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燕
合唱教學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合唱不僅可以展現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同時也能起到凈化學生心靈的效果,體現音樂行為之美、藝術之美和禮樂之美。此外,合唱相比較其它音樂形式更加便于開展,具有覆蓋面廣和普及性強等特點,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借助合唱教學開展審美教育,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
一、有效通過合唱教學,提高鑒賞美的能力
和聲之美是合唱特有的一種美,通過鑒賞合唱的和聲之美不僅可以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同時還能加深對音樂形象的認知和理解,讓聆聽者感受旋律具有的豐富交響色彩。人與人的音色、音域、聲部各不相同,合唱可以將這些不同特點的聲音融合在一起,經過重新組合產生具有獨特和聲之美的交響效果。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感受美的習慣,在合唱中欣賞輝煌壯麗的和聲交響效果,提高自身鑒賞美和理解美的能力,從而通過合唱教學對學生們進行良好的美育,促進音樂素養的提高。
二、有效通過合唱教學,培養創造美的能力
合唱教學最終要落實到創造上來,學生要根據自己對合唱作品的理解將合唱作品之美表現出來,因此,教師要通過合唱教學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中外名曲進行賞析,了解作曲家的人生經歷和作品的創作過程,結合時代背景分析作品的風格和內涵,領悟作品滲透出來的思想情感,從而在合唱過程中讓學生盡情地創造美,展現自己的音樂才華。合唱和獨唱都需要使自身融入特定情境之中,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結合音樂主題思想完美表達音樂情感,實現音樂主題的升華。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音樂才華隨著音樂知識的豐富以及合唱曲目的增多會逐步提升,審美標準提高意味著學生可以更加精準表現音樂作品的思想內涵,表現真摯情感,更身臨其境地感受音樂意境之美,感受音樂情感世界的真誠與和諧。為了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教師要組織學生參加豐富的合唱活動,比如學校定期組織合唱比賽,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合唱的曲目,在組長的指揮下自主排練,完成合唱演出的整個流程,教師要將組織權和領導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獨立完成排練到比賽的整個過程,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指揮能力、組織能力和排練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還能讓學生感受成功帶來的喜悅,增強學生的成就感,進一步提高學生創造美和表現美的能力。
三、有效通過合唱教學,陶冶學生美的情操
現代美育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此,教師要通過合唱教學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品質,增強學生集體觀念和集體榮譽感。作為群體藝術的代表,合唱要求參與者均衡統一,協調一致,雖然參與者的音色、音域可能有所差異,但在合唱過程中要保持吐字、音量和呼吸均勻一致,表現默契,想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學生擁有組織觀念和集體意識,堅持集體榮譽大于個人利益,聽從組織安排,服從集體指揮,這樣才能發揮集體的力量,確保各聲部統一協調,提高合唱的效果,將歌唱作品主題思想生動地表現出來。隨著參加合唱活動的增多,學生也會逐漸認識到集體的重要性,明白協作配合的意義,從而以集體利益為重,同時起到培養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效果。
四、通過合唱社團輔導,發揮合唱美育作用
為了發揮合唱美育作用,教師要指導合唱社團的管理方法和技巧,讓學生掌握專業技能,提高社團自我管理的能力,從而實現通過合唱開展審美教育的目標。一方面,教師要加強指導,提高社團管理和成員配合協作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鍛煉社團成員社會適應的能力,給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平臺和機會,鼓勵學生勇于創造美和表現美,突出合唱活動的價值和意義。在合唱社團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將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編排活動形式,制定比賽規則,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主人翁意識,鍛煉學生組織能力,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對和聲之美的認識,在與其他人協作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為了集體的榮譽不斷完善自身的不足之處,展現美育的功能和意義。
總之,作為音樂教師要不斷探索合唱育人的方式方法,豐富合唱教學形式,定期開展合唱社團活動,挖掘合唱之美,增強活動的趣味性,讓學生感受歌唱的魅力,在活動中感受音樂帶來的樂趣,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合唱活動的興趣和動力,培養學生人文素質和審美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