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增毫
在設計小學的英語作業時候,如果我們能抓住學生的特點,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多樣化的作業,使學生在寫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喜悅與成功,就會讓學生愛上作業,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一、作業設計要有趣味性和實用性
當今的教育更加倡導樂學的學習方式,注重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技巧,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由于小學生處于特定的年齡階段,其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教師應把重點放在如何激發并保持他們做作業的興趣。我們知道,如果教師設計的作業單一枯燥,不是抄寫就是背誦,是難以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的,更別說保持熱情高漲了。
案例:我教學生認識“家庭成員(family members)”一課的單詞后,我要求學生回家后把自己家人的英文稱呼制作成一棵家庭親情樹。學生覺得我布置的作業非常有趣,而且也容易操作。第二天,我檢查作業和學生復習效果的時候,發現學生對家庭成員的相關英語單詞記得非常牢固,然后我在教學時展示學生做的家庭親情樹,并使用“This is……”的句型進行介紹,教學進行得非常順利。由此可見,作業設計富有趣味性和實用性,為教學目標的達成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二、作業設計應注重多樣化和個別化
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況各有差異,然而教師通常采取的作業方式是所有學生都做同樣的作業,大家一起吃大鍋飯。實際上,這種方式并不符合學生發展的規律。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應考慮到學生是有差異性的這一點,可適當地設計一些多樣化和個別化的作業,并且注重作業的漸進性,先從簡單開始,再漸漸增加難度,不可一下子就布置太多或太難的作業。
三、作業設計要貼近生活,具有可操作性
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內容一般和生活的聯系比較多,比如食物、親人或各類常見事物的名稱等。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可要求學生給常見的物品做英文小標簽,比如教室里的課桌、窗子、門、各種文具等;對另一些認識的事物,可以讓學生畫圖畫做標簽,比如各種動物、交通工具和食物等。
案例:教學“Unit 3 My friends”時,在學生學習了相關內容后,我要求學生在課下使用所學的單詞和幾種句型和同學進行實際交流。學生回到家后也可以和自己的父母或小伙伴練習口語,并將練習的內容記錄下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使用英語覺得很有意思,也不難,所以興致盎然,可以使他們在一種比較輕松愉快的氛圍內完成作業,學到知識,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