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鳳 劉睿鵬 廖丹 郭素平 熊毅 袁寧謠
摘要:中醫藥在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的防治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隨著該病毒的毒性降低,我國接種疫苗人口范圍的廣泛覆蓋,COVID-19對我國人民群眾的健康影響減弱,但仍然存在感染后長期咳嗽等癥狀,危害人體心理及生理健康。在“后疫情”時代,中醫藥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后咳嗽同樣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本文檢索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及中文數據庫發布的相關文獻及治療指南,對中醫藥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后咳嗽的臨床療效及方藥進行總結,結果表明,中醫藥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后咳嗽的治療中成績斐然。
關鍵詞:中醫藥;新型冠狀病毒;咳嗽;治療;西醫學
中圖分類號:R978.7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1001-8751(2023)04-0230-06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Cough after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Liu Xiao-feng1, Liu Rui-peng2, Liao Dan1, Guo Su-ping1, Xiong Yi1, Yuan Ning-yao1
(1 Private Sichuan Tianyi College, ?Deyang ?618213;
2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 610000)
Abstrac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COVID-19) epidemic. The COVID-19's adverse health effects on the people of our nation have diminished as a result of the virus's decreased toxicity and the rise in the overall number of vaccinated individuals in China.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ymptoms such as long-term cough after infection, which is harmful to both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health.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TCM also has a very obvious effect on cough after COVID-19 infection. This paper retrieve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treatment guidelines published by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CM, WeChat public account and Chinese database, and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therapeutic method of TCM in the treatment of cough after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CM ha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of cough after the COVID-19 infection.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novel coronavirus; ? cough; ? treatment; ? Western medicine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為新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傳播速度較快、傳染性較強及人群容易感染等顯著特點,目前已經將其定性為全球性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1-2]。自疫情暴發以來,已有3年時間,從過去3年的抗疫經驗來看,以連花清瘟為代表的中醫藥在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深度介入,可以減慢或者阻止患者重癥發展為更加危險的危重癥,可以幫助危重癥向普通癥發展,因此加大治愈的幾率,降低病死率。據中國疾病預防控中心統計,從國家實施“乙類乙管”至2023年2月以來,醫療機構累計新冠病毒感染住院病例37611例,相關死亡病例912例。現階段,人群對新型冠狀病毒是普遍易感的,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接觸病毒污染物品,也有可能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隨著該病毒的毒性降低,我國接種疫苗人數總量的增加,COVID-19對我國人民群眾的健康影響減弱。隨著關于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的執行,我國的防疫控制工作進入嶄新的開始,工作重心將從“防感染”向“保健康、防重癥”方向發展。咳嗽作為新冠病毒肺炎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其病機常復雜多樣,臨床診治有一定困難[3],經過我國中醫藥從業人員的探索,中醫藥在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咳嗽治療中達到了較好的療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關于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醫療救治中進一步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的通知》中還明確指出,各醫療機構接診新冠感染癥狀人群時,要力爭第一時間進行中醫藥干預,在抗疫及以后的防治過程中,中醫藥將會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1 中醫藥對咳嗽的認識
咳嗽理論知識首見于古書《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其曰:“秋傷于濕,冬生咳嗽”,對臟腑辨證進行了單獨闡述,其明確指出的“五臟六腑皆令人咳”與“皆由胃產生,也與肺有關”,對我們后人的咳嗽診斷與治療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傷寒論》中未見到咳嗽的病名,但是整本書中出現了對咳、喘的記載,且出現的次數較高。《金匱要略》一書中也是第一次闡述皂莢丸是可以治療咳嗽方子。兒童作為比較特殊的人群,“少小咳嗽”這個病名第一次出現在《小品方》,同時,也是第一次把兒童這類特殊人群的咳嗽作為單獨劃分呈現的病名[4]。
咳嗽病以癥狀命名,應該首辨病因,病因分為外感以及內傷。外感是咳嗽為主另外還同時出現表證,咳嗽的臨床具體表現是與感染外邪寒、熱、燥、濕性質的不一樣而不同。如,被寒這類邪氣感染所致的咳嗽明顯癥狀是咳嗽聲音比較重、氣較急促咽喉癢,痰的顏色為白,質地清稀;被風熱這類邪氣感染所致的咳嗽明顯,癥狀是咳嗽聲音比較粗,不易咳痰,痰的顏色為黃,質地黏稠。內傷咳嗽無兼表證,為主者是標實,臨床癥狀為咳嗽聲音沉重渾濁,痰出咳嗽減輕。為主者是正虛,咳喘為兼證或是咳嗽聲音低弱無力,寒熱虛實有區別,因此臨床表現也各不相同。
中醫對咳嗽的病因病機認識首次出現于《黃帝內經》[4],有患者癢而咳,祖國醫學認為癢是由風引起的,《內經》謂“風為百病之長”,《證治匯補》中提出風火相結,滯于咽喉,而致咽癢,咽癢而致咳嗽不已。金代醫家劉完素指出六淫邪氣皆可導致咳嗽,論述了咳嗽不只與風有關,更與多種邪氣相關。明代醫家張景岳將咳嗽明確分為外感與內傷,簡便的分類方法便于掌握與運用。《丹溪心法咳嗽十六》指出干咳是病邪郁而化火,郁于咽喉所致,可因外感六淫夾雜犯喉,郁而化火,可因氣機阻滯郁而化火,可因血瘀郁而化火。《素問·咳論》指出咳嗽是內外合邪致病的結果,食入寒涼食物致胃涼、肺寒,如又感外邪侵襲,則可致肺咳。陳無擇在《三因極—病證方論》中提出咳嗽除外邪襲肺導致以外,還與過度用嗓與勞累有關。《醫學心悟·咳嗽》指出:肺屬金若鐘,外物擊之則鳴,風、寒、濕、燥、暑、火外邪致咽部不適咳而有聲。《素問·咳論》首提“五臟咳”,認為咳嗽的發生與肝、心、肺、脾、腎五臟都密切相關。有些古代醫家認為咳嗽與五臟機能密切相關,如《素問·宣明五氣篇》曰:“五氣所病....肺為咳。”,《素問·陰陽論》認為咳嗽是由脾失運化、咽喉失養所致,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失運化,則不能將氣血津液之精上濡咽喉,咽喉失于濡養,干燥不適而咳。《瘍醫大全》中提出咽喉疾病與腎臟功能失常相關,如腎水匱乏,失于通調,不能上潤咽喉,則咽喉不適。《醫碥·咳嗽》提出咳嗽與肝火犯肺和脾寒生痰有關,肝火犯肺則癢,有聲為咳,脾寒有痰,咽部如有異物不適,無聲為嗽。綜上所述,古代醫家認識到咳嗽的發生主要是風邪襲肺所致,同時意識到外感六淫中其他邪氣皆可致病,五臟六腑借經脈與咽喉相連,咳嗽的發生與肺、脾、肝、腎等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5]。
2 中醫對新冠病毒引起咳嗽的認識
新冠感染具有1~14 d的潛伏期,多數為3~7 d,發病后出現的咳嗽主要以干咳為主,即只出現咳嗽,并無咳痰或僅有很少量的痰液。同時可伴隨出現高燒、無力等全身病癥,還有多數患者會表現出鼻塞不通、流涕不止、咽喉疼痛、肌肉酸楚疼痛等癥狀,病情嚴重者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休克、代謝性酸中毒等癥狀。西醫學中,新冠病毒感染后咳嗽的病理機制為病毒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密切接觸和氣溶膠等傳播途徑,侵犯易感人群,進而侵犯支氣管黏膜,引起炎癥,使機體出現反射性的防御動作,發生干咳。目前西醫學對于新冠感染的治療方法仍在探索階段,現階段推薦用藥主要包括匹那韋/利托那韋、利巴韋林聯合、Paxlovid、α-干擾素、洛磷酸氯喹與阿比多爾等抗病毒藥進行治療。同時需對癥治療,如多飲水、物理降溫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進而促進疾病恢復[6]。
中醫學中“疫病”范疇包含了新冠病毒感染,臨床特征為寒濕阻肺證或濕熱壅肺證,癥狀表現為咳嗽、胸痛、發熱或咳吐腥臭濁痰;癥狀輕微的患者肺脾狀況不佳、呼吸不順暢,癥狀嚴重的患者一般會導致肝腎臟腑功能的衰退,氣虛乏力,正因為如此中醫的治療方法是采用清熱解毒為主,止咳化痰與辟穢化濕為輔。采取的中藥治療藥物是以連花清瘟膠囊、清肺排毒湯以及蘭香解毒口服液等為主,再采用整體調節、多靶點治療和綜合調控,從而產生抗炎、抗病毒、解熱鎮痛、去痰止咳等功效[7]。
咳嗽作為新冠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之一,其病機常復雜多樣,臨床診治有一定困難[3]。患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后,會引起咳嗽、咽干、咽痛等癥狀。因為疾病早期,患者的病變部位通常位于肺泡與肺間質之間,其一般較少出現炎性分泌物,因此患者通常不會出現痰液增多的癥狀。但是隨著患病時間的增長,新型冠狀病毒會逐漸侵襲患者的其他肺組織,故而可能會使得患者的肺部隨之出現炎性滲出物,而隨著患者患病時間逐漸延長,可能就會出現咳痰的癥狀。
實際上中醫藥與重大傳染病疫情“角力”一直持續,三千年來,僅有文獻記載的就有700余次,中醫藥防治新冠感染已從參與者變成了主力軍[8]。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一開始出現的癥狀有發熱、干咳、乏力,或以嗅覺或味覺的減退或喪失為首發癥狀,或會出現鼻塞、流涕、咽喉疼痛、肌肉酸痛,或出現消化系統的癥狀,比如惡心、嘔吐、腹瀉。咳嗽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在感染急性期的一個關鍵癥狀,并且在感染后階段持續存在[9]。
3 中醫藥對新冠病毒感染后期咳嗽治療上的應用
3.1 中藥復方湯劑在新冠病毒感染后期咳嗽治療上的應用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是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患者感染后可能會出現咳嗽、發熱、乏力、肌肉酸痛等癥狀。此時可用黃芪、茯苓、金銀花、防風、白術等中藥對輕癥患者進行干預治療,其中黃芪具有補氣固表、拔毒排膿之功,扶正以助驅邪外出;茯苓具有利水消腫、滲濕、健脾、寧心等功效,可用于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咳痰癥狀;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可用于緩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癥狀;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具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的功效,可以緩解肌肉酸痛的癥狀;白術可以健脾、益氣,還具有燥濕、利水的功效,固后天之本,提高人體免疫力。
在臨床治療中,湯劑也用于普通型感冒的患者。如臨床癥狀表現為發熱,咳嗽痰少,憋悶氣促腹脹等優先使用濕毒郁肺方;如果有低熱,干咳,少痰,肢軟無力等癥狀優先使用寒濕阻肺方[10]。傅曉霞[11]對普通常見型新冠肺炎治療的病例情況進行了分析,患者進入醫院的時候臨床表現為低燒,干咳無痰,無力,背部酸楚疼痛,臨床辨證為濕寒阻肺證,可以使用方劑和透解祛瘟顆粒進行化裁,能夠改善患者癥狀,調控炎癥指標。
王鳳霞[12]等學者對18例新冠病毒感染類似癥狀者用藥觀察,證明小青龍湯加減方對于患者退熱、祛痰喘咳嗽效果具有良好效果,小青龍湯加減方用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尤其是重癥患者救治可行有效。郭敬镕等[13]共納入142例患者,結果顯示,九味清瘟飲與常規治療聯合使用,對新冠病毒感染(奧密克戎病毒株)的臨床療效起到了提高的作用,也可以促進患者的臨床表現與中醫證候改善,縮短核酸轉陰時間、在艙時間,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張培旭等[14]研究顯示,清肺排毒湯能夠抑制細胞因子風暴、減少免疫系統的過激反應、促進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以及抗病毒能力的提高,以多成分、多靶點、多種途徑和多種生物學功能從而發揮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功效,并指出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核心方劑清肺排毒湯,可以迅速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的發展,這也可以從中醫理論、臨床療效以及實驗研究數據等方面證實。李慧珍等[15]回顧性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3月4日8個省(市)27家醫療機構確診的新冠病毒感染合并高血壓病且服用清肺排毒湯2個療程且6 d的患者,根據年齡分為了老年組(≥60歲),非老年組(<60歲),以 2 組病例主要臨床表現緩解情況、核酸轉陰的時間、住院治療的時間、肺部病灶改善的表現、不良反應發生的情況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新冠病毒感染兼有高血壓病的患者臨床癥狀可以被清肺排毒湯有效治療,且安全性高。王芳等[16]收集了2020年1月28日至2月26日在黑龍江、廣西、河北、山西及四川5個省10家醫院服用清肺排毒湯聯合西醫常規治療且療程≥6 d的嚴重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臨床資料,結果顯示清肺排毒湯與西醫常規治療可以促進重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包括咳嗽在內的臨床癥狀改善,且安全性好。王晶亞等[17]回顧性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3月18日9個省(直轄市)36家醫院確診的老年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并根據臨床分型分為重型組(包括重型和危重型)和非重型組(包括輕型和普通型)進一步分層探討,證明清肺排毒湯與西醫常規療法相結合能夠使老年患者新冠病毒感染的臨床癥狀得到相應的改善,如促進炎癥恢復,加速肺部病灶的吸收,對預后具有非常好的安全特性。
3.2 中成藥在新冠病毒感染后期咳嗽治療上的應用
中醫藥是我國瑰寶,有著先輩們數千年的經驗總結和積累[18]。自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發生以來,“三方三藥”由多個中醫藥經典傳統方劑加減組合而成,通過分子生物學和網絡藥理學研究、分子對接分析和大量的臨床數據統計,證明其對新冠病毒感染治療有良好的效果。“三方三藥”已被國家衛健委列入新冠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被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報道為對中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治療最為有效的中醫藥方劑[19]。對于輕型患者,方案推薦使用連花清瘟顆粒和膠囊及金花清感顆粒;其中連花清瘟表現出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其更躍然為我國診療方案、各省份的治療方案措施推薦中占比最多的中成藥。連花清瘟的作用不僅僅是擁有新冠感染的治療,面對流感以及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等病毒性公共衛生事件也都具有良好的防治功效。普通型患者可以使用清肺排毒湯及宣肺敗毒方治療;對于重癥病例,則可以使用化濕敗毒方、清肺排毒湯及血必凈注射液予以治療[20]。
據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官方發布消息,感染新冠病毒后臨床表現為發熱怕冷明顯、肌肉酸痛、咽干咽痛、乏力、鼻塞流涕、咳嗽等癥狀者,多屬于風寒導致,宜服用具有疏風解表功效的中成藥,如感冒清熱顆粒、荊防顆粒、正柴胡飲顆粒、清解退熱顆粒等。患者臨床表現癥狀中咽痛比較突出,怕冷感覺不明顯,身體發熱,肌肉酸楚疼痛、全身無力、咳嗽等,究其原因,常見于風熱導致,可以采取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清熱以及化濕解表功用的中成藥,例如連花清瘟膠囊或顆粒、熱炎寧合劑(顆粒)、風解毒膠囊、宣肺敗毒顆粒、疏清肺排毒顆粒、金花清感顆粒、銀翹解毒顆粒、藍芩口服液、復方芩蘭口服液、痰熱清膠囊、雙黃連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等。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疫病防治專家委員于2022年12月10日發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醫藥干預指引》[21],包含治療方案、預防方案、康復方案三部分內容。針對6類兒童癥狀特征分別提出了相應中成藥,如果有患者臨床癥狀是惡寒發熱、肌肉酸楚疼痛,推薦使用小兒柴桂退熱顆粒、小兒風熱清口服液等;如果有患者臨床癥狀是高熱、咽喉干疼痛、咳嗽,推薦使用金振口服液、減味小兒化痰散、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以及兒童清肺口服液等。
李佳霖等[22]對京制咳嗽痰喘丸多成分、多靶點、多通路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作用機制進行了探討,證明京制咳嗽痰喘丸治療新冠病毒感染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陳旋等[23]學者對154例受試者納入研究,其中試驗組116例,對照組38例。用宣肺止嗽合劑治療7 d后,證明宣肺止嗽合劑可以改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咳嗽風邪犯肺證的中醫證候表現,提高臨床療效,且安全性良好。
吳瑞等[24]研究結果顯示拗魚龍合劑口服與西醫抗病毒合并使用可以對癥治療,與清肺排毒湯比較而言,兩者均可以起到緩解輕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癥狀的作用,但三拗魚龍合劑在治療發熱、咳嗽時需要的時間比清肺排毒湯短,且還可以減少核酸轉陰所需的時間以及總住院的時間,還具有服用便捷的特點,針對臨床輕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中醫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李雅慧等[25]對金貝口服液聯合化學藥物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研究,結果證明其較常規治療組可縮短患者核酸轉陰時間,乏力、咳嗽癥狀消失的時間,減少治療過程中患者的體溫波動情況,減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治療的時間。陳超武等[26]以普通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共60例患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分為30例對照組和30例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抗病毒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連花清瘟膠囊治療,結果顯示,其在控制輕型、普通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病情進展、改善臨床癥狀、抑制機體炎癥反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或可用于新冠病毒感染早期防治。苗偉[27]對COVID-19重型患者進行回顧性臨床病歷資料分析,結果顯示中醫藥對于改善新冠病毒感染重型患者相關臨床檢驗指標(如淋巴細胞絕對值、C-反應蛋白、谷丙轉氨酶及谷草轉氨酶等)效果明顯,有利于患者預后,可推廣使用。湯艷莉等[28]的研究證明,與常規西藥標準治療相比,聯合使用中藥連花清瘟制劑能夠對COVID-19患者的發熱、咳嗽、乏力等臨床癥狀、總有效率、肺部CT、輕癥轉重癥例數、炎癥指標等產生一定的干預效應,具有改善縮短發熱時間,改善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等作用。
據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兒科專業委員會統計[29],中醫藥近3年來在防治兒童新冠病毒感染的實踐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尤其提出中成藥在防治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中有著特殊的優勢。根據小兒體質的不同,與《黃帝內經》中“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的理論相結合,使用功效不同的中成藥扶助人體之正氣,從而將兒童患者的抵抗力提高,增加了機體對外邪的抵御力,從而不感受外邪,這便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中醫理論的體現。方案中根據小兒患者呼吸道經常反復感染所致的肺氣虛與肺脾氣虛的不同,分別推薦玉屏風顆粒與龍牡壯骨顆粒以促進小兒體質的改善,扶助人體之正氣。對輕型、普通型新冠病毒感染的小兒患者,臨床表現為發熱惡寒、頭暈乏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等癥狀,推薦使用小兒感冒舒顆粒、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小兒豉翹清熱顆粒、連花清瘟顆粒、羚珠散、感冒清熱顆粒等中成藥。如兼見咳嗽比較嚴重的小兒患者,推薦使用連花清咳片、小兒肺熱咳喘顆粒(口服液)等中成藥。
劉莉等[30]總結了大量的臨床數據證明中藥制劑可以促進人體能量代謝的調節、參與免疫與炎癥反應,減少臨床發熱、咳嗽等癥狀,對更加嚴重的并發癥,如肺纖維化等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據陶婷婷報道[31],臨床患者表現為發熱減少、以咳嗽癥候為主,且痰量多、顏色黃濃稠、咽喉部疼痛,或者干咳少痰或無痰,胸悶不舒, 或有身體發熱等,推薦服用宣肺敗毒顆粒、宣肺止咳合劑、杏貝止咳顆 、連花清咳片、感冒止咳顆粒、強力枇杷露、急支糖漿、清咳平喘顆粒、金蕎麥膠囊(片)、 復方鮮竹瀝口服液及痰熱清膠囊等具有宣肺止咳功效的中成藥。
3.3 針灸及其他輔助方法在新冠病毒感染后期咳嗽治療上的應用
以針灸背俞穴為主的治療方案,穴取大椎、風門、肺俞、厥陰俞、心俞、膈俞等穴,患者經新冠病毒感染的咳嗽癥狀穩步好轉。胡倩[32]采取刮痧療法對感染后咳嗽患者風寒戀肺證進行臨床干預研究,結果顯示刮痧聯合宣肺止嗽合劑治療感染后咳嗽臨床療效優于單純刮痧或單純藥物治療。用中藥制成熏洗劑泡腳或沐浴也可以對新冠病毒的感染治療有療效,部分藥物成分通過皮膚吸收,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還能令人心情舒暢,緩解咳嗽癥狀[33]。用中藥制作而成的香囊療法也是中醫外治法的其中一種,可隨時佩戴于身上,懸掛在生活和工作環境中也是一種較為常用的使用方式。中藥香囊與眾不同的味道可以從鼻腔、口腔甚至皮膚外部直接滲入人體內部,從而起到療效。各個年齡階段的人群在新冠病毒感染的階段佩戴香囊,可以減輕咳嗽癥狀、預防疾病、調整氣機、調和陰陽 [34]。中藥香囊,成為了一種極簡單、容易獲得以及安全的預防疾病的方法[35]。羅虎等[36]通過臨床實驗證明新冠病毒感染可以采取穴位貼敷進行治療,臨床可以根據患者感染的證型不同而選取異同的穴位與中藥聯合應用。濕熱型患者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曲池、合谷、外關、天突、豐隆穴,通常將黃柏、黃芩、干魚腥草、白芥子等中藥與蜂蜜一起調和成膏狀使用。寒濕型患者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足三里、膈俞、脾俞、大椎,通常將白芥子、細辛、甘遂、吳茱萸等中藥用生姜汁調和使用。
4 總結與展望
對待新冠病毒感染咳嗽的治療,講究“因時因地因人制宜”,這也是中醫學“同病異治”、“整體觀之”等診療思想的體現[37]。當前,奧密克戎毒株成為主要流行株,新冠病毒感染者臨床表現呈現新的特點,從中醫角度看,其核心病機為“疫毒外侵”,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屬于中醫疫病范疇,病因病機為濕毒之邪自口鼻而入,肺失宣肅,阻滯氣機,從而導致低熱乏力,咳嗽氣促等癥狀。據我國南方與北方氣候的不同,與城鄉基層地區實際的結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專家制定了一系列治療新冠病毒感染中藥協定方范例,對基層結合本地征候特點辨證用藥開展新冠病毒感染治療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然而,對于中醫藥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咳嗽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1)青少年患者對傳統湯藥的口感接受程度不一,傳統湯藥的口感有待提高;(2)湯劑煎藥不便,當前多用配方顆粒替代,但配方顆粒與中藥傳統湯劑的療效對比分析有待進一步研究;(3)藥用植物資源的數量明顯減少[38]可能會對中藥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今后新冠病毒可能會長期存在,難以短期內完全清除,據現有研究證明中醫藥對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咳嗽治療安全有效,在與病毒長期共存的階段中,行業應不斷提升疾病認識,精進中醫藥療效,反思不足,以期待中醫藥在世界層面的認識推廣。
參 考 文 獻
Meyer N J, Gattinoni L, Calfee C S.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J]. Lancet, 2021, 398(10300): 622-637.
Rehman S U, Rehman S U, Yoo H H. COVID-19 challenges and its therapeutics [J]. Biomed Pharmacother, 2021, 142: 112015.
張夢凡.淺議“咳嗽”病、癥的鑒別[J].中醫臨床研究, 2020, 12(06): 74-77.
魏文海, 李興芳, 趙瓊, 等. 中醫藥治療咳嗽的研究進展[J].實用中醫內科志, 2022, 36(11): 11-15.
武華美. 清咽止咳湯合撳針治療風邪犯肺型喉源性咳嗽的臨床研究[D].濟南: 山東中醫藥大學, 2021.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J].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 2022, 49(2): 73-80.
溫改艷, 呂莎, 楊小虎, 等. 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系統評價[J].中草藥, 2021, 52(22): 6953-6961.
王曉群, 李小江, 王洪武, 等.中醫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現狀[J].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20, 26(9): 1418-1422.
Song W J, Hui C K M, Hull J H, et al. Confronting COVID-19-associated cough and the post-COVID syndrome: role of viral neurotropism, neuroinflammation, and neuroimmune responses [J]. Lancet Respir Med, 2021, 9(5): 533-544.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 新型冠狀病毒 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7版)[J]. 中國醫藥, 2020, 15(6): 801-805.
傅曉霞, 林路平, 譚行華, 等. 透解祛瘟顆粒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2 例病例報告[J]. 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 2020, 41(2): 151-156.
王鳳霞, 張云, 李曉彬, 等. 小青龍湯用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可行性分析[J].陜西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1, 44(4): 11-14.
郭敬镕, 崔書克, 王朝魯, 等. 九味清瘟飲治療新冠肺炎(奧密克戎)的臨床療效[J/OL].中醫學報: 1-9[2023-02-10].http: //kns.cnki.net/kcms/detail/41.1411.R.20230105.2126.001.html.
張培旭, 賈波.清肺排毒湯治療新冠肺炎的“清肺”與“排毒”意義探討[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22, 28(6): 206-212.
李慧珍, 王晶亞, 郭玉娜, 等. 清肺排毒湯聯合西醫常規療法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合并高血壓病119例臨床療效回顧性分析[J].中醫雜志, 2021, 62(20): 1795-1800.
王芳, 郭旸, 焦麗雯, 等. 清肺排毒湯聯合西醫常規治療重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50例臨床療效回顧性分析[J].中醫雜志, 2021, 62(20): 1801-1805.
王晶亞, 李慧珍, 郭玉娜, 等. 清肺排毒湯聯合西醫常規療法治療老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157例臨床療效回顧性研究[J].中醫雜志, 2021, 62(20): 1788-1794.
王蘇美, 吳萬垠. 中藥復方治療腫瘤的研究進展及存在問題探討[J].中醫腫瘤學雜志, 2022, 4(6):59-65.
Luo H, Gao Y, Zou J, et al. Reflections on treatment of COVID-19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 Med, 2020, 15(1): 94.
Wei PF, editor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Trial Version 7)[J].Chin Med J, 2020, 133(9): 1087-1095.
王青云.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醫藥干預指引發布[J].中醫藥管理雜志, 2022, 30(23): 238.
李佳霖, 陸珊, 范嘯天, 等. 基于網絡藥理學和分子對接的京制咳嗽痰喘丸治療新冠肺炎機制研究[J].世界中醫藥, 2021, 16(23): 3478-3483.
陳旋, 張煒, 孫萌, 等. 宣肺止嗽合劑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咳嗽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臨床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 2023, 41(4): 9-12.
吳瑞, 王朝亮, 焦常新, 等.三拗魚龍合劑治療新冠肺炎療效觀察[J].中醫藥臨床雜志, 2021, 33(7): 1368-1371.
李雅慧, 張愛均, 王俊凱, 等.金貝口服液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療效回顧性分析[J].中藥藥理與臨床, 2021, 37(5): 7-10.
陳超武, 李曉良, 劉亞峰, 等.連花清瘟膠囊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研究, 2021, 13(1): 1-4.
苗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型患者臨床特征及中藥療效分析[D].南京: 南京中醫藥大學, 2022.
湯艷莉, 王繼明, 楊萃, 等. 連花清瘟制劑對COVID-19療效的Meta分析[J].天津中醫藥, 2021, 38(11): 1414-1420.
佚名. 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中成藥防治方案[J].中醫兒科雜志, 2023, 19(1): 1-3.
劉莉, 王娜, 許迪魁, 等. 中藥制劑治療新冠肺炎的機制[J].生命的化學, 2022, 42(12): 2222-2230.
陶婷婷. 感染新冠后如何正確選擇中藥制劑[N]. 上海科技報, 2023-01-04(001).
胡倩. 刮痧療法聯合宣肺止咳湯干預感染后咳嗽風寒戀肺證的臨床觀察[D].南京: 南京中醫藥大學, 2017.
楊婉琪, 莫書遠, 葉子, 等. 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不同防治階段的中藥劑型[J].中國處方藥, 2022, 20(3): 184-186.
鄧澤坤, 孟泳, 王玉潔, 等. 香囊療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用初探[J].中國民間療法, 2020, 28(11): 8-10.
銀艷桃, 王建超, 菅若含, 等. 中藥揮發油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芻議[J].醫學爭鳴, 2020, 11(4): 13-16+20.
羅虎, 趙志敏, 辛奕君. 穴位貼敷輔助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初探[J].河南中醫, 2020, 40(6): 831-834.
杜月, 劉繼勇. 中藥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應用[J].藥學研 究, 2020, 39(11) : 648-652.
李濤, 龍欣妤, 劉雨露. 攀枝花市仁和區的中藥資源普查[J].華西藥學雜志, 2022, 37(5): 570-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