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華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強調,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自身和社會生活中發現問題,并據此開展多樣化的實踐學習。學貴有疑,一個好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讓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活動。一個好的問題同樣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它可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是學生認識深化的階梯和勇于創新的先導。因此,學生提問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進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審視以往的綜合實踐活動,很多人關注教師的提問而忽視學生的提問,使得學生的問題意識較為淡薄,從而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采取哪些策略來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呢?
一、創造良好氛圍,創設恰當情境,讓學生愛問
(一)強化師生交流,構建和諧氛圍
在小學生的眼里,教師往往帶著幾分“威嚴”,從而使他們在課堂上略帶幾分“膽怯”。因此,在綜合實踐課堂上,教師要轉變思想,以學生為主體,淡化師生的角色,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習。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要用贊許的目光給予其鼓勵,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認可,這對培養和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勇敢地提出問題有著很大的作用,這會增強學生的提問欲望,從而強化師生的雙邊互動交流。
(二)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教學
小學生大多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方面相對較弱。所以,為了讓學生能夠把握好提問的準確度,教師需要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盡量呈現形象、直觀的問題場景,強調情境化教學。例如,在《我的蔬菜,我做主》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可在適當的時機組織學生去農場,看看勞動的過程,并使其參與其中,使他們對蔬菜種植有更深刻的理解,最終實現情境化教學。
(三)運用小組合作,激發團隊競爭
小學生有一定的競爭意識,教師可以在綜合實踐課中運用小組合作模式,激發學生的團隊競爭意識。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將其分成若干個合作小組,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優勢,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提問當中,并將每次的小組表現納入小組考評,從而極大地促進學生提問。
二、教授提問技巧,總結提問方法,讓學生會問
(一)教授學生提問技巧
例如,在綜合實踐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認識不清楚的部分,并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問題。
(二)引導學生學會觀察
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動靜觀察的習慣,從觀察中發現問題,提高思維的深刻性與敏捷性。
(三)教會學生對比聯想
每個事物都有其特有的個性,而事物之間在特征上的有著明顯的差別,教師要教會學生通過對比、聯想,確定事物本質的異同及其關系,最終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問題。例如,進行《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調查》活動時,根據調查發現,有的酒店是環保型酒店,有的則屬于非環保型酒店。環保型酒店和非環保型酒店在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上有什么區別呢?教師只要適時引導,學生便可以提出很多疑問。
三、教師分析提問,組織辨別問題,讓學生常問
(一)羅列問題,建立問題池
在課堂上,對于授課內容,小學生會想到很多,教師要引導他們把心中所想到的、所疑惑的部分盡量說出來或列舉出來,形成相關問題的問題組。
(二)辨別問題,形成問題串
有了問題池后,教師要組織學生辨別問題,因為有些問題不科學,有些問題太大,有些問題太深,都不利于解決。教師引導小學生找出適合他們研究的、能夠解決的問題,進而形成問題串。
(三)總結問題,提煉核心問題
有了問題串,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學習內容,用相對言簡意賅的詞句提出比較核心和有價值意義的問題。
總之,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強化師生交流,構建和諧氛圍;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教學;運用小組合作模式,提倡團隊競爭,激發學生的提問動力等方法,讓學生愛問、會問、常問。通過在無意處追問、在梗阻處引問、在嘗試后導問等方法喚起學生疑惑,架起提問橋梁。最后,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研究課的開展,分析、梳理問題,優化學生的提問品質,真正做到讓他們自己“跳起來摘果子”,把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