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賢浩 韋偉
[摘要]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是教育教學工作的“牛鼻子”,抓好黨建工作不僅有助于助推辦學質量的提升,還可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資源、條件與平臺,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思想引領、行動指南的重要作用,從而為社會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青年人才。在“立德樹人”的基本目標下,高職院校應著重抓好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發展,提倡并落實好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育人理念、模式,從而充分履行好高職院校的政治責任。對此,本文就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最后就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黨建;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
[中圖分類號]G71;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3.09.033
黨建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離開了黨建談思想政治教育相當于沒有靈魂的肉體。高職院校若不注重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發展、協同發展,就無法真正發揮其育人作用,也不能較好滿足新時代青年人才的思想培育要求。然而,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不利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對此,本文結合筆者自身實際工作經驗,就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育人模式提出合理構想,為高職院校更好地開展黨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依據。
一、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黨建與思政教育“兩張皮”現象嚴重
當前,高職院校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明顯的“兩張皮”現象,二者的協同性不足,具體表現為學生黨建工作與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陣地的分割,也就是各自為政的局面。高職院校不但沒有充分發揮黨建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示范與帶頭作用,未能重視黨建、團建對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意義,也未能將黨建作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來抓[1]。此外,在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校領導僅注重優秀學生的黨性培養,而忽略了其他學生的黨性培養,導致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割裂。
(二)教育體制不到位,缺乏協同監督
一直以來,高職院校都將學校組織部門、基層黨支部作為學生黨建工作的主要牽頭部門,但實際的學生黨建工作卻由學生工作處以及各系輔導員、學生黨員負責。高職院校這種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結構、分管部門的相互獨立、協同性不強的特點,對學生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推進帶來直接不利影響。經分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職院校并沒有設立到位的教育體制,各個系、分管部門的黨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完善的考核制度,也沒有為各個系、分管部門制定黨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育人目標,且因為黨建工作隊伍人手不足,缺乏協調監督機制,使得增加了學院黨建工作者、學生黨員的壓力與負擔,很容易導致高職院校黨建工作者產生職業倦怠感,從而影響黨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育人主體單一,“全員育人”理念缺失
事實上,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主體應該是教師、學生等,但現階段不少的高職院校依然認為黨建工作是各院系輔導員的職責、使命,輔導員不僅要承擔日常的教學管理重任,還要兼顧黨建工作,沉重的工作壓力使得他們參與學生黨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積極性下降,也未能充分發揮高職院校黨支部在學生政治思想發展中的引領作用。由于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中育人主體的單一,缺乏“全員育人”的觀念,使得現階段高職院校學生黨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現“高開低走”的局面[2]。一般而言,高職院校在學生工作黨支部發展黨員,但因為學生人數較多,輔導員無法了解每個被推薦學生黨員的政治素養、思想動態以及學習狀況等,僅能借助客觀的成績、獲獎等數據來判定是否被推薦為入黨積極分子,其他任課老師、班主任參與度不高,讓學生黨建工作一籌莫展。
(四)部門協調合作能力差
高職院校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協同并進,離不開各個部門的充分協調與配合,但目前不少高職院校由于各部門的配合、協作力度差,缺乏跨部門的溝通與交流,阻礙了高職院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協同、系統化發展。現階段,高職院校在推進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同發展時,不夠重視學生黨建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密切關聯,在教育管理機制、部門協同發展方面依然存在較大的弊端,且始終未能充分溝通、協商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的方法措施,使得學生自身思想認識及綜合素質水平大打折扣。
二、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的意義
(一)突破傳統育人理念
高職院校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的理念從根本上實現了對傳統育人理念的突破和創新[3]。基于協同育人的理論,高職院校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堅持“何為能”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理念,同時秉承“何為要”的協同創新思想,實現了對傳統黨建、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重構與再造,實則是對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機制的深刻變革。從理論上來講,這一育人模式也推動了高職院校學科理論體系的創新與發展。
(二)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對于當代高職院校學生而言,通過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育人模式實施,不但能夠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還能為其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對于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養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盡管高職院校的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隸屬于學校兩個不同的辦學內容,但從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的角度來看,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學生思想政治思想培養、綜合能力鍛煉都有著積極意義,高職院校可借助對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的系統化管理來提升辦學、教學的實際效果。
(三)凸顯黨建育人效果
高職院校要提升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育人效果,就需要摒棄落后的育人理念,將高職院校的各專業老師、輔導員、思想政治學科老師、黨務工作者以及學生都作為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的參與者。通過構建“共建、共育、共贏”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做好頂層設計,搭建從學校黨委、黨支部、黨員到團員的層次化教育梯架;同時強化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銜接力度與深度,讓黨建教育體系與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教育手段能夠相輔相成,從而形成完善的“黨建+思政”育人機制,凸顯黨建的育人效果。
三、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發展路徑
(一)黨建、思政兩手抓,避免出現“兩張皮”
新時期,要推進高職院校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發展,就需要堅持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兩手抓”,不可偏重其中任何一個,確保二者協同并進、緊密聯系。對此,一方面要重視黨建對學生管理工作的思想引領作用,積極助推黨支部書記負責學生管理事宜,加強黨建與學生管理工作的人員配置。在學生管理工作體系中納入積極入黨分子、黨員發展對象等骨干,發揮骨干在學生管理中的示范作用,加強對骨干思想動態、行為動態的跟蹤考察,在黨組織內部形成趕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同時,要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融入黨的先進理論、先進知識,讓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變得深厚、豐富,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內涵與價值。為高職院校學生黨性教育內容融入道德素養、職業素養、綜合素養等教育內容,提升學生對黨的發展歷程、先進理論以及黨員精神的思想認識。
(二)健全協同育人教育體制,強化崗位協同考核
要將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工作落到實處,就需要建立健全協同育人的教育機制,同時重視并加強崗位協同考核。一方面,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學科教材中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性與時代意義,培養學生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與創新意識,鍛煉其工作能力與綜合素養。另一方面,針對黨組織成員的培養而言,高職院校應進一步提升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推優程序的透明性、公平性與合理性,在推選入黨積極分子、優秀黨員時,高職院校黨支部應設立嚴格、公平、公正的優選制度,不但要考察推薦、培養對象的思想素質,還要考察其道德作風、個人修養、學習態度等等,進一步提升預備黨員轉正的考核標準,嚴格依照預備黨員預備期的思想、行為等方面的具體表現來決定其是否入選黨員范圍[4]。此外,還應強化對教師黨員的崗位協同考核,不但要考察其師德師風表現情況,還要考察其是否充分發揮黨建示范引領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模范作用,基于多個維度考核評價高職院校輔導員、專業教師、班主任的政治素養、思想道德、工作作風,為創建、打造一支優秀的學生黨員隊伍提供堅強保障。
(三)抓好支部建設,落實“一崗雙責”
高職院校黨支部作為黨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抓好黨支部建設,將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考核、管理相結合,推行黨支部人員“一崗雙責”的工作考核制度,以此充分發揮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黨建的戰斗堡壘作用。例如,高職院校可通過構建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新教育基地,合理約束協同創新教育基地的教育內容、教育形式、教育功能以及評價,推動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體化發展。此外,為進一步提升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下課程的專業水平,高職院校不但要強化黨員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通過實施合理的工作考核制度來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專業課程的育人實效,通過導師制工作模式的實施,提升黨建、學生管理中黨員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與創造性,在引領學生健康成長方面充分發揮黨員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在黨建、學生管理工作方面充分發揮黨員教師的紐帶作用。
(四)強化責任擔當,提升協同育人效果
為提升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育人效果,高職院校應充分整合黨支部、黨辦、教務處、二級學院的力量,注重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致性、協調性,強化責任擔當,層層落實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下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強化對教師思想道德素質、業務素養的考核評價,落實對應的獎懲激勵措施。此外,高職院校還應注重黨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下團隊專業化、項目化的發展,加強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內容的銜接,將黨建的重要理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同時也要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將入黨積極分子推薦工作、優秀學生黨員培養工作的程序進一步完善與細化,充分發揮黨建帶動團建的作用,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為了落實辦學目標、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就必須堅持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兩手抓,從而不斷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為其塑造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本文就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并就二者協同育人模式實施的意義作了介紹,最后立足高職院校黨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就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育人模式實施對策提出了可行性建議,以此為高職院校更好促進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1]陳翔.新時代“三全育人”視域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思考[J].對外經貿,2023(5):89-91.
[2]呂猛.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傳統文化的融入途徑研究[J].秦智,2023(5):70-72.
[3]吳艷國,顏濤.“大思政”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建與思政工作深度融合研究[J].大學,2023(12):66-69.
[4]沈玄武,楊朝峰,顧竹君.高職院校推進清廉學校建設的實踐與啟示——以湖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0(4):9-12+17.
項目基金:柳州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校級學生工作理論與實踐課題,項目名稱:《新時代高職黨建和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育人模式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021XGB02)
作者簡介:
蔡賢浩(1986.6-),男,漢族,廣西平南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韋偉(1981.11-),男,侗族,廣西融安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