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
摘要:語文學科蘊含了大量的品德教育素材,是品德教育在學科教育中滲透的重要學科。品德教育是小學教育教學中的核心內容,為了強化德育效果,小學班主任應從課堂、班級生活和校園生活中全面滲透德育工作,從各個方面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為,引導學生產生正確的思想認知和意識。鑒于品德教育對小學教育和學生成長的重要性,以下將結合筆者擔任小學語文教師和班主任的工作經驗,從學科教學的角度探究品德教育滲透的有效措施,從品德教育的角度探尋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以推動小學語文學科教學與品德教育工作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班主任 小學語文 品德教育 滲透路徑
一、分析語文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小學階段多由語文教師擔任班主任,語文教材蘊含了大量的德育資源,語文教師相應承擔著一定的德育責任,是踐行品德教育的主力軍。因此,在教學環節中教師要從德育的角度,分析語文教材內容,挖掘其中的德育素材,在語文課堂中滲透德育工作,在班級生活中強化德育效果。[1]
例如,在一年級上冊認字課《升國旗》中,語文教師將“認識和掌握生字詞”作為淺層教學任務,將“引導學生樹立愛國意識”作為深層教學任務,發揮該課程的德育價值。教師組織學生全體起立,播放升國旗的動態視頻,讓學生一起唱國歌,以“儀式感”激發學生愛國的意識,將對國家的熱愛刻在學生的心中。
再如,在課文《明天要遠足》中,教師讓學生瀏覽課文內容,在課文中圈出遠足需要準備的物品,并利用活動時間,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開展遠足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準備階段,學會獨立準備遠足物品,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
二、應用智能教具,豐富德育形式
現代教具和智能設備,為教師提供了新的授課方式和信息載體,語文教師可在知識教學和德育工作中,應用智能教具,以多樣化的形式展示知識和德育素材,構建形式豐富的語文課堂,以豐富的素材、知識和形式,激發學生課堂探索和學習興趣。
例如,在一年級上冊的口語交際中,教師圍繞“說話的聲音大還是小”這一主題,應用電腦播放音樂或錄音,通過調整音頻的音量,讓學生明確“說話聲音應該適中,既要保證說話對象可以清晰聽到,又不能干擾到其他人”,尤其是在公共場合中,學生應該小聲說話,如,公交車、圖書館、醫院等。教師播放視頻,在課堂中創設公交車的情境,讓學生分析視頻中乘客行為是否正確,存在錯誤行為的乘客主要錯在哪里。語文教師列舉生活中的事例,能讓學生在發現錯誤的過程中,自覺約束個人在公共場合中的行為,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
三、組織實踐活動,強化德育成效
實踐活動能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應用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并獲得思想方面的啟迪。[2]例如,在二年級上冊《曹沖稱象》課堂教學環節,語文教師在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讓學生利用非常規的方法,稱一稱教師提供的物品的重量,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并解決問題,促進學生思維和認知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德育工作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再如,在植樹節期間,教師帶領學生在學校的空地上開展植樹活動,讓學生通過勞動,體會植樹節的意義,并樹立環保意識和節約意識。教師以班主任的身份參與學生的生活中,在植樹節活動的基礎上,在生活中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結語
語文教師要從教材出發,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從生活中開發德育資源,豐富語文課堂的德育內容和形式,并組織開展實踐類德育活動,以實踐的形式,強化課堂德育效果,將德育效果延續至學生生活中。同時,教師還要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為品德教育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周秀營.班主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J].知識窗(教師版),2021(06):57.
[2]楊茜.班主任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德育教育的滲透[J].小學生(中旬刊),202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