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潔
本文系“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立項課題“小學數學有效遷移性教學策略研究
(課題編號:2021ZCJG127)”的部分研究成果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改變教學模式首要目標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讓學生自發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為此,教師要采取遷移性教學,從理論知識的遷移向思維遷移靠攏,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隨著能力的提高,學生自然會提升學習動力。
一、設計遷移性的內容,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數學知識的前后關聯性較強,教師在整合編排新舊知識時要找準學生知識薄弱點,堅持層層遞進的原則,由易到難,由簡到繁,讓新舊知識相互融合,提高教學內容編排的合理性,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和結構,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還能鍛煉學生遷移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二、設置遷移性的問題,有效實現知識遷移
數學知識遷移能力是解決數學問題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時也要堅持遷移性原則,不僅要實現知識的遷移,同時也要實現問題之間的遷移,甚至學科之間的遷移,比如解題的思路和方法,不同問題之間可以相互借鑒,尋找共通點,最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遷移的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解題的效率,避免出現生搬硬套、死記硬背的情況,同時,解題思路和方法的遷移可以降低解決復雜問題的難度,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有這樣一道題目:某市新開業一家游樂園,分別給出了成人票、兒童票和團體票的購票價格,成人票為每張10元,兒童票為每張5元,如果人數達到8人或8人以上可以購買團體票,票價為每人7元,已知小明一家周末去游樂園,一共有6個兒童和6個成年人,請設計一種最省錢的購買方案。大多數學生的解題思路是分別計算購買個人票和團體票的票價,比較兩者大小,顯然團體票票價(6+6)×7=84(元)比個人票票價6×10+6×5=90(元)更便宜。教師首先要對積極思考的學生進行表揚,同時發揮引導作用,鼓勵學生打開思維,設想一下是否還有其他購票方案比直接購買團體票更便宜。學生可以小組討論,在集體智慧作用下,學生們又發現了第三種購票方案,比如6個成年人和2個兒童購買團體票,剩下的4個兒童購買兒童票,這樣一來,就只需要花費8×7+4×5=76(元),比前兩種購票方案都便宜。通過這樣一個問題不僅可以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同時還能實現知識的遷移,鍛煉學生分析、推理能力,激活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構建遷移性的架構,實現數學知識遷移
數學知識前后關聯性較強,但知識點比較分散,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尋找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根據正確的邏輯關系構建具有遷移性的數學知識架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結構本質上就是元素和元素之間關聯的具體表現,所以構建學科知識結構首先就要深入理解學科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然后探索其中規律,最終形成整體關聯,探索學科結構中存在的遷移價值。為此教師要把握數學學科的核心育人觀,把握學科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探索存在規律,從思想方法和知識維度梳理學科遷移價值核心概念,借助關聯和發散的方式構建具有遷移性的數學知識架構。
如,在教學“數與運算”的時候,首先要明確核心概念是“計數單位”,由此可以將十進制、位值、數位等概念關聯到一起,然后向分數認識和小數認識等數學知識點進行輻射,將前后知識串聯起來,通過提升運算的難度幫助學生慢慢理解計數單位疊加和累加的思想方法,實現進階學習的目標,構建具有遷移性的數學知識架構。根據位置的不同在相互關聯過程中基本概念既都作為大觀念落地的承載物而存在,同時又能發揮各自不同的作用和價值,使得“計數單位”這一核心觀念在不斷被深化、強化和遷移,成為“數與運算”知識體系中內核結構般的存在,使得知識體系的結構圖譜更加清晰。
四、將錯誤作教學資源,開展遷移性的教學
教師要認真評價學生的反饋信息,根據學生的錯誤進行科學引導,利用錯誤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新知識,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順利遷移。有的學生不能借助知識遷移來解答新的問題,需要教師進行有效點撥,這是因為學生并沒有通過知識遷移來理解新知識,而是對舊知識點的生搬硬套,因此教師還是要進行適當引導,真正做到知識遷移。如,在學習“小數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要在學生個性化見解的基礎上進行梳理提煉。如,有些學生將整數乘法的分配律應用到小數乘法中,計算出了正確答案,但僅限于特殊題型,并沒有驗證小數范圍之內是否都滿足運算規則,所以教師要及時點撥,提醒學生進行有效驗證。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作為老師要重視遷移性教學的作用,并在教學實踐中合理采用遷移性教學,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并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從而促進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