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摘要:美術核心素養源于高中美術學科的獨特魅力,是基礎教育美術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高中美術課堂學習中教師落實美術核心素養理念,整合美術教學資源,提高高中生的美術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美術 核心素養 課堂教學
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個性化的特點,完善教學體系,烘托學習氛圍,創新教學模式。新課標提出了關于美術課程五個方面的核心素養,即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為了落實核心素養培養,需要從多方面入手,教師要逐步滲透核心素養理念到教學過程中,提升教育質量。
一、注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在高中美術鑒賞中,教師要從細節入手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讓學生真正融入課堂中來。教師帶領學生運用已學的美術基礎知識,圍繞一個有意義的主題,在構圖、顏色等方面進行分析,提高學生的美術審美能力。如展示《大衛》《最后的晚餐》等世界名畫讓學生鑒賞。教師要把鑒賞的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有效和簡捷的方式去進行美術鑒賞,讓學生融入課堂,把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意學習美術,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設計生活情境,落實美術核心素養
在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審美經驗,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美術作品中作者傳達出來的感覺與感受。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目標的落實需要從生活具體問題情境中引發學生的主動思考、質疑、分析和研究。藝術來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美術教師應當在教學中貫穿生活化教學理念,使課堂活動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在美術鑒賞課堂,設計實踐性較強且生活氣息濃重的鑒賞活動。例如,在學習《淳樸之情——民間美術》這一章時,教師采用圖文并茂的課件形式向學生展示各地的文化與習俗,講解這些文化習俗興起的原因和背景條件,讓學生自己觀察和分析各地文化習俗的特點,結合課本和課件上的內容自由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結論。
三、思維碰撞中提升審美判斷
高中美術鑒賞課堂中,每個學生理解美術作品的層次不同,導致領悟作者作品的能力存在差異。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個性化成長的特點,允許獨特鑒賞思維的存在,在思維碰撞中拓展鑒賞角度的高度與寬度,從多方面的角度來欣賞同一幅畫作帶給自己的不同體會。例如,在欣賞畢加索的《格爾尼卡》時,有人覺得壓抑,有人覺得內涵深遠,有人喜歡,有人覺得怪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合作討論中探究更多的鑒賞角度,從外在印象到文化內涵再到社會影響等,合作研究式的學習讓學生的審美判斷素養得以提升。老師主要起引導和啟發作用,從而真正實現把課堂交給學生,使學生逐漸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提高美術教學的教學效果。
四、讀作品,提高學生的圖像識讀素養
圖像識讀素養是核心素養的組成部分,它指的是對圖像或者美術作品進行深度解析、解讀的一種能力。高中生有著一定的自我學習能力,對于知識點的吸收能力比較強,而在高中美術鑒賞中,每節課都會有新知識點。調整教學理念與方法,在課堂中為學生介紹作品的創作年代、背景及當時社會環境等,以此為基礎,向學生傳授美術作品鑒賞方法,為課堂教學助力,加強學生與美術作品之間的粘合度,引導學生藝術創作能力的發展。比如教師可以采取多畫面組合的教學策略,既將后印象派經典作品《星月夜》、中國宋代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和荷蘭畫家倫勃朗的《木匠家庭》等多幅作品結合,形成別具一格的美術鑒賞課。
五、通過小組合作,增強美術的理解力
通過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教師使學生感受美術作品的情感與思想,在集思廣益中感受人文教育,在小組合作中探究學習。這既適應課程改革對日常教學的要求,又促進學生創新發展能力、探究想象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引領學生核心素養得以提升與發展。例如,以“美術家眼中的自己”的教學為例,教師可為學生展示倫勃朗早、中、晚期的自畫像,并且讓學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和氣質的變化,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展開交流。以問題為驅動,讓學生對藝術問題進行探究,既可增強教學的目的性,又能讓學生產生較強的問題意識,學會認真推敲問題源,開發藝術思維,讓學生提升學習能力和藝術思維能力。
在美術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需要改變和優化美術課堂教學模式,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展美術教學活動、加強鑒賞教學、優化教學評價等措施,不斷促使高中美術課堂教學提質增效。
參考文獻:
[1]環磊.高中美術鑒賞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8(04):126+128.
[2]張倩.“核心素養”引領下的高中美術鑒賞課堂教學思考[J].藝術評鑒,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