進村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1]梁歡.經濟欠發達地區財政轉移支付問題研究——以寧夏為例[J].西部金融,2020(10):85-90.
[2]李丹,裴育,陳歡.財政轉移支付是“輸血”還是“造血”——基于國家扶貧縣的實證研究[J].財貿經濟,2019(06):22-39.
[3]吳鵬.日本地方創生交付金對完善天津市財政轉移支付的啟示[J].天津經濟,2018(01):43-45.
[4]張國堂.我國財政轉移支付立法的構想[J].林區教學,2011(01):39-41.
[5]馬海濤,朱夢珂.財政轉移支付、財政努力與區域經濟發展[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6(06):8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